文章吧手机版
写在身体上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05-02 23: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写在身体上读后感精选

  《写在身体上》是一本由[英]珍妮特·温特森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4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写在身体上》读后感(一):写在身体上

  本月的第一本书,很抱歉,我只能给三星。显然地,这部小说有很明显女性主义倾向,关于欲望爱情。我一开始先入为主的以为主人公男性,后来发现文中有几处透露出一些端倪。对于欲望的直白赤裸表达,是女性主义者的惯用手法(虽然此前我也没有过温森特的书)。写在身体上的意思是,用身体感受身体,用我的血肉骨骼皮肤和每一处器官来铭记你,用欲望来抵达主人公是一个以碎为家常便饭之事的人,经历过很多段感情,也不止一次被伤害抛弃——她是神经质的,整篇小说的风格也透着一股分裂、疯狂神经质的气息。她不断追寻而又失去始终无法确认真正的爱的形式,不愿意屈从于陈词滥调的表达,充满了幻想色彩。虽然说很多地方都写得直击人心,但是,太多重复了,譬喻也太多,我看着累。 还有值得注意的点:涉及到其他的婚姻形式,重复出现上帝梦幻语言

  《写在身体上》读后感(二):都是陳詞濫調惹的禍

  陳詞濫調就像一把鬆垮的扶手椅,“我”祖父母坐過,“在我之前,曾有千萬個屁股坐過這把扶椅”,而現在“我”也坐在鬆垮的扶手椅里,喟歎、怨恨……無可奈何:都是陳詞濫調惹的禍。

  在愛情面前,熱烈的、瘋狂的,幼稚的、脆弱的情緒,其實無論男女,都是同情的,會一樣、有共鳴。珍妮特·溫特森作為一名女性作家,在《寫在身體上》中以第一人稱並且是男性的口吻,真摯地書寫了關於愛情的故事,關於愛情的酸甜苦。

  書中的“我”交過英奇、芭絲謝巴、凱瑟琳、朱迪思、艾斯特爾、傑奎琳等許多位女朋友甚至兩位男朋友,但卻不曾與其中任何一位沿著教堂步道走向婚姻的殿堂。“我”曾覺得婚姻就像一面隨時等待被某塊板磚擊碎的玻璃窗——可是,誰能想到後來,正當“我”安於一段平淡如水的關係時,“我”又遇見了露易絲,一位在玻璃窗內的美麗的女子,而“我”成為了擊碎那扇玻璃窗的板磚。“我”愛露易絲,“她如利刃般為我的生活帶來興奮刺激”,她的出現讓“我”原本堅毅的心臟改變律動——“我”緊張,“我”炙熱,“我”甚至發狂,她有雙可以閱讀的雙手,把“我”翻譯成她自己的書。原本“我”自滿滿,期待能與露易絲突破之前每一段不穩定關係的六個月,但得知露易絲得了癌症之後,“我”卻為了給露易絲爭取她丈夫所提供的醫療條件,主動離開了……啊,這個關於愛的故事,這個關於失去的故事。

  閱讀前期,我曾很不屑主人公頻繁更換女友,以及其女友中在婚姻中出軌的行為。但是正如作者所言沒有人能夠對愛情立法,也無從命令、協商,愛情屬於自己,它無視請求,也不受奉承。作者對愛情的體驗深刻,味覺、視覺、觸覺、感覺等角度的比喻形象、貼切,遣詞造句,精確得黨,描述細緻,字裡行間流露出讓人動容的慈悲和同情。如此真摯情辭之下,又何忍苛責愛情里的對錯呢?

