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记》是一部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珍妮特·利 / 安东尼·博金斯 / 维拉·迈尔斯主演的一部悬疑 / 恐怖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完美的黑白电影,女主角开场不到1/3猝然死去就先让人小shock一下,后面Perkins的表演几乎是完美无缺,有点神经质但又那么惹人怜爱
●黑白惊悚片最大难度就是,遮住了扎眼的血腥,就全要依仗纯电影手法来体现。浴室谋杀那段太完美,短短45秒,近78个镜头,每个镜头还不足24格。多角度近景和特写镜头,拼接使观众产生一种错觉感,老爹娴熟高超蒙太奇和场面调度技巧,以及极度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和老爹约会的夜晚果然最销魂。
●世影史:这部现代恐怖片之母拍摄时成本很低,拍摄时间也很短,由希区柯克以纯熟的蒙太奇技巧游刃有余地操纵观众情绪,从而完成了一次完全意义上的纯电影表达。片中的“浴室杀人”场面已成影史上的经典画面,共历时48秒,由78个快速切换的镜头组成,尽管无任何血腥画面,但其恐怖效果却无以复加。
●心理悬疑片经典,希区柯克最好作品之一。 安东尼·博金斯演得太赞~ 结尾非常震撼,在60年代不啻于重磅炸弹! 浴室那场戏的运镜和剪辑也是电影学院必修课了,演杀人但不见血却极具惊悚气氛~ (9.5/10)
●“一个男孩最好的朋友就是他母亲” 诺曼上楼扭屁股…等细节虽然早就猜到了结局,但今天第一次看依然被震撼到。
《惊魂记》观后感(一):意外?真实!
后期声画不同步?(是收音问题还是腾讯版本问题) 结尾一长段的解释是不是有点冗长,不过这剧本构思的太曲折了,似乎不通过心理学家(或者说是玄学?)之口进行详细的解释,而用留白去让观众自己思考
《惊魂记》观后感(二):鼻祖=经典
之所以这么高的评价,并不是它多好看,而是出于它的历史地位。恐怕这是第一部精神病犯罪电影,一些经典镜头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结尾时较为深入的分析了犯罪人心理,加入了心理学一些理论,在当时颇具开创性。
《惊魂记》观后感(三):很经典的惊悚片
这是希区柯克电影里我自己最喜欢的一部,虽然是很老的片子,但的确让我有惊魂的感觉.神秘的旅馆、浴室被杀的血腥一幕、杀人凶手的扑朔迷离、诺曼贝兹母亲尸体的出现...情节紧凑、引人入胜,不愧为一代巨匠的经典之作
《惊魂记》观后感(四):希区柯克
希区柯克的这部可说是恐怖惊悚片的代表作,在1960年的当时,这部影片可谓好莱坞最暴力色情的电影。当年有多少观众被片中的变态杀手和那场脍炙人口的浴室杀人戏吓得不敢一个人洗澡。该片被美国电影机构选为最重要的一百部美国片之一。
《惊魂记》观后感(五):恐怖恐怖
记得差不多10年前在明珠台看过这部电影,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部大有来头的经典悬疑片,只记得看完后,女主角在浴室被杀的一幕深深印在脑海里,今天再看,宿舍里尽管坐满了人,心跳还是莫名加速,恐怖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