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文艺复兴的故事06:神的代理人》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4-05 23: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文艺复兴的故事06:神的代理人》的读后感大全

  《文艺复兴故事06:神的代理人》是一本由(日) 盐野七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文艺复兴的故事06:神的代理人》精选点评

  ●盐野生早期的作品,看得出在风格上的尝试,读多了定型后的作品再看这本倒是有耳目一新之感,但是这个出版顺序上的模糊容易让读者感到错乱。四位教皇的故事集中服务于盐野的一个观察,即意大利乃文艺复兴之地,而非宗教改革之所。所以也就难怪意大利人会觉得法西人对到嘴边的肉不吃,反而要扑倒忏悔感到奇怪。宗教精神在意大利早已变得世俗,也就难怪罗马浩劫之后,一切荡然无存

  ●后面有大段引用信件

  ●教皇的任期几乎是终生制的,而且一旦权力基础是非稳固的,几乎整个教廷和意大利甚至欧洲历史进程都会随着教皇更迭在某种程度上转弯。不过教皇的影响力范围很大,实际的权力和统治却还是以意大利为主。从红衣主教开始进入教皇候选人机制,到实际选中,经历了整个教廷运作的流程,所以到选中时本身实力和运作机制已经历经多年,有足够实力才能最终成功,也因为终生制的特点代表各自利益的各方不会选择有能在位太长的教皇。 教皇虽然是各自代表的势力,贯穿始终,但是在过程中一旦当选还是更多实现自己本身的想法利益,而且一旦有意愿资源,教皇可以做很多。 教皇这个模式无论生活还是统治,其实和各种帝王也没有太大的不同,所以他们的统治其实某种程度上相比于同时代的文艺复兴,民族国家崛起印刷术发展,是落后的中世纪的代表

  ●从教皇到君主教皇

  ●法国人真是可,见了教皇就不自觉下跪。

  ●很好读,知识面也很全的一本书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文艺复兴时期这几位教皇:首先是庇护二世,他想发动最后的十字远征结果无人响应,也把教廷最后的宗教狂热消耗完毕。然后是亚历山大六世,他开始将政治和宗教分开,用政治权谋,消灭了主张教会回到神权时代的势力。最后是尤利乌斯二世和利奥十世这两位,他俩一个披挂上阵御驾亲征,一个热爱艺术挥金如土,从骨子里都已经变成了世俗君主。当时的意大利人对这三位各给了一个有趣评价。其中,亚历山大六世是爱神,这是说他私生活丰富,一堆儿女。尤利乌斯二世是战神,这是说他冲冲杀杀,一生戎马。利奥十世则是艺术和智慧之神雅典娜,这是说他热爱艺术,醉文化。就连教皇这样一个神权领袖,都被卷入了文艺复兴世俗化的人文主义轨道,那文艺复兴这场运动影响力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世纪的欧洲,教皇与世俗国王、皇帝并无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以神的名义行事、敛财。这古老的宗教、这古老的教职能传承千年,原因何在,值得人们思考!

  ●文艺复兴期间,教皇这一角色依然能搅动欧洲风云。作者用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人来描述那段时间的历史,很有趣的角度。

  ●文笔不错,不过描述上较为片面

  《文艺复兴的故事06:神的代理人》读后感(一):致读者 ----值此“新人新作三部曲”以文库本形式再度面世之际

  致读者

  ----值此“新人新作三部曲”以文库本形式再度面世之际

  当年的我正全身心投入享受在意大利的生活,丝毫未曾想过自己要成为一名作。但在偶然结识的友人建议下,于29 至30 岁期间经过学习研究,执笔写下了自己最初的文字—《文艺复兴的女人们》 ,其最初刊载于《中央公论》杂志,大致在其后的第二年被整理成书出版面世。

  第二部作品《优雅的冷酷》下笔时间紧随其后,未经过杂志刊载,直接单独成册。即在写完《女人们》后,我便着手撰写了《冷酷》一书,但这本书最终面世于书店,已是我32 岁时候的事情了。

  再次转过年后,我早早地就开始动笔撰写自己的第三部作品—《神的代理人》,这部作品与《女人们》相同,先刊载于杂志,后于我35 岁之时单独成册出版。也就是说,这三部作品是我在二十几岁的末尾到三十五岁之间所写下的作品。