  如果可以在第一場愛戀中就找到一生所愛,誰還願另外跋山涉水去觸碰第三者,如果可以一場愛戀中經歷狂風暴雨后歸於風平浪靜,誰還願另披外荊斬棘去成為第三者?愛情是兩顆心的碰撞,是兩方生命的相親相愛,是純粹的,可一旦陷入金錢、名利、權勢、慾望等荊棘叢中就很難被提純。近期熱播韓劇《夫妻的世界》就為我們展示了婚姻、愛情,出軌、背叛的一方天地,各中劇情,令人唏噓。“愛情”高節奏的現代化生活中顯得奢侈,當下社會的婚姻狀況更是不容樂觀。

  但我想,還是沒有誰甘於一場又一場不穩定的戀情,在愛情里孤獨流浪,那是不安靈魂的迫不得已,拋開世俗的陳詞濫調——關於愛情的,我相信每一個熱烈去愛的都是可愛的人。

  《写在身体上》读后感(三):属于身体的情书

  在十七八岁的年纪里,我们总是将爱理解成昂贵而隆重的礼物;理解成信誓旦旦的承诺;理解成厚重而迷茫的未来,并且把这一切都一股脑送给我们所爱之人,冲动但却义无反顾,以为可以赚得所有人的祝福和目光。

  然而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有一天在狭小的公寓里醒来,才后知后觉,当你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那种眷恋不再是床头相框里的合影,亦不再是枕头下多年前怦然心动的情书,而是那个人的身体——她身体上留下的你每一寸指纹,她身体细胞里吸收的每一阙气味,和她漂亮的皮囊包裹下让你深深眷恋的灵魂。就如温特森所说:“要记住你,只需触摸我自己的身体。她就在这儿,在这儿,也在这儿。”

  指纹与印记

  爱情没有惯性,它从来不遵循牛顿定律。爱情里的人更像是这个理性世界的一个意外。“理论上来说,你是对的,量子物理学是对的,浪漫主义者和宗教信仰是对的。时间没有尽头。可事实上,我们都戴着手表。”我们习惯在时间的缝隙里留下触摸过的指纹,因为害怕生命逝去所以拼命留住时间,就好像,在表盘上印满指纹就能将秒针向前拨动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可是温特森告诉我,在刻骨的爱情里,是没有时间概念的。身体和灵魂的镶嵌,按照“你的意愿重新绘制我的地界。我们将跨过彼此的边界,融为一个国家。我是沃土,用你的双手碰住我。品尝我,让我变得甜美。”只有将指纹一寸一寸镶嵌进爱人的皮肤,在每一个抚摸过她的地方,她柔软的皮肤用微微的弹性回应着我。

  “你在我的肩膀上刻下你的名字,标上你的记号。你的指腹变成印版,在我的皮肤上敲下字句,在我的身体里敲下意义……现在你用自己的节奏改变我心跳的律动,你在我身上演奏、敲击。”

  只有这样,当她离去的时候,我的身体就是她的身体,是我们圣洁的回忆的高贵印记,是属于我们的摩尔斯密码,是一本属于我们的文字的书。

  寻找与死亡

  露易丝正在走向死亡。这是谁都知道的。唯一能够拯救她的“我”,却也打着爱的名义放她离去。可是在真相之前,只有侦探和聪明人能够预知未来。

  爱给了露易丝和我对抗世界的勇气,却没有给“我”直面爱人死亡的勇气,因为“我”害怕:“你的爱人沉入了陌生的土地,你呼喊,但是你的爱人听不到。你在田野和山谷中呼喊,但是你的爱人不会回答。”

  这是多么一种绝望的寻找。那个人,无论健康与否,这具身体曾经都躺在你的身旁;无论消逝与否,这具身体都是你的双手依然渴望拥抱的。然而现在,却被死亡在你们之间隔了一层轻薄的黑洞,你怎么也越不过去,而她也永远跨不过来。“我”曾试图去寻找露易丝身体的气味。鲜活的也好,垂死挣扎的也好,什么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她刻上了我的印记的身体,或者说,我身体从中劈开的另一半。

  所以,是什么杀死了爱情?是忽视。

  那么是什么杀死了她的“身体”?

