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彩虹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1-08 23: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彩虹经典读后感有感

  《彩虹》是一本由吴幼坚著作,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HKD 95.00,页数:36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彩虹》读后感(一):彩虹读后感

  

知道彩虹 知道吴妈妈新书是在年前,自己并不玩微博所以没有见到宣传。是朋友消息激动和我说,吴妈妈出书啦!然后按照流程立刻购买快递很快,2天拿到。到手就开始阅读,非常激动。还把这本书分享给了身边的3个gay朋友和1位直人朋友。 读完彩虹,发现这本书老少皆宜,科普宣传活动都很适合,出柜必看,家长必看,社会媒体人士必看。有几篇印象十分深刻,同妻翠玉荷,闻者落泪,听者

  《彩虹》读后感(二):LGBT纪实

  一位退休编辑,也是中国第一位勇敢站出来公开支持同志儿子母亲,为了帮助很多像她儿子一样的性少数群体,投身于同志公益,并创立了同志亲友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很多同志们走出困境,勇敢面对生活,也让很多同志理解接受了自己的同志孩子,这种大,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是一本让大众发现并了解性少数群体的纪实录,书中也记录了有很多人的各种亲身经历,对同道中人来说,这是一本很有意义书籍,这本书予以每个人希望及勇气,不管未来如何,都应该好好面对生活,勇敢的活下去。

  《彩虹》读后感(三):愿人人心中有《彩虹》

  非常有幸能够读到吴阿姨的《彩虹》。一本好书犹如一场精神盛宴,《彩虹》就属于这种好书,值得每个人去读,去了解,去探讨!如果迷茫同性恋,你可以看看《彩虹》;如果你是钢铁异性恋,你可以看看《彩虹》;又或者你在同性和异性范畴之外,你可以看看《彩虹》……

  我一口气把这本360多页的书读完了。书里的每个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卡卡,小浩,阿玲的真实动人的同性之路;三川和小羊的励志男同故事;HIV感染者的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值得现世每个浮躁的人深思……

  生活给了我们如许的艰难苦恨,但我们却在寻爱的路上越挫越勇!是勇敢做自己的念和力量,让我们终见风雨后的彩虹!

  谢谢您吴阿姨,将《彩虹》带到我的世界

  《彩虹》读后感(四):真實應該被看見

  偶然看到了這本書的推薦,被紀實二字打動,便買來一看。

  書中紀錄的範圍很廣,不僅包括性少數中比較邊緣化的Trans,甚至還收錄了同妻這類被少數的群體。

  同妻(以及同夫)是比較特色存在。它是部分性少數作為非主流群體,在受到社會主流價值傾軋時,選擇傷害無辜的人以轉嫁壓力。每一個欺騙、傷害無辜的性少數都應該被譴責,但造成騙婚出現的原因不僅僅是性少數群體本身。書裡的同妻們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她們站出來說自己的故事,一遍遍地重複多年受到的傷害,倡導同志權益,也為自己發聲。在遭受冷暴力多年之後還能有如此行為,不得不讓人欽佩。

  性少數與其他人沒什麼不同,這是看完整本書後最大的體會。他們也有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也會遭遇性情侶一樣相處的問題,有恩愛也有背叛,有真摯也有欺瞞,有美好也有醜陋。作者以自身十多年的彩虹公益為素材,還原了與許多少數群體的交流過程,以此鋪陳了一個個故事,呈現出他們的喜怒哀樂,真實地紀錄了他們的心路歷程。

  真實,是紀實文集的首要價值,它貫穿於這本書的始終。它沒有因為倡導性少數群體的權益就美化他們的存在,它直面騙婚給同妻帶來的傷害,直面他們中無法堅持自我的一些人最終傷人傷己。它忠實地紀錄下性少數的故事,而這些未被美化亦未被醜化的真實,應當為世人所看見。

  恐懼源於無知。書中最後一個悲劇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因為無法被人理解才選擇離去。真心希望這本書裡的故事能被更多人傾聽,這份真實能被更多人看見,讓悲劇不再重演。

