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1-20 23:3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摘抄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是一本由程碧著作,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一):不仅是富养的林佳人

  之前对林徽因的认识仅仅在于她的流言蜚语,她与徐志摩之间藕断丝连让后代人们容易误会她是位民国绿茶。读完此书后,深深地为自己之前所接受偏见而感到抱歉,林先生明明就是位集才华美貌女子。她能够身兼多职,且样样精益求精,并且能在涉及的多领域发现自己毕生追求事业,为之奋斗,不怕艰难困苦,不畏风餐露宿锦衣玉食的大小姐,为了祖国建筑发展而做出的贡献,一般人难能企及。

  从爱情角度看林徽因,过多优秀男人爱慕容易让人误会和妒忌。我最为敬佩的是她能在情里适当地抽离出来,后来她依然和徐志摩保持朋友之间的联系,但她做到该有的分寸。我以为女人经历起码两三次恋爱才能懂得自己适合怎样的伴侣。但林徽因从一开始就懂得自己应该跟怎么的人相伴一生,这点不光是运气,还有智慧并存。

  然最为羡慕的还是两位有才华的人的结合,两人相濡以沫一生,在事业上共同追求,相辅相成。为了自己的事业奋斗一生不止,在小说诗歌美术戏剧等都有涉及,并且都很优秀,这是何等的才女

  林家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林徽因不仅是民国才女的典范,也是新时代女性的典范。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二):人间的林徽因、程碧的林徽因

  同样是深夜读完这本书,颇多感慨。林徽因,一代奇女子,惊励多少人。程碧的这本书写的很好,书写传记风格比较新颖,不会那么传统的从查户口开始。这本书是买来送女朋友的,所以挑了这个很金粉的风格,读后比预期的好。程碧的文笔较这书的表面设计有些相似,但更稳重成熟些,文笔自然流畅故事娓娓道来叙述评价启迪错落有致,虽离那些大家有力文字力量还有些距离,但确是个不错作家出来的文字。或许像林徽因这样不一般的女性就得要程碧这样的女性去解读、做传,才能深刻体会那些才女身上的独特魅力。很多女人的细腻思是男人难以捕捉到的,只有女人才能看穿女人。

  本人读到最后林和费氏夫妇一生的朋友时非常感慨,当最亲的朋友都离开人世之后,那种孤独是旷世萧凉的,遂做了如下小诗

  你拖着老旧的身体

  走过几十年

  最快乐时光时的街道

  你看见那个年青欢快地走进

  那个模糊熟络庭院

  他与他至亲朋友们聊着开心事

  你记得他们的每一句话

  却又觉得过去了千年

  人影消散,你淡然

  他们很快就会再见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三):做最好的自己

  我想林徽因比之同时期其他几位才女不同的是他对于感情理智。她的心思并不局促与感情,文学(在我看来诗人,作家都是需要感情充沛,心思敏感),而更多的投向了建筑学(一个艺术理性的结合产物)。这也铸就了她浪漫有趣又不失理性的性格。徐志摩在我心目中更像一个浪漫,多情纨绔(虽然他确实是有才),对于女子而言这种人就像是毒药般的吸引,明知不会值托付却又放下。他们初识时林能与已婚身份的徐相爱就说明了这其中的吸引。毕竟那时林才17。他们热烈的相爱,理智的结束。却在林提出分手时也并无那么坚定(交给三纺线女神)。梁思成出现让林认识到这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他家境良好(梁父赚钱本领真是让人佩服),学业优秀,品味良好,运动阳光,没有绯闻这简直是一个完美高富帅,而且这个高富帅还非常温柔包容,多好的结婚对象,再加之恋爱期间林父亡故,梁父为其支付学费完成留学,这里面也是有恩在,只要不是艺术家那般偏执澎湃也知道怎么选择了。金岳霖说是为她终身不娶,但并不是说金他就没有私生活,这样一个男子作为女人又怎会放心托付终身。林嫁与梁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一个女子的幸福并非是为爱不顾一切,而更多的需要更好的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她之所以迷人大概是很用心的爱自己,从而变成了最好的自己。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四):如水一般地生活

