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上帝与黄金(平装版)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2-03-27 03:05: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上帝与黄金(平装版)读后感1000字

  《上帝与黄金(平装版)》是一本由沃尔特•拉塞尔•米德 (Walter Russell Mead)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5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帝与黄金(平装版)》精选点评:

  ●鬼扯的罗宋汤

  ●不同年份版本评价之差异也许正是时代体征

  ●竟无人评价……

  ●愣是没总结什么东西出来

  ●翻译质量相当不错,内容读起来饶有趣味:我们,盎格鲁·萨克逊人;我们,上帝的选民;我们,对抗撒旦的天使;我们,很牛X;我们,因为XXX很牛X;我们,一定会继续牛X;我们,必胜!我们会永远牛X!万岁!必胜! 在解释为嘛牛X的环节还是很精彩的,如果能继续挖一层,挖出为什么盎格鲁·萨克逊能做到这些,那就更好了。

  ●如果没有最后的四分之一内容该多好。就像飞艇破纪录地飞向高空俯瞰尘世却在最关键的时候泄气了一样,前面的部分为读者构建了一个以盎格鲁-萨克逊传统为叙事主轴的全新的现代史框架,这个框架就体现在书名的两个词语之中:基督教信仰尤其是新教传统带来的上帝之国与尘世之国的对立,从克伦威尔的“谁是我们的敌人,以及他们为什么仇恨我们”到里根和布什总统的“因为我们的敌人惧怕我们的自由”,这种意识形态让英美与欧陆区别开来也与其他一切霸权形式区别开来;资本主义在盎格鲁-萨克逊传统中被发扬光大,构造了一个真正把世界联系起来的不同于任何一个庞大殖民帝国的世界体系,靠民主制度和信用体系维持,即便出现强大的挑战者比如法国德国和苏联能够动摇一些结构却永远没有一套替代方案。然而最后四分之一的内容把书降低到了时事评论的水准。尺度。

  ●把特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翻译成巴黎……让人十分怀疑译者的文化水平

  ●什么玩意儿…特别是第十章之后就开始不讲人话了的神棍呓语?

  ●在散布于书中字里行间中各处的关键词满是“理性”二字,启蒙运动带来的理性与传统和宗教搭建起了米德提出的三角形,三种力量彼此牵制而稳定。黄金与上帝并非世俗与宗教的对立,而是宇宙之间的统一与理性指导下的存在于各个领域的“看不见的手”,米德认为这正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力量之源,在此基础上,现代社会是一个多样的社会,权力的自我节制,商品社会的发达,大陆国家的均势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本面貌。

  ●阐述英美国家如何崛起并通过海洋战略以盎格鲁体系来影响世界,从文化到政治,书中个中观点虽值得商榷,但对现代政治格局和对世界主要体系的不同分支的分析仍有值得深思的地方。人类有着成长和变化的本能,而社会也会在克服不平衡的动态中前行~

  《上帝与黄金(平装版)》读后感(一):胜利者结果倒推,好像是在耍流氓

  1,这并不是一本对普通读者友好的读物,书里面大量的宗教和英美文学典故引用让缺少相关知识的我读起来很吃力。

  2,书里面其实没有太多新的观点,只是沿着韦伯的路再向前走了两步。

  3,从结果去推原因,可以说怎么推都能成立,可是给人的感觉很奇怪。让我想起每本中国史第一篇本纪都会出现的神异事件。(亚伯拉罕的子孙)

  4,不掩饰的对财富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 ,以用 来表明自己是更 好更幸运的人。所有的罪恶都可以用金钱或成功后面的上帝恩赐来化解,所谓原罪或后来犯下的罪在上帝的慈悲面前都不是事。而做为失败者或被压迫者的其它国家或民族,失败本身已经说明你们已经被上帝抛弃了。毕竟上帝中意的人是不会失败的。

  《上帝与黄金(平装版)》读后感(二):高级历史吐槽

  这本书我陆陆续续有看了三年还没有看完,最近啊又重新找出来,作为今年的一个巨型书单的一部分来重新开始看。

  整个第三章的部分是没有办法完整看完的,我记得三年前也是在这部分稀里糊涂的略过。几个方面的强烈感受,首先是WASP居然被这么多群体在几百年的历史当中所嫌弃;其次是作者居然能够收集到这么多的变着花样的抨击WASP群体的资料;再次是对于这个章节中如此多的引用,如果都是纯粹断章取义的来看的话,你会觉得确实有一些也非常扯淡非常荒谬;最后就是世界各国的在历史长河当中的思想领袖的各种吐槽的确是超高级垃圾话。

  当然从思想的角度来看也有很多重要的思路,可能再有时间重新翻看的时候可以好好的梳理一下,这个才是这个章节的重点。

  其他国家地区的左右派别在近代都是靠反WASP的过程当中得到滋养;

  反WASP跟反犹太主义很多时候是纠结在一起的;