  《彩虹》读后感(五):哪里有光,哪里就有彩虹

  听说吴幼坚妈妈的新书出版,自然要马上订购。吴妈妈是编辑,又是独立公益人,在内地彩虹公益圈子内,吴妈妈是如此独特杰出的存在:开导一个又一个面临身份认同、出柜问题年轻人;劝慰一个又一个被父权社会绑架不知所措的同志家长;举办一场又一场的分享会,只为让更多的人看到性少数群体的故事,让每一个到场的人互相打气,为共同创造一个更多元的社会增加更多联结和力量。能够捧读这样一位令人敬佩女士作品,是我的荣幸

  翻开书中一个又一个故事,悲欣交集,悲的是还有那么多性少数个体在社会中得不到一个人应得的尊重,甚至会得不到家人的尊重;但欣慰的是改变一直在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在增加对这个群体的了解之后,转而支持他们。而这一切,与吴妈妈一直以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书中,吴妈妈朴实的叙事语言全书读上去真实而感人。每每翻开阅读,我总觉得字里行间透出光来:那是吴妈妈深夜伏案撰写文稿灯光,那是一位七旬老人十数年来为公益事业无私奉献魅力之光,那是当事人分享生命历程的勇敢之光,那是击退歧视共创美好将来的希望之光!

  每次跟吴妈妈聊天,我都觉得分外温暖瘦小的她时刻散发出与身形年纪均不相符的强大能量温柔坚韧,足以令我折服,更令我在采取行动时有更多思考:从跨进公益圈开始,吴妈妈一边做个案辅导,一边做集体分享,可以说她一直坚持做消除针对性少数群体的歧视的工作,给成千上百年轻人、父母带去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机会。如果吴妈妈没有坚持天天做公益,能获益的朋友肯定会少很多,能产生影响也会少很多。所以无论我们现在环境困难与否,既然我们确定我们没有错,我们做的事情也没有错,那么我们就应该像吴妈妈一样坚持下去,每天改变一点点,努力总有出头天!

  这本厚厚的书,凝聚了吴妈妈十数年来的心血,值得一读再读。在此,衷心祝愿吴妈妈身体健康继续做我们敬爱的妈妈!

  �ۓ��%6X

  《彩虹》读后感(六):为众人抱薪者

  前年末,我买了一本《斯通纳》,知道了John Williams这位作家,看完书去搜索他的资料,发现这位作家写的《奥古斯都》被世纪文景引进,译者是一个叫郑远涛的人。等《奥古斯都》上市的时间,我读了郑老师译的《少帅》和亚历山大三部曲。在微博上搜索“郑远涛”,弹出来的相关信息几乎都离不开另一个名字,即郑远涛老师的母亲——吴幼坚。

  那段时间看了很多这对母子以前一起活动的记录,也翻阅了吴幼坚老师的博客老实讲,我并不是个特别上进和正确的人,但看着吴幼坚老师这些年的努力,“功不唐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有涯逐无涯”这些词句脑子来回撞击

  最后,我不敢不敬重她。

  其实读完《彩虹》已一月有余,读后感却迟迟不敢落笔。期间浏览了很多关于性少数群体的新闻事件,又读了一些相关社科类的书,再回首重看吴老师的《彩虹》,更能明白,这一路走来,她有多不易。在这里做事和试图发出声音的人,他们的处境太难了。没有任何大陆图书馆和独立书屋愿意收藏《彩虹》。明明是一本该广为流传的书,结果只能作者自费在香港出版,千难万难在内地做宣传。豆瓣205人想读,13人读过,6人在读。卖不出区区3000册,它们的命运是什么?还有一些对自己一点认同感也没有,家里人把他们当作洪水猛兽的性少数群体,他们最后的命运是什么?

  吴老师于跋中写:我无法预见中国同性婚姻何时立法,假如本人来不及等到那一天...

  我读到这里,嚎啕大哭。

  斐洛的《论摩西生平》里讲上帝对那些逆性的、犯禁的交合,对那些欲求这种关系人类,降下惩罚:他命令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降下“倾盆大雨”,不过不是水,而是火。火焰成团,源源不断地倾斜下来,烧着了田野草地茂密树丛沼泽地密集灌木丛里蔓生的植物。它们烧着平原和各种谷物,它们烧着山上的林地,把树干树根一并烧毁。大火烧到牛栏、房舍城墙以及建筑物里所有私人的、公共的财务曾经繁华的城邑变成了居住者的坟茔石头木头建造房屋化为灰烬尘土。火焰烧毁一切有形体事物后,又渗透到地下,破坏土地固有的生命力,使它变得贫瘠根本不能再结果子,再长树木。直至今天,它仍在焚烧,霹雳之火从未熄灭过,要不是继续大肆毁灭,就是在闷烧。