  徽因,如水一般的女子,如水一般地生活。

  她难得情绪激昂地表露一些情感,总是像细流听者心灵

  也许正是这如水般的品性,才会吸引她人生中重要的三个男人出现。志摩算是她的青梅竹马,她也曾一度沉溺于那段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但在她看到张幼仪那双“充满哀怨嫉妒,乞求,绝望定定地看着她”时,她“颤抖了”,许是不安,许是愧疚,她将自己的情感统统抛入康桥柔波中,只留下一纸分手,“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诱惑,躲避那浪涛的拍打”。梁思成算不得是一个好的男朋友,因为他对女人的小心思可谓是一窍不通,但他却一定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他愿为了她染上肺结核学会煎药、护理静脉注射,她也愿为了他凌晨起来修改稿件,用节食与他一起承受精神痛苦。金岳霖则诠释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真正含义,用徽因的话说,他总是那么理性,把我们因为情绪激动而搞糊涂问题分析一清二楚。她的体贴温柔、善解人意总是于无声处使人感到温暖

  水,包罗万象。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一次困难的克服都将使你“升级”,正如书名所说,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适当的容忍会有助于我们成长,但过度的容忍,即使是再风平浪静湖面可能卷起滔天的巨浪,而徽因则做的恰到其分。面对凌叔华不肯交出志摩的装有手稿皮箱,徽因便不再容忍,请胡适帮忙迫使她交出;而面对陆小曼冰心等人出言不逊时,她却能做到眼不见,心不烦,对于他们的作品的评价仍是秉持着公正原则

  老话常说,女人是水做的。我想徽因极佳地诠释了这一点,她不仅有水的清秀灵动,且有水的风骨,水的灵魂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五):这也可以是你的一生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无话可说精美无可挑剔。淡粉色封面外包,书的侧面是闪烁着的金色,每一页都闪烁着光芒,一种奢华高贵气质油然而生。 说是林徽因传记,小标题却显得更加突出。“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不错,自己的人生,应当自己做主。而林徽因,足以称得上是这样的一个女子。 林徽因,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便养成阅读好习惯。对万物都充满好奇心,对有艺术气息东西都想去学习世界那么大,好想去看看的她,跟随林父出去外国,而这一次便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在国外,她遇见了徐志摩。而徐志摩,对着这个长着较好面容富有才气的女子一下子爱慕了。那时候旧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徐志摩的原配让他觉得很难受,因为两个人没有共同话题。而跟林徽因聊天,就很聊的来。林徽因并不像旧社会妇女裹着小脚窝在家里做女红,她相信女性也要学习,并不比男的差。当别人化妆喝茶打牌的时候,林徽因都在学习。而这不断地学习,使她更加完美。 徐志摩爱的不行,他骨子里就是浪漫的人。可他,是悲情的,悲伤的让人觉得有些可怜。林徽因都没有选择他。徐志摩这个友情之上,恋人未满的人,爱了她一辈子。她,有才气,高雅,让人生不出嫉妒之心。 林徽因后来嫁给了梁思成。夫妻两人开创了中国建筑史的先河。那时候,中国的学校是没有建筑系的,人们也不知道建筑系为何物,都以为是盖房子。林徽因在美国学习,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将西方的建筑学带进中国,让人们知道什么才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 林徽因,谦虚又好学,面貌出众,跟得上时代潮流,试问这样一个女子,又有哪个男人不爱。书中讲述了林徽因出生,学习,文革时期那段艰苦的岁月,在教育子女方面多方面的生活。从多个角度来叙述林徽因的一生。书中所参考资料众多,每一抹时光都是有真实文字资料铺正,内容上真实可信。 有时候在想,徐志摩等人倾尽一生,只为一个女子,是不是傻。或许他们都认为值得。人的一生,遇到一个投缘的女子不容易,为这样的一段感情投入一生,为一生所爱投入岁月,都是值得的。 女子,并不是咖啡店坐坐,手捧本书,就叫有才情。真正的才气,举手投足之间,一言一行之中,都暗暗地透露出来。林徽因的一生,努力拼搏,积极乐观,这也可以是你的一生。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六):令人钦羡的才女子

  “这是一本金子做的书”这是我把这本书带回家后母亲的评价,在我许多的书中,母亲对这一本书最是喜爱,喜爱到拿起来好几次,又翻开细细看了好多回,自言自语念念着:“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说得真好。”甚是可爱

