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中国的结婚率每年都在创造新低,老一辈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说辞在这一届年轻人这里已经不好使了。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要阶段,不是到了一定年纪就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成为一种个人的选择。
年轻人不想结婚、害怕结婚的原因有很多:生活的压力,外面的诱惑,家长里短,生儿育女,婆媳关系……发达的信息世界和朋友圈的实际案例,每天都在对你说:不要结婚,逼事没有。
其实,恐婚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早在达尔文时代就有了同样的纠结。
达尔文
达尔文,大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可以说是人类理性与高智商的代表了。但他在面对结婚,也举棋不定,十分纠结。
1838年,完成环球科学考察的青年达尔文,与青梅竹马的表姐爱玛·韦奇伍德互生情愫。
青年达尔文与爱玛·韦奇伍德
爱玛美丽聪明,迷人有修养,本该是无可挑剔的结婚对象,但注定要成为英国最伟大的人之一的达尔文,有自己的考虑。
一方面他渴望家庭的温馨和子女的围绕,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家庭生活的琐碎会干扰他为之痴迷的科学事业。
作为一位严谨的科学家,达尔文习惯理性思考,科学论证。婚姻问题也绝不例外。
所以,他拿来一张蓝色羊皮纸,在左边画了一栏“结婚”,又在右边画了一栏“不结婚”,分别列出了赞成和反对的理由。
结不结婚居然要用解数学题的方式来论证!这也真是只有理科直男才干得出来了。
不过,形式看似很理性,其实论证过程非常的感性,甚至逻辑有些混乱。
比如,他列举了结婚的各种好处:有孩子,有老伴,有益身体健康……但又写道“有了家庭,就得被迫去拜访和接待亲戚,这也太浪费时间了。”在不结婚的理由下他说,“可以自由前往任何喜欢去的地方,可以选择任何社交圈子。”可又马上补上一句“当然也没那么多可选的啦。”
但毫无逻辑、错谬百出的论证过程,一点也不妨碍达尔文得出正确的结果:“按照上述推导,我的结论是:结婚!结婚!结婚!证明完毕。”
第二年,达尔文就和爱玛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俩人相亲相爱一生,还生了十个孩子。结婚显然让这位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感到满足。
与其说达尔文的论据与结论的关系不够严谨、不成逻辑,不如说他列举的所有理由,其实都有明显的倾向性。他的心中早有答案,不管怎么算全都是白算,结论早已预设为:立即结婚!
在我们遇见爱情前,我们会对爱情与另一半有很多想象和要求。而在遇见对的人之后,很多人都发现自己的所谓条件与标准,已经悄悄地改变了,当初的想法早已经被抛到了脑后,只希望可以和这个人幸福地在一起。
当我们渴望与爱人长相厮守时,结婚也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达尔文的这份“婚姻报告”,让我们看见了原来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会为爱情为婚姻而烦恼。而且从本质上说,他的解决办法也没比我们普通人高明嘛,一切不过是从“心”出发,听从内心的声音。
点击视频,一起看恐婚的达尔文如何解决结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