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铁道之夜》是一本由[日] 宫泽贤治 / [日] 增村博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宇宙万有,无所不包。 世间万物,铺展开来。 我感到幸福,又有一些悲伤。 天琴座已经移到了西方天边,又像蘑菇似的伸出了一条腿。 白鹭全部都是银河的沙子聚集而成的,一只只,多么闪亮啊! 柯贝内拉希望他的妈妈能原谅自己,我眼眶红了。
●一个困苦的年轻人恋上了高富帅的班长,然后作了一场极富诗意的与班长私奔的春梦。
●增村博以两个版本的漫画来诠释宫泽贤治的“未完工交响乐”。从“最终稿”到“初期稿”,好似两个华丽梦境的交替闪现,又似两个平行宇宙的各自铺陈。故事有天马行空的一面,亦有凄美动人的一面。银河苍穹的铁道,昭和男儿的浪漫;对亲人的追思,对逝去的缅怀。更有从三维空间来到四维世界的无限遐想,超越生死的思考,终极幸福的探寻,甚至内心宇宙的感悟。它让人深深沉醉在一个宫泽贤治创造的世界中,既感伤,又迷惘,却还是会慢慢平静,感受到幸福的愉悦,这便是伟大的作品的魅力所在吧!增村博的画风平实,阅读体验上佳,他在对原著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还能加以全新诠释,实属难得。
●跟随着主角乔班尼 在铁道列车里 穿梭了整个银河,那是孩童少年时期整日幻想的梦,现在也是 ,直到打开这本书 我仿佛离银河咫尺之近,和曾经的自己重合了。
●哭死我了,银河铁道之夜这个童话故事在我心里的悲剧程度是童年阴影级别的,以至于我后来再也不敢多看它几眼,连电影版我都没看过。画成猫猫漫画感觉更惨了,乔班尼和柯贝内拉的友谊真是让人痛彻心扉,可怜的乔班尼,可怜的柯贝内拉,看猫猫流泪,我的眼泪也流成了银河。
●「我不知道什么是幸福 但我相信 无论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只要它是发生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的 那么不管是艰难还是容易 都是通往真正的幸福的过程」 你要大踏步地往前走
●生死这样的事情,不是不作深究,而是追至尽头,也终究是无话可说。不如再看一眼我们的旅程,看一眼所有绚烂的,无解的,快乐的,孤独的,熊熊燃烧的,和无关紧要的,不论它意味着什么。
●我们想去流奶与蜜之地,我们因为美丽忘记白鹭鸶是不可食用之物,因为美味忘记苹果是蛇之果,因为龙胆花忘记霜雾之寒。这是一个描述分别和成长的故事,其中也掺杂了一些丝缕的负面情绪,愤怒,嫉妒,悔意。但平静克制的剧本稀释了一切,它宛如音乐盒,每每打开必有乐音
●花了1.99买了打开一看才想起来看过马马马那本………不喜欢。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一):悲伤却不失望
“不管去到哪里,我们都要并肩同行。”乔万尼和康帕内拉曾经做过这样的约定,但是在寻找幸福和归属的路上,又只剩下乔万尼一个人了。
人生的这趟列车上,人与人没有百分之百的重合,大概是对康帕内拉离开的最好诠释了吧?
但是故事并没有以康帕贝拉的死亡为结尾,而是让乔万尼在康帕贝拉的父亲口中得知自己因捕鱼常年在外的父亲准备回家的消息,给乔万尼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希望后,在乔万尼小跑回家中结束。
虽然有人下车,但是在车上的人,旅程继续。
是啊,每个人都有想当然的时候,其实很难实现,所有人都与康帕贝拉一样,你所遇见的每个人。都与你一样,尝过美丽苹果的滋味,搭乘过这趟列车。因此,请照你适才所想,努力去寻找大家的幸福吧,这样就能早日到达美好天堂,永远地与康帕贝拉在一起了。”
这是宫泽贤治在银河铁道之夜第三稿中写的一段话。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二):踏上这辆人生列车
这个版本收录原作小说的两个漫画改编版,就像银河的两岸,略有相似又各自不同。作者借通过班焦尼与柯贝内拉之言对银河之美、宇宙之广袤发出无限遐想,二人进行了从三维空间到四维空间到美妙旅程,引发无数对宇宙和未知的幻想。借用孩子简单纯稚的内心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对舍己为人的奉献进行赞扬、对真挚友情的向往以及对生死的探讨。整篇故事与其是说献给孩子读的童话不如说是给成人荡涤心灵的故事。我们就像班焦尼一样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生活也不是太如意,但是心中总还是充满光明与希望,在自己身边总有一个像柯贝内拉的朋友,他/她优秀又无私,时刻在自己左右就像一盏明灯陪伴我们走过最阴暗崎岖的夜路。就在结伴乘坐上银河铁道的列车,携手遨游浩瀚星河时,对方不知何时下了车,并且再也不会回来了,那些一起看过的风景,一起经历的事情,之间发生过的那些对话就像星星一样洒满了整片夜空,可能会被遮蔽但不会消失。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三):一段告别
