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色》是一部由盖·纳蒂弗执导,乔纳森·塔克 / 杰克逊·罗伯特·斯科特 / 丹妮尔·麦克唐纳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肤色》影评(一):毁灭
对一个人最残忍的惩罚并不是死亡,而是让它变成自己最憎恶的人。影片开始多么温馨的场面,结尾却是儿子开枪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多么的讽刺!种族歧视就如短片中所说人们对蛇的花斑一样,蛇身上的花斑艳丽并不代表就有毒,花斑平平淡淡也不代表就没毒。大多人并不能分清那种是有毒的蛇,就认为靠近就会带来危险。
《肤色》影评(二):一处小细节
发现了一个细节:理发与纹身。 这两部分位于影片的“起”和“转”,总体布局角度来看十分对仗。 两场戏共同的主题是“身体改造”,并且都用了大量特写镜头的组接,但色彩却一暖一冷。 在“理发”中,杰弗瑞是实施者,暗示他对儿子的种族主义输入;在“纹身”中,杰弗瑞是承受者。这也暗示了他种下了恶因,会在此后得到恶果。
白人父亲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不仅对黑人父亲带来了伤害更是对下一代带来了非常深的影响。可以看到短片中黑人父亲可能并未实施报复行为,而是他的儿子目睹了父亲被打,然后伙同其它黑人对白人父亲实施了报复。从白人父亲被绑架车上,小男孩就在车上,且在实施报复过程中也一直在现场。从黑人在电视里听到白人父亲被绑架了还有黑人小男孩跑步回家,黑人父亲在抽烟好像还在问他去了哪里。
《肤色》影评(四):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这两年反对种族歧视的影片在奥斯卡可真加分,从《黑豹》到《绿皮书》,再到短片《肤色》。
《肤色》真的是把种族歧视的根本原因暴露在我们面前,一点没有拐弯抹角,当白人小孩最后开枪的那一刻,就完全可以让我们明白,可以根据肤色判断敌我。黑人把白人种族歧视者涂黑,接着白人种族歧视者又被自己儿子无意杀死,这个剧情也是真狠了。
可话说回来,黑人奥巴马当总统的时候,也没见奥斯卡这么积极谄媚。
《肤色》影评(五):睡前碎碎念
电影海报的设计是黑人小孩和白人小孩一半对一半,但短片其实是从白人小孩的视角表现的,短片中较大的篇幅是白人小孩的生活片段,(或许是我有些较真,但我认为本片这还是站在白人的角度在谈种族歧视问题。就,感觉在这一点上还是少了些突破。)这很容易让我这种观众怀有一种莫名的认为这个白人小孩会是解决种族歧视的突破口,(dbq怪我太能想象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从这个结局可以看到,小时候的种族主义精神感化的影响程度 完蛋了我好困我睡了天哪实在撑不住了
《肤色》影评(六):感觉一般。
最后一幕,我仿佛看到了邓超。滑稽脸
可能是人们总说种族歧视,种族歧视。
越来越像个口号了。
去微博,贴吧,随便转转,
还是有那么多人歧视着别人。
肤色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
说完,看完,人们就早又已忘了这个话题。
没有办法。因为电影本身并不能让我感到深刻
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
至少在国内,我们并非那么感同身受。
当然,住在国外的华侨们那就另当别论了。
《肤色》影评(七):昨夜梦中对skin的改编
白人小男孩眼瞅父亲被绑走,四下无人呼救也是徒劳,好在白人父亲的手机还撂在自家车上。
银色轻型商用车驶进了一个农场,晕厥的白人父亲被架了下来。
黑色液体被倒入桶里,白色乳液变了颜色。四五个黑人壮汉或不慌不忙做着或神情冷峻看着。
万幸911及时赶到了。
白人父亲被绑在椅子上,他已经醒来了,浑身都被黑白色液体淋透了。旁边的沙发上躺着重伤未愈的黑人父亲。
农舍里养着上百头黑白相间不言不语的奶牛。地上扔着几个BLK黑水的空瓶。
《肤色》影评(八):全片的隐忧感
个人观感而言,贯穿全片的是一种隐忧感。
主要是肉体上的,首先是对这个白人小孩人身安全的担忧,玩射击的时候,玩冲浪的时候,玩超市推车的时候。中间是黑人被打死的担忧,再后来是小孩他爸被残酷折磨的担忧。接近片尾最后是担忧小孩他爸被他朋友们打死,最后时刻担忧被小孩他妈打死。然后发现每次都是过虑。
谁知,最后一次,他妈认出了小孩他爸,刚刚担忧解除的时刻,“bang!”
然后,这电影可能就想说,从一开始真正该担忧的是这个小孩的观念、思想。
《肤色》影评(九):看了结尾让我坚定了这是一个教育片
结尾处理的精彩,本想看到白人主角作茧自缚经历受人歧视的痛苦,然而随着小男孩一生枪响,完美回应了之前的铺垫,他带给儿子的影响造成了他最终的死亡——枪支,暴力,通过肤色辨认危险,短片中虽然没有提到白人夫妇对儿子灌输歧视黑人的思想,但是在超市无故挑衅黑人男子,并追出去围殴,没有人告诉他这是错的,也没有人告诉他这样做的原因,后面男孩又目睹了自己父亲被黑人劫走,那时候男孩心里应该已经产生了对立面,我们的肤色和黑人的肤色就是敌对的,这样才能解释发生的一切。思想观念里的种族歧视完美的延续给了下一代,很讽刺。
《肤色》影评(十):欢迎来到你自己定义的地狱
关于教育和歧视。
看起来亲密又光鲜的一家人。打枪、冲浪、飙车,那些又爽又刺激的事全都尝遍。在儿子的眼里,父亲一定酷毙了吧。
所以在后来父亲喊人殴打善意的黑人叔叔时,他才会麻木地接受。用肤色来评判危险,越深,越邪恶。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从白人往黑人的头上倒牛奶,到黑人将白人染黑,无疑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教年幼的儿子玩枪,到被一枪射死,又何尝不是咎由自取。
即使在现在,种族歧视依然根植在很多人心中,如果不从源头——教育上作出改变,每个人都只是原生家庭的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