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是一本由易书科技 米莱童书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读后感(一):一本帮助孩子了解生命意义的好书
一本帮助孩子了解生命意义的好书。原著《生命进化简史》改编绘制的原创漫画儿童图书,专门针对少年儿童介绍生命进化史的漫画版图书,文图并茂地讲述了从鱼到鸟,以及从鱼到人类进化史的八次巨大飞跃,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绝对可以登上少儿科普领域殿堂级的位置,我国基本上80%少儿图书全部由国外引进,由国内自主自创的图书少之又少,中国科普领域绝无仅有之绝赞的绘本,实在非常喜欢!
《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读后感(二):趣读生命起源
生命的发展进程是漫长的。向孩子们形象地解读宇宙万物生命的演变过程其实并非易事。不过我最近陪孩子共读绘本《生命的一天》时,意外地发现这是一本着实有特色,且又容易为孩子们生动走入认识生命演变的阅读课堂。
作为一本科学绘本,我觉得它比较适合于激发孩子们对宇宙万物和生命起源的探知欲望。地球的发展历经数亿年,本书采用特写镜头的形式模拟漫长的万物进化过程。特别是别出心裁地将生命全程的发展浓缩为24小时镜头展现带给孩子们直观立体的视觉效应。仿佛我们不知不觉中踏上了时光穿梭机,身临其境般地寻访这宇宙发展的各个阶段。书中主要通过宇宙万物的产生,发展为主线进行创作。前期混沌天地中,宇宙爆炸到生命的诞生以及地球生命诞生到人类文明的演变。很多以往我们需要很多文字逐一学习了解的知识点用着最为简洁明了的图文解说给了书外的小读者们。
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们,这本书可以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对于高年龄段的小读者们,这本书则会把以往很多抽象的宇宙起源概念等用有趣的方式进行强化认知。不得不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科普绘本!
《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读后感(三):了解宇宙奥秘的启蒙书
说到宇宙可能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浩瀚无垠,正是由于宇宙的存在才让一切生物的起源与生存有了载体,然而宇宙总是那么神秘,我们看不到宇宙的尽头,关于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一直都是我们探寻的真相。
《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是一本按照时间线索,通过精彩的故事讲述宇宙从无到有、生命从无到有的科学启蒙书。书中将地球漫长的46亿年进化史浓缩为生命的24小时,通过第三视角——“镜头”带我们见识生命的一天,。
我们会惊喜的发现,如果把宇宙的生命比作一天24小时,人类文明竟然不足1/5秒!而人类出现之前,还有各种各样神奇的物种,曾经在这个世界上鲜活。本书用具象的故事解释抽象的进化,带孩子们感受生命的神奇和大自然的奇妙。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40亿年来,物种演化从未停下脚步,不断繁衍出新的生命形式与生存方式,为世界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让大自然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从广袤的大陆到无垠的海洋,生命多样性无处不在。它们或普通平常,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或极具异域风情,又或是新奇特别。它们让我们迷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不已。它们构筑了充满无限惊喜和奇迹的历史,在《生命的一天》这本书中,我们将一同见证这其中的奥秘。
这本《生命的一天》把我们宇宙的演变浓缩到一本书里,用可爱和清新的画风为我们揭开了宇宙的奥秘,是我们给小朋友们揭秘宇宙的一本启蒙读本。
作为一本普及宇宙生命演化历史的科普绘本,它的设计十分契合小读者的需求,在书后,附有专业的名词解释,文字的表述中带着诗意,画风有趣又形象,旁征博引,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形式丰富,引人入胜,引导着读者去了解古生物之美,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读后感(四):论优秀科普绘本的三个特质——读《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
文/岸晓风
当前是一个科普书籍大热的时期,姑且不说刘慈欣的《三体》大卖,《流浪地球》成为春节档最火影片,就说科普童书、科普绘本也是在新华书店常常“独占鳌头”。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也是有迹可循的。
一是现在生活水平的提升激发了这方面的需求。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孩子们读的多半是娃娃书,最多是漫画,这都是以小说、古典故事为主,但是对于科普的东西了解的很少,因为科普意味着先进的时代,也是“砸钱”的时代。
