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现与重塑》是一本由【美】彼得• 德鲁克 / 【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 【美】罗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常好的书,概念准确,例子恰当。个人非常反感国内什么会做人,会说话这种形容,另外,情商高这词,国内基本是乱用的
●哈佛商业评论 管理必读》系列,这是一本商业人士和创业者必读的管理经典。管理学大师们从不同角度来诠释:在互联网变化时代,高效管理者如何提升自身能力。
●实在是三观太政治正确的一本书,没啥好挑剔的...整本书里基本上都是很具实操性的方法论,而且比较宏观的阐述了一些本真的问题。值得看。
●无聊。
●阅毕此书,我之前在职场发展和个人奋上的部分疑惑得到了解答:人生的动力来自学习、在责任中成长、为他人奉献以及个人成就。工作、生活中的快乐也来自这些。本书干货满满,在人事管理、时间管理方面如何根据ROI 来择优,在个人精力、work-life balance 上如何培养权衡,都给了很实操的建议。
●内容不错有启发。读这种书与我的工作本身几乎是平行线,你且理顺你的,我仍混乱我的。
●11个职场主题,挺好的
其实人就是不短自我发现与重塑的过程,但很多人便早早的放弃了治疗,以至于自己越走越偏;本书的特点是语言比较简单,容易读懂,同时系统性比较强,有利于帮助工作过几年的人重新整理自己。目前还没有完全看完,但书一上手便知道是好书,或许真对的阶段不同,此时的自己来看便多了几分不一样
《自我发现与重塑》读后感(二):需要多少钱才够,才敢活自己?
3、需要多少钱才够,才敢洒脱的活自己,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4、我的关注点,其实还是在自己身上,说明我是精神匮乏的。如我是自足的,那么在人际关系中、工作中,关注点放到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
这个思路可以衍生到所有人身上,聆听每一个人,做一个『给予者』,成全身边每一个人。
而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向身边人展现自己。当然只是聆听还不够,自己需要足够睿智。有而不展现<>无可展现。
● 身体:睡、吃、动、工作中定时休息(3个番茄钟一个大休息,单线程工作)
● 情绪:静坐、赞赏他人、新视角(『他』会怎么做?半年后的自己怎么看待这一情况?我能从中获得什么成长?)
● 思维:GTD
● 精神: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践行自己的价值观、将时间与精力均衡到6大领域
6、调整修练,四定:1个小时用于思考或阅读; 20分钟,用于静坐或动态冥想。
《自我发现与重塑》读后感(三):以书为鉴
工作了几年,越来越觉得,在埋头拉车的同时,还要抬起头看看天。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书给日常繁杂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总结思路,指导我们进行反思。
一是要从整个人生长度来思考你的人生目标。对人生目标的理解是最有用的东西,而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很多人将人生将会变成无舵的航行。这个问题要在深夜里,或者独自一人在安静的地方,开始自由自在的“冥想”,才能找寻到自己心中的那个答案。
二是要解放背上的猴子。工作中流程性的事务往往耗时耗力,存在付出很多但得不到回报的情况,探寻深层次原因,是身上背负了太多不属于自己的猴子,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要对部门/自身工作职责有清晰的定位,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务,将不是自己的事情尽可能推掉,一个部门领导的一大技能,就是如何将工作完美地推掉。而我作为一个普通员工,同样要解放背上的猴子,在“等待指令—询问该做什么—提出建议—主动行动、立即汇报—主动行动、定期汇报”的五个层次里,最起码要达到第三层以上,应该说目前我达到了最起码的要求,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是要高效能管理能量。制约现代人工作结果的,不是工作时间, 而是工作效率。君不见996的工作状态已经遍布职场,带来最直接的后果是精力不再,效率低下。现在精力管理的课程也颇受白领欢迎,说明大家也认识到了,精力充沛的一小时要大于疲惫的三小时,要确保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工作状态,首先要确保睡眠时间,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短暂睡个40分钟的午觉,对下午的工作效果惊人。二是要确保锻炼时间,每周到健身房进行三次以上的运动,可以保持精力及避免脊椎疼痛。三是在办公桌上防止巧克力等补充能量的点心,工作三个小时可以补充一点。四是工作2个小时后就去茶水间接茶水或者洗手间,进行短暂的休息。
《自我发现与重塑》读后感(四):摘录
背猴子理论
精力管理
通过新的视角来看待令人感到沮丧的情形。通过反向镜问自己:冲突中的另一方会怎么说?在怎样的情况下他说的会是真的?在透过长焦镜问自己:六个月后我将如何看待这一情况?最后通过广角镜问自己:我能从这件事中学到什么?我能取得怎样的进步? 再忙也需要抽时间思考,思考工作生活以及长远人生得的意义。而动力往往来自学习及个人成就,以及责任以及帮助他人。而且一生中一定要谦逊,不可“文人相轻”,每个人都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
《自我发现与重塑》读后感(五):蕉绿时代的自我救赎
中信的这套书,在介绍的时候说是“ 创业者与商界人士解决管理难题的必读之作 ”。其他的也许是,我还尚未读。这本却不完全是。
这本于我,确实如它的书名一样,是自我发现与重塑的过程。
接下来我要讲两件事,一是自己如何陷入了这种焦虑不已的境地,以至于自我都支离破碎了;二是面对一个破碎的自己,一本书能够治愈什么。
蕉黄呀蕉绿。
我大抵对自己没有自信,或至少对自己的选择没有什么自信,因此总容易被带跑。跑还是罢了,时常会跑偏。在择业这个当务之急上,就变成了漫无目的。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和心血。等到我终于觉得不能再飘摇下去了,好不容易确定了一个方向,又是发现自己回到了原点,又是发现自己落后了光年。这就是焦虑的一个表面原因。
更深地,是发现自己面临人生这样一个大课题,居然被给予了这么大的自主权,然而迄今为止却一塌糊涂,没有任何可圈可点。这些就好比死循环,在每一个工作的间隙里,把自己绕进去。好像进入了一个绞肉机,出来的是血肉模糊的自己。
非常迷茫,又无可遁逃。每天都在面临自己对自己的灵魂质问。非常好奇那些很早、或已经确定好自己人生目标的人并为此披荆斩棘的人,是如何坚定不移生活的。非常羡慕。
治残呀治愈。
我看每一本书,都会把它看成稻草,看成那颗可以拯救我于即溺的稻草。有时候会溺水,有时候不会,有时候还会有意外发现。而本书对这个阶段的我的最大帮助,就是让我确认,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活明白了的人,而且这些人并不遥远,如果不是他们本人、至少他们的言辞是这个渺小和无助的我,可及的。
大抵是如此吧。
当然,再补充一句,心理上的帮助是有益的,但只是一时之鱼。倘若我无法把它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我的生命将继续充满迷茫和焦虑,我还必将一再重复那条西西弗斯之路,直到自己殚精竭虑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