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不会有人真的喜欢《惊雷》吧?”
日期:2020-04-16 00:15:56 作者:指听 来源:Vista看天下 阅读:

“不会有人真的喜欢《惊雷》吧?”

  几天过去了,“杨坤diss《惊雷》”的风波不但没有平息,似乎还愈演愈烈了。

  整件事情起源于杨坤在某次直播时,言辞激烈地痛批这首歌“要旋律没旋律,要节奏没节奏,要律动没律动,神马玩意儿”。

  说实话,杨坤的态度确实不太礼貌,不仅直批《惊雷》“恶心”,还表示听的人都是“脑子问题”“建议退出我的直播间”。

  然而,随后《惊雷》原唱MC六道回应却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先是在微博中说自己创作灵感来自老子的《道德经》,为写词“闭关7天”,创作经历类似黄沾的《沧海一声笑》”;

  随后更是喊话杨坤:“《惊雷》比任何一首歌都火,是不是爱听的人都是脑瓜子毛病

  这个回应是如此地底气十足,但令六道始料未及的是,网友忠诚度远远低于他的想象——

  有人面对“你也听惊雷”的指认,慌忙甩出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而更多天天把“天塌地陷紫金锤”挂在嘴边的无情网友,则一脸无辜地表示:我就是跟风玩个梗,哥们你咋还真拿我粉丝了呢?

  01

  从过气喊麦到全民玩梗

  

  与其说是网友“翻脸不认人”,倒不如说《惊雷》的走红从开始来源于一场互联网造梗大会

  据MC六道说,这首作品创作于2013年。但是在前几年喊麦首次走进大众视野时候却并算不上什么“出圈作品”。

  而真正被大众所熟知,其实是源于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一位名叫“帝王南夕”的喊麦主播,在海选环节表演了这个作品。

  从当时的画面可以看到,导师吴亦凡尽管被墨镜遮住了眼睛,但是合不上的嘴还是显露了他内震惊

  尽管帝王南夕在海选环节就被淘汰了,但是这段尴尬魔性的旋律却就此在观众的心里留下了深深印象

  毕竟,在一众rapper中突然出了个捏着嗓子喊麦的,给大家情感冲击大概不亚于最近“淡黄的长裙蓬松头发”。

  于是,就像几周前针对“reader”的各种脑洞一样,一波又一波的网友也对《惊雷》进行了再创作。

  在短视频平台上,你能看到以惊雷为BGM的各种土味视频。有时是“精神小伙”的社会摇,有时是拖拉机维修厂的大叔拿着扳手拧螺丝

  当然,更火的还是它的各种翻唱和改编,也就是MC六道口中说的“大都在唱不同版本的《惊雷》”。

  在网友们令人惊叹创造力下,我们看到海绵宝宝拿起麦克风,用尖细的嗓音唱着“多情自古空余恨我手持弯月刃”;

  你手里明明拿的是麦克风嘛!

  更是有网红大开脑洞,玩出了各种花样:有颇具喜感的泰国腔;也有颇为唯美古风版。

  一不小心还会收获网友的“惊雷式”赞美——

  “紫电!这婆娘美艳秀发蓬松落了雁!”

  via@桜小烟是边靖婷鸭

  不得不说,《惊雷》的一系列翻唱和造梗,的确极大提高了这个作品的知名度。然而问题在于,喜欢玩梗并不代表对作品本身的肯定。

  细究起来,其实大多数有趣的惊雷梗,恰恰都来自于作品本身的“土味”特质,与各种日常甚至高大上的事物结合之后产生的错位感

  比如,观看各种明星在直播或者短视频中演唱《惊雷》,最近就成了一项深受大家喜爱的娱乐活动。

  没得感情的reader张新成。

  包括杨坤这次diss《惊雷》,一开始也是因为在直播间被粉丝要求演唱,他才去搜来听。

  粉丝想看杨坤喊麦,难道是觉得这首歌特别能够展现他的唱功吗?当然不是。

  相反,遥不可及的明星与“杀仙弑佛”“剑出鞘血滂沱”之类土味歌词的反差感,以及主流偶像面对喊麦文化的生涩与不知所措,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元素。

  从这个角度说,《惊雷》的走红本质上与网友“用江南皮革厂倒闭的BGM给抖森跳舞配乐”思路如出一辙——都是用某种“土气”的元素把明星拉下神坛。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

  这也正解释了人们急于和“喜欢《惊雷》”这件事切割的原因:大家热衷于调侃某样东西,并不能等同于对它的喜爱,有时甚至恰恰相反。

  你总不能因为我念叨了一句“浙江温州”,就盖章说我喜欢那位领着小姨子跑了的老板黄鹤吧。

  02

  用音乐标准diss它,

  是降维打击

  不过,经过时间的积累,网友们那些有关《惊雷》或搞笑或创意十足的再创作,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庞大而物料丰富的互联网梗。

  再加上本身的强节奏押韵、不明觉厉的歌词,以及喊麦作品自带的土味气息,洗脑效果堪称一流。

  很多围观群众前一天还在搜索“惊雷是什么梗”,第二天就能纯属地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当中,以示自己不是村通网小组中的一员。

  而网友们在社交平台甚至日常对话中的跟风造梗,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惊雷梗”本身的趣味性,也在把更多的普通人卷进这场土味狂欢。

  网上有个段子虽然过于夸张,但也传达出了一些人在被动加入“玩梗大军”过程的真实感受:

  下雨了,女朋友趴在你怀里说“嘤嘤嘤打雷好可怕”,你却不禁跑到阳台边上大喊:“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

  翻译过来就是:我也知道这歌土,但是感觉一到,我的嘴根本就不不听我的使唤啊!