二是当前的素质教育激发了这方面的需求。说到“素质教育”,肯定有很多人会争论里面的实际成效,但是毋庸置疑,进步也是明显的,素质教育要求现在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多元的、人性化的、科学的,当然这个全面就意味着从小要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三是现在的文化自信激发了这方面的需求。应该说,现在是国人最自信的时期,中国自1840年以来受欺负的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我们已经是牢牢占据GDP全球第二的位置,对于科普的重视程度同样也是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
当然,上述我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现在对于高质量的科普绘本有着强大的需求。那么,现在我们国家优秀的科普绘本多吗?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孩子们愈加挑剔的阅读趣味吗?答案显然不能的。优秀的科普绘本,多是国外的引进版,国内原创的则很少。
但是,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就拿我说到这本《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就是绝好的例子。这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好奇的我和孩子无一例外想知道这本书作者是谁?竟然能够通过一本绘本将地球生命的演化史讲得如此通俗易懂?找来找去,我们发现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该书是由国内多位资深童书编辑、画家组成的原创童书研发平台,用彩色画笔为孩子们绘出科学与真理的世界。
当然,这还只是开始。但是我已经通过这本绘本看出来了优秀科普绘本的几个特质;一是要非常的通俗易懂。真理都是浅显的。如果掌握真理的人不能讲的让小朋友明白,只能说他其实并未掌握。二是要非常的具有趣味性。生命的演化史,是非常漫长非常复杂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趣味性作为基础,是很难让孩子们读下去的。三是要善于选材和取舍。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既保持知识的权威,又能不失知识的本来面貌,这是相当难得的。这方面,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为读者、为出版人都做出了榜样,值得一看。
《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读后感(五):生命的进程
前两天,我还跟我先生聊到:我跟他,都是不称职的父母。所谓不称职,并不是说在物质条件上没有给孩子最好的。而是我们没有给予他足够的陪伴。所幸,我跟孩子都喜欢阅读。
当孩子拿到这一本《生命的一天》,他用不到15分钟的时间就看完了。问他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回答说,讲了关于生命的事情。并一一例举出他喜欢的几个动物,比如鳄鱼和恐龙。问他还有些什么?想了好久,回复我说,还有宇宙大爆炸。我特别惊奇的问他:“宇宙大爆炸?”他回答说,是呀!《万物起源》也提到了呀。
直到这时,我才记起之前在纠结要不要买kindle?一位友人告诉我,看电子书,搜索、查询会很方便,但若想给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你得让孩子时刻看得到、摸得到书籍。当孩子实在无聊,或者受大人影响,他总会挑捡起出一两本他感兴趣的书。
在孩子强烈要求下,我和他一起阅读这本书。
正文第一句“宇宙的一切都起源于无限小的奇点,包括时间。奇点有着无限大的密度,和无限高的温度,更包含着无法估计的能量。”接着讲道,138亿年前,奇点爆炸了。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也因此拉开了序幕。
文章从最开始奇点大爆炸之后,宇宙不断膨胀,并产生了物质,产生了星云,产生了地球。
地球最开始是没有生命的,但因为水和阳光的存在,蓝藻不断繁衍,也渐渐开始了光合作用,为地球诞生生命提供了条件。蓝藻是最初的神秘,它只是一个简单的细胞,但他拥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蓝藻越来越多。随着生命进化,出现了多细胞动物,最早的多细胞动物是海绵,无法移动,但已经可以滤食。
本书接着介绍了,有着坚硬外壳的三叶虫、无颌骨的鱼类、有颌骨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恐龙时代、早期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进货成人类的灵长类动物……
进化成人类之后还介绍了原始人的生活方式:群居、吃熟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智人的大脑也被称充分利用了起来,懂得植物生长的规律,自己开始种植农作物,发展出农业,并逐渐安定下来。发展出语言,创建规则,形成了原始社会。离开洞穴,创建属于自己的房屋。驯化动物并圈养起来,发展出畜牧业。