  《文艺复兴的故事06:神的代理人》读后感(二):盐野七生:《神的代理人》

  “在和平的瑞士只诞生了鸽子和钟表,但同一时代出了猥琐而凶悍的波吉亚之流的意大利,却诞生了了不起的文艺复兴。” ——奥逊·威尔斯 《第三人》 “文艺复兴是意大利人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人的。” ——盐野七生 庇护二世企图发动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可是现在的欧洲人已经成了“先是威尼斯人,其次是基督教徒”的真实写照,最后的十字军东征,出师未捷身先死。 亚历山大六世,权谋与世俗充斥着他的整个教皇任期,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到仰之光,教会开始堕入凡尘。他的儿子,切萨雷·波吉亚企图光复恺撒壮举,却因亚历山大六世的离世而半途而废。 尤利乌斯二世,一位产生神迹的教皇,可是在政治上的权谋却略低一筹,破坏了欧洲诸君之间的政治平衡,被批评为“致命的同盟,致命的武器”。为1527年的“罗马浩劫”埋下伏笔。

  利奥十世,美第奇家族出的第一位教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真真把“即使死后洪水滔天,也要及时行乐”发挥到极致的“末代教皇”,当然的编年史这样评述“利奥十世吃掉了三代教皇:前任尤利乌斯二世的储蓄、自己在位期间的收入和让下任可支出的那份钱财”(370)。“随着他的辞世,罗马和意大利从世界史主人公的宝座上跌落下来,文艺复兴时代结束了”(盐野七生 语)

  这本书,通过四位教皇在位的座位,从教皇视角总述这段历史。370页,每位教皇不足百页内容,所以简略是必然的。具体可以延伸阅读《基督教史》。

  《文艺复兴的故事06:神的代理人》读后感(三):古罗马从来就没有灭亡

  读了这本书,你才能知道所谓黑暗的中世纪其实并没有存在过,古罗马其实一直也没有灭亡,灭亡的只是古罗马的王室,但对于罗马城里的罗马人来说,在偶尔的灾难过后还是该吃吃该喝喝,该过狂欢节过狂欢节,只是罗马的皇帝变成了教皇而已,而教皇也并不总是不苟言笑,教皇也和政治家一样纵横捭阖,拉帮结派,教皇的选举也和古罗马的皇室一样,并不是随便哪个平头百姓笃信虔诚就能被选中当教皇,教皇也总是出自那几个家族,唯一的区别只是教皇不再随便打仗了,只需要靠信仰的力量就能让周边这些蛮族的皇帝和国王放下武器敬献虔诚,这对于已经享了几百年福的罗马城的人民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除了偶尔几个强悍的国王偶尔会入侵一下意大利,但那也只是为了一些私人恩怨,在大部分时候虽然意大利四分五裂,但总体是和平的,大家和平地纳税,和平地享乐,当然也和平地忏悔,间或会有黑死病爆发,但总体是和平的,和平到大家谁也不需要参军,国家拿出纳税人的钱来招几个偏远山区的雇佣军就够了,只有阿尔卑斯山北边瑞士贫困山区里的穷孩子才需要当雇佣军挣钱,意大利人只要做生意和种葡萄就够了,完全不需要打仗的。所以在这样一种安静详和的状态下继续延续古罗马的精神,开始欣赏那些从东方漂来的裸体的维纳斯女神并进而产生了要复苏古希腊文明的文艺复兴就变成一件非常顺理成章而并非不可思议的事情了,至于后来拿破仑入侵以后带来的民族主义思潮并进而引发了一个撒丁岛上的小国统一意大利的事情,这个就和古罗马距离更远,罗马是兼容并包的,意大利是民族主义的,两者的精神内涵差距非常遥远。