  我看到神不再爱那群羊羔,它们在旷野流浪,一位母亲代替天上的父寻回它们,仍给它们膏沐和荣耀庆祝它们死而复生。

  《彩虹》不仅仅是一本LGBT群体的纪实书,吴幼坚老师呼唤真又呼唤人,求真知真相体谅,是真的了不起。她在字里行间对每一个人说:没关系,别害怕,有我在替你想着呢。

  于是我更想相信的是一个对所谓犯禁的群体说,你们的人生不是错的人生,不是不好的人生,它只是所有人生里的某一种人生,熄灭大火,向他们显现彩虹的神。

  《彩虹》读后感(七):恐惧源于无知

  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同性恋吗?你还认为LBGT +是反人类的吗?那你out 了!

  当初,一头雾水的我在微博多次看到“锦鲤”这个词后,我去百度了它的来源(除了疾病度娘坑子外,其他的百科知识还是挺靠谱的),然后知其了所以然。啊,知道事情真相的感觉真爽!

  而《彩虹》这本书,它告诉了世人为什么:“同性恋不是坏事错事丑事,那就没事。”(吴妈妈语录

  吴妈妈是谁?关键词革命干部家庭 广雅中学 文革 知青 知识分子 作家 编辑 社会活动夫妻恩爱 家庭和睦 母慈子孝 同性恋 公益……以上关键词都属于伟大的吴幼坚,也就是吴妈妈,同性恋者中心中的吴妈妈,本书的作者。

  有以上那么多积极正面甚至让人肃然起敬的“关键词”加持的吴幼坚,你还会怀疑她说的话、做的事、写的书吗?那,有本事怀疑,怎么没勇气去读这本书,去真正了解一下?

  这个世界上,真正敢做自己的人没几个。这一点,真让人瞧不起。此处不接受反驳

  真正敢做自己的人,是充满了能量和热量柔软坚定的。他们不会为了标新立异故作夸张,也不会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惧无知,连字典都不查一下的就随口乱给“自然规律”下自己的定义。惹得我笑话又不好直接反驳,一番循循善诱还是无果。

  有句话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还有句话叫——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这两句话都快被现在的年轻人用秃噜皮儿了。那我也有句话了——你又不是同性恋,你怎么知道同性恋不正常?!

  跨越2003年——2013年的张高平案件中,当事人张高平的一段话深深的警醒了我:今天你们是法官检察官, 但是你们的子孙不一定是法官和检察官。如果要是没有法律制度保障,你们的 子孙也可能冤枉,徘徊在死刑边缘。他话中的道理用在这里也非常合适:今天,你们是异性恋,是父母,是亲友(不是同性恋),但是你们的子孙不一定就不是LGBT +的其中一员。如果要是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而整日曝晒在不友好的社会环境里,你们的子孙也可能被歧视,被“我不支持也不反对”,被排挤,被压迫,甚至被迫害!徘徊在自杀和他杀的边缘。

  以上语气有点重了,缓和一下气氛。吴妈妈是位相当有人格魅力和魄力的人。不信,那你再去看看她的采访视频。吴妈妈更是一位充满大爱的人,不信你去读这本《彩虹》。她的文笔有着他们那一辈知识分子独有的特色,不信你去细品《彩虹》里各个人物故事的描写

  我不想“剧透”,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感动我要自己珍藏,也不想你们的感动被我的感动打了岔。

  最后,阅读这本书,不是为了让你帮到别人,而是恰恰为了帮到你,帮到你的源于无知的恐惧。无论你是LGBT +还是非LGBT +的恐惧,还是艾滋病患者或者恐艾者的恐惧,无论你是谁,它都能帮到你。这就是书本的魅力,这就是知识存在的价值

  《彩虹》读后感(八):阿乐:论“老腊肉”同志的自我修养

  我任同性恋亲友会会长期间,男同阿乐曾是志愿者,我们一起参加过许多公益活动。不久前他邮购《彩虹》,来信说:“这书不错,这几年不爱看书的我能安静地阅读。”7月22日,他写来读后感供我发博客微博,并委托我在豆瓣转载

