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还有哪集值得一看?
作为追了四年的老观众,今天就推荐一下我自己觉得感触最深,最喜欢的八集。
给还没入坑的小伙伴。
01
2016-5-17,许知远对话罗振宇
这是《十三邀》的第一期节目。
罗振宇和许知远都是知识人,不同的是,罗振宇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许知远是一个是理想主义者。
这种底层价值取向的不同,使得他们的对话充满矛盾和歧途,不过这也确乎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分裂,颇有时代切片的意义。
第一个问题,做个理想主义者,还是个现实主义者,或者,还有其他选项?
02
2017-2-14 许知远对话陈嘉映
我推荐过很多次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那是一本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安顿自己的书。
许知远去找陈嘉映聊天,我是很开心的。作为一个研究哲学的人,陈嘉映并不为大众熟知,去采访他是有点违背商业逻辑的,但《十三邀》好看的几集,似乎都是因为这些人在发光。
这一期,有很大的成分是对陈嘉映个人生活历程的爬梳,你可以通过这个节目了解陈嘉映的大致人生。
但其中,也讨论了很多哲学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比如,如何应对这个时代的焦虑?如何在成功学的浪潮中,安顿好自己?
陈嘉映谈到小团体的生活状态的消失,是容易让我们更为焦虑的。而如果你有一个爱做的事,在这件事中可以找到价值,就很重要。盯着一件事,去行动,去创造,就够了。
虽然已经是一个平民化的时代,但还是可以继续保持对卓越的追求。
03
2017-10-14 许知远对话张艾嘉
许知远采访了很多明星,采访张艾嘉这一期是我最喜欢的。
可能也因为张艾嘉本身足够丰富,她做过歌手、演员、导演,见证了几十年的文艺潮流的变化,并且如今还在潮流之中。
另外,可能就是张艾嘉本身的性格,她虽然看起来很知性,但实际叛逆、率性。
他们在早餐厅聊天,喝着咖啡,聊起很多台湾70年代流行乐坛的往事,潮流滚滚,一切正在萌芽。感觉很好。
这一期可能没有太多智识上的启发,但是却有一些生活状态的,人格魅力的东西,很模糊,但是很吸引人。
04
2017-11-14 许知远对话西川
西川是一个诗人。这个时代诗人的声音已经很小了,去找西川聊天,当然也是许知远对时代追问的一个选择。
谈的很散,也很丰富,从成吉思汗、战国诸子,谈到媒体社会、青少年文化……
当然,也少不了对80年代诗歌时代的回溯,对90年代文化思潮变化的理解。
西川的语言表达很有魅力,滔滔流水,让人应接不暇。
这一期的结构也很有意思,他们俩在醇亲王墓附近转悠,但那个地方被封了,一直进不去。
可以看出来,西川和许知远是非常同频的,他们聊得很high。最后结尾,互相都说今天聊的开心。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样高密度也酣畅的聊天是非常少的,这是一种特别舒服的状态。
05
2018-9-19 许知远对话电台主播
这一期很奇妙,不是采访一个人,而是去寻找一个时代的记忆。90年代、2000年代,电台主播是很流行的,很多人的情感问题,都在电波中释放。
深圳的胡晓梅,华东的万峰,东北的叶文。他们见证了二十年来,都市年轻人的情感变化。
这三个人承载了很多时代的记忆、时代的渴望,但这三个人也非常不同。
胡晓梅是一个比较自省的人,也比较有对抗性,好像何伟的书中也写到过她。她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概括时代的变化,在07年结束了节目。她意识到自己的话筒所具备的力量是虚幻的。
叶文,则是非常自信、笃定的。
之前听到过叶文节目的片段,没有想到叶文这么年轻。她的节目风格是比较直接的,或者可以说是激烈。
她有很强的价值感,认为自己在帮助他人。并且非常坚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是主流的。
万峰,曾经被称为“电波怒汉”,一直在电波中普及比较开明的两性关系。
这期节目的剪辑也很有意思,他们三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观点常常相左。
06
2018-11-15 许知远对话唐诺
唐诺是个很奇妙的人,他有一部分和李安很像,对一切事情似乎都没有那么笃定,但在某些事情上,又有难得的恒心。
最早知道他,因为他是朱天心的丈夫,是朱西宁的女婿,是谢海盟的爸爸。一个传奇的文学之家,总是让人感到好奇而神往。
他直到四十五岁,才写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文字的故事》。按他的话讲,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著作,只是常识的传递。
然后,他又写了《阅读的故事》,写了《世间的名字》。
他写了很多文学评论,但又不想局限于此。他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狭小的路,放弃了“解释性”的文章,和梁文道、杨照的普及书写分道扬镳。
从1992年开始,他每天去咖啡馆写上几个小时,一天下来,可以有几千字,但最后,他会从几千字删减到五百字,那是他一天的量。
恒定、持久、自律。他曾经有很多年,每天阅读时间超过八小时。如今,写作也是雷打不动的向前推进。
他呈现了一种可能。一种和这个消费主义时代格格不入的生活样本。
保持较低的物质欲望,过一种专注而投入的精神生活。
当你所做的事情,没有反应,或者说,反应很少,很小,很迟时,你还要不要做?
唐诺做出了一种示范。
勇气是一件重要的品质,比聪明,比才华都要重要。
这期节目是可以给人力量的。
07
2019-11-27 许知远对话项飚
在一场真正令人满足的聊天中,你不能只是不停地讲,你还要听,还要思考。
动脑子的乐趣是巨大的,一场令人满足的谈话会不断刺激你的大脑,你必须加速运转,找到那些已经潜伏在意识深处但还没有成型的想法,讲出那些已经思考了很久,还有待完善的观点。
一场这样的谈话,需要两颗可以共振的脑袋,互相激发,共赴一场未知终点的旅途。
这一期许知远和项飚的谈话就是这样的。他们知识结构比较一致,聊得越来越放松,状态也越来越好。
项飚提到的“附近的消失”,非常值得注意。
总之,也是一期很值得再看的节目。
08
2020-3-4 许知远对话许倬云
嗯,就是上次讲过的啦。
如果你还没看,有时间可以找来看看。
晚安。
#更多文章
对不起,这本书我安利晚了
不只《寄生虫》!盘点2000年以来,最牛逼的40部韩国电影!
这部年度华语电影,后劲太大了!
2020年了,选书时怎么挑出版社?(攻略升级)
-the end-
*魏小河流域,前身为「不止读书」
从读书开始,尝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