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是一部由Ken Burns执导,Betsy Apple / Hoyt Axton / Ed Bearss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部片子几年前我翻译了字幕,今天偶然看豆瓣伯恩斯的美国内战,影评区三分之一的人说所有的战争都是经济决定政治这种屁话,三分之一的人抨击这是主旋律片没干货、美化的很好之类,剩下的三分之一我也不知道他们扯的什么鬼话。
我一直以为能认真看这部片子的人,看完一定会有长进,今天才知道,我想错了。这就是我的同胞的***鉴赏能力?
豆瓣的影片简介也是够可以的,第一句就是北方抢南方的奴隶充当发展其资本主义的劳动力。这是伯恩斯的纪录片,不是中国的纪录片,且不说简介的这个表达本身就是错的,全片也根本就没这么表达,或有一丝令人有这种这种感觉的表达。一个作品的简介是为了介绍作品,而不是介绍写简介的人的混账妄想,这是道德底线。
《美国内战》观后感(二):看着《美国内战》想到的中国及其他
看着这部关于美国内战的纪录片,我想到的更多是同时期的中国。美国内战350万人参战,75万士兵死亡,片中没有提到平民的死亡人数。同时期发生在中国的太平天国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几千万,间接的过亿人。我们已经永远不可能知道准确的死亡数字了。想到那一时期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残酷的事,让人不寒而栗。
这部纪录片主要是以照片、文字和采访来展现的。那一时期,外国人到中国来也拍了不少的照片。包括英法联军入侵天津、北京的战场照片。当年的老兵参加纪念活动时才有了电影影象。
我看过反映美国内战的电影有不少。《众神与将军》看着有点乱。《刺杀林肯》有点无趣。《光荣战役》反映黑人士兵和白人军官,战争激情、残酷。《冷山》我个人很喜欢,剧情惨烈、凄冷。《与魔鬼同骑》是李安的作品。
它既真实又不那么真实!
但与此同时也很容易察觉到美国人在此时彼时对于这场战争美化的痕迹。
众所周知,南北内战的根源是奴隶制,但这个奴隶制其实根源在经济上,
但无论片中的古人还是今人,在谈及“经济”这个根源问题上总是蜻蜓
点水。相反倒是更愿意浓墨重彩的讲述战争的另一面:比如废奴的民主
自由意义,敌对双方的相互尊重和大度,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等等.......
我想懂美国历史的人应该清楚,黑人真正的民主自由大半是在战后的漫长
岁月里黑人自己斗争得来的,而南北的相互尊重与迅速团结统一也并不全
是因为这个民族自诩的文明,因为它本就是一场经济之战。至于战争的
残酷性嘛.......美国人从此成为了热爱和平的民族?
有人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那么在这部纪录片中,历史的真实也许可以理解为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美国内战》观后感(四):关于这部纪录片的一点回忆和感想
小时候在CCTV9无意间瞥到这部纪录片。
有两个画面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一位倒地,眼神黯淡,头发披散,已经死亡的联邦军士兵。他的嘴巴大张着,他胸前的破烂军服敞开着,露出白色肚皮。仰面躺倒在一片平坦开阔的草地中。他的姿态如此的自然,随意,甚至是慵懒。如果不是旁白残酷的提醒,我可能会误以为他在酣睡。接下来一幕是一位收尸的黑人士兵,一个白花花的骷髅头放在他的身旁,他的手推车上堆满了人类的骨骸。 (E006 莽原之战一节)
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儿童而言,这象征着死亡和结束的图像极其的刺激,震撼。吸引我继续看了下去。那时我对美国历史知之甚少。很难用儿童惯常的黑白分明的角度去判断这些穿着浅灰色或深蓝色军服的士兵的好坏。国语配音的旁白部分则延续了原版那种单一、庄重的声调,不急不缓地讲述着,由一幅幅黑白照片或彩色油画构成的一场场残酷、煎熬的战役。偶有戏谑之处,也很快被悠扬但带有缓缓哀伤的小提琴声替代。
通常来讲,这样的作品是很难吸引一个七八岁的孩童的。但是这部纪录片营造的氛围非常的“美妙”。让我在童年时期断断续续的“几瞥”之后魂牵梦绕了好几年。 (一位豆瓣网友说,这部纪录片构建起了他对美国的“几乎全部浪漫想象”,我深以为然。)
今天我终于把这部纪录片看完了。
长达700多分钟的影像充分传达了那个时代独有的气氛,身处其中的那一代人的喜怒哀乐。
我想这是这部纪录片极其独特的优点。当然,物无尽美,对于一些抱着认真了解南北战争中某一场战役的念头,或是想要梳理战争中某些大人物的立场、观点、行动,或是对双方的建制、战略、战术感兴趣的人来说,这部纪录片或许会让他们略感失望。
但我相信那些斑驳的影像会慢慢引导大多数人沉浸于北美大地的1860年代。
《美国内战》观后感(五):civil是重点
EP1
有很多价值,我们可以因之活,我们可以为之死,但现代人平时却察觉不到 有些东西,中国人从未为之战斗过,怎配拥有? 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迎来剧变巨变 非常态非常人 我们还是他们,爱国者还是叛国者 历史一再表明,事态的发展常常出乎意料,人们总是被上天牵着鼻子走 EP2 上帝与吾辈同在,多么让人安心 资源将被分配到方方面面,而不是只服务于一个中心目标 猪仔太多,奶头太少 内斗是好的,内耗是坏的 新点子不断产生以服务战争 将军们用不同的态度应对战争,一批猛人涌现出来 征兵法案pk拒服兵役者 又是共和又是民主,又麻烦又啰嗦,这就是现代国家
EP3 有些事情高大上,有些事情假丑恶,但我们以需求做事而不是依据性质做事 我们忍受这些将军,因为他们可以带来胜利 我们只能用手头的工具 把这些人的“绰号”摆满一堂,将是何等景象!!! 一种邪恶的制度被清除,提升的是所有好人的福祉 人们一开始可能不接受,但最后会接受很多事情
EP4 那些看出重点的人真有眼光 战果只能说明目标,而士气则反映过程,我不知道哪个更重要 生命宝贵个屁,有时根本不值什么 无论何时何地,生活都是要过的,生活都将继续 人们终将吞下他们自己酿的苦果 死于死性不改 逃避政府和义务 人格>>>>>>>知识地位品行经验
EP5 人心在坚定和动摇之间 杀戮战场,一个活生生的人间地狱 古住今来,强者淘汰弱者,勇者淘汰怯者 来上阵吧 西方人敢战敢降,中国人不能战又不能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值得大于正确 你唯一配得的就是你挣得的 上帝做出裁决,人只是执行工具 葛底堡演说,归纳了时代,伟大的表达,高大上的话就是用在这种场合
EP6 男人的信仰中需要一些简单的信念朴素的原则 男人需要找到他的最高职责 草根的朴素VS贵族的精致 战争打成总体战持久战拉锯战消耗战,真可怕 当人命只是数字,会是一种什么体验?
EP7 生来就是军人这类话? 一边大战一边大选,决不苟且将就 感恩是不错的心态 有胆子就能大发战争财 残酷的手段是有用的手段 我可不喜欢对敌人讲什么高风亮节
EP8 理解你自己,也理解你的敌人 起因于人性,但不按人的意志进行,全能的上帝有祂自己的意图 平民是一切的根基,让战争针对平民 总统是道德的统治 “这些人又是我们的同胞了” 美国人VS美国人,内战才会打成这样