  论“老腊肉”同志的自我修养

  作者:阿乐

  7月初购书至今,半月有余,拜读吴阿姨《彩虹》一书,深受感触,书中文字有血有肉,如醍醐灌顶,三日绕梁,挥之不去。全书中,对于“自我认同”这一点吴阿姨不泛长篇论述;这让我想起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故事,有记者问她:“你是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吗?”她回答说:“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而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甘露怎么凝结。”本人拙见,作为同志,自我认同相当重要,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身心自由就是最大的成功。我身边有些同志因为害怕自己是同性恋而不能正视自己,或者害怕家庭压力走向婚姻,抑或选择无门走向极端,不胜枚举。我亦是过来人,下面谈谈我是如何从一个菜鸟同志修养成老腊肉同志的吧。

  乖乖仔的我是左邻右舍用来教育皮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当然,这种优势在过了26岁后就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切的罪恶就是因为我没结婚。我的父母与万千国人一样属于传统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便是他们这一辈子人的心愿,所以渴望着我能早些结婚生子,完成他们的心愿。那时候的我知道自己并不喜欢女孩子,但还是按照父母的心愿尝试着去谈女朋友,以为这样就是孝顺了,现在想起来实质是愚孝,这过程是痛苦的,既害了自己也会害了别人,不是心中所想,而是迫于父母压力去谈的恋爱是不会有幸福的。

  26岁后,很多节日慢慢地变成不是愉快的节日了,尤其是春节,对我来说一直是过得小心翼翼的,生怕父母问关于结婚。每每在父母及兄姐的关心下,催婚就成了家常便饭,如同炮弹一样打在我身上,尤其是母亲会用绝食自残的方式更让我胆战心惊,日子就越发地难过了。记得2010年春节,母亲哭闹着去跳楼,因为我三十有一了,别人家的孩子都打酱油了,而我还一直不婚。当时只能勉强答应她赶快结婚去缓和她跳楼的情绪。春节假期未过完,我就提前返程回广州,泪流满面的我从家里一直哭到广州,产生了与家里断绝往来的念头。

  2010年初夏的广州,阳光凶猛,而此时我的心却是冰冷到极点。晚上接到二姐打来的电话,说老妈已经几天不吃不喝卧床不起了,因为我不结婚。二姐哭着说,姐求你了,快结婚吧,让妈多活几年。我一夜没睡,心情低落到极点,萌生了自杀的念头。也许命不该绝,刚好那时候我在一个同志群里看到了吴阿姨在大学城里有一个关于同性恋的讲座,然后上网查看了关于吴阿姨的报道,鼓起勇气报了名。那天的讲座来了很多同志,吴阿姨、强哥与同志代表的演讲深刻生动,说到如何摆正心态,积极上进,如何把握处理家庭关系,尤其是说到关于自我认同方面,更是令我深受感触,所以后来我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同性恋亲友会的义工组。通过各种活动、讲座扩阔了对同志世界的认识,拓展视野,调整心态,更加清晰地认同自己,好好地工作,好好地生活,追求自己想要的,不必惧怕压力而走向婚姻,不必委屈自己而让平生了无生趣,更不必让自己走向极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必将尽其所能,不负年华,不负自己!

  相信《彩虹》一书,会在同志的世界中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灼灼其华,照亮前程。

  《彩虹》读后感(九):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4月末,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我与吴妈妈再一次相遇了。

  隔着大老远的,就看到吴妈妈在热身,她穿着色的裙子,手舞彩带,在东山湖的锻炼的人群里是如此惹眼,然而这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第一次遇到吴妈妈,是在2013年的广州,那是第一次面对面与这位母亲会面,她年纪稍长我的妈妈,同为上山下乡的知青,聊起很多内容都不陌生。再后来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我邀请我妈妈在我的贵州老家开展她的彩虹之行,第一次活动参与者并不多,只有十几个。但是吴妈妈说:只要有一个人来,就算没白费。

  很多媒体喜欢用“勇敢”、“先锋”这样的词汇去描述吴妈妈,因为她公开支持自己同性恋儿子,但是和吴妈妈接触久了,这种光环就会褪去,随之而来的形象——她是一个首先是独立、知性的女性,其次才是一个母亲。

  这一点尤为重要与可贵。因为在中国,仍然有无数个体,在还没有学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时,就先当了父母,他们理所当然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永远的”、“长不大的”,殊不知即便是孩子也会有长大成人的一天。这不是单纯的age,而是growth,即认识到自己是谁,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想要什么。

