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3-17 23: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经典读后感有感

  《给青年十二》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页数:1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选点评

  ●我倒是觉得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不妨一读,而且可以做精读。不少文章对于事物认知有所启发,甚至在三观上都有很多可以思考空间。尤其印象深刻的:谈动、谈静两篇讲了些处世态度,动中求趣、静中趣味;谈十字街头的另一面抵抗社会习俗信念;谈多元宇宙,在四个世界中的相通与不通谈人生与我,前台后台论述令我豁然开朗;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谈及今日之青年成明日之憎恶大道至简;以及一些的确适合青年和大多数人平时遇见和思考的谈休息/读书/交友/学问,等等。

  ●人生幸福不能光靠理智,还需情趣调剂

  ●唉看不进去

  ●“只有“情真意诚”才能保持能力。”

  ●“知易行难”!突然发现以前写反了哈哈哈

  ●大道至简,这些朴素道理在如今时代依然适用,任时光流转,难的始终是践行。生活忙碌,偶尔忘记,好在有这样的好书帮助我们回忆

  ●可惜没在中学时代读一读

  ●学贯中西心理学文学哲学美学,一点都不过时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每个时代的问题类似

  ●朱先生确实厉害

  ●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说的真是,好多习惯都是多年以前便有的了。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本书虽说是标杆中学程度青少年所读,但在我看来,无论什么时候翻开,都是最佳时机

  这在十二封信中,包含了朱老师对人生、运动、交友、爱情政治等多个方面的深刻理解,是一位智者智慧结晶。每我翻开这本书,阅读其中的每一段话时,都会感慨:“如果他是的老师就好了,我愿追随他一辈子。”他会在我刚刚上学时告诉我如何对待学习、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发现自己的才能;他会在我工作引导我如何融入社会、如何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大人;他还会在我成之后,指导我如何教育自己孩子,如何与他们相处

  名师难寻,但我能在这本书里学习到一点星光,也是足够幸运了。希望你们也不要错过这位名师的箴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二):给朋友建议

  写的太好了吧,一定要读,这位老朋友给青年朋友的建议。写书评的时候我只读完了十二封信,后面的内容还没读,真的很想先记录书中的一些文字

  1.人一定要读书,因为“人要有一种正当嗜好,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东西,将来会被坏习惯引诱”。这里对于读书意义描写太好了吧,太有说服力了。

  2.“如果纯任理智,则艺术对于生活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音乐只是空气的震动,图画只是涂着颜色的纸,文学只是联串起来的字。”细腻冲动的情感的情感被这样描述着,也太幸福了,也太有趣了。

  3.“孝只是一种爱,而凡爱都是以心感心,以情动情,决不像做生意买卖,时时抓住算盘子,计算你给我二五,我应该偿你一十。”对于孝顺的理解,我也很喜欢。

  4.“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来自上个世纪的十二封信,如今读来依然能给人无尽的启发和思考。小到如何读书,大到如何生活;小到个人缺点,大到社会流弊,这短短的十二封信里均有所涉及。印象最深的是朱先生对于中国人“蜂子孵蛆”心理的总结,他说中国人皆有“类我类我”的心理,而与我不同的,无论好坏,我皆要嗤之以鼻。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鄙视链”的东西吗?其实蜂子孵蛆也好,鄙视链也罢,我以为其产生的根源不外乎两者,一是不自信,二是不包容。因为不自信,才不敢去认可和接受与己不同的观点和行为;因为不包容,才会拒绝与不同的观点和行为共存。而某种程度上讲,是不自信最终导致了不包容。 除此之外,我还非常喜欢和欣赏朱先生关于生活的态度,“闲愁最苦”倒不如“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不过这一点着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好劝自己凡事看开一点,顺其自然如草木虫鱼。 最后忍不住皮一下,教育部的背书估计严重影响了这本书的销量吧(^0^)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四):道理永不过时

  偶尔看到朱光潜先生的一段话“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觉得这位先生真是有趣明智。

  这本书是朋友孟实(其实就是朱光潜先生)给青少年的信,信中有关于读书,升学,情理,恋爱等等,这不是说教,而是就他的经历谈一谈,而我们一读,也是受益匪浅。

  虽然说是给青少年的信,但其实对于我们广大民众来说,亦是非常有价值。孟实先生所处的年代是偏建国时期,但有些想法永远不过时,对当代青年仍有很大的帮助。“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这是青年的通病,我也深以为然。很多时候我们太急于求成,总是不踏实地去学,太贪心又太不切实际,尤其是科技快速发展的现在,很少再有曾经咬文嚼字的那股子劲了,学习都是带有功利的目的性。

  读一读这本书,还是有些启迪,有些感悟的。一针见血的鸡汤,偶尔还是能振奋人心的。反思了自己存在的某些问题,也会有茅塞顿开的瞬间。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希望自己能长大一些,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五):青年的作者学识渊博

  作者写此书的年纪大概三十几岁,这个年纪我觉得他自己就是个青年啊。。。。青年时就可以写的如此透辟,如果作者四五十岁的时候再写,不知道是不是又会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悟。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个年龄段的困惑。作者针对青年人抑郁,恋爱,择校与择业以及学问进修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感触的地方很多,选几个方面吧。 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活动创造是人的本性,只有创造和活动才让人充满生机与活力。 2.有恋爱宇宙和道德宇宙等各个宇宙,每个宇宙有自己的运行规则。 3.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烦恼,其实是鱼和熊掌想兼得。不懂得舍弃,往往是悲剧的起因 4.正因为这个世界不完美才完美。完美的人生,可以说是神仙的人生,也可以说是猪的人生。正是不完美我们才能去追求进步。 5.选择学业,一定要选择自己对胃口的,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6.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课不能放在最不起眼的位置,健全的精神来源于健全的身体。

  7.人要学会休息,没有休息,提前透支生命,没有效率,最终只能是得不偿失。 下面节选一些比较喜欢的句子:

  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悲剧之发生就在既不肯舍鱼,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里垂涎打算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