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川大“学霸寝室”6人获15个名校offer:和谁在一起,决定了你的人
日期:2020-01-02 22:30:26 作者:媛媛、慕小北 来源:逆刘而上 阅读:

川大“学霸寝室”6人获15个名校offer:和谁在一起,决定了你的人

  前段时间保研结果陆续公布。

  四川大学华西男2舍110寝室的6个男生都为自己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6人斩获了包括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名校的15个offer,其中5人保研名校,1人出国留学

  而且,他们不止是“学霸”,更是“儒雅哲学家”“篮球教练”“美食品鉴师”“摄影师”“骑行者”......

  一时之间羡煞了无数学子,很多网友纷纷留言:

  寝室六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除了他们本身都是学霸的因素外,与寝室良好氛围也是密不可分

  寝室长周瑜总是会提前安排好寝室的卫生,还会贴心提醒大家早点休息

  而七点起床,整天泡在图书馆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寝室的陈智伟则肩负起寝室“学习提醒机”的职责,是大公认的“学习榜样”。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有这样负责的室长和室友,其他几人自然是不敢有丝毫松懈

  正如室友张沛东所说:“起床时,如果发现智伟已经离开寝室就会有一种紧迫感,自己就会立刻起床学习。

  人是社会性动物,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影响

  想要了解个人,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看他所处的圈子

  你的圈子,决定你的命运

  出差了将近一周,刚回到北京。

  做了几场新书签售,又去到了不同中学感受,回来的路上我又开始念:

  将来如果有小孩,一定要送他去好学区

  以前我是一个根本在乎学区房的人,闺蜜买学区房,我还劝她。

  我说,我们还不都是从小地方考出来的?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搞学区房?

  但现在我理解了。

  曾经在一所不太好的中学做讲座学校校长在我开讲之前介绍我说,这个姐姐特别厉害,她曾经从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学考到了名校。

  然后台下的初中生们发出了一片嘘声,他们满脸不在乎的说“不可能”。

  提问环节有个学生,站起来问我说,你为什么想考北大?北大有什么好的,为什么有人考上清华北大大家就觉得很厉害,我觉得一点都不厉害。

  我回答说,其实不是考上清华北大很厉害,而是一个人只要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很厉害。

  我为什么想考北大?没什么原因,我也不了解北大,只是很简单的觉得,吃东西,要吃最好吃的,暗恋喜欢班上最好看的,所以,作为国人,要去读一下最好的大学。

  仅此而已。

  然后我走到那个同学身边,本来要说“谢谢你的提问”。

  他和他周围的同学已经开始打闹了,互相嬉笑说: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不是中国人?!

  那一刻我里是满满的心疼

  我做过的演讲已经几百场了,太习惯遇到这些调皮听众,所以我毫不意外,对他们的嬉笑也可以做到充耳不闻

  但是这种对于优秀恶意,对于认真的戏弄,会毁掉那些真正想要努力的孩子。

  他们不敢表现出任何不同,他们不敢认真做事,否则就会遭到耻笑和排斥

  演讲结束时候老师问说,大家有没有想要努力一点?

  那一圈的同学大声的说:没有!

  然后演讲结束了。

  去过了不同的学校之后,我的一个直观感受(或许是偏见),就是人如果想要逆着环境去生长实在是太难。

  我遇过的学生分为三类。

  首先,来自大市里的好学校。这类学生除了成绩优秀之外,更有理想,思维也更加开阔敏捷,他们在提问的时候思路清晰,并且常常能够切中要害

  其次,来自小地方里的好学校。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拼命。他们所在的学校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从学生到学校,都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压力,所以老师很拼,学生也很拼,提起梦想会掉眼泪,有些许压抑,但是天性单纯

  最后,来自大城市的坏学校。这些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都还不错,在大城市也见过世面,对读书可有可无心态,有自己的想法,但同时也非常渴望他人的认同,结果就是喜欢表现出满不在乎状态