  实际上,这种让人边骂边唱的歌,《惊雷》绝不是第一首,甚至都算不上第一批了。

  就算你从来都没有听歌的习惯,也不难从短视频平台最火的BGM榜单里,甚至是地铁里的手机公放中,实时了解到当下最流行的土味歌曲。

  从“什么魑魅魍魉妖魔”到“我们一起学猫叫”,再到“我应在江湖悠悠”,类似有槽点更有爆点的神曲,总能在短短几天中火遍全国各地。

  尽管对于歌曲质量大家各执一词,但它们无一不在高密度信息轰炸下,让人陷入一边嫌弃一边哼哼的魔咒。

  但是究其本质,类似有关“神曲”的玩梗事实上已经脱离了作品本身。

  很多对歌词张口就来的网友,甚至可能一次完整版都没听过。甚至如果发现有人突然在办公室里播放,还会去关心对方是不是脑子进水。

  说白了,火的不是歌,而是“惊雷”这个概念本身。而杨坤用“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去衡量它的艺术价值,完完全全就是“降维打击”。

  近几年,有不少在网上火起来的神曲作者,会顺势参加一些音乐节目巩固人气,其中一些人还会给自己贴上“原创歌手”“音乐创作”之类的标签。

  “小了白了兔”的创作者。

  但是即使是爱听这些歌曲的网友也不得不承认:与其硬把它们算作“流行音乐”,其实归为某种爆火的“元素”反而来得更加合理。

  毕竟,大多数人接触这类音乐的途径,要么是短视频中的配乐,要么是主播在直播间里开着声卡,变声混音到妈都不认得的哼唱。

  唱功和音响效果都不重要,情绪直白、旋律魔性洗脑才是决定一首歌“会不会火”的关键:

  要么就是斗天地的修仙萌,要么是走天涯的潇洒,或者是撕心裂肺的情爱,以及无害的卖萌。

  在这样的标准下与其说人们是在“欣赏音乐”,倒不如说是在消费一种能够用来戏谑现实或发泄情绪的“快消品”。

  而从这次集体对《惊雷》的“划清界限”来看,绝大多数人也都清楚这一点。

  03

  “虚假繁荣”不能让它火更久

  网友们这次之所以呈现了“站杨坤”的一边倒态势,除了看不惯原唱MC六道的高姿态,也是因为与之前的神曲相比,这首歌真的太魔性了。

  不少人抱着“应该允许下里巴人存在”的包容态度打开了原版《惊雷》,刚听了两句就深深地理解了杨坤的感受。

  除了过于高亢的声线和奇怪的重音停顿让人感到不舒服,歌词也全部都是“大权”“修炼”“取头颅”之类意象的简单堆砌。

  甚至绝大多数句子都是语法不通的病句。

  正如一位网友所评论的:“又是天又是地的,关键这么多厉害的词合成一首歌,你居然读不懂这首歌到底讲了一个什么事儿。”

  尽管MC六道在多次回应中总是自居“草根”“老百姓”。但是当你听完整首歌就会发现,与真正的音乐作品相比,他描述的那个充斥着“帝王天下”的世界,可能离普通人的生活更远。

  除非你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同义词替换翻译”:

  

  事实上,无论是简单到仿佛诗朗诵的旋律,还是掐着嗓子的演唱方式,抑或是盲目堆砌的华丽辞藻,都与近几年来曾经火过的那些“土味神曲”一脉相承。

  曾被“公开处刑”的李袁杰知名作《离人愁》,是歌词堆砌辞藻的代表。

  甚至可以说,《惊雷》刚好踩到了土味神曲的全部奇葩要素,并将其推至极端,成为了一个“集大成者”。

  然而,尽管大多数网友嘴上说着《惊雷》在音乐领域没什么审美价值,也都明白它的热度不会持续太久,大概率会像以往那些神曲一样,很快被人遗忘。

  但却依然阻止不了它冲上各大音乐类APP的首页,也阻止不了它成为如今知名度最广的曲目之一。

  

  郑钧评价如今的音乐排行榜。

  在听歌这件事逐渐被基于兴趣的算法推荐支配后,乐迷圈层间的割裂也越来越严重。

  大家习惯了圈地自萌各听各的,彼此甚至连基本的了解和安利都懒得去做。

  真正能称得上“大众流行“的,反倒只剩下人人都嫌俗,但人人都会唱的那些“土嗨神曲”。

  或许正是这样虚假的热度给了MC六道底气

  在他的一次次喊话与回应中,尽管表面上似乎很有礼貌,但每一句都透漏着同样的意思:随你怎么说,我的歌这么火就是能力的证明。

  然而正如我们上文所说,本质上属于“快消品”的神曲,其整体的低质量决定了它们只能是一时的“潮流”。

  更不要说如今的观众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的娱乐,这一批产品的新鲜劲儿过了,马上就要有下一批要入场。

  就像《学猫叫》在两年前曾经在明星圈子里掀起“猫脸舞”的热潮。但是现在要是有谁还在节目上“喵喵喵”,大概之间会被直接封为“老干部”。

  江疏影当时的《学猫叫》视频

  类似的现实也正印证了这一点:大多“神曲”都在短暂的流行之后被打入“过气”这个大染缸。

  可以想象,《惊雷》的热度大概很快就会过去,不久之后又会有源源不断更“土”,更魔性的新一代神曲继承衣钵。

  只是不知道这次网友的“大型脱粉现场”会不会让一些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创作者猛然发现:

  只有潮水退去,才能发现有谁没穿泳裤。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我受够这些“土嗨神曲”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不会有人真的喜欢《惊雷》吧?”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