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越佛系的人,往往越努力
日期:2020-02-04 22:02:38 作者:中国精致生活► 来源:物道精致生活 阅读:

越佛系的人,往往越努力

  图片|武夷山不知春斋 ©

  物道君语:

  佛系,不是一开始的“都可以”,而是阅尽千帆后的“都不错”。

  这几年,年轻人们都喜欢自称“佛系”。

  原先,是一种自嘲,可是渐渐地,它好像成为一种潮流。比如,遇到困难时就躺平,不是不想努力而是不想要,要选择时就说都行随便没关系

  可是,知道吗?

  佛系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古代,就有很多佛系生活爱好者

  看过他们的佛系生活后,或许你会对佛系有了一层新的认知

  图片|武夷山不知春斋 ©

  古诗里的佛系生活

  不只有莲花,还很美!

  提起佛系生活,你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

  可能有的人会想起网络图片中,一个男孩子寺庙中手捧莲花的画面。

  但在古代人的佛系生活里,他们活得可丰富了。

  比如陶渊明,同如今的佛系年轻一样,在面对不喜欢规则时,选择了坚守自己原则喜好

  但他也没有过得苦哈哈,也没去寺庙里清修,每天“采菊东篱下,悠然南山”,车马喧哗处活得悠然自得

  图片1|东南枝三_三 ©

  图片2|天光雲隱 ©

  还有诗仙李白一生才情飞扬,有志未酬,也不能算很佛系。可他的诗里,却常常流露着佛系生活的美。比如他与友人对着山花喝酒,一杯又一杯,还说“我醉欲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是不是很像今天的佛系年轻人?顺其自然,随性生活

  喝到醉了就睡在旁边的花丛中,明天要来吗?要来就来,来就抱琴,不来也没关系相聚皆是缘。

  图片1.2|武夷山不知春斋 ©

  还有王维,他在山中“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何不是说哪里跌倒,哪里躺下?

  但他不是躺着就闭眼睡了,而是看云起云落,淡然处之,既有诗意之美,又有禅学之意。

  古人的佛系生活,不是只有莲花和寺庙,而是远可纵览天地山色,近可笑花前月下

  图片|武夷山不知春斋 ©

  王维的佛系生活:

  半官半隐最自在,拿起才能放下

  平时,你上班上累了,会做什么?

  在躺一天?还是出去浪一天?

  唐朝的佛系代言人王维,上班累了就会出京城,到山中的辋川别业,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那里,空气中的负离子爆棚,“空山新后,天气晚来秋”。春来时雨中草色浓厚,水上的桃花红得宛如要烧起来。

  图片1.2|武夷山不知春斋 ©

  他和好友裴迪给别业设了二十多个景点,挨个取名题字。辛夷花多的地方辛夷坞,湖边种上一圈柳树,叫“柳浪”,阳光下泉水清美,便叫“金屑泉”。

  两人常常一起乘小舟,在其中弹琴、做诗、吟咏。有一间房,叫《竹里馆》,他喜欢在那里弹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年老之后,王维却将自己用心筑造的辋川别业捐给寺院,如今已难寻踪迹。

  图片1.2|武夷山不知春斋 ©

  但或许,这位佛系代言人已明,很多东西都是身外物,早已明白“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因为他20来岁中状元,以一身才华,诗画书乐,而名扬长安。但遇事被贬,又再被赏识启用,安稳做了二十年官,遇安史之乱不得已做伪职,平乱后还捡回性命。

  王维一生有余,有惊无险,但他选择过着半半人生。

  他的佛系人生,是只有能拿起时真正拿起,才谈得上懂得放下。

  图片|Chen_Li ©

  苏轼的佛系生活

  生活虐我千百遍,哪里跌倒吃哪里,

  so easy!

  现代人的佛系是,哪里跌倒哪里躺下。

  苏东坡的佛系是,哪里跌倒哪里吃饱。

  他的一生被贬无数次,从京城到海南,越贬越远,越吃越欢。

  贬黄州,他吃起了红烧肉、竹笋焖肉,春天时他还吃上了鲜美的河豚肉。到了杭州,他把东坡肉发扬光大。经过江西赣州,他发现炸大肠下酒真赞。

  到了广东惠州,他发现荔枝真好吃,“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图片1|视觉中国 ©

  图片2|空谷寻芳 ©

  最后被贬到了海南儋州,日子艰苦,没什么吃了。但有一次,他吃到老妇人做的环饼,觉得很好吃,写下“碧油煎出嫩黄深”这样的诗句,听了都香。

  这么一看,苏轼绝对算得上佛系祖师爷了,甚至是战斗级别了。

  无论什么样的困境,他都能不丧不怨,佛系吃好。

  不禁想起他那首著名的《定风波》,也被称为“最佛系的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图片1|武夷山不知春斋 ©

  图片2|空谷寻芳 ©

  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同行的人都想跑快点,甚是狼狈,他却慢悠悠按着原来的步伐走,甚至还吟咏起来。何不就是佛系哲学?不慌不忙,不争不抢,只按自己的节奏生活着。

  而老苏更高明的地方在于,是他的回头一看,是他最后那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他的佛系,不仅是不争不抢,还在于对世事的通透,对生活的坦然接受。

  别人眼中的风雨晴明,在他的眼中,都是一样的天气。

  佛系不是对生活无所谓,而是无论顺境逆境,无论晴雨,都学会把安顿好。

  因为人间总有四季,把心安顿好了,日日是好日。

  图片1.2|空谷寻芳 ©

  在苏轼的一生中,还有一个佛系的高光之夜。

  那天,他喝醉回家时晚了,敲了很久的门,也没有人答应,只有家童的呼噜声像雷鸣。

  要是别人,作为一家之主,却吃了闭门羹,可能会大发雷霆。

  但是苏东坡干脆倚着竹杖,在门口听着江声,思考起了人生。想到这一生,这一身皮囊也不算自己所有,“何时忘却营营”?

  可是,久久过去。回答他的只有无声的夜,寂静的风,平坦的江。

  从他的心里,渐渐生出一个心愿:“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图片|空谷寻芳 ©

  这或许就是佛系苏轼与佛系我们的区别。

  现代人的佛系,也有厌倦汲汲经营的时候,也有反感世事不如意时,佛系更像是一个逃避的借口。

  但苏东坡,是在逆境的生活中看见美与希望,是把生活的好与不好都看见且珍惜。下雨他也珍惜,被贬他也生活,不丧,不逃,不怨。

  图片|空谷寻芳 ©

  或许,这才是更应该寻找的佛系吧。

  是尽力在生活的缝隙之间,找一处微妙的平衡点。

  像王维,是在喧闹的城市之外找一处安放心灵的地方。

  像苏东坡,是无论顺逆都去发现生活的好与不好。

  像那些古诗描述的一样,佛系生活不是只有青灯古佛,还有诗意田园的栖息。

  对我们来说,佛系生活还很广阔,很深长,值得追寻……

  图片|视觉中国 ©

  文字为物道原创,封面图来源于「拾光侣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物道生活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越佛系的人,往往越努力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