  不光是婚恋问题,还有无数的问题始终缭绕在中国式的亲子关系之间,小到买一个东西大到就业,父母对于子女不计后果的粗暴干涉,或者用父母这一身份强行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在吴妈妈的《彩虹》一书里就记载了类似的故事,一个即将出国的少年,因为需要继承家族的财产,却又因为自己的性取向而和家人闹得势同水火。爷爷非要他和一个安排好的女性结婚,而他本人并不原意。面对来自遥远异乡的陌生求助,吴妈妈不断与少年通信,给予他鼓励和安抚,很遗憾的是,最终少年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这仅仅只是吴妈妈从事公益十多年来的一个事例。

  翻看吴妈妈的博客,无数往来的文字背后,是无数个素未谋面却又如此鲜活的生命,吴妈妈不用手机,因为那上面的字太小看不清楚,但凡有可能,她都会用键盘回复,365天,除去偶尔的出国,几乎没有间断,这样的敬业精神令任何一个文字工作者都相形见绌。

  2008年5月4号,那个特殊日子,吴妈妈仍清楚地记得,她在博客上写道:我们中国因该有一个组织,帮助性少数群体的父母接纳他们的子女。这条博文很快得到回应,也促成了同性恋亲友会这个今天中国大陆覆盖面最大的性少数群体公益机构。

  古今多少风流事,都在把酒笑谈间。

  如今能再与吴妈妈于东山湖相遇,她已经是一位72岁的老人了,但是她的生活却又如此丰满,她说:尽管我没有自己的孙子,但是有那么多人叫我一生妈妈,也算是多多年公益的告慰。

  如今吴妈妈已经逐渐淡出了公益活动,她把十多年年来与旁人的通信往来整理编纂而成《彩虹》一书,不过是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文字,无论是安抚焦虑的家长,劝慰徘徊中的青年人,面对各种疑问吴妈妈都倾心解答。

  这本书饱含了一人对世界的期待:期待我们都是独立、知性的个体,期待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迈出成长的一步,期待我们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不正是公民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吗?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也祝福吴妈妈健康、喜乐。

  《彩虹》读后感(十):寻找自己的彩虹

  12、13年就关注了吴妈妈,一直到现在,很早就想见见了,看到吴妈妈出了这本书《彩虹》就和吴妈妈约在了东山湖公园。1月20号的时候见到了吴妈妈拿这本书,吴妈妈很亲切,愿意倾听和述说,像一个熟识了很久的长辈一般,也没有什么忌讳,可以畅所欲言。

  到现在终于抽空看完了

  里面的青空、三男一宅、枭铮、卡卡都是关注了很久的同志夫夫

  每一个故事都很有启发性,对照别人的事情和境遇可以看到自己可能要面对的问题

  看完之后不禁感叹吴妈妈这些年为同志公益做的贡献,对每一个同志都那么关照和排忧解难

  也感叹每一位同志的幸福之路都来之不易,勇敢做自己这简简单单几个字有时候真的太难了

  出柜是每一个同志都要面临的问题吧!接纳自己也算一种向自己出柜

  往往最亲的父母却是那最难的一关,

  父母是熟悉却不了解你的人,他们成长的环境使得他们背负着传统的期待目光

  而出柜需要做的工作也有点多,可能需要第三者的协助,而前期的铺垫也会让父母好受许多,还有之后的长期解答与陪伴

  类似的书之前看过过李银河的《他们的世界》和陈礼勇写的《非常故事 : 中国同性恋情感实录》

  一本是92年、一本是03年的,都是很久之前的了

  两本书里面的故事放到现在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非常故事 : 中国同性恋情感实录》有两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给哥哥的信和移居澳洲,一个是因为真情实感一个是因为没有那么悲伤。

  其中一个打动我的内容现在还在我的手机里面

  里面大部分的故事给人的感觉就是同志感情的短暂、曲折、暧昧被着重突出,结局多让人唏嘘不已。

  而吴妈妈的《彩虹》则更加阳光而具有力量,让人感觉到这些鲜活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明白自己想要的,做真实的自己,活的足够精彩,找到一个值得依靠的人,一同行走在漫漫人生路。

他们的世界8.2李银河 王小波 / 1992 / 山西人民出版社非常故事6.7陈礼勇 / 2003 / 中国三峡出版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彩虹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