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花了将近两个小时。花这么长的时间并不是因为书的页数和字数。而是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会想要了解更多。例如在讲到恐龙的时候,孩子会想要知道每一种恐龙的差别。别说,和他一起在网上搜索恐龙的资料,也很有趣呢。
希望以后还能遇到这样的书籍,让我跟孩子有更多的亲子时间。
《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读后感(六):趣读绘本,解读生命
“生命“一词虽然看似抽象,但却是和人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尤其是对那些爱提”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宝宝们,有关于生命的内涵是他们永不放弃的纠结所在。
作为家长,我们该用什么形式向孩子们诠释生命呢?无独有偶的是一册低幼启蒙版的绘本读物《生命简史:从宇宙起源到人类文明》化繁为简地生动分享着生命的点滴细节。于我而言,我无疑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生命课程。
不可否认,抽象的生命主题其实有着庞大衍生的内容知识点。哪怕时至今日,我们还有很多的科学家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关于“生命”的课题。对于这个复杂的话题,《生命的一天》技巧巧妙地借由着画面的“镜头”365度无死角地诠释着孩子们易于理解,并且可以接受的生命解读。生命的起源与发展其实就是那样简单。不是复杂乏味的纯理论性分析,而是借由着色彩斑斓的绘画图片展示着别样的生命故事。当生命以时间为顺序的故事进行分享,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读者都会畅享一段不同寻常的生命科普阅读旅途。宇宙的从无到有,生命的循环发展,地球的漫漫进化史----不需要过多的内容,只要点到为止的贴切介绍,孩子们将会大开眼界地走入属于他们可接受认知范围的生命大世界。确切而言,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图文并茂地将地球漫长的进化历史浓缩为生命的24小时。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却又别有深意地生动揭晓着生命的神奇。一系列的深奥话题于趣味无穷的勾绘中有着各家独到个性的解读。夸张的创作手法之下,生命的一天未尝不是别出心裁的独到解说。换个层面来分析,我个人觉得孩子们无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般将抽象转化具体故事的生命剖析。生命是神奇的,自然是奇妙的,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线的。《生命的一天》于潜移默化中将抽象联系入具体,将趣味渗透入科普,将生命的进化过程细细地分享给充满着好奇心的孩子们。
对于这本读物,我是先行读完后再分享给家中的两个儿子的。就在前不久,儿子们还万分纠结着关于可怕死亡的假设推断中。《生命的一天》一书无疑让我有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平台对生死的解读。生命不是凭空出现。但是生命也有着生,老,病, 死的周而复始。当生命从无到有,从单细胞到人类的进化发展中,我们个体的生命其实早已经变得微不足道。生死早已经突破了原本的界定,更有着整个宇宙万物的递升提高。分享阅读到最后,我其实已经并不是狠刻意于强调究竟生命是什么的分享了。因为我早已经在分享的过程中发现两个孩子们异常投入的倾听,时不时的衍生提问,减少了对死亡的恐慌,还萌生了他们更多生命话题的探讨----我想这次的阅读已经完美地实现了这本书册的价值。
《生命的一天》在趣味的阅读过程中为孩子们呈上了与众不同的生命科普启蒙课。
《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读后感(七):奇妙的24小时旅行
宇宙是怎么形成的,你和我,又是从何而来,这世间万物又是从何而来。面对如此有深度的问题,该如何让幼小的儿童理解,如何说才能让他们懂得。这需要技巧,比如这本《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就可以让我们家长轻松回答孩子,轻松化解困难。这是简化版的一天,曾经过去的46亿年时间,缩短成24小时,为我们带来世间万物和人类的发展史。
故事是以时间为线索,从宇宙自己的历史为起点,那时宇宙很小,只是一个奇点,然后发生了大爆炸,宇宙的空间一直不停的扩大膨胀,慢慢有,宇宙产生了星云,产生了物质,到后来有了地球。啊啊啊,很熟悉的感觉,是不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时间简史》的影子,那可是霍金的书啊,瞬间就与这本书有了心心相通的感觉。
宇宙从没有到诞生,后面就是从地球从没有生命,到35亿年前最初的生命蓝藻的诞生,从最早的多细胞动物海绵的产生,从生命大爆炸期间,产生了至少200多个物种,到第一只长出颌骨的鱼的出现,从自然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到两栖动物的产生,从恐龙时代到人类真正诞生,到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这个绘本的左下角,有一个电子时间显示,把过年的岁月压缩换算成一天。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几页,时间过得非常快,跨度非常大。在后面几页,时间过得非常慢,往往发展了很长时间,电子时间显示时间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人类的发展非常速度,可是回顾整个历史大河,才发现,还不到1/5秒,只是一粒很小的沙砾,宇宙中一颗小尘埃。在右上角有一个REC的标识,如果玩过摄影的人就会知道这是录制东西时会显示的。面对宇宙这一生命,编者们以镜头的视角,带我们从第三方,更为直观的更为客观理性地来看待这个事情。
