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戴着口罩,去殡仪馆主持安息礼拜
日期:2020-02-03 14:45:12 作者:鲁风 来源:劳力的农夫 阅读:

戴着口罩,去殡仪馆主持安息礼拜

  口罩下的安息礼拜

  

  因为膝关节手术同工照顾我,去年几乎一整年都没去过殡仪馆。否则,每年总要去个十次、八次的吧。

  年初五的时候,教牧群里同工留言,说有长辈离世,问我后天能否去主持安息礼拜。特殊时期弟兄姊妹不宜通知,只要牧师去即可。

  我说,可以。

  年初,本该是上班的日子,现在却是仍在假期内。平日繁忙、拥堵的高架此时车辆稀疏一览无余。从城东到城西,仅用了30多分钟,感觉点儿真实

  二

  殡仪馆门口,工作人员戴着口罩,拿着体温枪,严阵以待。停车,测体温,然后进门。本以为停车场会像外面的马路一样地广人稀”,哪知,车辆排满,空位。在保安指挥下,紧挨着横向车位,勉强竖着又摆了一排。

  拾阶而上,告别厅一字排开。门前的长廊下,人来人往声音嘈杂,跟往昔相差无几。唯一不同的是,从老到少,都带着口罩,但透过眼神悲痛哀伤依然清晰可见

  不过,也有胆子大的,将口罩拉到下巴,站在那棵龙爪槐旁,点燃香烟仓促地吸几口。不用问,肯定烟瘾犯了。

  时间尚早,我站在3号厅门口等候。一会儿,家属、跟老人家亲近的几位弟兄姊妹陆续赶了过来。有个小伙子,或许是老人外孙吧,除了口罩外,还戴着一副墨镜。瞄了一眼,感觉有些别扭,再看一下,竟是泳。而且,从始至终,都没有摘下来。这么看来,还是年轻人防护意识更强一些。

  在我端详小伙子时,肖长老从我身边走过,跟家属寒暄后,她开始打手机。几秒钟后,我的手机响了。我挂掉,冲她挥挥手。

  三

  安息礼拜开始前,工作人员再三跟家属强调,特殊时期,一定要压缩时间。家属点头答应,众人也都很自觉,相互间隔都有大半米的距离大厅的门也一直开着,便于通风。我呢,自然长话短说,在安慰鼓励之余,稍微提醒众人:

  此刻,我们站在这里,是为送别自己亲人。平日里,我们忙忙碌碌,总以为死亡是别人家的事,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而且,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因此,我们既要珍惜光阴,也要思考人生

  毛阿姨在世87年,已属高龄,但跟历史长河比,仍是短暂的一瞬。她一生勤劳,与丈夫一起努力工作,养育了五个子女年轻时,条件差,苦多乐少。晚年虽子女个个孝敬,生活大有好转,但在丈夫离世后,亦寡居十多年。可以说,她的一生,印证一个人生的真相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

  若坟墓是人生的终点,那人生便是虚空的虚空。但是,在1989年的时候,毛阿姨听到了福音,相信了那位被钉十字架,又从死里复活的耶稣。从此,她的人生有了盼望。

  三十年来,她每天读经祷告,平安喜乐。就是年迈之时,也常常外出探望,关怀弟兄姊妹,生活充实、心灵满足。

  死亡,不会因为我们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就自动远离。事实上,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只有准备充足者,才能坦然无惧,视死如归。

  对外人来说,毛阿姨只是一位普通的市民,平凡的姊妹。对于她的离世,绝大多数人并不知情,更不关心。但是,对我们亲人来说,却是撕心裂肺,痛心不已。因为在我们心里,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慈祥的奶奶、疼人的外婆。

  这也说出了人生的另一个真相,就是只有把他人当作家人、爱人、亲人、朋友,才会为对方的离世真正地感到悲伤。否则,一个人的离世,不过是又多增加了一个数字而已。

  生活中,我们常以忙碌工作而忽视了家人、朋友。此刻,我们该反省,更该牢记,趁有机会,当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更要孝敬长辈,兄弟和睦,也要有同理心,给那些在痛苦中的人多一些理解和安慰。

  最后,我请各位节哀。因为圣经告诉我们,基督徒不是死了,乃是睡了,还要复活。老人家的一生,爱神爱人,殷勤作工。现在,她息了劳苦,安睡主怀了。不仅如此,她还像一位运动员,经过87年的奔跑,现在到了终点。等待她的,将是荣耀的颁奖典礼。因此,我们该擦干眼泪,细数她一生的脚踪与榜样,为她感恩,替她高兴。

  人生在世,皆为过客。

  因信基督,在天家,我们必能再相会,而且,永聚不散。

  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13)

  温馨提醒:

  【特殊时期,若有亲人离世,安息礼拜应尽量取消或最大程度从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戴着口罩,去殡仪馆主持安息礼拜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