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在期待之中》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日期:2020-01-08 22: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在期待之中》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在期待之中》是一部由甘小二执导,邵宁 / 蒋中伟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在期待之中》影评(一):自己

  缓缓的进入情绪里,闷闷的调子慢慢被他里面人物言语吸引画面有很多不和谐碰撞,也是影片精彩之处。

  与尼姑:尼姑看到了她的无助哭泣,信主的为何不幸福?笑阳是不想让她看到这些的。佛教无欲无求的仙儿气,好像没有像她这样现实尴尬烦恼和不被理解

  与学音乐朋友:她朋友唱歌真好听,好像也懂得歌词里的真意。朋友的男友不懂基督教,问能否吃猪肉有无忌口,虽然问得好笑但是也是一种对信仰尊重。笑阳被她的歌打动,也疑惑为何教诗班唱歌的一定不能是非基督教。她试着去打电话再次说动牧师,被五金加工声音掩盖。

  与做五金加工的老板:老板因她是基督教的善,虽不能理解和认同,但亏本也帮她做了“红缨枪”。老百姓生活表现出来,叫小孩乖乖读书,洗米做饭,问问上顿吃的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老板娘压根不关心与生活细琐无关的无聊无用之事。老板问:“听说们信教的考研上天堂?为啥子你们信教的上天堂,我们地狱?”“反正下地狱的也不是我一人。”

  与司机为人本性照顾孕妇,试图拉近距离问话,却是得到她的不愿多交流保持距离的回答。拿她神圣的“红缨枪”追人,回来一路上的爆粗。她沉默,最后来一句,你就宽恕他吧。“为啥子我要宽恕他?!”

  与未婚夫:就连她最亲近的未婚夫,她的未婚夫,在街上看到骑摩托车经过的未婚夫,也如路人般的陌生遥远。她说,她也不知道怎么的,她感到孤独

  面对这些格格不入,她没有热情地去解说歌颂宣传她的主,她在这一片不被人理解的环境里,失了声。好的是,虽然大都没有拥抱她的主,但是大家都尊重她的信仰不冒犯反对,也是一种幸了。想起之前看的一部德国电影《苦路十四站》,孤独的女主,因与家庭的信仰,与周遭同学理解的不同,受尽非议排挤,她倔强坚持着又害怕着。冷风里的单衣,要把美景留给主,生病绝食,坚持要牧师带来圣饼,最后却死在这里。不被理解的,孤独的,无声的。

  其实大环境里信教是自然而然的,像在拉萨,周围虔诚的朝拜者氛围;或是西方家庭教育里都是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或是上宗教学校,上礼拜。在一个异己的环境坚持自己是不容易的,过程会有怀疑、孤独,但你仍旧走下去,在别人的质疑里,不说服不申辩不对立,都是个人选择,安静去做,去履行自己的信仰,走在期待里。

  :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3月份坚持在周围没有一个素食者的环境里茹素,我将继续下去。

  《在期待之中》影评(二):预设性的问题和已知的答案

  这是一个影展:【2016深圳艺穗影展】

  毕竟十二月份了,深圳应该没有那么冷,我穿了一件卫衣,依旧在风中觉得要被吹走了。场地比较大,快靠近罗湖区了,提早了将近一个小时到,在阳台上吹风玩手机等开场。此影展专门弄了一个“岭南文化”,所以放映的电影都是岭南人的作品细腻是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

  展映区空调很冷,这是个不好因素,让我经常被冷到而打断我观影过程的体验思路我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的精神让我不被自己的鸡皮疙瘩困扰。这是我当晚看的第二部电影。

  现在已经2017年后半年了,而我昨天在做整理记录时候发现,我还是想把一些杂七杂八想法记录下来。

  这部片跟刚放映完的《现实是过去的未来一样都比较令人情绪比较低沉讲的是关于信念与爱的故事

  开头女主心情沉重的被一个哲学问题而困扰,她不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根源,她试图去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她觉得他丈夫的信念不正确,对基督教的认识不够,所以她一直没有在教堂举行婚礼,想等丈夫经历洗礼之后才举办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体验,不知是该用悲伤还是愉快来的形容的体验。但开头她是孤独无助的,最后她同样是孤独的,但她更感到的是惬意自在。一切变得明亮可爱,她抱着他爱人的腰,坐在摩托车上,她没有获得答案,她获得了她自己的接受认可,获得了被爱和爱人的能力。我想她会想起她看到的那个钢琴,一直在发出时间的声音。在灰暗的由石头铺成的马路上,她笑起来了,她淡淡地看着那些年深日久的树木,爱人是温暖的,风吹是温柔的,笼罩暮光下的田野充满虔诚的希望。她的答案在这希望中越来越明亮,好像在期待之中有一个婴儿哭了出来。