这是一个科普绘本,集结了解四大简史中的《人类简史》和《时间简史》,超浓缩加强版(因为带图了)。买一本书,竟然有二本书的内容,超值。抓重点啦,绘本,仍是以图主为,文字为辅,图推动整体,字是对图更加详细的表述。科普历来较为枯燥难懂,这种涉及时间和人类的简史,格外高深,成人读都有难度。但是化身绘本的简史,简直是非常萌,戳人心的萌:小小的宇宙,小小的地球,小小的人类。自宇宙过渡到人类,从最大的方面过渡到最小的。
本书由易书科技米莱童书创作,这是一个由国内多位资深童书编辑、画家组成的原创童书研发平台,专门用彩色画笔为孩子们绘出科学与真理的世界的团队。
面对宇宙面对生命面对人类文明,让我们感叹这一切的奇妙。绘本的延伸,可以精细化至宇宙,星空,科学家,天文学,数学等,也可以精细化到世界文明古城的过去现在,人类历史,世界历史,以及生物学,农业等等。做为家长,可以做足功课,为孩子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普知识。
《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读后感(八):我和宇宙的一天|《生命的一天》
“如果平均寿命按照80岁计算,30岁的我们还是9点钟的太阳”,当和小朋友一起看《生命的一天》时便想起这句话。
时间的相对性《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是将从生命起源开始138亿年的地球生命史浓缩成一天24小时,分别对应24小时中每天的时段发生了什么。在读书的过程中,孩子的体验和大人的体验是不同的,对孩子来说,24小时的划分与对应,让他们多了对时间长河的感知,更加容易区分一段时期的长短,觉得有趣而更加容易理解。
对于我来说,降生命如此长的一段时间浓缩成一天之后,灵长类首次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是23:58:40了,也就是只剩余一分多钟了。这个数字给人时间上的感知冲击力很大。我们总觉觉得从人来开始出现已经很久了,经过进化、进步,逐渐成为我们现在的样子。而当将这些融入进时间的长河里,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宇宙出现生命之后的最后一分钟而已,时间的相对感知太可怕了。
当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时候,一天都快要结束了,时间已经是23:59:59了,但是生命仍然不断在进化着。
总觉得一分钟太短,做不了什么事情,实际上,不管是真实的1分钟还是相对的一分钟,都可以做很多事,节约时间,真的应该从时间的绝对值开始,对时间的感知也应该更清晰一些。
趣味性抛开画册的内容,个人而言还是很喜欢看画册的,文字与绘画交汇融合,更容易呈现出要表达的内容,简单、易懂、易记。孩子对于视觉表达会有更清晰的记忆,书中给每个时期出现的动物也画上了表情,增加了孩子的趣味性。
启发性“人类就这样一步步,走到了进化之路的前端。而生命仍在继续,明天会发生什么,谁又说的清呢?”即使在一天的最后一刻,生命仍然在不断地进步着,甚至是飞速进步着,不因时间的流逝停滞,创造者想象中甚至是超乎想象的东西。
人类的进程是这样的,那么自己的生命呢?你应该如何过自己的一天呢?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也是值得引发孩子思考的。
整本书以时间为轴,讲书了生命起源到现在的变迁历史,通过一天的刻度让孩子读时间有更清晰的认知,一图画的形式展现表达的内容,仿佛自己和宇宙一起度过了一天,见证了从生命起源到人类进步的过程,身临其境的感觉,着实有趣。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看到这样一本书首先是觉得好奇,其次对着时间看生命的起源是非常震撼的,单纯的看一个数字,和将数字的刻度标出来放在对应位置,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就像10cm和100cm的差距,只有在尺子上才最明显。所以,这种画册的趣味性和意义都是很大的,值得给孩子看看,也值得自己看看,体味一下。
《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读后感(九):珍惜生命,敬畏科学
科普如果只能以冷若冰霜的形式展示,那么接受者如果不是出于功利的话,那么一定敬而远之。对于孩子而说,那些公式、原理甚至是公理,是极其无意义的,他们所感兴趣的无非是色彩鲜艳的图画、轻松愉悦的文字。 永远不要琢磨孩子的头脑是如何长成的,他总是能提出十万个为什么,让你有时对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给不出正确、合理的答案,这就需要成年人父母去学习,不断地拓展自身知识与技能的边界。《生命的一天》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科普,它告诉了我们出生前发生的种种情况。比如孩子们感兴趣的恐龙是如何称霸星球,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又比如古猿人是如何利用火来提高生活质量、延续生命长度的,甚至对于自身如何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头脑也达到了一种熟悉中的陌生。
