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尾狗》是一部由巴瑞·莱文森执导,达斯汀·霍夫曼 / 罗伯特·德尼罗 / 安·海切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看巴瑞·莱文森就和大卫·马梅犯冲,三段插曲用得不错,其他不够犀利
●天啊这剧本太妙了。“Produce a War”媒体的阴暗,政客的伪善,公众的盲从,艺术工作者的无奈,面面俱到。全片没给总统一个正脸镜头,因为总统不过是团队过度包装的傀儡。“狗为什么摇尾巴?因为狗比尾巴聪明。如果要是尾巴比狗聪明,就是尾巴摇狗了。”故事看似夸张,天朝不少有。(2848
●The tail wags the dog. 港译:作大英雄,霍夫曼和德尼罗的表演延续两人惯性角色,一个絮叨神经质一个狡诈,画面平静、台词超棒。没有激动人心的大起大落,平铺直述里却蕴藏着强大的思想反讽。
●The war is a show. The President is a product. A producer can get his credit just when he dies.
●借电影讽刺政治,同时也是对电影的自我揶揄,强调了政治作秀的一面,没露过面的总统就像是尾巴被狗支配,最后制片人反被摆了一道,电影还是难逃政治毒手。
●Election campaign equals show business. Propaganda feeds patriotism. Public opinion can be easily manipulated.
●对于一个上大学以后好久没有看新闻的人来说 唯一了解政治的途径好像就是国土安全和新闻编辑室了...
●8.5;轉場與反復
●F*cking brilliant satire!
《摇尾狗》影评(一):评论Wag the Dog
从《希拉里传》去看了这部电影,很有意思,其实这未必跟现实完全脱节。当时克林总统正因“莱温”事件,“弹劾”搞得焦头烂耳,而这部电影中与那本书中描述竟有影射之感,我为“言论自由”震憾!
不能忘记,一部这样质疑美国民主制度,“丑化”总统选举的电影,竟然是美国人自己拍出来的……从这一点上说,美国的民主还真的不错。
所以这是左派们的困境。他们拥有批评美国的自由,但因为是美国给了他们这种自由。
所以……
一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有些突出某些人过人的头脑,可以制造各种内外的假象事件达到某种目的的,这的确很不简单。而最后的结尾确是讽刺游戏的规则必须是参与了游戏就必须遵循游戏的规则,不然结果就是意料之中的。令我想到我看过的楚门的世界,我很佩服电影的编剧,能想到与众不同的题材,而且个中的幽默,感动都是令人深刻反省的 “old shoe”“Courage”
《摇尾狗》影评(四):政治=作秀?!
从来不觉得政治有多光明磊落,可没想到它竟然会比想像的还糟。电影虽然有夸大的成份,但不可否认:它揭示了政治的黑幕。有时看新闻会想,这幕后会是怎样的呢?
《大事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场关乎人命的警匪战却变成了一幕现导现演的剧。看来高科技带来的并不都是好事,它也成了政治等的化妆笔。
《摇尾狗》影评(五):让人毛骨悚然的精确预测
老片子了,但正因为拍摄在克林顿和科索渥,小布什和911之前,所以真觉得这片子有些让人毛骨悚然的精确预测。
在现实社会里,美国两党都用过这招,但战争确实存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因为商业利益是实实在在的。对比这种极端的新闻误导,想想我们的新闻,嘿嘿,不同境界,世界大同啊!
里面还有些令人惊喜的黑色幽默,粉搞笑。Woody Harrison真是天生的无理头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