  中国的农村在此中是一种缩影,以宗教为切入点,以一个信徒孕妇的角度感知讲述。我觉得特别悲凉,到最后觉得鼻子一酸,眼泪也随之落下。因为这好累,不止是孕妇的累,而是里面的所有人看似都有着自己信仰。是的他们也的确有着自己的信仰,可我感受不到其中任何信仰的力量。象是一个巨大谎言,掩盖了他们平淡无奇的生活。他们不仅是为了面子,为了所谓尊严,所谓的精神情需要,还有不知所谓的哲学需求。掩盖得了表面的生活,但是他们自身没感觉到奇怪的不平衡吗?而这严重不平衡,在这个缩影中明显令人担忧。结尾丈夫开着摩托载着女主,他们都在微笑,可背景在哭泣,这条道路仿佛就是无尽头的。这太奇怪了,这太令人好奇思虑了。现在甚至不能用语言来描述这种奇怪的感觉,它卡在我的喉咙里,我说不出来,但它如此的刺痛以致于我也不能吞咽回去。或许我固执的如此探索的这个问题,会因为我看更多的书,更多的电影,经历更多的事物之后,答案会慢慢的浮现,然后到那时候我会发现这是个简单肤浅的问题。然后我会期待下一次,面对任何问题,既能敏锐确定地指出,又能宽容地理思想阶层的差异性,最后还能多去想想差异性的来源,这是我得以成熟思考标志

  电影放映结束,甘小二导演亲自上台也跟大家进行交流,可由于时间太晚了,我就没有继续参与交流。

  我错过倒数第二班公交,还好没错过最后一班。

  夜晚真冷,风真大,我轻微地发抖。但我觉得今晚真好啊,真美,电影真美。

  《在期待之中》影评(三):《在期待之中》:信了耶穌更驚青?

  (原載於基督徒中學生雜誌Catch#101)

  有些人覺得,基督教信仰是很霸道的:信就可以上天堂,不信就被打下地獄;又是充滿規範與掣肘的,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幹。對他們來說,傳教者傳的是福音還是禍音真的很難分辨,所以我從心底裡詫異,都甚麼時代了,竟然連這樣的事情都有人信,真是奇蹟。

  那麼在中國的基督教信仰是怎麼一回事呢?中共政權是無神論者,雖然改革開放後允許「宗教自由」,但仍緊緊控制著各種宗教,各種信徒都要事奉(最少)兩個主—現行政權和自己的神。在電影這一塊,上帝會跟鬼魂、黑幫、愛滋病和政治犯被列作同類,都是禁忌,只有很少數獨立電影導演會把基督宗教作題材,甘小二是其中一位。但他拍的絕不是所謂的「福音電影」。

  《在期待之中》是他第三齣劇情長片(筆者曾在Catch#89寫過他第二部作品《舉自塵土》),為其「第七封印」計劃的一部份:他打算攝製七齣有關中國基督徒的電影,因為在主流媒體裡,他們幾近隱形,卻明明是社會現實的一部份;其次,「強國」正面臨著「窮得只剩下錢」的精神/靈魂危機,基督教信仰正好呼應了這問題:愛與自由。

  《在期待之中》的故事很簡單:女主角笑陽是村裡聚會所的負責人,肢體之間以聖經人物名字相稱,所以有的信徒會稱她為「瑪利亞」。她遭遇到兩個難題,一是聚會所的詩班欠一個懂音樂的領隊,她找到了一位朋友,唸音樂的,又不收錢,但不是信徒,牧師說不能讓不屬靈擔任這崗位;另一難題是,笑陽跟丈夫郭嶺已註冊結婚,但郭嶺也不是教徒,無法在教堂行禮,其結合也不被教會承認-- 甚至懷了孩子便被指為「淫亂」。但生活還是要繼續;理想與現實互相牴觸,內的掙扎、取捨的難為,並非單靠牧者引用《聖經》,再三覆述其教條就能解決。這電影表面看來平淡如水,敍事、視覺風格、配樂等都走簡約路線(相比起來香港的「福音電影」可算是高潮叠起、劇力萬鈞),實際上卻暗湧處處,充滿內在張力,正是每個認真的信徒,既屬靈又在世所不能避免的生存境況。

