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写作提高一点点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2-21 23:1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写作提高一点点读后感锦集

  《写作提高一点点》是一本由[美] 玛丽-凯特•麦基(Mary-Kate Mackey)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写作提高一点点》精选点评

  ●一本写作入门工具书,帮厘清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的问题,适合提起笔大脑跑路的人。

  ●为写作头疼不是一天两天了,看写作相关的书也不是一本两本了,这本真是要吹爆!!!十星力荐

  ●从思路结构以及到如何修改比较系统简洁讲述了写作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感觉还蛮实用的。

  ●弄清写作目的布局好文章结构,不断修改,方可写出一篇优秀作品。值得反复看和对照练习的一本书。

  ●写作提高的最佳方式是多写多思考

  ●最好的一点是关于节奏建议和叙事主线的安排的建议。

  ●最好的入门方式是模仿范例。但写作很特殊,即使有范文,入门者也很难模仿出写好文章,因为通过分析范文很难总结出写好文字标准,只能凭感觉模仿。而这本书告诉了你极其明确的标准和具体的练习手段,使得入门者不再会因为一个抽象指导不知所措,每个方法都是清晰可操作的。虽然写作确实没有固定标准,但先套框架入门,再跳脱出来进阶,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适合搭配完全写作指南》一起看

  ●医生药方厨师配料……写作也是一门有秘籍手艺。 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会不会练习了。 加油~

  ●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如何确定文章主题和怎么写出一个好故事给出具体建议。

  《写作提高一点点》读后感(一):关于写作的三点建议

  我以为把文章框架掌握了,就能很容易写出一篇文章结果我错了,书评基本框架是写一件事引出自己要写书,然后提出三个论点,但是写一件什么事?如何把事件与自己所写书联系在一起?三个论点如何写?……就像炸弹一个接一个进行轮番轰炸脑子瞬间短路,举出旗投降了。

  经过一个星期休养,老子又杀回来了,这次我把所有的问题先堆积一边,目标是先写出一篇文章再说,什么都不要管,能写的开头,就把开头写了,接下来就用书中论点代替,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写,终于能写出一篇文章,虽然自己看都嫌弃,但还是有一点成就感

  接下来的任务是对文章进行改造升级,如何写好一个故事?如何写出文章框架?如何提高文章逻辑?……面对的问题依然堆积如山,但还是老办法一点一点的往前走,比如练习写故事,就专门写故事,直到写好为止,慢慢的来。

  为了更好对进行文章改造升级,少不了工具书,《写作提高一点点》就是这样的书,本书从思考、结构、修改三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思考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如何写出提纲,结构主要介绍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和如何论证论点,修改是对初稿如何二次加工。

  01写作难吗?

  为了能够实现写作变现,买课、报班、买书,自始至终没有怀疑过自己不行,很简单,微、豆瓣、简书等平台充斥着小白如何逆袭年薪百万,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你动摇了,渴望快速成功,或者提高职业技能,亦或者摆脱当前困境,很多人前仆后继涌入自媒体。

  但是成功的寥寥无几,我参加的写作社群班,30个人只有一个人毕业,很多人包括本人只坚持了三四天,就连做知识付费的人都在说这是骗局,为了做好线上社群课,买了二三十个课,但是一节课都没有上过,而且你如果买过课,你会发现课的内容差不多。

  而产生这样的结果原因很简单,买课时机就不纯,以为写作简单,只是打打文字就能挣钱,但是学习一段时间,会发现自媒体写作也不简单,上班本来就很累,写作也不容易,就放弃了,还有一点就是作社群太能宣传了,直击消费者痛点,做好这三件事,年薪百万、富人与穷人区别等。

  02死磕还是放弃?

  一个大号建立,没有持续的输出是不可能的,但是持续输出是需要坚持,现在的人谈"坚持"有点害怕,我本身就害怕,说减肥,但是一个星期都坚持不下来,说要一个月看书10本,最后一本也没看,说要早睡,结果还是一点睡的,回顾从小到大,坚持做的事一个手都能数的过来。

  我们所坚持的事本身就不简单的,加上我们做的过程会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所以使坚持变得异常艰辛。要想能够坚持,先把坚持的事拉大拉长,比如写书评,大神可能两天写出来,刚入行的小白可能需要一周,或者更长时间,需要把坚持的事分解,赋予每一天生活当中。