  小城市的坏学校,我几乎就没去过了。

  去过那么一两所中专,就不喜欢再去,一般这种学校的老师,早就放弃了对于学生的教育,对他们非常的粗暴和不尊重

  学生提问的时候就能看出,基本上没有读书的习惯。有一次一位同学问我,梦想是什么?我回答了一遍之后,另一位起来问:什么是梦想。

  这让我非常难受,从周围人的态度,他们自己的求生欲,都让我觉得,他们真的太难了。

  回首自己的中学生涯,也觉得后怕。

  我所在的初中恰恰就是小地方的差学校,好在我那一届忽然有了爆发,居然还考出来一些人上了重点高中

  但那三年,着实非常痛苦的。

  室友每天就是吃吃喝喝打扮听歌早恋混圈子,没钱花了甚至会去偷,初三毕业的时候我听说,和我一起从乡下考上来的一个女孩子,居然因为打架和偷东西被开除了。

  想要洁身自好,不容易。

  我也是忍受了诸多孤独,才得以幸免。

  所以如果有的选,一定要去更好的圈子。

  如果还能拼,一定要突围现在的圈子。

  和谁在一起,真的会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圈子越优质的人

  层次越高

  2004年,第一次参加托福考试的张立勇,就以630分的高分脱颖而出

  即使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考过600分也绝非易事,而张立勇只是一个出身农村,高中就被迫辍学食堂切菜工,一日三餐为清华学子切菜卖饭。

  看着清华校园里的学子,个个博学多才,张立勇想起自己也曾做过考大学“跳农门”的梦,于是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配得上清华。

  他去教学楼里的公共教室看书,去清华、北大、人大的英语角练习英语,一开始还害怕被学生们认出来尴尬,但去的次数多了,他早已不知不觉的融入学生群体

  托福考试成绩出来后,在水木清华BBS上,清华学生将他比作《天龙八部》中那位深藏不露的少林寺“扫地僧”:

  “要说还是咱清华卧虎藏龙。少林有‘扫地僧’,咱们清华有‘馒头神’,都一样惊世骇俗。”

  听过一句话:“在名校当保安厨师甚至是清洁工这样的校区服务人员,都比同行业岗位的其他人,更有前途。”

  有道理的。

  初中交不起住宿伙食费辍学的张君成,在北大当保安时,就曾在一位教授帮助下,拿下北大法律成人高考的专科文凭,从而改变命运成为一所民办中专常务副校长。

  据不完全统计,光清华、北大两所学校,就有近150名校区服务人员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图书馆里不会有人公然打麻将地主,棋牌室里同样难见静下心背单词名著之人。

  在什么圈子里,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情。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报告显示:一个人赚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脉圈子。

  高晓松曾经说过一句话:“硕士我家基本等同于文盲。”

  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这也太狂了吧”,但了解高晓松的人就明白,这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

  高晓松的爷爷高景德,是我国著名电机工程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士

  外公张维,深圳大学创办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

  外婆陆士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筹建人之一;

  父亲高立人是清华大学教授;

  母亲张克群,是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

  舅舅张克前,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

  从小在清华大院长大的他,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家人就会写一张纸条,让他去找某某某,而这些某某某,很多都是稳坐某一领域学术大师

  他随便串一次门,就能增长很多知识。

  苹果之父乔布斯曾说:

  “我的成功,离不开我的生长环境。我从小就在硅谷长大,周围邻居都是硅谷元老,他们在事业上给了我很多帮助。”

  提升圈子

  从提升自己开始

  到底怎么才能去到更好的圈子?

  有一句话,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

  

  优质的圈子,才能拉高你的层次,甚至在关键时候,决定你的层次。

  只可惜,你是谁,也决定了你能去什么圈子。

  李嘉诚说:

  “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先别花太多宝贵的时间去社交,参加各种各样聚会,应多花点时间读书、提高专业技能,多见见你的客户

  

  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能更大。”

  想要去到更好的圈子,首先要做的就是“破圈”,破出现在的圈子。

  忍受孤独,独自成长

  接下来第二个步骤,是链接更牛的人,受到滋养

  在这过程迅速提升,再次成长,继续破圈。

  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

  孤独成长-破圈-链接更厉害的人-向牛人学习-在孤独中继续成长-再次破圈。

  你就会越来越厉害了。

  我大学的圈子,比高中的厉害。

  研究生的圈子,比大学的厉害。

  现在的圈子,比研究生厉害。

  不停的更换圈子,就是成长的表现。

  开始破圈吧。

  2020年,祝你拥有一堆比你更厉害的朋友

  配乐/王菲-清风徐来

  配图/网络

  给今天的文章点个在看☜,2020,与优秀且幸福的人同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川大“学霸寝室”6人获15个名校offer:和谁在一起,决定了你的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