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是一本由鲁迅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重
●真·民国大大 虽然我还是看不太懂,但已经比小时候懂的多了。看一遍有一遍的收获。
●哦豁,死火。
●用了半个学期上完《野草》七篇。《复仇》里有个鲁迅作品常用的以人比动物的降格式明喻,说路人“如马蚁要扛鲞头”。《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倒有个极为相似的:“侄女只为名声大了,好似一块鲞鱼落地,马蚁儿都要钻他”,《裴晋公义还原配》里也有:“这些官吏们一出一入,如马蚁相似”。
●点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位独自远行于黑暗中的我的先生。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
●《野草》大概是鲁迅最具哲学意味的文集,他对这个世界的绝望、批判与极具的荒谬感,在这本薄薄的集子里展现无余,其中很多思想,甚至跟比他晚二三十年的加缪、萨特等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天津人民社的这个版本,除了收录原版《野草》全部内容之外,还附加了鲁迅一批篇幅短小、微言大义的杂文代表作。《野草》里的灰暗与绝望,跟那些杂文里的愤怒与戏谑,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鲁迅的一体两面。这样的编排,起到了非常良好的化学反应。
●这个版本真心赞
●深邃又使人战栗,大先生写梦的技巧真的要学习了!(当然知道那不是梦
《野草》读后感(一):先生——字字珠玑,句句搠心 (关于题辞)
先生一开口,便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充实看似是本词的实意,可是却借此在讽刺与沉默的大多数为伍的人。他们感到充实,因为他们只关乎个人安危,眼中只有自己,保住了自己所认为的“命”。这让先生感到空虚,自身孤军奋战的力量是在以卵击石,可是先生还是坦然,欣然的说道,我将大笑!我将歌唱!即便在活着时,被各类动物夺取了生存。即便将遭践踏,将遭删刈。就算是在面对死亡,先生也丝毫不畏惧。先生自爱他的野草,但他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先生带着他的执拗,独自在黑夜里踽踽独行,单枪匹马,大刀阔斧的走在当“反派”,作斗争的路上,用他顽如磐石的笔杆来唤醒无数的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过去生命已经死亡。我对着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腐朽。我对这腐朽有着大欢喜,因为借此我知道它还非空虚”让先生感到欢喜的是,有爱国烈士已经凋谢的生命之花作为他们发声的证据,先生不惧怕死亡,因为终于有与之并肩作战的人了,先生不再是一个人。“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腐朽”即便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可是先生不恐慌自己一无所获,仍旧坦然,欣然的说道,我将大笑!我将歌唱!因为先生,他是真真正正的勇士,敢于直面于付出没有回报,敢于直面于这死气沉沉的地面,敢于以己之力,做一个敢死的头目。先生是不怕死的,因为死亡的本质,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去罢!野草!连着热风,连着告别的影,连着这云云种种,一同送暖入屠苏!
《野草》读后感(二):《死火》前传《火的冰》
《野草》大抵仅仅是作者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含糊了。其中的部分小感想可能产生在数年之前。《死火》是野草七篇梦境之作之一,于1925年4月23日创作,《火的冰》于1919年下半年发表。
火的冰 流动的火,是熔化的珊瑚么? 中间有些绿白,像珊瑚的心,浑身通红,像珊瑚的肉,外层带些黑,是珊瑚焦了。 好是好呵,可惜拿了要烫手。 遇着说不出的冷,火便结了冰了。 中间有些绿的,像珊瑚的心,浑身通红,像珊瑚的肉,外层带些黑,也还是珊瑚焦了。 好是好呵,可惜拿了便要火烫一般的冰手。 火,火的冰,人们没奈何他,他自己也苦么? 唉,火的冰。 唉,唉,火的冰的人!