  坚持的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每次要开始做的时候,都会产生无数的借口,我现在太累了、我现在需要看会电视剧、我现在状态不好……,此时你会发现思想开始动摇了,然后一边是做 ,一边是不做,最后你会沦陷了。

  03复盘制胜法宝

  埋头苦干不一定会成效,世界上努力的人很多很多,但是有钱的人可以数的过来,你可以努力8个小时,有的人可以12个小时,有的人还可以16个小时。最重要的是既努力又复盘的人,才是王道,成功才能快一点。

  有的时候只改变一点点,做事情就无比的顺畅,如果不懂得复盘,会陷入死循环,与假努力、假假学、装样子有什么区别?

  复盘的作用不只是简单总结得失,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现在的社会营销广告无处不在,但是那个对自己有用,则需要自己的判断力,不然只剩下乱花钱。

  《写作提高一点点》读后感(二):读者能get到什么?

  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我看到过的最简洁、最实用的提高写作质量的指导书。

  全书分为思考、结构和修改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清晰易操作的“写作指导”以及与之对应的失败和成功案例。

  最核心的观点我认为是“始终把读者摆在首位”,意即读者能从你的文章里get到什么?你可以帮助读者解决什么问题?文章开头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行文的结构逻辑是否清晰?文字是否足够准确与生动?等等…

  只有能吸引眼球打动心的文章,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不管它是虚构还是非虚构。

  笔记:

  一、思考部分

  1.读者是谁?(以此确定语言风格)

  2.要解决什么问题?

  3.我的文章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读者至少能从你的文字中:获得知识或信息、享受文字带来的乐趣、被说服或付诸行动。

  操作指导:

  1.模仿与解构范文:开头(结构与句子)、字数和篇幅(多少段落多少字数)、标题副标题和小标题、段落、标志性句子(出现在何处?)、词的选择、结尾。

  2.优秀文章的脉络很多都遵循向上的弧形轨迹。

  3.在任何时候,写观点都要尝试用最主动的动词。

  二、结构

  1.故事弧

  使用故事弧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你能马上看出行动或逻辑不连贯的地方。故事弧能告诉你该怎样呈现已有的信息。最简单的画弧方法是在真正的纸上画弧。我很少在电脑上画,因为在图上打字太麻烦了。

  2.英雄之旅:面临挑战-拒绝挑战-接受挑战-遇到盟友和敌人-获得新技能-迎接挑战,结果失败-经历黑暗时刻-信仰的飞跃-迎接挑战,最终成功(或失败)-以导师身份回归。

  “英雄之旅”结构可以帮助你避免重复之前写过的话或者跑题。如果你把自己掌握的事实和观点与故事弧对应起来,就会立即发现重复的部分。

  3.其他结构:

  原因 — 结果结构

  时间顺序结构

  分类 — 归纳结构

  比较 — 对比结构

  描述性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

  列表 — 编号结构

  问题 — 解决方案结构

  提问 — 回答结构

  顺序性结构

  4.个人随笔:基本的三部分——确定性、困惑或混乱、改变。(描述,不要论述,重视情感和场景。可多看看蒙田的随笔)

  强大的真相就像拼图一样隐藏在现实中,你可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把它们拼凑起来。一个更好的故事可能就在你眼前,只是你还没觉察到。在 14 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从来没有看到一篇坚持描述真相的散文糟糕到哪里去。大多数讲述真实故事的文章都非常生动,因为真相就在我们身边。

  三、修改

  记住一句话:“平庸与卓越的区别就在于对细节的关注。”

  你已经到了修改阶段。在这之前,你是沟通者,要把你的思想带进物质世界。而现在你是一位挑剔的编辑,优秀的编辑关键特点是:冷静、善意、坚定、快乐、擅于结束。

  1.整体修改:在整体修改阶段,我们要再次用到写第一稿时用过的 4 种方法。第一,我们要查看文章的有关“读者能得到什么”的想法(第 1 章),看看它是否符合选定的格式或结构。第二,我们要重新检验缆车句(第 3 章),主题和观点都要检验。第三,我们要看看故事弧(第 4 章)有没有起到作用。第四,我们要重新写开头,以产生最大的吸引力(第 3 章)。

