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是一本由[美] 卡伦·霍妮著作,汇智博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18-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内心的冲突源于我们内心某种矛盾的碰撞。精辟而犀利地指出了我们冲突的理由。
●很通俗的一本读物,也教自己如何在不安中平静自己的内心,是值得推荐的好作品。
●冲破冲突,活出自信。
●明明是一本心理自助书籍,读完序就已经感受到了春风拂面,一下就碰到了内心最软的地方,很温柔了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一):认识自己
本着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更深了解的目的我读了这本《我们内心的冲突》。
书中提到了神经症患者常见的三种人格:屈从型人格(亲近人)、攻击型人格(对抗人)和孤独型人格(回避人)。造成神经症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理想化自我和真实的自我有很大的偏差,而患者不能接受真实的自我,便走向某种极端。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自己是神经症患者,却发现自己身上孤独型人格和屈从型人格格外突出。当自己在与他人打交道时,为了维系与他人的关系或为了在他人面前留下好印象而舍弃自己的一些原则,忽略自己的需求和利益,片面维持一种友好的氛围。当自己不必与他人打交道时,便时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偶尔主动找别人,却常常战战兢兢,一旦别人晚回了信息,内心便会产生一种焦虑和对自己的不自信。看了这本书之后觉得,也许自己有时偏屈从有时偏孤独的深层原因在于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信心,屈从是为了迎合,而孤独是为了逃避。现在既然认识到这一点,那我会想办法让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获得信心,比如通过阅读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学会主动,放开自己等等。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的内心或多或少会有些冲突吧,差别在于冲突的严重程度。也许我内心的冲突还远不止这个,但我会去观察自己、了解自己,真正地认识自己。
喜欢书中的这句话“真正的爱并非是单纯的依附,也不是虐待式的控制,而是如马克默雷所说:‘在这种关系中我们相互联系,自然地与他人分享体验;人们相互理解,在交往中发现快乐与满足,向别人敞开我们自己的心扉'”。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二):人生漫漫,道阻且长;强大自我,灭其彷徨
人是一个矛盾综合体
人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选择困难症、拖延症时刻证明着我们内心的冲突。然而,除开这些日常状况外,还有一类人——神经症人格症(包括抑郁、精神分裂等),作者就这类人展开叙述,探讨解决神经症人格冲突的解决办法。本书逻辑严密,从神经症人格冲突写起,到引起人格冲突的基本冲突,指出人格冲突的三种结果:亲近人、对抗人、疏远人以及神经症人格症解决冲突的办法即理想化形象、外化人格、伪和谐,引出出现上述这些办法的原因即恐惧、人格衰竭、绝望以及施虐倾向,最后指出神经症冲突的解决办法,那即是健全人格、强大自我。
文化决定人的人格
作者提出一个与弗洛伊德观点完全不同的理论:文化决定论,任何一个文明都是不同的,因而每个文明塑造的人也是不同的那么每类文明下的神经症冲突症也是不同的。不同文明下的人格不同,信念、道德、价值观也各异,那么冲突必然也不同。
神经症冲突的表现以及解决办法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无所不能、一帆风顺。然而,在神经症人格中,这类人更加偏执,或者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所有的美好都是自己带来的;或者自卑到认为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要么认为自己无比圣洁;要么认为别人针对自己,诸如此类等等。最后,作者也分析到,造成这样极度偏执、极度敏感得原因在于自己不够强大,应该健全人格,合理评价自己,同时加强学习,强大自己。那人格冲突也就迎刃而解了。
漫漫人生路自己走
正如作者所说,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就能走完漫漫心路,解开自己内心的冲突。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三):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原来在你的生活中,你难以做出抉择的事情,不仅仅是因为你选择困难,你倾向于选择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只不过顺从了你内心的冲突。
我们需要认识这样的冲突,还要愿意并能摒除矛盾的两方面中的一面。我们需要做出决策,并必须敢于负责为前提,也就是说,即使决策出现风险,他也愿意并能承担后果,不怪罪他人。要内心强大,独立自主。
几乎我们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心冲突,无论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它都是确凿无疑地存在着。有时,我们感到很不自由,可能和这种内心冲突有关。比如,我们想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却难以抵制本能欲望的贪婪;又比如,我们明明很爱一个人,却非要假装很不在意他,或者使劲和他作对。世间一切装逼行为无不如此。过去人们爱说:“当婊子还要立牌坊。”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神经症冲突最严重的人不为过。因为这种冲突有着分裂其人格的力量,我想我这辈子所见过的“婊子”无不是人格分裂的神经症患者。
读完整本书,倒很符合我对人性的认识——人性本恶。恶,代表着他很脆弱,连本能都无法克服。却要装作文明人,装出一番宽容大量、高压人品来。其实这样的人是活在自己的理想化意象的钳制中,是不自由的。一个虚构的、幻想的自我不是他的本真,但他对外的表现,对别人的关系,都是从这个虚构的幻想中而来。所以他抑制了自己真实的自我,虚伪地对待别人,或者屈从、或者强势、或者自命不凡。这些内心冲突在神经症患者与他人的关系中强化,最终影响了他们整个人格。