  是“我”身体的遗忘。

  《写在身体上》读后感(四):爱 欲 灵 潮 肉

  读了十页我就猜到了这是一部女同文学作品。只有女人会如此了解女人。只有女人会如此体贴女人。

《阿黛尔的生活》中Emma温柔的凝视

  quot; 16岁,珍妮特·温特森爱上了一个女孩。养父母非常愤怒,让她在家和女孩之间做出选择,在愤怒和仇恨的作用下,温特森离家出走,之后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业,不得不在殡仪馆、精神病院等地方留宿打工,最困难的时候甚至只能睡汽车的后备箱。 "

  大部分描写同性恋的艺术作品在欲望方面总会表达得更直接一些。少了婚姻与孩子的绑架,同志间的情感完全凭喜好任潮涌潮落。爱人时爱人是海边的灯塔,她拥有象牙的身体与牙齿。不爱时巴望情人自觉回到丛林深处,永远消失也无所谓。

  大部分的情感本身就是易逝的,尤其是爱人者本身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此外,长久以来关于真命天子的谎言也在女权主义兴起后被撕下面具。不想做公主,只想独立生活。

  《写在身体上》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其实挺常见。“我”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女,为了她我彻底远离了之前的女友们。很不幸,真命天女得了癌症。为了她的健康(其丈夫是名医),我自愿退出。对了,“我”也是个女人。露易丝在书中几乎只是扮演着缪斯的角色,她完美、聪明、具有艺术气息,激发“我”的一切爱意、欲望,并慷慨地回馈着“我”的爱。红发女孩的出现,使世界上一切的人、物都庸俗得面目可憎。

  身体是我们爱的密码,只有一个人能破解我们的密码。这是我们的欲、潮、肉。

“短暂的日子是对神的小小献礼。我们以彼此为食,而后再次感到饥饿。也有如人工湖般宁静的轻松时刻和平静瞬间,然而咆哮的潮水始终在我们身后。”“感受她双手的温度。我想,这是令太阳相形见绌的篝火。这个地方将温暖我、喂养我、照顾我。我会牢牢把握这双手的脉搏,不再理会其他的节奏。世界依然将随时间的潮汐来来去去, 而我的未来就在她的手里。”"我闭上眼,顺着她的脊柱,沿着她身体上的卵石路,开始了旅行。我走向一道裂缝,经过一片潮湿的山谷,接着沉入深壑。除了在情人身体上发现的地方,这世界上还有什么其他的去处?"

  书里有很多这样的性爱描写。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完全不会被激起欲望,只会赞叹文字的精巧。男作家和女作家在描写性爱时,手法是很不一样的。同性恋作家和异性恋作家的文字,其感觉也很不同。写下《Call Me By Your Name》的安德烈·艾席蒙,用多汁丰满的桃子寓意欲望。恰巧珍妮特·温特森在这本书里用同样多汁诱惑的葡萄指代欲望。

《Call Me By Your Name》

  灵是与露易丝分开后,对这段故事的审视。是每一次潮水涌退后的满足、满足后的空灵。大把年轻姑娘抱怨性爱的不美好,事后烟和敷衍对话......其实真相可能是,你爱的人不够美好。你也并不是很爱所谓的枕边人。

  失去的爱会带一点点忏悔。宗教世界里,失去爱人的人还能依靠上帝,为爱人祈福,愿福音永远保佑她。无神论的世界,我们只能带着遗憾与温柔继续前进了。潮水涌过,回应慢慢变成灰色,像出现了噪点的老电视。灰色的回忆变成了故事,故事也许会变成一本书,纪念我们的爱、欲、灵、潮、肉。

  《写在身体上》读后感(五):是什么杀死了爱情?