  2.局部修改:复查动词、归纳段落、深挖隐藏逻辑和关注代词。

  3.细微修改:用语不要过于专业;一句话只表达一个想法(这个部分不太适合中文写作)。

  最常见的写作问题:1.无用的故事铺垫;2.把没有回答的问题留给读者;3.不够清晰;4.观点重复;5.粗心大意。

  你越了解和熟练掌握写作过程中的诀窍,就越会发现,提高写作能力和学习其他任何技能都是一样的。你做得越多,就会越好。所以你能提高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愿意继续写下去的恒心。就是这么简单。

  Action:

  1.读读读、想想想、写写写

  2.找组织找伙伴,互评互议一起写写写

  《写作提高一点点》读后感(三):用拆书写作小组,快速提升写作能力-写作

  【引子】

  第十期全国联合训练营,有很多小伙伴都提到了如何建立写作习惯,如何快速提升写作能力的问题,我们组的组长熊勇也有相同的疑问:能否利用拆书,快速提升写作能力呢?

  这真是个好问题,也问对了地方。

  “拆书”可以提升写作能力!

用拆书写作小组提升写作能力 写作问题:我的写作能力提高得不够快。 解决方法:尝试和别人一起写。 ——中信出版社《写作提高一点点——即使害怕写作,也能自信表达的的实用技巧》

  文字是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大越来越意识到“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同时,问题又接踵而至:有的人,没有写作习惯,头脑发热时一天恨不得写几篇文章,事情多,人犯懒,此事又不了了之;有的人,心里仿佛有万语千言,提起笔来却忘言。对写作有种复杂的情感,既爱又害怕。

  那如何做到可持续性的写作,并建立起一个写作习惯?

  如何做到笔耕不缀,越写越好,快速提升写作能力?

  有!建立“拆书写作小组”,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写作是一种可以提升的技能,利用“拆解”写作技能相关的书籍,可以让我们从模仿开始,慢慢建立写作的信心,从而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同时,写作是“输出”的过程,要有持续的“输入”,才能持续“造血”,实现有质量的“输出”。而“拆书”能够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另外,成立写作小组,利用社群的陪伴赋能,能够形成协同合作,相互成长的场域效果。

  如何建立拆书写组呢?分以下几步:

  ●流程一.定义目标和原则:成立拆书写作小组,在目标与原则层次达成统一

  ●流程二.展望成果:集体YY,调动五感——如果目标实现了,将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流程三.集思广益:思维导图汇聚集体智慧

  ●流程四.组织管理:甘特图明确各项目日期安排、时间节点

  ●流程五.明确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以下对此五个流程展开进行说明:

  【流程一】.确定义目标和原则:

  目标和原则可以很简单,比如通过修改让文章可以发布在某些写作平台,一年写够50篇......等等。

  创立目标越明确,目标实现起来就越简单,比如,帮助彼此通过写作建立个人品牌 ,或者帮助彼此通过写作赚钱。

  原则是写作小组全员都需要遵守的规则,比如说,一周一次线下拆书见面时间,拆书后每个人的A2行动计划是每人输出一篇1500字左右的主题文章。

  【流程二】.展望成果,集体YY:

  充分调动你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好好去感受以一年为期,如果我们实现了目标,将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这一步骤不能省略,实施时,这一步要达到,身未动,心已远效果,让小组成员迫不及待地想开始行动。

  【流程三】.集思广益:利用思维导图聚集体智慧

  例:

  •小组目标:帮助彼此通过写作建立个人品牌 的同时赚钱。

  •个人目标:小组成员每个人写下自己个人的年度目标。如达成一年某主题50篇文章写作。

  •原则:

  参加人员:拆书帮的小伙伴,人数最少6人,最多8人。两人为一小组。

  人员更迭:无特殊原因年度累计5次超时,暂退出群,引入排队人员。

  小组形式:利用拆书的方法提升写作,采用轮值主席制度,围绕写作主题每周进行2小时的主题拆书,课后A2一周内进行1500字左右主题写作,同组成员相互找碴,优化文章,以此一周一周进行循环。超时发50元红包,同时,一周内补齐主题文章。

  相互找碴说明:

  如何找碴?从两方面找碴:一方面是写作的专业技能点上,二是阅读者的角度的“受众体验”上。

  【找碴要求】

  1.陪伴赋能,相互成长:

  要求两人小组的另一人,在小组伙伴“文章”发群内后24小时内,一次性结构化表达给出反馈(24小时为时间节点)。

  2.反馈感谢

  被找碴人收到后,针对找碴内容有价值的点,反馈感谢。

  如何表达出感谢?简单三步走:

  •.对方做了哪些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要按照这样三步来表达感谢?原因有二:

  一是这样做是区别于平时简单的“谢谢”,对为你的成长付出心血的队友进行有诚意的感谢。

  二是让找碴人明了,对于你来说,TA的哪些点讲到了“点”上。这也是对找碴人的一种积极反馈。

找碴模板: 【苹果】:干得漂亮的地方 1. 2. 3. 【洋葱】:需要提升的地方: 一、从写作技能点上(以每期拆书主题知识技能点为指导标准,以谈事实为主): 二、从用户体验上(找碴人化身为读书,从阅读者的体验角度给予反馈,以谈感受为主): 【探讨】:一同商量的地方 【10%超越】:一同超越当下自己的地方: 找碴模板设计:by 太阳姐姐

  小组名:一起共创出小组名字

  见面地点:地铁二号线凤栖园

  轮值主席制度说明:写作小组采用轮值主席的方式,由轮值主席负责最次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当期活动结束,交接给下一期轮值主席,同时确定拆解主题。

  【流程四】.组织管理:甘特图明确各项目日期安排、时间节点

  略

  【流程五】.明确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每个人在思维导图上签字,表示同意并认可制度执行方案,并敲定第一期拆书主题与轮值主席人选。

  《写作提高一点点》读后感(四):不知道从哪写起?不知该写什么?那都不是问题

  很多时候,你以为素材收集得不够,于是花大力气收集大量素材,正准备干劲十足地写一篇能获青云计划的文章时,却发现自己被素材淹没,不知从哪里开始写!即使写出来了,也感觉文章没有焦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还枯燥乏味。

  素材不够也就算了,可是明明素材充足,却依然写不出一篇2000字的文章来。没有比这更让人抓狂的事了。

  其实,不是素材不够,而是你没有理清写作思路,不知该从哪写起。

  玛丽–凯特·麦基的《写作提高一点点》这本书是一本分步指南。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思考、结构、修改。写作的任何一个步骤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写作不顺。这本书指导你分析自己的写作问题出在哪里,并提供快捷和行之有效的补救方法。

  我看了《写作提高一点点》这本书后,总结了三点,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一、直奔主题,终结“不知道从哪开始写”

  当你不知道从哪开始写的时候,解决的办法就是回答关于人、问题和承诺的三个问题,即:

  ● 文章是写给谁看的?

  ● 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

  ● 读者阅读你的文章会获得什么好处?

  1.文章是写给谁看的?

  换言之,就是谁需要看这篇文章?

  这个问题就是关注人。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受众,只有确定了文章的受众,才能够决定以什么样的语气来写这篇文章。

  如果你写的是产品介绍,那么你的文章就是写给使用这个产品的客户看的;如果你写的是科幻小说,那么你的文章就是写给喜欢科幻小说的人看的。

  而我的这篇文章是写给想提高写作技巧、对《写作提高一点点》这本书感兴趣却没有看过的人看的。

  玛丽–凯特·麦基在书里指出,不同的受众决定了文章的语言风格,而语言风格决定了你选择的措辞、动词时态、句子长度等各种细节。

  因而,写文章之前,首先要明确文章的读者是谁。

  2.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读者的问题应当是你思维过程的绝对核心。——玛丽-凯特.麦基

  你的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每个作者在写文章之前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解决读者的问题是文章的价值所在,也是作者最需要花精力去写的部分。

  比如,我写这篇文章,是帮助读者解决他们在写作时面临的三个问题:

  ● 不知道从哪里写起

  ● 文章杂乱无章,没有焦点

  ● 文章写得枯燥乏味

  无论什么文章,知道要帮助读者解决什么问题肯定会写得很顺利。但是,读者往往是信息匮乏的,并不知道自己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作者需要做的是明确读者需要什么信息。

  如何才能知道读者需要什么信息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自己当成一个读者,全面地思考作为读者面临什么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并记录下来。一般来说,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带出新问题。不断地往下问,当你增加越来越多的内容和完善的答案时,你的写作就会越容易。

  3.读者阅读你的文章会获得什么好处?

  读者为什么要花时间阅读你的文章呢?

