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从十二因缘的如实知见里,开展出健全正常的生活态度——对生活不偏于贪爱,也不偏于厌弃。不会变成消极避世或过度极端的态度,而是能够务实,平怀看待现实人生的过程。
我们不祈求结果,而是重视过程,这样,佛弟子就会从消极避世的心态,变成务实进取的人生态度——阳光、奋进、努力、务实,并且能够自他得利!
因此,佛弟子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要等别人来报,我们自己报!我们自己怎么报呢?佛弟子们应该互相合作、关心。
我们讲慈悲喜舍,但这不是凭着观想,就能利益无量的众生,应当是在生活里务实地相互合作。世俗人说,朋友要讲道义,我们的教友彼此之间,也应该要有道义!
我们佛教习惯各管各的,并且还有一个糟透了的想法:如果某个师兄生活不顺利,许多人不会觉得他需要帮助,而认为他“业障深重”!觉得他应该要去消灾、拜忏。
如此,我们不仅没有关心他,还歧视他,认为他一定是前辈子没做好才会不顺利。
这种心态不但没有慈悲之心,反而受到业障观念的影响,而若有若无地歧视他,诸位认为这正常吗?
学习原始佛教,要和妄见、邪见划清界线,我们不要再陷入宿命式的业障错见,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态度。
当我们的教友发生困难,诸位不要认为那一定是业障,很多时候是碰到现在的困难,应积极地帮助他。千万不要袖手旁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当我们愿意伸出双手帮助他时,也在人间散播慈悲,结了一个好的缘。
受到别人的帮助,当有能力时应当帮助、回馈他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义。在我们的教友之间,要形成互助的默契,不能懒懒散散,只是开口闭口的讲无常、苦、不要执着。
如果诸位有消极、逃避的心态,我可以坚定地告诉诸位,这是精神态度生病了!
我们要小心注意身旁的法友,谁有这种偏差心理,应该告诉他、提醒他,因为这样会变成不正常的人。学法的人不可有这种偏差的心理,因为这是不正常的认识,造成扭曲的心态。
人要阳光,充满光明,务实地看待人生,人生才会有力量。不要等待佛菩萨、诸天护法的救助,让我们彼此做对方生命中的贵人!
我们要的佛法不是整天在家里或森林打坐,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能在森林中静修生活,也能在日常生活里、在市井街头、在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发挥佛法的受用和光明,这才是我们要的佛法!
☞ 随佛禅师 正觉的认识9困难不是问题逃避困难才是问题
☞ 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方法:不能一味地退让
☞ 给予他人空间与利益,不是高道德,而是看透生命的智慧。
☞ 在实践中发现生命价值,自我成长、利益他人。
☞ 面对一群即将饿死的人,你会将手中的馒头给谁?
除特别说明外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原始佛教任何观点。
长按下方
访问中道僧团官网
欢迎将 原始佛教 公众号
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