当我们要真诚面对自己时,我们要直面那个内心的冲突,这是一种痛苦的面对,许多人没有勇气和耐性去做。或多或少地,我们那个真实的自我是很丑陋的,这点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只要稍微对照一番自己的历史,便可见那劣迹斑斑。这些斑点我们一直遮掩着,从不让人知道,只有自己知道。可见,坦诚自己是多么艰难,然而我们必须要这么做。我们此生所要战胜的并非他人,而是自己。我们愈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自己的解决方法,我们就愈能获得更多的内心的自由。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能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四):突破自我
《我们内心的冲突》,卡伦·霍尼的佳作,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耐人寻味,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在这个静静的夜里,一本书,一杯茶,一个人在灯下,沉思。
在接近不惑之年的时候,我总结了过去的岁月,觉得一直过得很累,很紧凑,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儿,真希望一天有25小时。回过头来,我发现自己这些年来的收获,确是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原来是内心的各种冲突,搅乱了我的生活,耗尽了我的精力。上班的时候,整一天的精力与时间便在重复的、枯燥的工作中,殆尽。觉得累是因为,白天的事情,多如牛毛,常让我昏头转向,把最美好的时光遗忘了。内心的冲突,就是内心强烈的思想斗争,长期存在的话,会让我们心神不宁,浑浑噩噩。
内心发生冲突,是因为追求完美主义。其实,完美主义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常常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差一点我们就无脸存活于世了。这世间,哪有完美的事情,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不过,幻想并非完全坏事。幻想中,或许你会隐约看见自己那些惊人的潜能,然后,赋予自己伟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止。
冲突,不可思议。往往碰到难堪的问题,我们首先会谴责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结论或许就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成熟,还没长大。当自己的样子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时候,自责越来越深,自责漫过了所有的解释:无论是处于最痛苦最孤独的状态,还是处于最迷茫最可怜的状态。越解释,越像辩解,生活充满矛盾。矛盾在于,心里总是喷发着冲突,关于失落与崛起的冲突,关于软弱与坚强的冲突,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最后,多数是黑色的因素占了上风,脸持续阴沉下去。
后来,我想清楚了,超越了冲突,成就了平和的自我。生活就是不断追求自由,追求幸福,追求快乐,追求意义。其他的一切假象,一切面具,都必须彻底销毁。有时候,比较人生,是一种感恩的获得。抖音里,可能永远都无法站立的美女妈妈,令人唏嘘不已。在苦难面前,我们留下了怜悯的泪水。悲伤的灵魂,需要多多少少的安慰,哪怕是个表情。于是,我们开始跟自己和解,做真正的自己。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容易,如果我们能理解好它的轨迹,我们必然顺风顺水,永不妥协。冲吧,勇士们!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后感(五):洞悉自己,欣然纳悦
卡伦·霍妮(1885—1952),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
本书旨在能为那些精神分析工作者在改良精神理论研究和治疗方法上提供助力,希望他们可以将本书的观点运用在患者和自己身上。
大多数生活在环境复杂的文明世界中的人,内心都会有本书所描述的“冲突”,亟待帮助。
你真的了解自己么?
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社会,每天从一睁开眼的那刻起,就被那些既定事项安排的妥妥当当,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每一件待处理事项都是选择题,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产生冲突,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冲突。不是所有的冲突都无法解决,也不是所有的冲突都可以解决,每一次冲突的解决都体现着你的价值体系。
古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因此,我们要注意到冲突的存在并处理它。
首先,我们务必要清楚自己的真正意愿,又或者说,明白我们感情的实质,即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其次,我们要想说清并真正认识冲突,要先有一套自己完整的价值观,因为冲突常常受信仰、道德观等的影响。
再则,我们不仅要认识这样的冲突,还要愿意并能摒除矛盾的两方面中的一面,可以果断取舍。
最后,我们要作出决策,它必须以敢于负责为前提,即当决策出现风险愿意承担风险,不怪罪他人。
倘若我们开始意识到生活中已经开始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冲突时,不要惊慌,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帮助自己认清真相,进而理解自己的责任,并将这种洞察力应用到生活中。
亲身感受冲突并察觉它,这是一种不俗的能力,我们如果想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力量,就必须面对和解决自己的冲突。内心愚钝或许能让我们看似平和,但那都是虚假的,只会让我们变得脆弱不堪。
冲突始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并最终对我们整个的人格造成影响。人际关系决定着我们的人格,同时还决定着我们的目标、品质以及价值。我们要认清这种支配一切的特质,而不能轻易地把冲突孤立地看成一对对矛盾,他不像驯服与支配,服从与反抗,爱与恨等类似关系那样简单。否则,会走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