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4-21 23:3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读后感锦集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是一本由[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页数:12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新千年文学备录》精选点评

  ●喜爱曲线论、煤桶骑士国王的恋湖癖以及在坟地落荒而逃大话诗人“他身体也有重力,却拥有轻的秘诀证明很多人自以为是时代活力东西——喧闹咄咄逼人、加速和咆哮——属于死亡的王国,就像一个废车场”

  ●尽管五篇讲稿都有跑偏之嫌,但卡尔维诺还是提供了令人愉悦的文学旨趣:对世界百科全书式的好奇,对情感形象精确细腻的捕捉,对语言坚持敏感。文学是“应许之地”,在那里语言“必须成为真正应成为的”。PS:除了小说,卡尔维诺居然还引用了80年出版的GEB。

  ●与 谁 对话

  ●以我目前的认知还没有能力读懂文学理论。其实也不算理论,只是卡尔维诺对其所珍视的文学特质阐释与对未来文学发展趋势展望。轻,快,精确,形象,繁复。只在最后一部分“繁复”中,才在卡尔维诺对博尔赫斯推崇和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理论的论述中找到了点共鸣。 另外黄灿然这个译本根据英译本转译的,萧天佑的《美国讲稿》是从意大利语直译的,且比该本多一个章节

  ●就是大学草草翻过的《美国讲稿》,当时囫囵吞枣。很有趣(这也代表启发性)的一本小册子

  ●书很薄,但读得非常非常慢,因为太好看,不舍得看完。在这里,卡尔维诺本身更像是一个关注科学(并不是我们常常所理解的“科学”这个词)发展和结构建造哲学家,但他又在轻和繁复中升腾落下,将虚空中所存在肉眼思想都无法立刻看到的,轻微稀少摆放在一个澄蓝色的空屋子

  ●过去没看懂,现在很喜欢

  ●大概因为卡尔维诺本身也是轻快型的作家,轻一篇尤其好。需要再读

  ●共鸣感

  ●看见黄灿然要绕着走,留下了阴影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读后感(一):伟大的作

  轻:首先,把语言变轻,进而通过似乎是无重量文字肌理传达意义,直到意义自身以同样等精纯的一致性体现。其次,是对有微妙和难以察觉元素在起作用一连串思想或心理逻辑程序叙述,或任何一种涉及高度抽象描写。其三,是一种获得象征性价值的轻的视觉形象。

  快:锐化差异简洁表达

  精确:一方面是把次要事件简化为抽象模式,再根据这个抽象模式进行运算,证明定理;另一方面,是文字所做的努力,旨在尽可能精确地表现事物可触可摸的方面。

  形象:想象力。对真实世界的直接观察幻觉式和梦幻式的变形不同层面文化传播的形象的世界;感觉经验之抽象、浓缩和内化的过程。

  繁复:一种具备精神秩序和精确的好,具备诗歌的智力但同时也具备科学和哲学的智力的文学。

  我对文学的未来的信心,包含在这样一个认识中,也即有些东西是只有文学通过它独特的方式才能给予我们的。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读后感(二):千年文学备忘录 (未来写作导引)

  1.轻:应该像鸟儿那样轻,而不是像羽毛(保罗·瓦莱里)卡尔维诺:我的工作方法往往涉及减去重量。

  2.快:文学在锐化事物之间的差异、沟通各不相同的事物,恪守书面语言的真正旨趣。

  3.精确:恰如其分地使用语言,可以使我们在想象中尽可能真确地逼近在场或不在场之事物,从而尊重我们所未曾表述清楚的或者尚未注意到、目前无言传达的事物的某一面。

  4.形象:视觉引发文本最初的冲动含义,而文本独立之后将具备自己的个性。

  5.繁复:每个人生命都是一部百科全书、一座图书馆和一系列的风格,而每样东西都可以通过不断调换位置并以每一种可设想的方式重新编排。所以从自我外部构思作品就响应了奥维德和卢克莱修的观点。

