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是一部由迈克尔·沃德利执导,琼·贝兹 / 里奇·海文思 / 罗杰·达尔特雷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历史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伍德斯托克1969:源于音乐 超越音乐
●終於刷了大名鼎鼎的woodstock!!!3days of peace&music!Thanks to all the fun and music you bring, i love Hippies ☮The Who一出場全程抖腳的me 好討厭邊上攝屏的打電話的叔叔阿姨啊@大光明 憋尿的216min
●当你身处其中,未必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传奇的一部分。用三小时感受三天的狂欢,这部忠实记录传奇的影片最后,航拍到密密麻麻的摇滚信徒,如沧海一粟如宇宙星辰。比起震耳的摇滚,广播里的声音更具一丝温情,有人走失有人诞下婴孩。它提醒你忘却现实的狂欢之后,生活照旧,但有些东西终究开始不一样了。
●他们如何面对回到现实的第四天
●看的是224分钟版。这种感觉就像当年第一次也是到目前为止为止唯一一次,独自去了草莓音乐节。那种感觉就是有点害怕有点孤独但是又是徐徐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四个小时就晃晃晃过完了…
●5/6@影城1厅 218分版,四星半观感升五。分屏、叠影、镜像、多机位。精选舞台,多方对话,全视角呈现这场大时代洪流下已神化的音乐节。累却气氛近乎完美,贡献尖叫贡献掌声。重洗十几年前喜欢的乐手脸盲癌不亦乐乎。最性感Ten years after233 最燃竟是Santana, 那些歌那些迷惘..青春消逝后,你还爱我吗
●Woodstock根本就是一场奇迹,一场摇滚音乐的巅峰盛会,一场三天的乌托邦,那样美好的时光再也不会有了。当三天浓缩成荧幕的三小时,已经让人无比激动和感动!Long Live Rock&Roll !
●剪接強大,分屏用得好。不該只視為重要事件的中介,其採取的形式也很可觀。
●五星给的不是电影而是无法复制的纯真年代 真正的love&peace的故乡 永远的60s摇滚乐 -I want you to make love not war! -Of course, we are doing it! I love you! with Oscar @ Smålands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观后感(一):值!
看读库的时候被woodstock深深吸引,那是一个难以言表、无法理解的最后的传奇年代的一个代表性的休止符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观后感(二):青春祭之和泥巴一起飞
四十年了
一边是被唆使的破四旧与砸烂一切
活下来的都人模鬼样的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观后感(三):除了震撼,还有很多......
当男友第一次向我推荐的时候,我只是被WOODSTOCK这个向往已久的名字吸引,并未对几十年前的这场摇滚盛会抱多大希望。不过看完之后我问自己震荡不已的心:真的只是震撼吗?怎么会?我完全不知所措!绝对是一场冲击啊。不光是舞台上星光四射的表演,就连雨水中、泥浆里闪闪发亮的眼睛都那么动人。再一次向WOODSTOCK致敬!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观后感(四):被過譽的影片
要檢驗一個事情的真偽,最好是方法是放個50年之後再回頭重看。我看整部片子最好是重剪。關於現場觀眾的鏡頭太多了,冗長而充滿套話和閒言碎語的訪談,除了暴露出他們的淺薄,卻沒有任何歷久彌新之處。出鏡的樂隊近半是軟弱過時的演出,(這場音樂節本來就是少數優秀音樂家搭上一堆二流選手組成)no CCR, no Grateful Dead, no the band?而那些偉大的選手也才錄入一首歌。阿!不大爽阿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观后感(五):无用流水账
“电影与音乐”大师作品展/ 大光明一厅/
和三个同学同行的,我和其中一个女生偷偷带着啤酒进去,结果期间上了三次洗手间(啤酒利尿吼?),最后一次两个人上厕所回影厅后,默契地没直接坐回位子,止步于后面的走廊,跟着音乐抖腿,期间也有三五人加入,稀稀疏疏的,怪怪的,哈哈。。
不过也就抖了五分钟,后来在另外两个男同学回顾的关怀眼神下,悻悻回去跟他们一起安静如鸡瘫进座位。
短评写不下,在这里占地。欢迎点击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