  4月14日,“黑色情人节”,今天我们来谈谈爱情。

  “我需要爱的课程。我仍旧需要,因为没有任何事比爱更简单,没有任何事比爱更困难。”

  这是珍妮特·温特森在自传《我要快乐,不必正常》中写到的一句话。我想,在这里,如果将爱窄化为爱情,对大部分人也同样适用。

  是啊,爱情如此扑朔难解,又如此不可或缺,它有时是一剂毒品,它也可以是一位救星,置人于死地的同时善意施救。

《两小无猜》

  爱情,这个词那么直白,却又那么艰涩,足够令所有人困惑。温特森也不例外,她问:“我们能拿爱情怎么办呢?”

  尽管困惑,这位作家却愿用她一生的笔墨来书写爱。

  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那个犟头倔脑的珍妮特渴望有人暴烈地爱她,至死不渝,她离家出走,为爱情,也为自己。

  《给樱桃以性别》中,童话故事里的爱情在温特森笔下化身多种模样,激烈,苦涩,无奈,决绝。就连在最新的作品中探寻人类未来时,爱也是这未来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二十多年前,年轻的温特森曾写过一封炙热的“情书”,将爱意融进每一段文字,渗透每一个篇章。这是一篇讲述爱与失去的叙事,也是一个关于欲望与归属的故事。

  她为这个故事取名《写在身体上》。这是主人公和露易丝的故事,也映射着我们每个人的爱情。

“爱人如硝酸”

  小说中,温特森细腻的文字勾勒出爱的形体。

  “爱人如硝酸”,爱情也一样,鲜明浓烈,不容稀释。“泛滥”的情感填充了爱的气味,时而弥漫着葡萄的清香,时而像涌着蜜的蜂巢般甜腻,时而又像草药般苦涩。

  《写在身体上》的主人公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几乎就是温特森的翻版。“我从不服用毒品,我服用爱——疯狂而无所顾忌的那一种爱。”这是温特森在自传中的自剖,拿来做小说主人公的对白也毫不违和。

  在“我”的世界中,一切都不明朗,世事充满疑惑,只有身体是真实的,只有感官是确定的。“我””给身体以应有的尊敬和信赖,顺应激情的指引,义无反顾地投入爱情。

  爱情二字包含的各种模样,都在“我”身上一一呈现。

  陷入爱情的“我”如此浪漫,“深陷装着浪漫的泔水桶”。和爱人以咖啡馆作教堂,邀请路边野猫当伴郎,在河畔摘来仙翁花作新娘捧花,迎着月光,在两千多位宾客的注视下步入“婚礼”殿堂。而这些来宾中,大部分是蚊虫小蝇。

“我爱你”永远是一句引用。你不是第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我也不是,而当你我说出它时,我们就像是找到了三个字并崇拜它们的原始人。

  “我”有时会变得笨拙可笑,在她喝汤时,幻想成为她嘴边的汤匙;在她出浴后,成了失态的偷窥者,只出神地望着露易丝,眼中别无其他。

  “在她热烈的注视下,我的过去付之一炬。爱人如硝酸。”

  爱情也有这种魔力,会令这位主人公为了爱人变成好战的恐怖分子。“我”曾有位女朋友是女权主义者,认为男厕小便池都仿佛混凝土做的半圆形营房,完全为阴茎服务,毫无美感。于是“我”和她一起炸掉男厕,再躲到远处欣赏那场华丽的爆炸。尽管对这种行为的正当性素来心存疑虑,但此时,“我”却觉得二人刚刚结束了一场孤独的斗争,英勇极了。

《伦敦生活》第二季

“我曾经觉得婚姻不过是一面玻璃窗”

  “我”信仰爱情,却不信任婚姻。“我”不曾来到婚姻登记处,也不曾和人在教堂交换戒指,发誓永远爱对方,至死不渝。“我”厌恶那褪去浪漫色彩后贫瘠的日常生活。

  在“我”眼中,婚姻要么是一面玻璃展示窗,只等一块板砖将其击碎。

“自我展示,自我满足,虚情假意,紧张窒息,小心拘谨。”