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但有着构筑生命的重要要素:水与阳光。而这两者都是以公共物的形式出现的,没有价格,便有价值。即使你只知道这一点,你就会对自己生命多了一份敬畏、多了一份执着,你是如何的幸运地拥有了五官、四肢,不仅能思考,而且能将思考化成行动的力量,形成越来越多的发明创造。 《圣经》里曾经有个故事,说人类的交流是语言,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上帝都感到了恐惧。于是上帝就动了小心思,让人类之间语言不再纯洁与单一,发现了方言,紧接着人类之间就产生了矛盾与分歧,无法志同道合地去从事某件有意义的事情,这对于真正的人类发展史而言,是故撰,但同时也说明了语言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即使将语言比作是思想的载体,也是顺理成章的。
地球的46亿年,固然是人类考古的结果,但是比起46亿年,我们人类所能存在的时间实在是太短太短,都说“常怀百岁忧”,然而这百年中发生的事情,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但是我们与动物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独立行走,更在于有一颗求知好奇的心。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宇宙最初的混沌,知道了星球无尽的喷涌,知道了地球过去的沧桑,这些更加坚定了我们对科学的探索,也许人类每位成员的一小步,最终会跨越一大步。 生命的演化一步又一步,走过了“24小时”,但我们一直在路上,当下是人类的世界,很难说在亿万年、甚至千百年之后,我们的星球又会迎来谁作为它的主人。
《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读后感(十):宇宙和我之《生命的一天》
小玲子编辑
一个人的一生有多长,虽然最多不过百岁的岁月,但是在富有想象力的诗人文学家的笔下会衍生出千万种不同的活法。短短的百年岁月尚且如此,那么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已经存在以亿年为单位进行计数的宇宙,它从诞生到现在的这一段岁月又是怎样的呢?相信对于成年读者而言,已经有相当多的科普书籍对此进行了介绍。如著名科学家霍金的代表作《果壳中的宇宙》《时间简史》等,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从出生到现在,乃至于可能面对的未来都有着系统的讲解。
但是我们抬头仰望的宇宙太过浩瀚,也太过神秘,经历的时间我们穷尽个人短暂的一生都没办法了解清楚。这就更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索。而我们的下一代,还没完全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同样充满着好奇,如何将我们成年人眼中的宇宙介绍给这些懵懂未知的小朋友们,其实是非常考验出书人的写作水平的。
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多位资深童书编辑、画家组成的原创童书研发平台米莱童书编著的《生命的一天:你我,宇宙和万物的故事》就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用最浅显易懂且带有趣味性的文字介绍给各位小读者们。
相对于其他大部头的天文科普书籍而言,这本书的篇幅是相当简短的。虽然关于宇宙的介绍非常简单,但是小读者们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收获浓浓的求知欲。
就童书而言,本书讲述的故事主题带有浓厚的科普性质,如何将趣味性和科普的严肃性二者合一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本书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尽可能地压缩文字的篇幅,通过尽可能多的图画将宇宙的演化全流程展现在读者眼前。相对于单纯的文字而言,这无疑更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读者们的眼球。
这样的编排方式对于家长而言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在小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家长们可以通过在一旁用自己的语言作为文字补充,书中的图画内容也并不复杂,即使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家长也能从容以对。
对于小读者而言,想要理解宇宙目前已经演化的数十亿年的时间是很难得,所以这本书将这个巨大的时间维度压缩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天,也就是短短的24小时。通过这种形象的对比,相信小读者们对于宇宙的演化进程会更容易理解。作为一部童书性质的科普书籍,本书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