  打个比方,买洗发水。面对那么多牌子的洗发水,客户为什要选择你们的牌子呢?那一定是因为你们的牌子的洗发水给了客户承诺——能够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

  读者阅读你的文章也一样,因为文章给了读者一定的承诺——能够解决读者面临的问题。

  玛丽-凯特.麦基在《写作提高一点点》里提到大多数承诺至少包含以下三种好处中的一种:

  • 获得知识或信息;

  • 享受文字带来的乐趣;

  • 被说服或付诸行动。

  这就是读者会花时间阅读你的文章的原因。如果不是,又何必浪费时间读你的文章呢?

  以上,是解决“不知道从哪写起”的问题。

  二、用缆车句理清写作思路

  缆车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句,只不过缆车句比主题句更具有画面感。

  写作时如果发现自己的思路杂乱无章且没有焦点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没有想好缆车句。

  缆车句是什么样的呢?它是这样的:

  我的 ____(文章类型)是关于____(主题)的,我要说的是____(观点)。

  这里,最重要的是“观点”。它是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比如,玛丽-凯特.麦基在《写作提高一点点》里给的一个例子:

  我的博客文章(文章类型)是关于新产品的(主题),我要说的是,这个产品的预计销量将使公司的名声和财富急速上升,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关于未来效益的观点)。

  可是,许多时候我们都清楚自己写什么类型的文章,也知道自己写的主题是什么,但就是不知道应该表达什么观点,无法在众多素材中确定那个最重要的焦点。

  作者在书里提到一个帮助我们确定观点的方法——两分钟集中思考。

  两分钟集中思考包括以下3个步骤:

  1. 设置计时器

  2. 研究单个词语

  3. 确定观点

  首先,设置计时器。

  这个步骤只需要两分钟,在这两分钟里,我们需要确定以下问题,并将思考的东西用最快的速度记录下来。

  (1)这篇文章要写什么?用时45秒。

  (2)为什么要告诉读者这些内容?用时30秒。

  (3)这篇文章与现实世界有怎样的联系?用时20秒。

  (4)重点是什么?用时15秒。

  (5)用一个词概括文章的内容。用时10秒。

  也许你会说两分钟太短了,根本无法深入思考。但是反过来想,正是因为时间太短了,我们才必须十分专注地去思考,没准这两分钟逼你把几天都没想明白的问题,突然灵光乍现地想明白了呢。正是有了限制,才有无穷的创造力。

  其次,研究单个词语。

  玛丽-凯特.麦基在《写作提高一点点》里提到,无论写什么类型的文章,单词往往都能反映全局的情况。

  以下这些词能够描述大多数文章反映的情况:

  平衡、观点、重新调整、责任、生存、毅力、讽刺、激情、牺牲、变化、怀旧、价值观、混乱、想象力、旅程、采纳、同化、未解之谜。

  第三,确定观点。

  用你选定的词语来写下你的缆车句。也许你有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

  ● 你确定了好几个词

  ● 你确定了一个句子

  ● 你没有确定的词

  如果你确定了好几个词,那就为每个词写一个句子。它们能帮你找到确定观点的强有力的动词。如果你有直接确定主题句的句子那就更好了。但是,如果你根本没有确定的词,也不必担心,因为事实上这个词根本不需要出现,它只是你确定观点的思考过程的精华。

  以上,是解决文章杂乱无章、没有焦点的问题。

  三、用故事弧解决文章枯燥乏味的问题

  把写作大纲和故事弧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令文章变得有趣。

  那么,什么是故事弧呢?用故事弧写文章有什么好处?如何运用故事弧?

  下面我们先说说什么是故事弧。

  1.故事弧的定义

  作者在书里给的定义是:“简单的故事弧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探索解决方案,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整体计划。”

  它是长这样的:

  需要注意的是,故事弧的起点在底部。

  为什么故事弧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弧线呢?因为弧形能够提醒你文章朝着某个阶段发展。而且故事弧上的想法并不是随机的,每个想法都建立在另一个想法之上。故事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虽然故事弧通常用在小说创作中,但是,它同样也可以用在论述类文章里。

  2.故事弧的好处

  使用故事弧来安排写作素材,你可以更了解素材之间的联系,可以马上看出逻辑不连贯的地方。

  3.故事弧的运用

  既然故事弧可以帮助你理清写作思路,那么如何运用故事弧来写文章呢?

