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真的爱自己的儿子,就让他多做点家务
日期:2020-02-07 08:16:36 作者:点击蓝字关注? 来源:秋葵妈妈 阅读:

真的爱自己的儿子,就让他多做点家务

  作者 | 咖啡

  家务男孩庭更幸福

  ——秋葵妈

  特殊时期,大伙儿万众一心对抗疫情,主动在家隔离。

  眼看着寒假 “越过越长”,如何让孩子“宅而不荒”,也成了最近家长关心话题

  可有一位妈妈,却不用发愁孩子在家没事儿可干,她早早地走在了前面。

  “妈妈,起床啦!都11点啦,我饭都做好了。”

  这个假期,有段男孩催妈妈起床的视频,刷爆了网络

  原来,自打学校放假,这位妈妈就开始懒觉

  孩子们却早早起床,写完作业,就主动干家务活:擦窗、墩地、做饭……

  虽然,儿子假装生气责备”:知道几点了吗?

  但妈妈得意心情,隔着屏幕都能被感受到。

  看到这一幕,大伙纷纷表示酸了酸了:这位妈妈,是上辈子拯救银河系吧?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意识到,让孩子适当做家务,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但能像这位妈妈这样,舍得让男孩们把做家务活,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毕竟还是少数。

  还有些家长,对家务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做家务的男孩,会不够阳刚

  其实,家务对男孩的个人成长以及未来幸福,有着密切联系,家长可千万不要忽视

  会家务的男孩,更懂得爱人

  “把水打开,把油渍冲干净,加点洗涤灵,洗干净后,再检查一下有没有油……”

  综艺《幸福来敲门》里,有一位非常“牛气”的7岁小男孩,他是黄飞鸿传人

  男孩不仅武功了得,干起家务活,更是信手拈来,令人印象深刻

  虽然他每天除了学习,还要练武,时间已经被填得满满当。

  但每次回家,妈妈还让他分担家里一半家务活:衣服,洗袜子,洗饭盒等等,这些都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大概因为岁数小,主持人半信半疑地,让他介绍洗饭盒的流程

  结果,男孩不但说得头头是道,听起来还很有经验

  妈妈说:“儿子不仅会干活,还特别会关人。”

  有一回,接完孩子回舞蹈教室,我还要上课。

  儿子看我很疲惫突然就过来,把我的鞋给脱了,

  主动帮我换上了舞蹈鞋,那一刻特别感动

  妈妈说:“不枉这么多年刻意培养。”

  主持一语道破:正因为习武,让孩子懂得付出辛苦

  而做家务,更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妈妈的不易

  所以,看到妈妈疲倦样子,男孩才能马上GET到妈妈的心情。

  从为妈妈换鞋的那刻起责任的小苗,就已经在男孩的心里生根发芽。

  心理学曾指出:一个人只有在被需要和付出时,才能感受到自己价值,进而感悟爱并产生责任感

  爱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换位思考,体察家人的不易,从而激发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变得更有担当

  家有男孩的父母,千万不要剥夺孩子这种锻炼机会

  会分担家务的男孩,家庭更幸福

  邓伦曾在《上新了•故宫》中,秀了一把杆饺子皮的童子功,收获了很多好评。

  他说:“这得益于姥姥的熏陶。小时候,只要姥姥包饺子,他就负责杆皮儿,一边玩儿着,就一边学会了。”

  在采访中,他还曾不止一次说到:假如不拍戏了,第二职业会是厨师。并不是他做得有多好,而是因为喜欢。

  邓伦身上散发的“烟火气息”,让人感觉真实和温暖。

  粉丝纷纷表示:嫁人就要嫁邓伦这样的。

  虽然做家务,不是决定男孩们优秀的唯一因素,但它对孩子将来家庭生活的影响,却是正面而深远的。

  网上有一组调查数据,令人咋舌: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高达70%,排世界第一。

  而中国男性家务参与率,却是世界倒数第四。

  数据还显示:一个家庭中,妻子要承担65%的家务劳动,而剩下的大部分,也是由老人承担。

  在现代婚姻生活中,很多女性不仅白天要上班,回家还要做家务,带孩子。

  但是却很少人,关注到她们为人妻为人母背后的心酸。

  尤其是妈妈们,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渐渐被消磨掉耐心,常常在情绪崩溃的边缘徘徊。