  要么就是一把陈词滥调的松垮扶椅:

“曾有千万个屁股坐过这把扶椅。弹簧疲劳老化,布料发臭破烂。”

  可“我”见证过不少婚姻。祖父祖母、父母,他们都坐上过婚姻那把松垮的扶手椅。“我”因而迟疑:

“现在轮到我了,不是吗。我不需要害怕。我们将多么快乐。所有人都将多么快乐。他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也见过更多“幸福”的已婚女性,宁愿大费周章地撒谎,挤出时间在外偷情,也要维持外人眼中婚姻的光鲜体面。

  陈词滥调最终让位于激情和身体的指引,“我”遇到了挚爱露易丝。

  露易丝就是一位已婚女性,结婚十年,丈夫是一位安分守己的医生。在外人看来,她很幸福。然而这段婚姻早已变得荒芜。于是,她向“我”敞开了大门,把“我”迎进了自己的生活。

  “门本来就开着。真的,她也没有自己打开那扇门。是她的管家替她开的。他的名字是厌倦先生。”

  露易丝和主人公是一类人,不会在欺骗了爱人的感情后回到婚姻的空壳,也不会在展示窗后假惺惺地微笑。她选择结束那已损坏到无法修补的婚姻,奔向“我”,投身爱情。

“为什么要用失去衡量爱情”

  “为什么要用失去衡量爱情?”

  小说是从失去爱人讲起的。两个人因为一些老掉牙的理由必须分开:露易丝生病了,“我”出于爱,将她“还”给她的医生丈夫,让她接受尖端治疗,自觉这是“为她好”,企图以自己的牺牲换取对方的幸福。

  于是两人的关系行至最高处时,残酷地戛然而止,陷入漫长而黑暗的分别。可此时,“我”又怎么能将她轻易忘怀,毕竟“我们”已经将对彼此的记忆“写在身体上”。

你在我的肩膀上刻下你的名字,标上你的记号。你的指腹变成印版,在我的皮肤上敲下字句,在我的身体里敲下意义。 写在身体上的,是只有在特定光线下才能看到的密码,是一生时光的累积。在这记录的羊皮纸上,有几处被反复使用,字母像盲文般凸起可感。

  “我”开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怀想露易丝。如同爱情开始时一样,当一切都不明朗,“我”选择相信身体,阅读记录在身体上的记忆。

  “我”阅读解剖学,“借助医学的语言,通过一个会吮吸、会流汗、有贪欲、会排便的自我的冷静视角,我发现了一首给露易丝的情诗。”

  从细胞、器官、骨骼,到听觉、嗅觉、味觉,“我”用诗意的语言流连于露易丝身体的每一处细节,将无处安放的思念寄托于此,仿佛再一次躺在爱人身边,抚摸她的身体,低声倾诉爱意,美妙而哀伤。

《卡罗尔》

  这便是温特森的精妙之处,她的神经足够敏感,能够感知每一种微妙的情感。她的情感又足够浓郁,仿佛把温度传递到了文字中,有时冰冷得钻心,有时热烈得滚烫。更多的时候,她的文字温暖得熨帖。

  最后,“我”终于意识到,是自己对露易丝真实想法的忽视招致现在的悲剧:“当你说你不会回到埃尔金身边的时候,为什么我没有听你的话?为什么我没有看到你严肃的面孔?”

  温特森借由主人公之口,道出她的爱情箴言。

“爱情需要表达。它不会保持静止,保持沉默,美好,谦恭,只需观望而无须倾听,不会。”

  是什么杀死了爱情?只有这个:忽视。

  每个触碰过爱情的人,都能在温特森笔下看到自己的影子,有揣测、试探,有甜蜜、不分彼此,也有疯狂、不顾一切,当然还有矛盾、迟疑,疑问、摇摆。

  或许也有痛苦割舍与分离,束手无策与悔恨,但“爱情值得”,爱情值得上一切纷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写在身体上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