EP9 选择自由意味着这一切 辩与思设计了这个国家,血与火锻造了这个国家 自由和自由的人民的故事 战斗与争辩是人类精神解放的必经之路 我要每天问我自己,你有故事吗?
《美国内战》观后感(六):正义V.S正义
Jennifer Latkiewicz,
Documentary Enthusiast, Ken Burns Junkie Documentaries
Documentary Enthusiast, Ken Burns Junkie
Ken Burns' The Civil War -- Burns' 10-hour magnum opus.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Battle of Gettysburg alone would have been a massive undertaking but Burns wanted to cover everything - every part, all of it. (It look him six years to finish the project -- two years longer than the actual war itself.) But even with such a staggering amount of subject matter, Burns was able to weave it together in a way that was so compelling, so riveting, that more than 40 million people tuned in during its initial broadcast. A 10-hour documentary on PBS captured the attention of 40 million Americans -- if that's not a major storytelling feat, I don't know what is.
The series is considered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documentary TV & film -- it was honored with more than 40 major awards and critics hailed it as a masterpiece. It also introduced us to "Ashokan Farewell" as well as the "Ken Burns effect" we know and love so much as an option in iPhoto. More importantly, it was able to convey the magnitude of emotions felt by those who experienced it as well as the magnitude of the war itself... which makes for a pretty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Case in point: I was in 3rd grade when I watched The Civil War for the first time. My mom is a Civil War buff so she owned the entire series on VHS and lent it my teacher one day (which made my classmates pretty pissed off with me). We were a bunch of easily bored 8 year olds, after all. A 10-hour black and white movie that we'd be tested on later? We went into it preparing for major suckle but quickly found ourselves totally riveted by it. At that age we didn't understand the war's complexities but we definitely understood its impact because we felt it. I still remember how devastated I was to learn that some soldiers fought against their own brothers. You can't say people feel the same effect when watching "Baseball" or "Thomas Hart Benton."
If I had to choose another one, it'd be The National Parks: America's Best Idea. I've never given National Parks much thought but to learn how they came to be and the people who made it happen, calling them "America's Best Idea" seems totally appropriate. You definitely gain an immense appreciation for the parks, as well as the kickass awesomeness of John Muir and Theodore RooseveltQuote by Shelby Foote : "Any understanding of this nation(USA) has to be based, and I mean really based on an understanding of civil war…… the civil war defined us as what we are and it opend us to being what we became, all good and bad things."
像理解今天的中国大陆上的一切必须理解“饿怕了”的60年代,“搞政治”的70年代,“改革开发”的80年代,和今天对公共资源凿骨吸髓的“利益集团”一样。
理解美国,唯一有能力隔着大洋搞他国政权更替的豪强,必须从她的独立,内战和民权运动开始入手。直到2008年奥巴马当选,都可以看作是民权运动的继续。
北军的总司令,穷小子林肯(第16任民选总统),在打仗的同时立法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
Chapter 1 1961 the cause
1860年,战争前一年,每七个美国人就有一个是奴隶。共4百万。
Are we free?
A house divi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