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老百姓议政的热情愈发高涨,尤其是习总书记在开幕式上所作的报告道出了人民的心声,更是成为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这份报告中,营造晴朗的网络空间能被着重提及,足见国家对网络文明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整治网络的殷切盼望。而作为网络问题中的顽疾,网络暴力首当其冲。每一次网络热点事件的出现总少不了网络暴力的推波助澜,例如今年吴京被逼捐、彭于晏被造谣等等,负面影响极大。由此看来网络暴力不除,网络的天空难见晴朗。
那该如何消除网络暴力呢?这得从网络暴民这个群体说起。笔者认为网络暴民是一群有自卑心理的弱者,他们不敢正视现实的困难而只会去网络世界发泄,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所著《自卑与超越》中所说,弱者不想被自卑感困扰但又不想脚踏实地地努力以改变自己的生活,一旦这类人感受到自己的自卑,他们便会选择到一种让自己看似强大的环境中去,只不过他们让自己变成强大的方式不是发展自己而是让自己在心中变的不可一世,就好比如家暴男在外受气后会选择将拳脚附加于妻女以显示自己的威严一样,可惜不管他们怎样自欺欺人,客观现实终究不可改变,自卑感自然也不会有丝毫减少。说到底,网络暴民其实就是纸老虎,而战胜纸老虎的办法就是要让他们知道网络是一个有规则的地方,肆意妄为是要付出代价的。
首先治理网络暴力,国家需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基础。一方面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不仅针对网民,还需明确网络企业的相关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多维度监督,切实保障公众权益;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网络实名制,规范信息发布渠道,对有可能形成网络暴力事件的言论进行控制和引导。
其次作为网站经营者,网络企业还需加强管理。一方面要对涉及负能量的流量说不,互联网时代,追求流量无可厚非,但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放纵网络暴力,无疑是饮鸩止渴,最终受损的只会是企业;另一方面当权益受到损害的一方寻求帮助时给予及时的帮助,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受害人的维权成本,同也能表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便是广大网民要加强维权意识。网络暴力主要是语言暴力,往往只有造成很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才会被公诉,因此一般情况下此类案件均属民事纠纷,如果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嫌麻烦而选择忍气吞声,只会让网络施暴者更加有恃无恐地去寻找下一个目标,所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