  的确,这本书很有设计感,十分吸引眼球,嫩粉色的封面轻易地就能勾起你的少女心,金色边沿的侧面新鲜感十足,这样的书还有三本,出版社给了们一个有点庸俗但却十分贴合的名字——《金粉世家》,仅从这样的书名中就能猜测到这书中的主人公皆是大家闺秀,过着优越的生活,有着金光闪闪的过去,而这之中最具有代表性主人公非林徽因莫属。

  林徽因出生显贵世家,民国初期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女子大多矫揉造作奢靡浮华,或者维诺内向少有主见,林徽因和大部分女子都不一样,她热情激昂、独立健谈热心思想不固守,又升得一幅好皮囊,这是一位让人很难不爱上的女子,这一特性让她在复杂的家庭环境里能够被所有人喜欢而不受排挤,也让使她陷入在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感情里,但如果能选择,多少人仍愿意有着这样的一生?

  即使放到今日,林徽因这般的女子仍然是少见而受人喜爱的,林徽因的一生依旧是令人钦羡的。徐志摩为她写下“悄悄是别离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即使写得再轻,也骗不过后来人眼睛,康桥一别,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是那个可爱的姑娘,徐志摩才是那个留在康桥之上颔首等待着的人。而梁思成对林徽因的好便是多少女子眼中爱情的模样?与三毛荷西沙漠版的爱不一样,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是温润的生活的模样,平静平淡却那么让人心安,像两只依偎在一起的猫,相互独立却又是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的,那么地舒适。金岳霖因林徽因终身未娶,大致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一般地情感吧,见过此生想中的女孩,从此其他姑娘再也无法放在心上,这该是如何美好的一位姑娘呢?她的温柔,她的浪漫,她的小脾气都那么恰到好处,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试想若你遇见了这样的一位姑娘,此生遇到的其他人是否都会变成“将就”呢?

  使林徽因著名的除了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爱情故事,还有那首美得人心尖尖柔软了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诗是柔软的,像带着温度的风,像摇曳着的新芽,像暖阳小猫绒毛。有人说这首诗是为纪念逝去的曾经爱人,也有人说是写给新生孩子,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总是更相信这是她写给新生的孩子的,林徽因并不是一位陷入旧事不能自拔的人,相反她总是充满希望和阳光的,她是勇敢的。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她活成了传奇

  林徽因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奇女子。人们谈到她,总是津津乐道她和这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徐志摩是她的初恋,在懵懂的时光爱上的那个有才华的男人;梁思成是她的丈夫。一位趣味相投志同道合爱侣;金岳霖,一个忠诚蓝颜知己。其实这一切都证明她的身上有迷人的魅力,她将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

  这本书的名字叫《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是靠自己成全》,作者全球生活美学系列读物主编、作家、出版人陈碧,她仔细的研究了林徽因的生平,并且用优美诗意文字来展示这个女人精彩的一生。这部分更有三卷,上卷•情事•最闪亮的日子,中卷•人生•女神的迷失壁垒,下卷•情谊•是燕在梁间呢喃。文末作者节选林徽因的优秀文学作品。作者分别从感情、事业、友谊等角度想读者介绍林徽因波澜起伏的一生,更向我们展示她惊人的才华。

  作者首先从她的感情生活谈起,林徽因出生在民国大家族父母是非开明的人。从小就和父亲一起游历各国,所以林徽因灵魂的性格是活泼开朗、充满了勇气、有主见。就在她爱情的方面显示的更为明显,16岁在十六岁在如花的年龄遇到了徐志摩,这个天生多情的诗人,这位多情的诗人见到她第一眼,就知道他沦陷了。他给林徽因写了许多的情诗。她也同样爱不徐志摩的才华,和这个充满魅力的男人一起谈文学,谈人生。但是由于母亲的原因。她不屑于插入别人的情感。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这段情丝。这时候,一个和她地位相当的男子梁思成走进了她的生活,共同的爱好使他们迅速牵手,他们一起出国留学,共同研习建筑。两个性格互补的人走进了婚姻殿堂。一边教书。一边同去各地考察建筑。他们还共同设计了新中国的国徽。可以说他们缔造了新中国的《建筑学》。“一见徽因误终生”,用这句话来形容金岳霖一点都不过分。他把对林徽因的爱情生活成另外一种情感。这种情感里包括爱意、理解和恰当好处的距离。