一本书两个漫画一个故事,是绘者在不同时期绘制的版本,老版本里多了一位博士为主角答疑解惑,新版本则只有主角与朋友。主角是一位喜爱天文,品学兼优,但母亲重病在家,父亲出海打工的穷学生。在一个晴朗的夜晚,他和好朋友坐上了银河铁道,穿梭于星座间,一路上碰到各式各样的人,虽以“人”称,但他们多是亡者,有自己需要抵达的站台。各个站台风景迥异,有考古现场,有候鸟迁徙地,有巨大十字架的麦田,人们陆续与二人告别下车。在经过一片金色玉米地时,主角的好朋友也到站消失,留下主角一人梦醒回到现实,发现好朋友真的在当晚意外身亡。 刚看完故事时很疑惑,不知道为什么要画一辆行驶在银河间的铁道,遇到那些看似略有寓意的场景。直到看了后记才明白,这是宫泽贤治为纪念逝去妹妹而写的带有自传性的故事。如果书中好友是妹妹,那么一路上火车驶过的便是宫泽贤治与妹妹两人一起经历的风景,那些出现在两人旅途中的人,可能来自现实,也可能来自于电影或书本。在博士出现的版本中,把这些风景和经历称为“知识”,以长者的身份告诉他世间最大的学问便是把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把那些历史、文化、风景、人和自己的体验串连在一起才是“我”所能经历的真实。
这或许也是宫泽贤治写下这个故事的初衷吧,把和妹妹经历的一切与银河、历史、故事联系在一起,让妹妹曾经存在这件事成为他能感受到的真实。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四):悲哀又浪漫的童话
非常令人感动的一本童话型漫画书,本书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银河铁道之夜》的最终稿,后半部分是《银河铁道之夜》的布尔卡尼罗博士篇 。从剧情上来讲,博士篇的后半部分有一些延长和升华,但基础的剧情是大体相同的。
焦班尼是个善良、敏感的孩子,他一直向往着柯贝内拉这个优秀的人。他生活优越,聪明,又具有领导能力。别人欺负焦班尼时,柯贝内拉却露出同情的神情。不过这里我其实不是很理解,在第一部中,有人欺负焦班尼时,柯贝内拉却没有制止,只是在队伍中默默的看着,以及最后在火车上焦班尼和他说:我们要一直在一起”时,他也只是漠不关心的回了一句“我也是”。让人觉得柯贝内拉其实是个对人很冷漠的家伙。
读完全书感受到了强烈的浪漫,奇幻以及让人心疼的善良。反复在书中出现的是:幸福。“为了让妈妈幸福,我愿意牺牲一切。”以及“如果能然这个捕鸟人幸福,我甚至愿意在这里陪他捕鸟100年。”
多么童真,多么善良的想法啊。
在我小的时候,得到一个新的朋友时,我也曾有这样的念头。让对方开心获得的开心和满足,已经慢慢遗忘了。可是这书又让我回想起来,这是一种多么纯粹的善良。甚至有一些傻傻的。
是的,焦班尼就是这么一个善良,纯粹,又有些傻傻的主角。
他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去了银河,和最亲密的朋友一同旅行。他思念他的妈妈,想着给她带牛奶,但也想和同伴一起玩,和柯内贝拉拉近关系。得知柯贝内拉消失的时候,他痛彻心扉的大声喊叫。
可是有些人注定要离开。这辆列车,其实是一俩相遇的列车,同时也是离别的列车。它教给了焦班尼,没有什么人会一直陪伴在身边,离开才是注定的。
但是整个银河,整个宇宙都在你的身边,所以不要感到寂寞。
《银河铁道之夜》读后感(五):柯贝内拉永远留在了银河里,那里不再有遗憾——一些猛然Get到的可能的隐喻
读完最终稿再读初稿,突然好像理解了一些隐喻。也不知对不对,po上来与大家讨论(没看过原版,不知后浪这版猫咪头是否有太大改动…)
在初稿中,火车开动前,柯贝内拉神态怅然地说:
“那个扎内利啊,他追了好久,可还是没赶上这辆火车。”
“扎内利已经回去了,他爸爸把他接走了。”
“要不要在下一站等等扎内利?”
而快到天鹅车站时,他仿佛终于下了决心一样:
“可不管是谁,只要做了真正的好事,就会感到最大的幸福吧?”
“所以我想,妈妈会原谅我的。”
——这两段,最终稿里也有类似的描述,但我不太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画面中好几次的关于柯贝内拉的神情特写,让我心里发堵——这里肯定有什么隐喻吧?
然后往回翻。等等,柯贝内拉在第一次提到的“去下一站等扎内利”,而所谓的“下一站”就是天鹅站啊!
而在最终稿版本的结局中,柯贝内拉救了扎内利、柯贝内拉因救人而消失于河水中、扎内利被家人带走,这些关键点对在一起时,似乎一下子照出了柯贝内拉的内心活动——
柯贝内拉在天鹅站前下定的决心,是不是其实是对于“舍身救扎内利”这件事的释怀?他担心为了救人而牺牲自己会让母亲伤心,但最终还是彻底想通了。“所以我想,妈妈会原谅我的。”
当他彻底明了的那一刻,平行时空里的火车窗外,河中央浮现了一座小岛,岛上的十字架和周遭温馨宁静的风景,让所有人都平静下来。“两人胸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近似悲伤的感情。”
“他们选择用别的表述轻声交流了这种新生的感觉。”
这时候现实世界里的柯贝内拉,已经离开了吧。
天鹅站到了,他们最终也没等到扎内利。
最初稿中柯贝内拉提到的自己“忘带水壶、忘带写生工具”,似乎是在隐喻焦班尼对前者离开的遗憾——他本是那么有才华有艺术天分的人啊。
将柯贝内拉视为可以托付一生的好朋友的焦班尼,站在现实时空的河边,凝望好友离开后的河面。河面像银河一样,柯贝内拉永远留在了那里。
那晚焦班尼做了一场梦,一场关于他没来得及和好友共赴的旅行的梦。在那里,他和好友在天鹅站前的宁静小岛和十字架前郑重地告了别,同时也经历“重生”;在那里,他们共同经历了焦班尼梦想中的旅行;在那里不再有遗憾,永远美好的柯贝内拉真的永远留在了银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