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满眼都是假历史,到处都是谣言坑
日期:2020-04-05 08:46:11 作者:冯学荣 来源:读书人冯学荣 阅读:

满眼都是假历史,到处都是谣言坑

  广告及其他合作

  冯学荣中国最好的人文历史知识传播者,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中国历史的侧面 II》、《亲历北洋》、《不忍面对的真相》、《隐动力》等畅销书

  文/冯学荣

  1

  许多历史爱好者都听说过,明朝的万历皇帝(明神宗),三十年不上朝,明朝的政治,“长期处于瘫痪状态”。

  三十年不上朝?

  大明帝国一亿人口国家,三十年停止政治运作?

  这可能吗?

  常识告诉我们:事出反常,必有

  说出来其实有点幽默

  事实上,这是一个中文字理解水平问题

  “三十年不上朝”,不等于“三十年不理政”。

  “上朝”不等于“理政”。

  “理政”也不等于“上朝”。

  “不上朝”,也不等于“不理政”。

  事实上,万历皇帝虽然长期不上朝,但是,他还是会批阅奏折

  明代官修史书《神宗实录》,非常清楚记录了: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但是,他长期在内廷,批阅奏折。

  万历皇帝那时的内阁首辅申时行,也在他写的《诏对录》里清楚地记录:万历皇帝,其实一直都有在内廷批阅奏折、对外发号施令,等等。

  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但是,他并非不理朝政

  所谓“上朝”,就是“开会”。

  不开会不好

  但是,不开会,不等于不办事。

  打个比方,就好比现在单位老板,或者说领导,常年不和员工开会,但是你给他发电子邮件,他还是会回复你。

  大概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我们平时读史,一定要谨慎,不要被中文字骗了。

  那么,万历皇帝为什么长期不上朝、不和臣子们开会呢?其实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许多明朝官方史料记载了,万历皇帝不止一次对他的臣子解释过。

  万历皇帝说,我不是不想上朝,我的身体,是真的不舒服,我的腿啊,长期有病,等我的病好了,我自然就会上朝了。

  万历皇帝呢,确实他的腿有病,但他这个病,是不是他长期不上朝的主要原因,那就不知道了,他内心深处到底在想什么,外人是无从知道的。

  万历皇帝宫廷画像

  2

  许多历史爱好者都有这个疑问

  日本投降之后,美国人为什么不逮捕、并且绞死日本天皇裕仁呢?

  其实,不是不想,而是代价太大。

  麦克阿瑟占领日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他的心腹费勒斯(Bonner Fellers)去调查两件事:

  第一件事:查清楚,当年是不是裕仁下令炸的珍珠港?

  第二件事:提建议,是否应该逮捕裕仁、并且绞死他?

  费勒斯立马展开调查。

  在第一件事上,费勒斯遇到一个巨大困难,那就是:

  所有接受他盘问的日本人,都为天皇开脱,异口同声,都说开战不是天皇的责任

  而且,所有能证明是天皇下令开战的文件,一件都找不到,不知道是销毁了,还是原本就不存在

  在第二件事上,费勒斯发现一个更吃惊的事,那就是:

  如果逮捕裕仁并将他绞死,那么毫无疑问,会激起日本人的大起义,而镇压这种大起义,需要美国人再付出一百万条人命的牺牲。

  许多受费勒斯信任的日本人,都是这样忠告他。

  调查很久之后,费勒斯把他的发现和建议,写成报告,提交给了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看了报告,衡量了很久。

  代价太大,无法决策。

  最终,麦克阿瑟向白宫作出以下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如果杀裕仁,至少需要一百万美国人陪葬,代价太大。建议不杀。

  第二个建议:因为苏联崛起,需要抗衡苏联,美国需要裕仁带领日本人,充当美国人在亚洲的看门犬。

  白宫考虑再三,最后采纳了建议。

  不杀。

  所以,裕仁逃过一死。

  换句话说,对于当时美国人来说,杀不杀裕仁,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划算不划算的问题。

  美国人最终的结论是:

  杀裕仁,不划算。

  不杀裕仁、并且利用裕仁,最划算。

  这,就是政治。

  裕仁见麦克阿瑟,主动提出承担所有战争责任,不料美国人已经仔细计算过利弊,治裕仁的罪,代价太大,不如利用裕仁控制日本,使日本充当美国在亚洲的看门犬

  3

  大都知道,蒙古人曾经很能打,那么试问在元朝末年,蒙古人为什么被朱元璋等一群汉人追着打呢?

  首先一个,就是蒙古人不团结。

  许多读者未必知道,其实蒙古人在当时,内斗非常严重。

  自从成吉思汗死了之后,蒙古人就开始内斗了。

  蒙古人当时内部为了争夺草原、王位等各种资源,内战非常严重。

  像成吉思汗时代那样团结的蒙古,到了元朝末年,其实早就已经没有了,元朝末年的蒙古,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民族。

  这叫做自作孽,不可活。

  蒙古人的城堡,自己从内部,把自己给攻破了。

  所以,当年朱元璋起兵反元的时候,他所面对的蒙古兵的总体战斗力,和当年成吉思汗、忽必烈的年代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其次呢,还有一个原因,也挺有趣的。

  大家都知道,1931年日本人侵占东三省,第一件事,就是把日本的水稻,移植到东北。

  同理,当年蒙古人征服中原、建立元朝,第一件事,就是把汉人的许多农田、荒地,改造为草原、养马场。

  蒙古人培养了大量的汉人,为他们做马夫,给他们当弼马温,帮他们养马。

  也在中原,开辟了大量的养马场。

  例如说,当时很有名的“淮西马场”,就是蒙古人在淮西开办的著名官办养马场。

  讽刺的是,蒙古统治者办的这个淮西马场,在朱元璋起兵以后,为朱元璋的部队,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战马。

  元朝时期的汉人,养马、骑马、用马的技术,在蒙古人的教育和培养之下,有了长足进步。

  这导致了什么后果呢?

  这导致了:

  汉人骑兵和蒙古骑兵的战斗力拉平

  也就是说,到了元朝末年,朱元璋麾下这批汉人骑兵的战斗力,已经和当时的蒙古骑兵,没有什么区别了。

  甚至,是汉人赶超蒙古人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很有趣。

  蒙古人教汉人养马,万万没有想到,结果为汉人培养了一流的骑兵。

  而这些优秀的汉人骑兵,最终都变成了元朝的掘墓人。

  当时的情况远比这个复杂。

  但粗略地说,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历史非常有趣:在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下,汉人被迫为蒙古人养马,却在无意之中,汉人把自己培养成为了比蒙古人更为优秀的骑兵,结果起兵反元的时候,汉人骑兵的战斗力,已经超过了蒙古兵

  文/冯学荣

  欢迎加入冯老尸的小密圈,老尸有问必答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满眼都是假历史,到处都是谣言坑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