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男2舍110寝室的6个男生都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6人斩获了包括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名校的15个offer,其中5人保研名校,1人出国留学。
而且,他们不止是“学霸”,更是“儒雅哲学家”“篮球教练”“美食品鉴师”“摄影师”“骑行者”......
寝室六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除了他们本身都是学霸的因素外,与寝室良好的氛围也是密不可分。
寝室长周瑜总是会提前安排好寝室的卫生,还会贴心的提醒大家早点休息。
而七点起床,整天泡在图书馆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寝室的陈智伟则肩负起寝室“学习提醒机”的职责,是大家公认的“学习榜样”。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正如室友张沛东所说:“起床时,如果发现智伟已经离开寝室就会有一种紧迫感,自己就会立刻起床学习。”
出差了将近一周,刚回到北京。
做了几场新书签售,又去到了不同的中学去感受,回来的路上我又开始念:
我说,我们还不都是从小地方考出来的?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搞学区房?
但现在我理解了。
曾经在一所不太好的中学做讲座,学校校长在我开讲之前介绍我说,这个姐姐特别厉害,她曾经从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学考到了名校。
然后台下的初中生们发出了一片嘘声,他们满脸不在乎的说“不可能”。
提问环节有个学生,站起来问我说,你为什么想考北大?北大有什么好的,为什么有人考上清华北大大家就觉得很厉害,我觉得一点都不厉害。
我回答说,其实不是考上清华北大很厉害,而是一个人只要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很厉害。
我为什么想考北大?没什么原因,我也不了解北大,只是很简单的觉得,吃东西,要吃最好吃的,暗恋,喜欢班上最好看的,所以,作为中国人,要去读一下最好的大学。
仅此而已。
他和他周围的同学已经开始打闹了,互相嬉笑说: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不是中国人?!
我做过的演讲已经几百场了,太习惯遇到这些调皮的听众,所以我毫不意外,对他们的嬉笑也可以做到充耳不闻。
但是这种对于优秀的恶意,对于认真的戏弄,会毁掉那些真正想要努力的孩子。
他们不敢表现出任何不同,他们不敢认真做事,否则就会遭到耻笑和排斥。
那一圈的同学大声的说:没有!
然后演讲结束了。
去过了不同的学校之后,我的一个直观感受(或许是偏见),就是人如果想要逆着环境去生长,实在是太难。
我遇过的学生分为三类。
首先,来自大城市里的好学校。这类学生除了成绩优秀之外,更有理想,思维也更加开阔和敏捷,他们在提问的时候思路清晰,并且常常能够切中要害。
其次,来自小地方里的好学校。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拼命。他们所在的学校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从学生到学校,都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和压力,所以老师很拼,学生也很拼,提起梦想会掉眼泪,有些许压抑,但是天性很单纯。
最后,来自大城市的坏学校。这些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都还不错,在大城市也见过世面,对读书是可有可无的心态,有自己的想法,但同时也非常渴望他人的认同,结果就是喜欢表现出满不在乎的状态。
小城市的坏学校,我几乎就没去过了。
去过那么一两所中专,就不喜欢再去,一般这种学校的老师,早就放弃了对于学生的教育,对他们非常的粗暴和不尊重。
学生提问的时候就能看出,基本上没有读书的习惯。有一次一位同学问我,梦想是什么?我回答了一遍之后,另一位起来问:什么是梦想。
这让我非常难受,从周围人的态度,他们自己的求生欲,都让我觉得,他们真的太难了。
回首自己的中学生涯,也觉得后怕。
我所在的初中恰恰就是小地方的差学校,好在我那一届忽然有了爆发,居然还考出来一些人上了重点高中。
室友每天就是吃吃喝喝打扮听歌早恋混圈子,没钱花了甚至会去偷,初三毕业的时候我听说,和我一起从乡下考上来的一个女孩子,居然因为打架和偷东西被开除了。
想要洁身自好,不容易。
我也是忍受了诸多孤独,才得以幸免。
所以如果有的选,一定要去更好的圈子。
如果还能拼,一定要突围现在的圈子。
和谁在一起,真的会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圈子越优质的人
层次越高
2004年,第一次参加托福考试的张立勇,就以630分的高分脱颖而出。
即使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考过600分也绝非易事,而张立勇只是一个出身农村,高中就被迫辍学的食堂切菜工,一日三餐为清华学子切菜卖饭。
看着清华校园里的学子,个个博学多才,张立勇想起自己也曾做过考大学“跳农门”的梦,于是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配得上清华。
他去教学楼里的公共教室看书,去清华、北大、人大的英语角练习英语,一开始还害怕被学生们认出来尴尬,但去的次数多了,他早已不知不觉的融入学生群体。
托福考试成绩出来后,在水木清华BBS上,清华学生将他比作《天龙八部》中那位深藏不露的少林寺“扫地僧”:
“要说还是咱清华卧虎藏龙。少林有‘扫地僧’,咱们清华有‘馒头神’,都一样地惊世骇俗。”
听过一句话:“在名校当保安、厨师甚至是清洁工这样的校区服务人员,都比同行业同岗位的其他人,更有前途。”
有道理的。
初中交不起住宿伙食费辍学的张君成,在北大当保安时,就曾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拿下北大法律成人高考的专科文凭,从而改变命运成为一所民办中专常务副校长。
据不完全统计,光清华、北大两所学校,就有近150名校区服务人员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图书馆里不会有人公然打麻将斗地主,棋牌室里同样难见静下心背单词读名著之人。
在什么圈子里,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情。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报告显示:一个人赚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脉圈子。
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这也太狂了吧”,但了解高晓松的人就明白,这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
高晓松的爷爷高景德,是我国著名的电机工程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父亲高立人是清华大学教授;
从小在清华大院长大的他,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家人就会写一张纸条,让他去找某某某,而这些某某某,很多都是稳坐某一领域的学术大师。
他随便串一次门,就能增长很多知识。
“我的成功,离不开我的生长环境。我从小就在硅谷长大,周围邻居都是硅谷元老,他们在事业上给了我很多帮助。”
提升圈子
从提升自己开始
到底怎么才能去到更好的圈子?
有一句话,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
优质的圈子,才能拉高你的层次,甚至在关键时候,决定你的层次。
只可惜,你是谁,也决定了你能去什么圈子。
李嘉诚说:
“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先别花太多宝贵的时间去社交,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应多花点时间读书、提高专业技能,多见见你的客户。
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
想要去到更好的圈子,首先要做的就是“破圈”,破出现在的圈子。
忍受孤独,独自成长。
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
孤独成长-破圈-链接更厉害的人-向牛人学习-在孤独中继续成长-再次破圈。
你就会越来越厉害了。
我大学的圈子,比高中的厉害。
研究生的圈子,比大学的厉害。
现在的圈子,比研究生厉害。
不停的更换圈子,就是成长的表现。
开始破圈吧。
配乐/王菲-清风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