  戲裡牧師引用了我們熟悉的〈哥林多後書〉第6章的經文:「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教訓笑陽不應與非信徒結合,笑陽就更難受了。其實這段經文解作「信基督的人與不信基督的,不能一起為主作工」會更貼切,那麼笑陽不單與非信徒結婚,更邀請了那位不信教的朋友當詩班長,也許在牧師眼中就是雙重犯錯了。

  若果連信徒也被罪咎的擔子壓得喘不過氣來,當他們面對那些「你們的神憑甚麼逼人跟從祂,不然就把人打下地獄?」一類的質疑時,也就更難見證所謂「福音」了。這信仰的核心不是愛嗎?奈何笑陽正是因為愛才如此折騰!

  電影下半部,笑陽從村裡入城辦事,既要探望那位願意當詩班長的朋友,也要為詩班打造一枝禮儀用的樂杖。從村子到城裡,再回到村這過程中,導演以緩慢、靜默與持續的鏡頭描寫笑陽怎樣一邊走著,一邊心事重重地籌算著那些屬靈的煩惱。看似平靜單調的表達手法,卻把人物內在的情感暗湧綿綿細流。跟前作相比,《在期待之中》有更多配樂,但仍是簡約寫實的;因為詩歌是信徒生活的一環,那些配樂都是故事的一部份,而非額外添加的。另一方面,那些詩歌也可說呈現了角色的情感實相。例如笑陽那位學音樂的朋友在家中練習,其歌聲比那自彈自唱的畫面更早出現-- 在笑陽前往其家途中就聽見了。雖然當時觀眾還未知道歌聲的來源,因為畫面中沒有人唱歌,在路上也不會有琴聲出現,但這種配樂的手法也可說是呈現出另一種真實,即笑陽內心的真實。在她困擾不安時,心裡享起的聖樂便帶來了慰藉

  在城裡,笑陽遇到的都是「不屬靈」的人和事;想不到跟這些世俗事物連番相遇過後,她那些屬靈的煩惱反而得到紓解。癥結是她肚裡的孩子,處處提醒肉身的沉重。教會姊妹終誠的勸誡和代禱看來善良又真誠,但使笑陽心裡更糾結內疚;那位不信的朋友,則向她袒露隱藏的傷痛-- 她曾墮胎,練習「馬槽歌」時,聖嬰的形象教她想起被割捨的骨肉。笑陽也想過墮胎,或許那能使她避開教會的壓力,卻是以更大的罪去掩飾本來的過;她們之間互相安慰,終讓笑陽決心生下孩兒,放下了一件心事

  爾後笑陽找工匠鑄造頂端帶有十架的樂杖,導演花了不少篇幅,描寫這神聖的用具,也需要經過你來我往的議價過程才得成就 ;也不過是由不信上帝的人,一步一步從零件中拼合燒焊而成-- 若不信的人不能為教會詩班彈奏,十字架會否因為出自非信徒的手而無法象徵神聖?

  其次,「信與不信原不相稱」的教導背後帶著一種焦慮,恐怕信徒會因為與非信徒的密切交往而走岔路,正如一位信徒「米利暗」告誡笑陽:「你們的仇敵魔鬼就像咆哮的獅子走來走去,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5:8)。但信徒要傳福音,正是要往不信的人群中鑽。笑陽與其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自然流露出溫柔、誠實、良善品性人家不滿「被你們詛咒下地獄」,她祝福說「上帝愛你」;司機在路上碰到仇家,隨手奪去笑陽的十架樂杖當武器,笑陽沒有責備他冒犯褻瀆,反而勸說「你饒恕他吧」。耶穌的門徒是黑暗中的光,是否也驚怕被黑暗吞噬?還是讓人從黑暗中解放出來?