  林徽因这样的女子,人生可以有很多选择。她可以选择文学、艺术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非常轻松的道路。这个非常艰苦的职业。她在欧洲,学习建筑,回到中国以后,一面在大学教书,编写建筑学教程。另一方面,随着她的丈夫梁思成奔波各地,为保护新中国的文物建筑文物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她短短的一生写了上百首诗歌,小说,散文,留下了一本本关于建筑学的著作。虽然她过早的香消玉殒。但是她的一生大都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将自己活别人羡慕的样子。她的人生从来不依赖别人,她的一切都靠自己成全。她活成了一个传奇!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八):徽音,徽因

  徽音,徽因

  对民国文学史感兴趣的人一定对林徽因不陌生,几位文学大家与她的情谊、她与丈夫梁思成的幸福婚姻和她那首广为流传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虽度过了有些短暂的人生,却也是真切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要说如何更加全面的了解一个人,就要去了解这个人的家庭,爱人,朋友,同事,一切和她有深切交往和亲密关系的人,通过他们可以慢慢拼凑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形象。作者可以说基本上列出了对林徽因人生重要的角色,去看当年的故事,互相之间的评价和书信,才女林徽因便能暂时还原在我们的脑海中。

  从她的出身来看,就可以说明命运之神初始青睐于她。她生长于殷实大家,父亲又是接受新思想提倡男女平等的文化人,幼时在私塾学习,那时的她就已经显露出非同常人的聪慧。少年时又随父亲旅居海外多年,经历文化的熏陶后的她热爱艺术,年纪轻轻就已经确定了自己对建筑学的热爱和追求。一个这样有思想、有魅力的女子,再加上恬静的长相和独特的气质,男士们很难不被她吸引。

  关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对她的爱情,书里用了较多的篇幅来讲述。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接受西方思想影响而内心又极具才情的人来说,对一个同样优秀的人迸发出感情是自然而然的事。许多的文人一生都不止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或婚姻,对于林徽因而言,我想她对这三个人都是有感情的,并且将感情一直延续到了生命的尽头。但她并没有做出过分的举动,也没有背叛的行为,梁思成明徐志摩和金岳霖这两人心中对林徽因的感情,既然她的丈夫都没有阻止她与这二人来往,那外人,以至于我们这些后人,也不该再去揣摩些什么。感情终归是美好的东西,徐志摩从认识林徽因的那天起就不曾放下对她的爱,为了林徽因他与结发妻子离婚,即使后来与陆小曼结婚,林徽因一直还是他心心念念的人儿。而金岳霖,如同一位欧洲骑士一样,从一而终的守护着自己的公主,他未给梁氏夫妇的关系造成什么威胁和影响,只一心一意付出着,这就是他的感情观,无人可动摇。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建筑学上的建树和研究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人人都知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设计了国徽,参与了保护北京城旧建筑的倡议,却不知道他背后还有这样一位“居里夫人”。在建筑研究方面,林徽因并不输给自己的丈夫,她既是他生活上的伴侣,又是工作中的伙伴,而林徽因本人对我国景泰蓝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说大部分的人的人生整体来看是波澜不惊的,那么林徽因应该不能被归纳到大部分人里去。她的故事不可能被复刻,也将会是民国史上抹不去的一道色彩。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九):人生要证明自己来过

  对林徽因的印象多来自高中语文老师,只知道她是位才华横溢的女子,性格开朗伟大的建筑师,而真正了解她却在不久前。前几天看到一本书——《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充满少女气息的粉色包装和每页金色的镶边都让我有种顶礼膜拜的感觉,小心翼翼的翻开书页,生怕将上面的金粉蹭掉,但随着书中文字的映入眼帘,翻书的轻缓已经微不足道了,那时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林徽因。