  卡尔维诺在诺顿讲座里设置了八个主题讲座,可惜尚未完成便身消命陨,但仅余下五个主题的此书是二十世纪最雄辩的文学辩护书,我在这里主要地概括下其旁征博引:希腊神话(美杜莎和珀尔修斯故事),奥维德《变形记》,卢克莱修《物性论》,意大利诗人蒙塔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十日谈》《神曲》《新生》,瓦莱里,狄金森,亨利·詹姆斯,莎士比亚,塞万提斯,西拉诺,《一千零一夜》,莱奥帕尔迪,卡夫卡,《疯狂的奥兰多》,伽利略的《两大体系对话》,博尔赫斯,安德烈·维雷尔,穆齐尔,笔伦·坡,布鲁诺,蓬热,马拉美,达芬奇,罗耀拉,霍夫斯塔特,巴尔扎克,加达,普鲁斯特,雅里,珀雷克……其广博的学识,细节的挖掘,令人印象深刻。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读后感(三):只是读书笔记

  快:读完云里雾里,只记得了珀尔修斯的铜盾,卡瓦尔坎蒂的猝不及防,哈姆莱特的重音,卡夫卡的煤桶骑士,其他基本没看明白什么。

  轻。这里的速度是指精神速度。快的要领,在于它的简洁,无论事情包含了多少时间长度,都变成点状排列的叙述,由直线的叙述排列起来。那些最离奇古怪的冒险故事,眼光都锁定最基本的要素。

  .s.《一千零一夜》清晰明确和简洁朴素的叙述——这几乎是它一成不变的讲述故事的风格,然而当它的故事呈现出来时却是出神入化和变幻莫测。

  风格的正确性(对节奏的操控),也是一个牵涉到迅速调整、牵涉到思想与表达之灵活的问题。例如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巨大的优势在于以最透明、清晰和轻逸的风格来接近无垠。

  .S.余华:(博尔赫斯)如烟般飘起的叙述却是用明晰、质朴和直率的方式完成的,于是最为变幻莫测的叙述恰恰是用最为简洁的方式创造的。

  最后,记录墨丘利的冒险和变形,需要伍尔坎的专注和技艺。让感觉和思想休养、成熟,剔除所有的不耐烦或心血来潮。

  轻的意义在于,同样是超乎以往的高歌猛进,时代速度眼看是要把一切简化为单一与同质,而文学的精神速度则要恪守书面语言的真正旨趣:沟通却不锉平各不相同的事物,甚至蜕化它们之间的差异。

  精确。莱奥帕尔迪品尝的“模糊”的美,本质依然是高度准确和不容有误地注意细节的精微清晰度,然后才可以获得所希望的模糊程度。恰如其分地使用语言,可使我们小心翼翼、集中精神、谨小慎微地接近在场或不在场的事物,敬重在场或不在场的事物所无言传达的东西。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读后感(四):无穷之门

  库恩在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到:典范,开启无穷之门。

  从这个意义上说,卡尔维诺的这本小册子给人的惊喜正是如此。

  全书五个讲座,讲述卡尔维诺的五个文学理念。各成一章,却环环相扣。

  一:轻

  当卡尔维诺向新千年传递应该继承下去的第一个文学价值,也就是轻时,却用了最后一章繁复的价值方式来演讲。

  如同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那样,开出无数条路。

  当卡尔维诺终于走到文学的生存功能时,轻的价值不用言说的厚重。

  就像卡尔维诺强调的“我们不应忘记,有关世界由无重量的原子构成的说法之所以令人惊讶,恰恰是因为我们太清楚事物的重量了”。

  对比卢克莱修防止物质重量压碎我们,奥维德把文字赋予精致和柔美,但丁将轻赋予结构的统一,西拉诺将轻赋予偶然和生命的多样,从各种民间小说故事终于延伸至人类学。文学在现实的沉重上起飞,寄托了人类的苦难。

  卡尔维诺说:我认为每一文学活动背后最深刻的合理性,都隐藏在与它相应的人类学需要里。

  所以卡夫卡乘着空桶越飞越远,越飞越高。这里空桶的轻是美德的轻,相对于物质匮乏而反射出的精神崇高。就像海子在物质匮乏年代写下的时,景象都无比辽阔壮大和孤独,缺乏细微的生活观察,因为物质生活无所可依。自然而然成为生活的反照。