  《在期待之中》的英文名是"Waiting for God",但我一度搞錯那是"Expecting God"。因為笑陽也叫「瑪利亞」,導演藉此在我的誤認裡,"Expecting God"帶出聖母的比喻,語帶雙關:懷孕是“expecting a baby”,瑪利亞懷著耶穌也就是 “expecting God”了。像聖母遇到東方三博士一般,笑陽碰到了三位從東方來的浪游傳道者。他們知道笑陽的丈失不是信徒,沒有說甚麼「不能同負一軛」,反而勉勵笑陽以愛心善待他,讓他認識上帝。這讓笑陽知道,她是蒙福的。

  黑暗中,有了光,你仍定睛在黑暗之中,還是看到了光?What do you expect?

  《在期待之中》影评(四):在期待之中:玛利亚的故事

  我看过一些大陆的独立电影,也看过一些港澳的福音电影,我从不知道在大陆,有那么优秀的基督徒导演,愿意去关照大陆的基督徒,去体会乡村女性道人感情世界。《在期望之中》,英文片名是Waiting for God,安静的故事,黑白的画面,却成为激起我心中千层波浪石子作为一个河南的女性传道人,我的生活,我的信仰,与教内和教外都有不少异于他人的部分。作为传道人,常常被人介意性别又忽视性别,那个时候,我看见的就是黑色的世界。

  甘小二导演说,他想讲的故事,就是一个女孩子由不敢爱她想爱的人,到最后敢爱了的故事。这是一部在教内颇具争议的电影,主人公蒋晓阳对教内的一些观众来说也是有污点的。之所以有争议,因为许多信徒的观念与电影中的信徒米利暗和王牧师是一样的。这电影是“基督教在中国系列”中的,确实反映了中国大陆的一些教会的真实情况。据我所知,有些教派是不承认信徒与非信徒婚姻的有效性,也有的教会不会为他们举行婚礼。我所在的教会虽然愿意为那些至少只有一位受洗的新人们举行婚礼,也不会强烈反对信徒与非信徒结婚。但是如果一位传道人与非信徒结婚,还是会让教会的信徒不满。我的神学生同学们,尤其是女同学,毕业回到教会,与非信徒结婚的比率应该不会太低。大陆的教会中,女传道人的婚姻问题是令人担忧的。保守教派的人可能会说,这些嫁给非信徒的姊妹都是没有信心的,是没有忍耐等候的。这个复杂的环境,复杂的群体,只有谁在其中,谁才能真正体味个中滋味。大陆的女传道人,如果有些服侍没有按照一些人的要求做好,就会被因为是“女性”而受到伤害。因为,在许多人的严重,传道人似乎不应该有性别之分。当年,女人被“允许”去做哪些“男性化”的工作,是许多人以为的“男女平等。”保守教派认为女人不应担任教会领袖和传道人,大陆的姊妹们说:“教会里没有弟兄愿意参与服侍,我们只是暂时来服侍,等有弟兄愿意服侍,我们就退到幕后。”一个女人去做“男性化”的工作,被当作男人来要求,难免会有压抑、难免会有委屈,难免会有身体和心灵的苦难,难免变成一个扭曲的人。有盼望的是,当姊妹们遭遇苦难的时候,上帝绝不会瞪眼看着。

  有人责备笑阳姊妹是自讨苦吃,因为她知道上帝不喜悦她与不信的人结合,她还是爱上一个不信的人,并且有了孩子。笑阳姊妹是一个传道人,也是一个年轻的女人。作为传道人,她熟悉圣经,明白教义,她当然也想爱上一个信主的人。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女人,当爱情来了,她的知识,她的教义只能被感性越过。如果爱情可以被设定,那就全然被藐视。当信仰成为压抑人性的工具,就理所当然成为人们批评的对象而非信服的力量。

  导演在选演员的时候,希望由主内的姊妹来演主角,但是她们都拒绝了,因为这个角色有污点,因为演这个角色要与异教徒一起工作。我相信这些姐妹是敬虔的,她们竭力保守自己圣洁的身份,不愿沾染世俗的污秽。影片中,只有一位专业演员,其他都是群众演员。他们也不是信徒,电影的混音是一位穆斯林。导演调侃到,他福音题材的电影中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大多是非信徒和异教徒,没办法像电影中那位牧师说的那样都使用信徒来完成这些工作。

  电影中,主要的矛盾就是信徒与外邦人的矛盾。这样的矛盾,对于信徒来说,是不可以化解的,是绝对的,“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对于不信主的外邦人来说,他们总是带着善意对待笑阳。导演说,这样的教会只有信,没有爱和望。没有望和爱的信是真信吗?没有望和爱的信是耶稣喜悦的信吗?

