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与中国文化》是一本由申荷永 / 高岚著作,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荣格与中国文化》阐释了中国文化对荣格生活与工作的影响,呈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易经》、道家、佛教、儒家文化的内在渊源。申老师所倡导的“核心心理学”极为“用心”地搭建了东西文化沟通与整合的桥梁,开启了一场“东西文化对话视域”下的心理分析的寻梦之旅,并身体力行地逐步让梦想照进现实。
《荣格与中国文化》读后感(二):好的人和好的书,就是一座桥
申老师与高老师的最新著作《荣格与中国文化》终于出版了。估计申老师应该是国内最了解荣格的心理学者了。真正好的人及其作品,如荣格与卫礼贤,如申老师与高老师,都是我们与陌生文化与人,我们内在与外在沟通的“桥”。有的桥短,有的桥长,有的桥直,有的桥曲。而申老师和高老师所营造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之桥,“德”之于心。
《荣格与中国文化》读后感(三):《荣格与中国文化》心之感
《荣格与中国文化》有感:这是一本具有内在灵魂中的书,当申老师和高老师在当今这个东西方交锋日益剧烈的背景下,跳出了是非对错的时代焦躁,以整体的视野来看待两者,以“中”的态度来对待两者,以“齐”的情感来理解两者,以“道”的胸怀来整合两者。使得东方和西方在“心”的容器中获得原初之面目,在“易”的属性中实现自我无限潜力,并在此完成转化和整体。
《荣格与中国文化》读后感(四):荣格家花园中来自中国的银杏树
在《荣格与中国文化》中,让人感动的是荣格家的中国文化气氛,汉字书法,水月观音,东方智慧宝典( 其中有数十部中国经典,包括《易经》、《道德经》、《论语》、《管子》、《庄子》、《尚书》、《诗经》、《孝经》、《礼记》和《坛经》等 ),包括他家花园中来自中国的银杏树,荣格用汉字来刻的石头(纪念托妮沃尔夫,纪念其太太艾玛荣格,以及为自己所可的“天人合一”,真的是心灵传奇。
《荣格与中国文化》读后感(五):申荷永老师又一扛鼎力作
但是申荷永老师对于荣格一定是很“深情”的,虽然是两个时代的心理学家,但是,以“中国文化”为契机和载体,申老师和荣格必定是神交已久……中国文化为荣格带去了受用一生的智慧,荣格又用心理分析灌溉了人类的心理学史。
这大概是近几年来,申老师与荣格不断交流的心得了,值得喜欢心理分析的朋友们读一读。
《荣格与中国文化》读后感(六):荣格与中国文化
荣格说:“心中藏有秘密,对我的性格的形成影响巨大。我认为这是我童年时代的本质特征。”而这种藏有秘密的孩子的神秘气氛,也就不仅仅是荣格童年时代的本质特征,也是荣格成长与发展的主要特点。
若是能够体会荣格所描绘的这童年意境,那么也就是了解了荣格本人的重要线索。不管是从弗洛伊德的理论,还是阿德勒对早期记忆的强调,以及荣格本人的理论来说,这记忆中存留的童年意象都包含着深远的意义。
看上去像是城堡或教堂,与周边住家的房子风格相差甚远。实际上,这房子的最初设计,出自荣格本人之手。他一心想建造一座城堡或者教堂。因为,在其意识和无意识之中,他不仅要在此生活,而且,一心要用其生活换生命与上帝和神灵来沟通。于是,有意无意中,要为神灵留出适意的空间。并且这大屋的雏形,包括荣格设计的初稿,都是源于少年荣格的梦幻或者意象。
《荣格与中国文化》读后感(八):推荐《荣格与中国文化》
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喜欢荣格、分析心理学、沙盘游戏,也一直在关注申教授的团队。这本书是申荷永教授和妻子高岚教授磨十几年为一剑的最新著作,“用心的写作、真实的体验、心灵的感应、深厚的底蕴”遍布着本书的字里行间。荣格作为一代心理学大师,他与中国有着“共时性”的渊源,他用一生的体验诠释了与中国文化的缘分,他也从中国文化认识了“自己”,成为了“自己”。《荣格与中国文化》一书可谓把荣格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做了详细的整理与写作,感动尽在其中,值得阅读!
《荣格与中国文化》读后感(九):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荣格与中国文化》读后感(十):荣格之与中国文化
在荣格看来,“共时性”(Synchronicity)便是中国的科学观,也是《易经》中所包含的智慧。而就目前科学思想的发展来说,如复杂性系统和涌现等科学观,则是更适合于理解精神分析和分析心理学。我用心理分析来涵盖精神分析与分析心理学,并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也即被称之为核心心理学(Psychology of the Heart)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我们的心理分析,不仅是要为心理学寻找“心”的意义,而且,通过心理学和心理分析,来获得对生活乃至生命意义的追求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