《死火》中死火的形象来自于《火的冰》,火的冰是壮烈的,死火则更显悲壮“我原先被人遗弃在冰谷中”“遗弃我的早已灭亡,消尽了。我也被冰冻得要死。倘使你不给我温热,使我重行烧起,我不久就须灭亡。”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随感录四十一)
死火曾是火的冰,火的冰曾是流动的火,流动的火曾是萤火,而萤火曾是还未摆脱冷气的青年,从冷气未脱再到不久就将熄灭,这是要回到原点吗?当然不是,因为“我”的存在,阻止了火的彻底灭亡。而从萤火壮大成为流动的火后,不论在何种境地,仍然保留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哪怕终将燃尽也要为这冰冷的世界留下一片火红。
《死火》原文中“青白”二字,应该并不是指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查了一下,当时还飘着五色旗。
《野草》读后感(三):90年后再读《希望》
1925年1月1日,鲁迅写下《希望》。一年之始,展望新的开始,又取了如此朝气蓬勃的名字,我想1925年的编辑拿到鲁迅先生这篇稿子时,心里一定暗忖:先生被节日气氛感染了呢,难得这么sunshine!
2015年12月31日,一年之末,在跨年夜里我读到《希望》。不知是否冥冥中的天意,鲁迅先生穿越90年的时光,来到我的身边,用冷面的姿态,给了一个火热的拥抱。
读完第一遍,我颓了。并且深刻怀疑,这篇如霜打的茄子似的文章真是出自于那个呐喊的鲁迅么?他也会在意苍白的头发,颤抖的手指么?鲁迅看的太透了,而且不费力就说出来。说希望是虚妄的也就罢了,还要再告诉我,绝望也是虚妄的!
可是最近读了很多鲁迅的文章,我渐渐了解到,他是个“口剑腹蜜”的人。我不相信,他对新的一年,是如此暗黑的展望。即使是在1925年的时候,也是他正写《彷徨》小说之际,有太多太多让鲁迅伤心不平的事情。
再读第二遍。我看出了《希望》里面的天真。“我只得由我来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竟然有种武林外传里“放着我来”的即视感,天真么?“然而青年们很平安”,此起彼伏从头贯穿到尾,还是不甘心啊,天真么?
最后读了一遍,我竟有话要对鲁迅说。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里最后一句话这样说:“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这句话影响了后来一系列经典,比如经典的肖申克救赎,安迪就说:Hope is a good thing。用希望当精神食粮忍耐着等待机会,然后二十年后越狱成功了。
当你有希望时,永不放弃,当你绝望时,永不放弃。丘吉尔在他的一次演讲时只说了一句话说:“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这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演讲,也是最简短的一次,却囊括了一生的智慧。
写于2016年1月1日
《野草》读后感(四):评《野草》之难
鲁迅先生的文章读起来令人很舒爽,洋洋洒洒一顿看下来,其中的巧妙令人折服,他犀利的笔触让人心头震撼,耿直和不羁的个性更是让人拍手称快。但要写他的评论,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野草》是一本以的散文与诗歌为主的集子,不同于小说篇或书信集有迹可循,散文与诗歌更常常随性而发。这对我们读这本书的人很有好处,更能见着作者真实与诚恳的一面,他的灵性就这样散在一篇篇短而精的文辞里面,着实精彩与可贵,但对我们评这本书的人真是难上加难。鲁迅是立体的、鲜活的,我们不能将他当做纸片人来看,只认识其一面,他的文章亦是如此。许知远在评论汪国真的作品时说“对于没有那么好的作品,我们最好的姿态就是不去评论他。”我觉得对于好的作品,而且是我自身如此喜爱的作家,我也最好不要轻易评论。
为什么这样说,人都是偏心的,当面对自己喜爱的作品时,没有办法讲出他的不好之处,否则会有人要问,“既然他这样不好,为何你还喜欢,这是说明你的品位有问题吗?”当然我可以反驳“我们更爱他的真实。”其实心里清楚,强词夺理罢了。那么如果硬要我来聊一聊这个作品的话,我只能讲出大段的溢美之词,这对于所喜爱的作者来讲,是在给他抹黑了;而对于写作者本人来讲,也不是一件好事,容易营造出一种这个人只会唱赞歌的结论。
而今要我来“评”鲁迅先生的《野草》的话,我只能谈一谈从这本书里面得到的一些东西罢,终究算不上评论,只是一个读后感而已。