  米利暗和牧师都是信教的,他们都强调爱。米利暗喜欢唱“今天今天最好的消息是耶稣真爱你……”她爱笑阳,所以愿意当面指出她的错误,但是她不爱郭嶺,雕刻偶像的郭嶺是她的仇敌,因为郭嶺是为偶像做事。王牧师也有爱,他爱护自己的身体,他赞美同工们的恩赐,但是他不爱外邦人和异教徒。他因为徐枫不信教就宁愿让诗班继续唱得不好,他因为郭嶺不信教就宁愿让笑阳失去丈夫,他表面上尊重慧庆法师,却背后轻看她,因为她没有找着真神。米利暗和王牧师的爱是有限的,是狭隘的,他们不断使笑阳失去盼望的。他们的信和爱,成了绊跌外邦人归主的石头。

  信仰基督教的人大多有精神上的洁癖,恨恶罪恶,恨别人的罪,恨自己的罪,总以为自己如同忌邪的神。基督徒恨别人的罪,极容易显出自己知识的骄傲和道德的骄傲。人有了知识,以为自己可以有正确的判断,当人用自己的标准判断自己,发现自己是善的。当别人的标准与自己的标准不同时,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别人,就发现别人是恶的。有的信徒知道律法,自己又遵行了律法,就认为自己是义的,就判断那些不像自己一样遵守律法的人为罪人。殊不知,律法本是对他的本性对他的自我的要求。律法带给我们良心的不安,应该悔罪而不懊丧。悔罪就是既认识到主是审判者也是救赎者,不至于失去信心。懊丧就是只知主是审判者不知他也是救赎者,以至于失去信心。

  笑阳是有罪的,因为她忧虑。她的环境,让她没有信心、没有盼望,也不敢爱了。当然她还是去爱了,她没有在信徒和牧师面前为自己争辩,她没有指责徐枫、门市部老板、出租车司机,她给他们温柔和安慰。但是她面对自己的问题,她想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当她计划离开丈夫打掉孩子的时候,是她信心软弱的极点,是骄傲的高峰,是她的罪,也是她的罪债。她知道自己的有限、依赖与软弱,对这些缺陷产生的忧虑诱使她陷在罪中。她的罪给她带来懊悔、沮丧,上帝已经在责备她、管教她,她在上帝的审判中,痛苦、绝望,没有出路。她的姊妹和牧师只是持续让她处在上帝的审判中。同情她的人,竟然是一个异教徒。安慰她,使她重拾盼望的竟然是他乡的同道。

  笑阳的婚姻,孩子,都是不被她的教会接纳的,她本是一个有着神圣权柄的传道人,她的婚姻却使她在教会中抬不起头来。她给自己起名叫玛利亚,玛利亚作为一个未婚先孕的小女孩,在当时的环境中也是地位低下的,也是要藏藏躲躲的。笑阳在圣母的身上得到了安慰。整部电影大部分是黑白,只有一处彩色,只有东方博士朝拜圣婴的圣画是彩色的,是生动的,是充满希望的。玛利亚的表情还没有画上,因为她的表情可能不是信徒们所期待的喜乐,她可能会很担心她的孩子和她不会被她的家族、她的民族接纳。笑阳可以在玛利亚脸上读出她自己的表情。那幅画给她的力量,是彩色的,是充满生命力的。当玛利亚忧虑的时候,来自外邦的博士们带给她安慰、鼓励、盼望。在傍晚的路旁,牧羊人赶着羊走过之后,三位东方来的传道人给她带来祝福的信息。她终于像她所爱的玛利亚那样勇敢和坚强,又大有盼望。她由犯罪后的灰心丧志,更深经历到耶稣来“道成肉身救罪人”。她知道原来主不仅是一位审判者,也是一位救赎主。