  轻是一种不易获得的珍贵价值。

  二:快

  无论年纪多大,都会被查理曼大帝的故事吸引了去。

  卡尔维诺管这叫节奏感。

  出现在故事中的每一个事物,讲述故事的方式,延展,扭转和浓缩时间的手段。都构成一个孩子听故事的乐趣,有一部分在于等待发生他期望的重复。

  快的价值在于,现今其他媒体都超乎想象的快速,无远弗届,高奏凯歌,且眼看就要把一切沟通都化简成单一,同质的表面的时代,文学的功能是沟通各不相同的事物,且仅仅因为他们各不相同而沟通,非但不挫平,甚至还要锐化它们之间的差异,恪守书面语言的真正旨趣。

  这是语言文字的魔力。卢克莱修那里,文字代表无穷的变化,伽利略这里文字沟通时间和空间。

  即使快如同伽利略那样是有趣的快速追逐,它的立足点仍然是贴切有效和精准。

  所以卡尔维诺,讲慢慢地赶作为他的座右铭,追求灵感的电光石火,却仍然耐心把最合适的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读后感(五):「轻」的文学与生活意义

  看了两遍,才看明白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第一章里说到「轻」的文学意义以及延伸出来的各种轻。

  「轻」字在我们眼里有物质重量之轻、位卑言轻、力度轻和负载轻等。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谈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轻」与「重」,侧重的是「轻」的价值判断,其中含有消除人、天体和城市的重量,也有消除故事结构和语言的重量。但是他在讨论「轻」时并不就轻论轻,还把轻与文学的生存功能联系起来,认为轻是为了对生存之重做出反应。

  在卡尔维诺的文学意识里,也求助于神话的意象等「轻」事物来组织写作。如珀尔修斯为了砍下美杜的头颅而又不被她变成石头,他求助于最轻的风和云,然后把目光停留在只能以通过间接方式去看的东西,也就是镜中的影像;面临干旱、疾病、厄运的部落,其巫师会飞往另一个世界去寻找力量来改变现实;象征被压迫妇女的巫婆则会乘扫帚柄、麦穗或稻秆飞翔。还有卡夫卡的小说《煤桶骑士》的例子更是生动:那个骑煤桶者是因没有煤并且穷得连一块煤也买不起,才来讨煤的;他没讨到,于是煤桶载着他飞越冰山远去。卡尔维诺说:「事实上,它愈是填满,就愈不可能飞翔。」

  当然,卡尔维诺所举的例子多取自西方文学,这种轻是极其有份量的,就如本章引用保罗·瓦莱里的那句话:「应该像鸟儿那样轻,而不是像羽毛。」这鸟儿的轻,就像珀尔修斯背负现实的轻,容我们细细去体会。

  其实,在他所不熟悉的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轻」的价值我们同样钟爱有加。比如「庄生蝶」,这恐怕是世上最美寓言之一了,而梁祝的双双化蝶,也是文学中最轻盈的死法。栩栩然翩跹于花丛中的蝴蝶,啜香饮露,自在起舞,看起来真是卸除了世间的一切重负!

  至于贾宝玉,竟痴心地希望死后「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再不就是化为飞灰乃至轻烟,「风一吹就散了」,更是对于「生命之轻」的另类追求了。

  但是去找寻日常生活中的轻又是极其困难的。现实生活紧张、沉重和残酷,用卡尔维诺的话说,「整个世界都快变成石头了:一种缓慢的石化」。

  我们在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需要多读才体会得到其中关乎生命的思考,那可能是另外一种「轻」了。当我们的生命中无人打扰,没有责任的重压,生活中没有小小的烦恼,甚至与朋友之间没有摩擦或者与家人没有争吵的时候,那份轻,反而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承受的。轻,是一个人能给另一个人最严厉的惩罚。

  我们作为人每一天的生活都带着「沉重的肉身」努力前行的,因为有了努力的沉重,我们才会觉得活着更有分量,也甘愿去承受它——今天的艰辛一定换取更美好的明天。即使期望是渺茫的,沉重的付出也不失其能给当下心灵以安定,哪怕不能换来期待的美好生活,这份重也理应无条件地付出,因为它是人之所以为人、受到其他成员认可的首要条件,好让我们更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

  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尼采所说的「永劫回归」?如果说永劫回归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能以最终获取的全部辉煌赢得暂时的轻松,来与之抗衡吗?可是,沉重是真的悲惨,轻松是真的辉煌吗?

  (首发于我的公众号:读写力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