  《文艺复兴的故事06:神的代理人》读后感(四):梵蒂冈的基督教和日本的基督教,肯定不是一回事儿。

  盐野七生说:无论宗教还是哲学,或是一切思想,越是从中心向边缘展开,其纯度就会越高。一旦走向中心,危险就开始了。梵蒂冈的基督教和日本的基督教,肯定不是一回事儿。

  1、庇护二世:相对清贫,与土耳其持续战争,延续十字军东征的理想,失败。

  2、亚历山大六世与萨伏那罗拉:文艺复兴时期口碑最不好的教皇与宗教改革者(宗教狂热者?人民起义领袖?),被称为维纳斯的统治。

  3、尤里乌斯二世:为了教皇之位利用法国国王,怂恿萨伏那罗拉反动。被称为战神的统治。

  4、利奥十世:其去世象征着文艺复兴时期的终结。被称为雅典娜的统治。

  细读上述教皇的故事,感觉那个时期宗教内部都是手段啊!圣父、圣子、圣灵根本没有形成任何规范约束力,尽管宗教像政治一样,也存在不同的方法论,但究竟是政教合一还是政教分离,也无非顺应历史发展不得已为之罢了。

  这四位教会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教皇六世,也就是波吉亚家族的大家长,名声不太好但治理厉害,死于疟疾也太虐了。

  他曾说:“还记得萨伏那罗拉以前说过,哪怕全世界毁灭了他也不会屈服吗?这句话感动了人们,人们都说多么真挚的思想,多么高洁的人品啊!可我当时却认为,这是一个多么自私残酷的人啊。换成我,如果世界要为了贯彻自己的思想而毁灭,那我一定会赶紧收回那样的思想。”

  他还说过:“人心脆弱。写和说自己做的事情,人们总会心情高涨,或者为自己辩解。自己写会看不到现实,雇人写就更不用说了。人一旦开始为自己辩解,便将一事无成。”

  可见,教皇六世是远比宗教改革者(狂热者)萨伏那罗拉聪明多的掌权者,因此当萨伏那罗拉被处死后,教皇只说:“一个认真但不成熟的男人的一生结束了。”

  更讽刺的是,那些用憎恶和好奇的眼光看着他死去的人,正是曾经把他奉为上帝使者的同一拨民众。

  《文艺复兴的故事06:神的代理人》读后感(五):读老太太的书,首先要化身为精神意大利人

  与《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相比,这本书算是认真的。如果之前不太了解这段历史,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毕竟精神罗马人盐野七生老太太,除了写了十几本的“罗马那些事儿”之外,这个系列可以看做是“文艺复兴那些事儿”,大的史实基本不会有问题。当然要不断调整心理,让自己不断适应老太太的意大利人视角。

  读老太太的书,最有意思的其实是与英美作家描写的同时期作品对比来看。比如对照罗斯.金的《米开朗基罗与教皇的天花板》,尤利乌斯二世除了醉心于拓展教皇国的领土,留给我们的更多的还要算是艺术史上的不计其数的瑰宝,西斯廷的天花板,拉斐尔的房间,圣彼得大教堂等等,以及米开朗基罗念念不忘的教皇的陵墓工程。不过正如老太太指出的,历届教皇都力图保证意大利的南部和北部不要归属于同一个势力。这一论断让我对于克莱门特七世时期的罗马浩劫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通读全书,老太太明显对西班牙人教皇波吉亚有些恶感,虽然历史上亚历山大六世名声确实不太好。但是本书拿来做文章的佛罗伦萨神棍萨伏那洛拉,却让我这个现代人有些逆反心理。也有可能是我先入为主,在读过几本关于美第奇家族的书后,我对于这位神学家的事迹可以说几乎没什么好感。加上作为一个天生反感神权国家观念的理科生,一开始就觉得这哥们难道不是一个活脱脱的game of throne里的大麻雀么。这种人,一般都道貌岸然,用自身的道德洁癖居高临下地强迫普通人放弃生活的乐趣。波吉亚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典型的所谓,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么?用我们老祖宗的话来讲,就是欲擒故纵。

  除此之外,老太太还提到一个细节,却让我觉得很有趣。什一税是以十字军东征的名义来开始征收的。这不禁让我充满了兴趣,如果这事儿属实的话,那么在十字军东征之前,基督教会是靠什么来敛财的呢?时至今日,这个什一税可还是收得如火如荼的啊。在这个西方世界居于统治地位的今天,十字军东征早就是过眼云烟,那为什么还有人要交什一税呢,我是真的很好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文艺复兴的故事06:神的代理人》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