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短梦长》是一本由毛尖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毛老师的剧情介绍也太详细。。。最喜欢的一篇是 大于纽扣,小于鸽子蛋
●非常喜欢毛尖的文字,通俗点给我的感觉,就是简单但又蕴着力量吧,分析电影的视角也很独特,印象深刻的是评价关于上海故事的电影,有点意思,想读点毛尖其他的作品了。
●好爽啊!毛尖还是那么辣,让我爱不释手。(有你所有的影评集,感觉还不够)
●喜欢
●【豆瓣鉴书团】《夜短梦长》读后感 整本书近百部的电影,作者随口道来,如聊天一般,既有对电影简单的介绍,又穿插着些许评论,虽失之深刻,倒也符合家常式电影评价,偶尔妙语连珠,辛辣之评也能让人在过后想起时不由赞同。 个人更喜欢辑一,文字里跃动地对电影的喜好以及对分享的电影的了解掌控度更高,同一主题下电影的串联完成度更好。
●这哪是影评。
●是一本读到嗨的书。老实说,书里谈到的电影,百分之九十我都没有看过。或许也正因如此,读着读着才会觉得那样如饥似渴。但其实,本质上,还是因为我们对电影这种浪漫又放荡的艺术的痴迷。在电影里,看别人的一生,在电影外,活着我们各自的一生。但其实,两者从未真正截然分开过。
●“成龙兮兮”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词,也是我认为适合形容这本书的一个词:看似动作随性、写得尽兴、天马行空、信手拈来,但骨子里是常人难以企及的积累与沉思。这文字如同杂耍把影史和个人思索玩得漫天飞舞,背后却是沉得不能再深沉的理论视角——或者说,这是用散文笔触写下的,忽略系统逻辑的,没有使用或特意藏匿专业名词的,影评论文……
●这观影量,真的服,也好读
《夜短梦长》读后感(一):[豆瓣书评团]《夜短梦长》读后感
说实话,这本书我并没读完。我确定自己不会读完。本以为是深刻的影评集,不想翻开后大失所望。全书大篇幅地陈述电影情节,如同写在搜索词条下的简介,当然也有一些作者七零八落的见解,跳跃性很强,其涉及的又多是些老电影,如同意识流的写法往往让人不知所云。
看得出来,作者是个资深影迷,影片储量也很丰富,可能也正是这种丰富,让入门影迷难以跟上节奏,夜短梦长,还是让我自己在夜里慢慢地欣赏真正的影片吧。
《夜短梦长》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夜短梦长》读后感
可能影评书评的作品都陷在了一个"对于没看过作品的人来说等于科普,对于看过作品的人来说又不够深刻"的境地,所以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记录了一堆要补的电影。而之前看过的电影,在书中看到的内容多为剧情描述或人物介绍,相对失望。
大概是因为李欧梵老师作序所以抱的希望太高,电影和电影情节都不能算作者的原创,引用的文学、美学、电影学大家的名言更不能算。把这些东西罗列出来只代表个人积累的量不小。而除去这些因素,具有思想交换性的内容并不多。
看了后记得知原来作者爸妈都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所以李欧梵老师作序、北大出版社出书并不奇怪
《夜短梦长》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读感
这是我第一次有幸参与【豆瓣鉴书团】的活动,本次活动书目是毛尖的《夜短梦长》,作者将中外百年影史融会贯通,辅以新鲜、有趣的主题,并将自己独特的情思和卓越的见识融入其中,使其文章才华横溢又不失沉稳、风味绝佳又回味悠长。
作者的观影量还是相当令人佩服的,这本书涉及的影视作品非常广泛,大部分都是没看过的电影,但我还是能津津有味的读下去。
这本书是一个影评集,作者写的是自己对一些电影的看法和感想,作者是真正的影评人,而我只是一个观众。看完这本书我就想去找那些老影视去观看。
这本书还是值得推荐的,希望大家能去读读。
《夜短梦长》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在电影面前,人生就是夜短梦长
电影是什么?可以有不同的回答,它可以是消遣的工具,可以是对人间生活本身的一种反思。迷影青年每次观影,都是在完成一次次对人生的想象。
人生有电影,好比夜短梦长。而在毛尖的笔下,电影还是一种思考的工具。透过电影这个棱镜,足以去看世间百态,去洞察人情冷暖。
这本书中的文章大半发在《收获》上,毛尖的专业程度自不必细说,观影量和记忆力连李欧梵都连连叫绝。在书中,就“凶杀”“男女”“欲望”等等话题她更是奉献上了精到的讲述。
毛尖的手法,是从一个个主题荡开,把一系列电影都融到一块去讲。从一个程度上来看,像是上了一堂精彩的电影课,而这堂课,你一定不会想结束。
《夜短梦长》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梦境需不需要解析
《邪不压正》里的影评人潘公公站着死了,毛尖在后记里说“电影评论写了二十年,影评人也逐渐成了让人阳痿的身份”。在这本之前,我也很久没看过影评书了。如果电影是造梦机器,那影评人做的就是梦的解析。但问题是梦的层次太多了,影评人在短短几千字里到底要讨论些什么?是角色、情节、演员、导演,还是电影艺术、电影产业,观众与荧幕的关系?影评人把电影作为生活的度量衡“一节课是半场电影,一个暑假是一千场,四年大学是两万场,活一百岁,就是活过四十万部电影”这对人生来说一定是超负荷的,我在这本书里只看到无数的碎片。这里面的文章如果出现在豆瓣电影条目的下面,我可能会觉得看看就好,编成一本书来出版,分量有点不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