  即使是这样被吐槽,WASP也还是顽强且旺盛的发展了起来。

  WASP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种族概念。

  《上帝与黄金(平装版)》读后感(三):读后小感

  作为历史书籍,最有趣的部分是全书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作引,在显示出作者的文学素养的同时,细细思考其中,的确耐人寻味。

  虽然该书叙述当前央格鲁撒克逊文明胜利之姿引领全球遭来了不少读者的反感和厌恶,不过视历史和当前而言,其言非虚。而作者也未遮掩央格鲁撒克逊海洋体系一路走来背后的种种不道德的历史问题,亦能理解其他文明看待海洋体系的不满和恐惧。

  本书从央格鲁撒克逊历史发展出发,总结海洋体系形成和发展模式,以及其带来的全球经济、文化影响。同时也叙述了反央格鲁撒克逊的既定模式。作者并没有站在任何一边,反倒经常描写双方不可理喻之处,观其共性。而共性实为人性,任何一边都没有比另一边更为高明,只是基督教和资本主义的海洋体系占据了优势,随着其利益扩张,影响全球。最后对伊斯兰的对比,更是适合普及观念。

  所谓“动态”社会、“动态”宗教,拥抱“动态”是作者认为央格鲁撒克逊脱颖而出的重点。这一观点不仅此书,很多书籍都体现出此观点。打破千百年一成不变的封建历史传统之后,无惧风险,接受代价,在左右曲折中摇摆前行,比起向着“正确完美”方向狂奔后摔一大跤,反而显得更快更稳。毕竟世上没有完美可言。

  《上帝与黄金(平装版)》读后感(四):短评字数限制,胡扯别点

  《美国利益》主编,《华尔街日报》专栏作者,恬不知耻地鼓吹所谓的「自由」贸易和盎格鲁-萨克逊传统。把英国夸成唯一一个人类之光,然而同样的话术可以套在古希腊和威尼斯。海上贸易兴起的资本帝国做了什么大家都不是瞎子,他们的结果大家也看得到。反正意思就是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但我们依然是正道,人类挨操几百几千年肯定会慢慢变好别探索别的乱七八糟。一边呼吁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要继续联合起来给全球输出价值观,一边又对伊拉克的失败以及造成的各种惨剧避而不谈。给「盎格鲁-撒克逊人领导了对众多欧洲之外土地上的原住民的种族灭绝大屠杀」洗地,说成是「年轻士兵一时冲动犯下的放纵、鲁莽或令人遗憾的判断错误」。

  作者赞同「“严重罪行大多是共同罪行”,尼布尔指出,这是因为“我们将自身全部的忠诚和力量都献给我们的群体,献给它的安全和成功,以及征服和统治其他与我们利益相抵触的群体”」。剥削到有钱证明我成功了,伊拉克现状以及各种屠杀什么的别问,问就是原罪不能避免每人都有,下次还干。

  最后一章以「一切的意义」为标题,看起来很牛逼啥都能囊括进去,简直和米塞思神教一样了,然而本质只用连字符-把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串起来自嗨。网路专栏吹吹比还行,扩写充书前后矛盾就是你的不对了。

  这种人越多越显得先辈潘恩的可怜可贵和可爱,同样是美帝爱国宣传员,做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哩。

  《上帝与黄金(平装版)》读后感(五):英美国家崛起的秘密

  第一章讲的是英美国家套路,在对敌对国家动手前一定会进行国内舆论动员,套上黑暗与光明的把戏,以撒旦为伍的邪恶帝国统治全球的黑暗未来恐吓,对国内的天主教徒、X党、敌对国家族裔进行压制。以这套路来看,天朝是否已经替代极端穆斯林成为老美心中的撒旦同路人呢?拭目以待。在敌人眼中,反美反西方反犹甚至是反现代性交织在一起。昂-撒贪婪、伪善和残忍,是现代的迦太基。英国宗教中教义、传统和理性的平衡。新教徒原旨教导致的厌烦,国教传统追述导致的天主教皈依和暴君,理性导致的颠覆与混乱。新教伦理在于因信称义,上帝的恩赐在于每日奋斗的进取中,而非繁琐的仪轨。工业化城市化对人性的摧残可以通过宗教抱团取得慰籍。如果参照英美安利甘式的三角平衡来分析当下,感觉金字塔顶的陀螺从没有转向“理性”,基本都在偏向“启示”和“传统”,也算是“前现代社会的一种特征”。尚未到讨论到社会科学中的终极人文关怀,还停留在鼓吹自然科学的理性而忽视社会科学中的普世意义。中国不同于西方,类似西方宗教团契慰藉人心的组织,传统上有同乡会,现代的话,如最有移民社会特征的深圳来看,校友会大有取代之势。

  突然发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套叙述方式,也是亚伯拉罕式的。从人类文明的顶峰——伊甸园;近百年屈辱———堕落的人类;神的地上之国——伟大复兴。至于代言人。。。呃。。。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上帝与黄金(平装版)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