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糖的幸福生活》是一部由草川启造 / 长山延好执导,花泽香菜 / 久野美咲 / 花守由美里主演的一部动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砂糖的幸福生活》影评(一):姬友真恶心,死得其所
姬友真的是最讨厌的一个人物了。现实里遇到这种也非常讨厌,因为出生良好家庭和睦觉得无聊想要寻求刺激,自以为是+圣母病,她一直以来想逃离的,却是砂糖和盐这样的人一辈子都在苦苦追求的。第一次自以为是的说一些感动自己的话,后来又返水,第二次自以为正义的拍照发给别人,这种人如果是我朋友我也会整死她的,真的令人打心眼里厌恶
砂糖与盐最后那怎么看都有点剧情杀的感觉 话说哥哥是怎么拿到太阳的手机号码的 哥哥你不是饿了很多天的人吗 怎么就靠那几个面包就能让你生龙活虎啊(真羡慕啊 哥哥的体质肯定是特殊体质) 翔子还好不是真的百合 也就只是比那些社会妹好点 如果砂糖是空瓶子那翔子连空瓶子都没有吧 所以在爱情来临之前把砂糖当朋友 想要帮砂糖当爱情来临时朋友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砂糖的幸福生活》影评(三):强行喂屎的结局
单说最后撒
戒指这么重要的东西,说忘拿就忘拿,are u kidding?
下楼的时候被发现了,怎么就想着上顶楼呢?既然都点火了,混在人群里跑楼梯不行吗?
然后就到顶楼要跳楼,exm,那时还是有逃生的希望的呀,你把锅都给阿姨还是有一线生机的。
姬友虽然死者为大,但是一个毛都没有的流浪汉几天就比多年的知心朋友重要了,hape吗?还有后面种种行为,这种人算个jer朋友?
《砂糖的幸福生活》影评(四):愛沒有限制
有人會因為愛而自私,有人會因為愛而無私,但是愛就是愛,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愛與不愛。
所以哥哥神戸あさ無法阻止,因為他不得不承認,這是愛。超越了世間的倫理、道德、規矩,只有愛,才能如此排他,讓局外的人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愛沒有讓人瘋狂,反而療癒著砂糖的瘋狂,只是砂糖不知道,她沒有認識到愛的苦澀是必然,不只是其中認識到的嫉妒,人間的種種情感複雜得難以形容。所以她和叔母最後的辯論誰也無法說服誰,因為她們都只認識到了愛的其中一面。
愛沒有限制,限制愛的,是我們這些局外的人。
第一次写影评,有什么不足还请大家指出来
给9.0分,首先来谈谈缺点。第一,bug,该番还是还是避免不了很多作品都有的毛病,也许是只过了一遍,并没有发现很多太大的bug。第二就是人物设定,这几个主要角色基本上没有一个是正常人,所以给人的感觉非常怪(关于精神病的作品我看的比较少,所以我不知道是不是大部分这类作品都有这种感觉)。第三剧情,一周目的感觉是剧情有的时候托有的时候又有时候非常赶,但大部分的时候推的都比较平稳。这是我总结的3个缺点,有其他缺点也欢迎补充。
下面是优点,剧情无疑是是这部番最精华的地方,无论是砂糖和盐的主线还是各种支线下了非常多的功夫,悲剧式结局也是非常出乎人的预料(不剧透了),虽然不知道大家对于结局的看法,但我认为这个结局是画龙点睛之笔。不给大家剧透太多了。下有点就是人物设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很不错的。还有很多优点不知道该怎么写,就写这些吧XD,最后,上帝,我也想要一个砂糖。
《砂糖的幸福生活》影评(六):一口糖一口屎的番
打4星是为了均衡一下整体的评分,毕竟这番也不是一无是处。角色的性格设定让观众没有代入感,抛开剧情合理性不说,人物的爱好,追寻的“爱”,本身就和一般观众不同,所以我们的同理心会本能的排斥他们,所以,如果理性的看待这群“变态”的行为,也不至于打3星以下(这个理性不是常理性,是动机的理性)正如女主把她的挚友称为鸟一样,这和我们的对立心理是一样的:无法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般会排斥。(也可能会憧憬,这个角度不多谈)在我看来这部番最大的问题,就是同理心没把握好。把我们能体会的感情: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百合”给渲染出来,再根据剧情推动不断冲突,撕碎,再重组,循环到结尾,给人强烈的不适感。就像你刚要站在一个角色的立场上,体会到了他和你相通的感受,也就是代入感,然后他再展现出来和你不同的存在本质,做出荒诞的行为,违背常理。这跟魔法少女网站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后者可以当搞笑番(在我看来),这番严肃的不行,却又对观众不友好。
总的来说,这番的核心就是在讲 爱 ,喜欢就是正义,可爱至上,个人主义。讽刺了当今社会中绝大数人的世界观……笑
《砂糖的幸福生活》影评(七):不猎奇更不致郁
想必多数人看这作的初衷就和上面标题一样,我也是,当初被导视误导,结果花了时间看这垃圾。
首先剧情推动非常墨迹,心理描写大费周章但是完全都是垃圾时间,巨拖拉,特别是盐和其他配角的心理,翻来覆去一句话重复几百万次以为就真是重点了,这些反复重复的台词还完全没代入感,内心独白就像个睿智在碎碎念,全程想拉快进。
其次逻辑特别蠢,一个成年人帮忙去处理垃圾觉得可疑连拉开袋子看一下都不,扔完了就开始反复思考。一个能下狠手杀人的人结果分完尸要拜托陌生人去处理,服了。另外通篇想把入场人物都描述成变态,但是几乎所有人的G点都莫名其妙的离谱,你不会觉得这类人怪,就想笑,像看智障一样的笑。