  我们可以这样来使用故事弧:

  (1)打草稿前列速记提纲。

  (2)完成第一稿后,对照素材与故事弧,删除或修改相关内容。

  (3)写结构复杂的文章时,把掌握的信息列在每个主题对应的故事弧上,确定故事从一个弧转到另一个弧上。

  作者在《写作提高一点点》里用一个关于伤疤或文身的写作练习来展示故事弧的具体使用方法。这个练习用时15分钟。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你身上的一个伤疤或者文身。

  第二步,用较硬的卡片,在每张卡片上写下与这次经历相关的重要事实。比如“母亲警告我不要骑那辆自行车”。将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简单的记下来。

  第三步,将事实排列成故事弧。你可以假想一个弧或者在一张纸上画一根弧线。

  这一步需要注意的是,你不一定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你的故事。你可以从中间或者事件的最后开始排列。总之,多尝试几次。

  第四步,自由写作(5分钟)。用你喜欢的开头,集中注意力,定时写作5分钟。

  第五步,换一种顺序写(5分钟)。更换故事弧底部的卡片,相应地调整其他卡片的顺序,再自由写作5分钟。

  第六步,回顾你写的文章。看看你写的两个故事有没有按照预期形成层层递进的故事弧。改变弧起点后有什么影响呢?

  值得注意的是,当你改变弧的起点后,你的焦点也会改变。正如玛丽-凯特.麦基说的:“你的开头不仅影响故事的讲述方式,而且会左右文章的观点,这与你对读者的承诺息息相关。”

  无论是写一篇2000字的文章,还是写长篇报告,甚至是写一本书的章节,都可以用故事弧来编排。

  “通过用弧模式来梳理混乱的想法,你可以很快与读者建立联系。”——玛丽-凯特.麦基

  以上,是解决文章枯燥乏味的问题。

  总结

  不知道从哪写起的时候直奔主题,多问问自己“文章是写给谁看的”,“解决什么问题”,“读者能够获得什么”,从而打开写作思路。

  当你面对众多素材却找不到自己的观点和焦点的时候,可以使用缆车句和两分钟集中思考法来找到自己的观点。

  当你想要改变文章枯燥乏味的编排,你可以使用故事弧来编排文章的章节,让你的文章和故事更吸引人。

  《写作提高一点点》读后感(五):一个模型,让你的文章更有力量

  文 / 董小琳

  你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况:

满脑子都是想法,却不知道从哪里下笔; 本来想写A主题,可写着写着,跑到了B; 明明心潮澎湃地写完了一篇文章,读起来却平淡无奇。

  有人会说:这是写作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多练习就好了。

  可是,第一次写,你半路跑题了。

  第二次写,你坚持到了下半段,还是跑题了。

  第三次写,你干脆放弃了:我写成散文可不可以?

  结果,行散而神不散的要求,你还是没做到。

  关于写作这件事,我们的确需要多练习。

  但是,单纯地多写,并不能带来多大的改善。至少,你的进步速度会慢到,让你轻易放弃。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再读一本,能帮你有效提升写作技巧的书,《写作提高一点点》。

  关于文章结构,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好想法就像是晾衣绳上的衣服。 每一件东西都舒舒服服地晾晒在一条绳索上,干净、整洁、舒展,享受着微风吹拂。 而且不同的展示顺序,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是我们理想中的文章。

  然而,现实却是,衣服洗完了,我们就不管了。

  任凭衣服湿漉漉地搅成一团,让读者自己去挑选。

  因此,我们今天聊的就是:如何有结构地把衣服晾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教师、演说家、作家,玛丽·凯特·麦基。在读(xue)这本书的时候,我能清晰感受到,玛丽老师14年教授新闻与传播学的丰富经验。

  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学生提高写作技能的书,但是全篇没有教科书的死板与无聊。接地气的讲解与案例,让我常常有立刻写起来的冲动。

  比如我今天想和你聊的,文章结构这回事。

3 常见的结构

  我们都知道,写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展开。

或者按照时间发展顺序; 或者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 或者采用倒叙的方式,先说结果,再给原因; ……

  这些我们都很熟悉,上中学时,老师就都教过了。

  但是,当你脑子里只有一些零散的想法,看似毫无关联的素材时,又该如何确定结构呢?