  玛利亚,这个非常年轻的女子,在还不太明白她的使命是什么的时候,上帝已经给了她天国的托付。她忍受羞辱、卑微,等候那有全能的为他成就大事。

  《在期待之中》影评(五):乜也影画季| 甘小二导演《在期待之中》交流实录

  2019年1月18日晚别野小剧场

  乜也影画季第一场放映《在期待之中》

  观后策展人谭柳和甘小二导演对话

  甘导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展映主持:谭柳

  文字整理:何纸巾 奥山 谭柳

  现场照片:麓小姐

  现场嘉宾:甘小二 苏老爷 罗富平 爻禹

  甘小二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现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在广州创立第七封印电影作业坊。2002年完成剧情长片处女作《山清水秀》,2007年完成第二部剧情长片《举自尘土》,2012年完成第三部剧情长片《在期待之中》。这些作品如同一段基督教在中国乡村的切片,关于中国乡村基督徒的信仰与现实的真实纪录,绕不开甘小二老师的独特影像解读。

  谭柳:关于这部电影的片名,《在期待之中》,据说是源于一本书的名字。

  甘小二:是的,这是一本文集,是西蒙娜·薇伊与贝兰神父认识后,在1941年到1942年间所写的各种文章的集合,这本书里提到的“面对洗礼的迟疑”,可以说直接启发了我的这部作品,所以就用了这本书的名字做这部电影的名字。薇伊可以说是我精神导师之一。贝兰神父说如果有一天能看到薇伊受洗将是他最开心的事情,薇伊的回复是:“您的这个说法伤害了我”。

  谭柳:国外很多关于基督教的电影,例如意大利符号学家作家艾柯的《玫瑰的名字》,经是好经,被念经的和尚给念歪了,很多人对宗教的理解存在断章取义或者教条主义,信仰最重要的救赎和爱的终极意义却被撇在一边,在期待之中对类似问题的思考很具有代表性。

  甘小二:我可能在宗教里面属于离经叛道的,我很难完全接受传道的这种方式,你是基督徒,这个福音,good news,这个好消息你就必须去分享,如果你不分享就是不好的,我个人是比较反感这种胁迫感。很多对基督教有好感的人也是因为这种被裹挟的感觉逃得远远的。这部电影其实经历了一次重拍,第一次拍选的是专业演员,她也是基督徒,直到快拍了,她打电话告诉我,说自己不能演这个有争议的玛利亚,最后只好临时换角,让一个没有表演经验的大四学生上,拍得特别痛苦,每天我都在想是不是要重拍,后来果然再来了一次,我不想浪费这个本子。第二次拍,找的演员也是教内的姊妹,她的整个感觉才对了,眼睛里有戏,之前那个就没有。

  谭柳:作为一名非职,和角色气质契合度很高啊!演出了女主的苦闷和纠结,同时又呈现出一名虔诚基督徒的内在的美好。那这部片子成本不低啊,重拍是不是所有的费用也要再花一遍?

  甘小二:是的,拍第一遍花了三十多万,四十多天,第二遍拍得快点,也要三十多天。

  谭柳:也就是说,这部电影的成本是六十多万……

  甘小二:是的。

  谭柳:从筹备到成片有多久时间?

  甘小二:2005年开始筹备,用了3年时间拍完整部电影,3个预设完整的剧本被推翻。独立电影花费很大,就好像是在自己不喜欢的领域挣钱,买一个玩具。这种方式不能算是投资,就是自己的消费,拍片的资金都是从为学校拍宣传片等挣来的。

  谭柳:当我拿到您的片子时,刚好看到一篇微信文章,标题是《基督教中国化哪家赞?河南地区驻马店》,当地传播基督教用上了河南梆子,豫剧等方式。

  甘小二:对,基督教的本土化。我的第二部长片《举自尘土》里就有这样的表现。

  谭柳:本片中,米利暗所使用的语言非常书面化,圣经化,这是现实的真实状况还是您刻意而为之?

  甘小二:东方人的表达是含蓄的,我们本来的语言是非常收敛的。例如我们不说“我爱你”,但西方文化的植入改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和人际关系。应该说片中这些语言就是他们平时生活里会用的,这种书面化的语言很真实。我记得有一次坐绿皮火车,车上很多人,我的座位下躺着一位老人家,他爬出来后,我让座位给他,看他衣衫不整,没想到说出的话文绉绉的,很有文化。当我问老人是做什么的,他说:“我这一辈子不值得一表啊。”米里暗和牧师虽然在乡下,但说的话都是这样,引经据典,头头是道。

  谭柳:我们在说基督教中国化的同时,其实中国人也在被这种圣经翻译体语言西化,这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关系。