  网上的很多神吐槽,比如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其实都是发自她们内心真正的呐喊。

  有项婚姻调查发现:丈夫每多分担一项家务,婚姻维持的几率,就增加18倍。

  越来越多的女性,将男性是否愿意做家务活,纳入到结婚的考量范畴。

  婚姻,离不开柴米油盐和鸡零狗碎,一蔬一饭才是幸福的真谛。

  唯有双方一起参与,你擦灰来,我做饭,才能将日子过成诗。

  而一个愿意承担家务的爸爸,必然也会是爱孩子的好爸爸,因为他懂得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爱他的妈妈。

  家有男孩的父母,请早点教给他这个道理,孩子迟早会感谢你。

  如何让男孩爱上家务?

  教育专家曾指出,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接纳、养成习惯,这需要父母用智慧来引导:

  1.生活中爸爸要起带头作用

  还记得开头那段视频吗?

  孩子们一边在厨房忙活,一边愉快地念叨:三个男人一台戏,厨房就是男人的天地。

  都说,懒妈才能养出勤快的娃。

  有眼尖的人,却一语道破:儿子们这么勤快,都是因为爸爸给力。

  的确,妈妈虽然睡懒觉,但爸爸却带头在忙活。

  所以孩子们也觉得,这是件很正常、甚至自豪的事。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认知的过程,很容易受到父母影响。

  平常,爸爸妈妈对家务没有性别偏见,孩子就不会对家务产生刻板的印象。

  而爸爸亲自示范,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2.父母干活的心态要积极正面

  心理专家李雪曾分享过一个有趣的现象:

  到她家来的小朋友,都特别爱跟李雪抢着干家务活,而他们在自己家,却基本不做。

  她忍不住好奇,问孩子们:“为啥要给地毯吸尘啊?”

  小朋友们答:“好玩啊。”

  从孩子们的反应,李雪推测,大概是自己在做家务时,比较开心投入,让他们觉得这是件好玩的事,所以也想参与。

  而反观自己,“做家务=痛苦付出”,却是她的童年阴影。

  李雪说:“我的妈妈做了一辈子家务,也怨恨了一辈子。”

  这让她长大后很长一段时间,对家务都很抵触。

  直到现在,才找到正常的心态,开始享受干家务的过程。

  的确,家长如果在做家务时,总是满腹牢骚,孩子就会认为这件事是痛苦的。

  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就是还没做,就先敬而远之。

  虽然家务的琐碎,有时会让人烦躁,但既然做了,就不要有怨言。

  家长的负面情绪,无论是对家人相处,还是对孩子分担家务的意识,都是有害无益。

  3.顺应天性,呵护兴致

  有位网友说:我认识一个小朋友,2岁就喜欢参与家务,尤其是洗碗、洗菜、洗衣服,非要干不可,干得还挺好。

  后来才发现,原来孩子是把玩儿水,正当化了。

  其实,孩子天生就对动手,有强烈的兴趣。

  有些孩子,甚至会将它当成游戏,但常常因为家长错误的方式,剥夺了这种能力:不是不放心,就是怕孩子干不好。

  有些父母,还会不停地挑剔,让孩子产生了不愉快的感受,进而有了抵触心理。

  父母要舍得放手,不要苛求完美。

  更多地关注孩子干活的兴趣,顺应天性引导,让孩子慢慢养成习惯。

  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家务活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也是必备的基本能力。

  家长要顺势而为,孩子才会多一份自觉和主动。

  点个“在看”愿每一位男孩,都能成为更有担当、更暖的他。

  作者简介:咖啡,80后孩儿妈,专注亲子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本文首发秋葵妈妈,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起做有远见的父母。

  

  疫情当前,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之外,秋葵妈妈这次特别策划了“武汉加油”活动。

  点击「阅读原文」,为武汉送上你的祝福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真的爱自己的儿子,就让他多做点家务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