“冷漠”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啊。在《野草》中无数次表达的冷漠两个词,每一个故事都触目惊心。“我将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将得到自居于布施之上者的烦腻,疑心,憎恶。”于是几个人各自走路,这是视而不见的冷漠,“路人们从四面奔来,如蚂蚁要杠鲞(xiang)头。衣服都漂亮,手倒空的。然而从四面奔来,而且拼命地伸长脖子,要鉴赏者拥抱或杀戮。他们已经豫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这是拒绝认识真相的冷漠。如此种种,不一一例举。而为何称“冷漠”是可怕的,其一,冷漠是一把利刃,刺穿人心头的热血;冷漠的人啊,对周遭视而不见,不论清醒者如何呐喊,如何呼喊他们醒来,却始终得不到一丝反馈,冷漠组成的壁垒如此强大,穿不透也击不倒,得不到慰藉的踽踽独行者能坚持多久呢?冷漠是一举重锤,将新生的希望击碎。其二,冷漠是一种野蛮的偏见,它冷漠使人沉默,使人麻木;那些拒绝醒来的人,拒接认识真相的民众,他们活在已知观念构成的世界中,以片面的知识武断一切,实则是一种残酷的暴力,一种极度的不公。提起冷漠两个字,只感到一丝颤栗,人性中最可怕的品质莫过于此。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着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但愿今时今日的世界已脱离此种情境。
《野草》读后感(五):《野草》书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题记
你说,你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勇士;你说,你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凡人。我不知道你更像这其中的哪一种人,我只知道,你是曾经如此勤奋、孝顺的少年,奔跑于药店和学堂之间,在桌上刻下小小的“早“字。但是,童年的百草园终于成为别人的花园,那个有着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椹的乐园,那个在秋日的傍晚,有着油蛉低吟浅唱,蟋蟀优雅地拉琴的院子,终于灰飞烟灭。13岁的少年的生命里承受着这突来的变故,眼神里的忧伤蔓延开来,他抬起头,觉着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了。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时间飞快的过去,曾经的少年,长大,成人。那片野草近乎疯狂地在他的心里嚣张地生长,他大笑,他歌唱,他要将一切说出来!去罢,野草!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微凉的夜雾润湿了眼睛,窗台的,一株又一株的枣树将它们的树枝延伸着,要刺穿这奇怪而高的天空,鬼睒眼的星星奇怪地笑,夜游的恶鸟用翅膀滑过,细小的粉红色的花,还在瑟缩着,做着她的梦,梦里春天来了,蜜蜂都唱起了春词,瘦的诗人在那里把最后一行眼泪擦在她的花瓣上。那是怎样一种黑暗呢,他们压迫着小粉红花的梦啊,然而,枣树的树枝要刺穿他们,终将要刺出光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要推翻,压在它们身上的邪恶的势力!先生手中的笔要刺穿,这冷笑着的夜,向着光明,不惜祭奠自己的生命。于是,先生说,我是树。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在黑夜里匍匐着的影,执着着光明。暗夜一般的社会,你该何去何从?是沉溺于对天堂和黄金世界的幻想么?不!我不愿意!这倒不如彷徨于无地。我独自远行,尽管没有你,尽管我被黑暗沉没。伟大呵,不是么?不惜自己被黑暗所吞噬的精神,来战取白天的到来,吾将上下而求索,时代的需要,时代的召唤。虚无飘渺的东西,不需要,但是,你们真当执意于那些东西吗?影,彷徨了,踯躅了,但又毅然离开,追求光明,耗尽一生。于是,先生说,我是影。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北方的雪花在飞,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在屋顶上,枯草上,保持着冰清玉洁的身躯,在铅灰色的空中飞舞,决不停步。虽不美艳,但却奔放、有力地搏击着铅灰色的天空。恨极了这北国冬天,肃杀、阴冷的冬天。但是,在凛冽的北风中依旧奋飞着的雪,你不害怕么?雪说,不,不害怕,要用这勇猛击破这天空呵。随即,又更加用力地冲击长空。死掉的雨,雨的精魂,现在的雪。躺下的勇士们,用鲜血染红了傍晚的天空,他们的精魂盘旋着,激励着人们突破这严酷的寒冬。于是,先生说,我是雪。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是的,我只得走了。况且还有声音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停息不下。眼里弥漫的忧伤那么厚重,全是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先生以笔做武器,大义凛然地戳破了那些谎言,是的,从不畏惧。先生的目光从从前流转到现在,它深邃地望着前方,穿过一个时代,甚至,更久更久。
先生睡了,他说,我在等一个梦,在灿烂的阳光里轻柔地飞舞,载着所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