  甘小二:人很容易被语言影响,这种说辞,其实给玛利亚制造了更多的压力和桎梏。但是,没有人不犯错,信宗教的人也不是圣人,只是普通人。

  爻禹:这种语言如果换成文革期间的毛语录或者变成某些国学经典的说教,都是成立的。内在的逻辑一样。

  甘小二:我现在周末陪母亲礼拜都不想进教堂,因为有段时间工作特别累,一到教堂就特别好睡,牧师说我在教堂睡觉是“被魔鬼攻击了”。每次去礼拜都变成了我的精神负担,因为害怕再次睡着,偏偏次次去都那么好睡,于是干脆不去了。后来听到一个“歪嘴”牧师在新年的直播,他是真的嘴歪,也是有人在现场睡着了,有人要叫醒他。牧师说,“别打扰他。你们看,这个弟兄在神的家里睡得多香甜啊!”我才知道原来睡觉这件事并没什么,歪嘴牧师念的才是真正的好经。

  谭柳:记得学佛法讲“以信入,以智度”,只有相信才能接受它,但是要度化和真正得法其实需要的是智慧。

  甘小二:薇伊对宗教的思考让我反省自己和宗教的关系,个体在强大的宗教里很容易被裹挟,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冷静地旁观是必要的。

  谭柳:本片的人物具有镜像对称的设定,例如笑阳和丈夫对应的是徐枫和她的男友,教会神父对应米利暗,五金店老板对应出租车司机,壁画东方三圣对应路边偶遇的三位教友。

  甘小二:还有笑阳和尼姑。尼姑虽然镜头不多,但是作为国内当下宗教生态里的一种,我们觉得有必要做一种呈现。

  苏老爷:电影里面,尼姑的出现其实特别硬,导演是怎么处理的呢(有什么想法)呢?

  甘小二:其实我很喜欢这种突兀。尼姑的到来和消失并不需要理由和铺垫。

  爻禹:尼姑的虚化让电影有寻找的意味,但郭岭的角色虚化不够多,很容易让观众会去猜测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怎么想的呢?

  甘小二:其实当时演员蒋中伟也总是问我这个问题,就是他总是问我“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但我当时没有特别想这个问题,我就说,你就假装自己知道就好了。

  罗富平:最后那场戏,三位传道者出现的场面和教堂里画的三圣人画面很像,这是刻意的吗?

  甘小二:我们先拍的最后那场真实场景的戏,然后按照选的景画壁画,基本上跟选的景一样,玛利亚的脸刻意留白,这个壁画是解开整个故事的核心钥匙,全片也只有这里用上了彩色,其他都是黑白。

  苏老爷:女主的存在是寓意基督教拯救世人吗?

  甘小二:2012年被邀请去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基督教艺术节。崇基神学院的神学生们对那一种压迫感感同身受。“分别为圣”的道德优越感会让人不爽。薇伊的《在期待之中》,说她见信自己并不需要加入教会,去教堂,我就在这里,就会等到神的到来。女主角的故事就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最后的拥抱代表着愿意和爱,被三个从东方来的人所启发。

  苏老爷:您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导演?

  甘小二:其实都是些比较正统的,安东尼奥尼、伯格曼、塔尔可夫斯基。随着年纪的增长,感觉自己还是比较乏味的,因为我的兴趣爱好都没有改变。所以几年前看到《环太平洋》一类的电影会感到非常诧异,原来现在的电影已经变成这等模样了。

  罗富平:片子里的对白都是有剧本的吗?

  甘小二:有,但现场不敢给演员看,怕影响他们,这些都是给他们一个情境,让他们自由发挥的,比写的台词有意思,更生活化。

  谭柳:在简介里,你用了一句词形容这部电影的风格,“气质陡峭”,我的理解是于平淡中见奇崛,例如乐杖顶撞平安符,被司机拿来做凶器等。《山清水秀》时期的锋利被包裹了,变得内敛和克制,但是我们仍然能感觉到那种锋芒。

  甘小二:相对来说,这部作品比较成熟,也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

  谭柳:第七封印是有七封的,现在打开了三封,期待您后续会将剩下的一一打开,期待!

  乜也影画由爻禹、谭柳、刘枫发起组成

  希望给观众带来多样、独特、小众的观影经验

  分享可控、自由、在地创作电影的可能

  一月“期待”主题放映由谭柳策划

  聚焦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影像创作现场

  未来,一些国内独立创作将陆续放映

  期待更多朋友加入我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在期待之中》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