  现在电视网络上的爱情多出现在梦中,苦恋情深的男二在求而不得之后毅然放手,出国深造远离充满纠葛的地方,女配为得到男主喜欢不择手段最后落得悲惨下场,好像在现代人眼中“做不了爱人,还可以做朋友呀”绝对是空谈,果断而又决绝的分手,拉黑、删电话,最后这辈子也不再见面才是最好的结果。林徽因的爱情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年幼时跟随父亲前往美国的林徽因邂逅了第一次爱情,成熟又富有浪漫气息的徐志摩和独立有新思想的林徽因很快就坠入爱河,他们多次书信往来,本来美好的爱情却经不住命运的考验,在送徐志摩夫妇离开的火车上,当望着张幼仪眼中绝望和祈求,林徽因退缩了,她认真思索后果断放弃这段爱情,回国之后和梁思成订婚。但徐志摩对她的爱没有因为婚姻的放弃,在不断的接触中,两人的爱情渐渐变成友情,尽管当时很多人不这么认为,但两人纯粹的友情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女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位志同道合理解自己的丈夫,一位可以用来回忆的初恋,还有一位为自己终身不娶的爱慕者。林徽因的一生是圆满的,她不仅得到了位志同道合的爱人,同时还有初恋和爱慕者。她的一生像梦一样,很多人相信在男人之间周旋的女人是肤浅的,但在不断的交流和探索中,有些东西变得纯粹,爱情也慢慢被磨砺,超越限定达到新的境界。

  我曾经很嫉妒身边的一位朋友,她有我想要的一切东西,美丽的外表和莫名充满魔力的微笑,她的身边不乏追求者,但没见过她对任何人动心,之后一次偶然的交谈让我放弃了敌对的念头,只能仰望她那藏在悲伤之后的微笑。虽然是女生,但从小就很有主见,虽然经常打架斗殴但却格外关心自己家人,初中时爱上一个男孩从此死心塌地,已经成为‘大姐头’的她,因为一句不喜欢为男孩戒掉抽烟,放弃打架,收敛所有光芒,成为老师眼里的乖乖女。可因为很多原因两人分手了,她无数次的挽回都已失败告终。可能人生需要蜕变,从那以后她开始微笑,洋溢的快乐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我印象中她很少哭,唯一一次放声大哭还是在喝醉酒后去找那个他时,笑得有多欢乐哭的就有多悲伤。

  她给我的感觉像林徽因,被所有女人嫉妒的同时被所有男人爱慕,但最大的不同是她无法找到可以停留的港湾,帆依旧被风灌满,驶入漫无目的的大海……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十):林家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世人谈起林徽因,多是赞美之词,“一代才女”建筑师,文学家,美貌与智慧并存等等称号,金岳霖夸她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真实的林徽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且看这本《林徽因传》。

林徽因

  本书的作者程碧,是著名的作家,出版人,研究专长民国女子,民国风物,已出版多部作品,前段时间就曾读过一本名为《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的书籍,深深地被作者细腻的文字所打动。所以迫不及待地买来这本《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来阅读。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粉色的封面,金光闪闪,感觉太美了,装帧,封面各方面的设计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少女心,在书的目录前面,插有非常珍贵的

  再来看这本书的内容,这是一本关于林徽因的人生传记。关于林徽因,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逸闻趣事,她传奇的一生中,有很多让今天的我们去津津乐道的地方。本书的作者,按照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审美情趣等情感元素,多角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多面的林徽因。正如本书的副标题:人生从来都是靠自己成全。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上天赋予了林徽因的美貌,但林徽因却用她的智慧和人格魅力,让自己的“美丽”更加地大放光彩,成为一代佳人。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她活得很用力”。她是“比你聪明比你出身好还比你努力”的女子。

  通过这本书,我也看到了林徽因“美丽”背后的艰辛和遭受的痛苦。孩时的林徽因不太喜欢自己的母亲,性格迥异的母子,相处起来也并不是很融洽,再加上父亲常年在外,所以,林徽因并不是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这种成长环境,也让林徽因比同龄人“成长”的更快一些。长大后的林徽因在各个领域大放自己的光彩,主修建筑学,在文学、诗歌、绘画、等等艺术领域都有着超乎一般人的水平。但,并不是说林徽因天赋超人,在这背后是林徽因非常“用力地”活着。

  她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进行野外考察,在建筑学领域,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她用弱小的身躯,一己之力尽全力保护古老的建筑物,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晚年的林徽因病居于清华园,她的生命不长,去世的早,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人才济济的民国史上,林徽因是永远的四月天,林家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