三是画面,完全没有预期的镜头,喜欢卖肉但又卖的很敷衍,完美诠释“我裤子都脱了,你就让我看这个”,想cult却纯粹只挂名不动手,第一话就把cult的伏笔埋进来,有本事全剧终连屁的镜头都不给。
一直觉得病娇的主题是很好去制作的,我是万万没想到剧情上能空洞的和白纸一样,这是今年看过最无聊的番之一,本来是想打个两星,但是这个以小众冷门cult为标签的噱头真的比纯粹看烂片还要恶心人
《砂糖的幸福生活》影评(八):我仍然愿意给予她们祝福
整部剧看下来,小盐也许是唯一没有罪过的人。
其他几个主要人物,先说那位朋友,感觉过于一厢情愿,以为自己能获得砂糖的心,以为自己可以拯救谁,并认为做到这些就是获得她所缺失的勇气的证明,她走得太深,越过了红线进入了对方的禁区,最终把自己给搭了进去。
那位母亲,软弱,对现实选择逃避,孩子是她的避风港,可能也只是她的避风港而已,当她终于敢面对恶魔选择将其“处决”时,她不再需要避风港,也放开了小盐的手。那位哥哥,同样软弱,并且在那种“奇葩”成长环境下形成了一个固有概念,只有与母亲妹妹的三个人生活才是幸福,其它形式无法接受,而当小盐定义自己的happy sugar life时,他知道小盐的心永远不会对别人开放,他的三人组合永远缺失了一角。
最后来说砂糖,如果抛开她极端的手段,至少与上面那些人相比她强太多,她敢于直面威胁冷静处理,当小盐一度拒绝她时,她陷入崩溃但没有强求对方,对小盐的爱让她将小盐“囚禁于牢笼”,这是她的自私,但当小盐意识到痛楚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她也将自己的一切全盘托出,两人都承认自己的残缺,因为残缺所以需要爱,因为爱所以愿意去填补对方的残缺。单方面的执着会导致伤害,剧中除小盐之外的人皆是如此,但砂糖在最后做出了改变,相互坦诚相互理解相互的爱,才是终极的“爱”,如此夺目,如烟花般耀眼。作为一名观赏者,我愿意给予她们祝福。
《砂糖的幸福生活》影评(九):如果你看完心太塞了的话点这里
先不讨论什么爱不爱啥的了。从冷静的成年人视角来看,是问题家庭里的问题儿童艰难存活下去的故事。变态的父母会摧毁孩子的世界。对比实拍电影的话大概最像的是《无人知晓》和《小偷家族》吧。
不同的是实拍作品是看着发生的事件去推想孩子的内心,理解世界的残酷。而二次元作品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无限放大人类某种细微的情感。每个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多少都会有父母辜负了自己,或者大人真的很肮脏这样的想法。这部番抓住这一点,把它放大和升华,让人回忆起三观脆弱的少年时期的一些感受。
现实意义的话,有些人在建设三观的黄金时期遭受了如此重创很可能导致一辈子都难以迈过这个坎,就好像房思琪,心里的乌云永远笼罩着,直到死亡来给这份焦灼画上句号。父母在时,人尚有来处。其实成为孩子可以寄托的安全港湾,是父母的责任。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么这个孩子注定要受很多苦,这样的孩子在寻找幸福的路上会更加不计代价,不择手段。
日本的青少年成长环境一直有很多压力来源。校园霸凌、攀比、援交等等,从岩井俊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开始,很多作品描写青少年的生存困境。我不认为国内这样的事情就一定更少,不然郭敬明和落落那些伤痛的青春文学不可能卖那么好。
唉,这样比较起来,这种心理最终寄托在拜金主义上总比杀人放火更好一些吧。活下去,长大了,还有机会从人格的土壤里成长起勇敢正直,遮蔽住一开始这些丛生的荆棘。但是只要在这种死亡美学的诱惑下动摇了投降了,那才是真的辜负了这次身而为人的机会啊。
想要迅速走出本番阴影的,推荐观看《悬崖上的金鱼姬》,都是孩子之间的爱,但是能量和设定完全相反,那才是来自真实世界的正能量呼唤。
《砂糖的幸福生活》影评(十):砂糖的幸福生活 观后
即使为了爱,也不能欺骗所爱之人,不能用谎言骗取真爱。 我想救赎松坂砂糖力有未逮。番剧虽无逻辑可言,但看过之后让人难受。毕竟砂糖是花一样的女孩子,在大人的摧残下成了精神病,值得怜爱。但也有人没有得精神病,比如旭。翔子想救赎砂糖,却被杀死。砂糖是被大人恶创造出来的工具,死亡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人能救赎的了她。盐也不能!她只想玛莉雪莱笔下的弗莱肯斯坦一样与爱的人活下去,于是她创造了盐,救了她又害了她。故事结尾让我想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旭说:“已经没有可怕的事情了!”可是他不知道:“盐曾经看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曾经幸福与她最爱的人一起走向幸福”
当然,作为以“黑残虐”为猎奇的通俗动画,不必要过读解读也可以。旭讨厌大人味道。本片未必批判什么。但是我看出恶意,这种恶意就是成人以爱名对孩子的欺凌!砂糖的叔母,这个角色设计明显是夸张与变形了,但是时时刻刻把爱放在嘴边,一副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样子。最后,她还为砂糖放火、而且绝不吝惜金钱。但是她是一个精神病。可以这么说,是这样精神病大人塑造了砂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