2 三种写作者

  所以,书中讲到了3种构思文章结构的写作者。

计划型。

  他们在动笔前,一定会想好粗略的大纲,以及简要的写作框架。

  然后按照计划写就整篇文章。

行动派。

  这些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起来看。

  等把脑子里的想法都写出来了,再回头调整自己的文章,应该以怎样的结构呈现。

  很明显,行动派的写作时间会比计划型长一些。

  但是,他们的输出数量也会比计划型多。

  毕竟行动起来,就成功了一半了。

混合型。

  顾名思义,混合型结合了计划与行动。

  一边写着大纲,一边补充着内容;写到一半,就回头调整结构。

  个人以为,能够自如使用混合型的人,都是写作高手。

  就像深藏不露的武林大侠,刚柔并济,运筹帷幄。

  那么,你属于他们中的哪一个呢?

1 故事弧

  不管你属于哪一种,在看完下面的内容后,你就可以开始一种全新、好用、高效的组织文章结构的方法。

  这就是——故事弧。

  你可以在脑子里先想象出一根直线,上面遍布着你的观点和看法。

  然后,这根直线在慢慢地变弯,形成了一根弧线。你的观点也由此发生了弯折和变化。

  从平铺直叙,变成了一把有张力的弓,其力量足矣射中读者的心。

  下面我们来看个具体的例子,这是一段介绍旅游小镇的文字:

  读过之后,你感觉怎样?

  Lily Point不错,但貌似和我没什么关系。

  如果我们把直线换成弧线,又会怎样呢?

在我的夏日出行专业建议中,我要说的是,尚未被发现的Lily Point让您可以避开拥挤的人群,获得高品质的户外体验。(观点) 想要尽享乐趣,请往这边走。(吸引注意力) 58号洲际公路的出口并没有那个指示牌。但那儿应该立一个。(为什么呢?) 在距离出口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一个名叫Lily Point的小镇,这里是高品质的户外探险中心:既有惊险刺激的冒险,也有宁静平和的安详。……(给出答案)

  如果你刚好想外出旅行,此刻会不会想更多地了解一下这个小镇,甚至整装出发了呢?

  这就是故事弧的魅力。

BINGO!解决方案

  那怎样才能把直线掰弯呢?

  你可以按照以下7个步骤,来尝试一次写作。

第一步:收集素材。

  行动派会在这一步中开始打草稿;

  计划型的人会翻笔记本,上网找资料;

  或者混合型的人会一边写,一边找。

  总之,这是我们的准备阶段。

第二步:给笔记编上号码。

  根据直觉,快速地给你手中的素材编上顺序号码。

  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发生的先后顺序都无所谓,拿不准的就直接跳过。

第三步:找一张够大的纸,画出一条从左下到右上的弧线。

  按照这个来。

第四步:把素材编号标在弧线的阶段里。

  这时,你可能会发现某个阶段素材很少,或者很多。

  你还可能发现,之前不知道如何编号的素材,有了合适的位置。

  总之,你的故事弧已经具备雏形了。

第五步:确定主题。

  根据你面前的内容,确定你要写什么。

  --写给谁?

  --解决他什么问题?

  --我的好主意是什么?

第六步:调整你的故事弧。

  少素材的阶段是删除,还是补充资料?

  从哪个阶段开始能让你的文章更加生动?

  多尝试几种方式,找到效果最好的那一个。

第七步:和朋友分享。

  把你的故事弧发给朋友,请他们给予意见。

  或者隔天自己再看一遍。

  避免因为对素材太过熟悉,而让自己掉入平淡的陷阱。

  这样,一条让我们高质量,快速成文的故事弧,你就学会了。

  如果你的故事很复杂,或者观点有嵌套。

  很有可能一条弧不够用——

那就在主线上,再画出下一级下一级弧线,直到把你的观点介绍完全。 就像树干上长出树枝一样,每一层都能达到吸引读者的效果。

  你现在是不是已经拿出了纸笔,打算试一试了呢?

  这本书中,除了文章结构,还讲到了写作目标、主题句,以及打磨文章的各种方法。

  推荐你找来原书,逐一研读,尝试。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E.B.怀特说过:

写作是很艰难的,简直简直就是摧残身体。

  然而,有了方法和步骤之后,我们会发现:主观的写作也能像计算机编程一样,通过123的步骤,呈现出完美的作品。

医生有药方,厨师有配料……写作也是一门有秘籍的手艺。

  很幸运,在发现、练习的旅途中,有你与我同行……

  —END—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写作提高一点点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