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蛋糕真好吃》是一本由[英] 迈克尔·罗森 / [爱尔兰]凯文·沃尔德伦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巧克力蛋糕真好吃》读后感(一):巧克力蛋糕和糖果都好吃
巧克力蛋糕和糖果都好吃
我小的时候,物质匮乏,只有逢年过节,亲戚来我家的时候,会带来糖果。我妈会把糖果藏到谷仓里,以免被老鼠偷吃,存着等下次再回送亲戚。每次亲戚来的时候,我会偷偷地观察我妈把收的糖放哪里了。然后找借口哄我妈留一包给我吃。
那时候的糖果是一大包的,估计得有一斤吧。花花绿绿的糖纸,包裹着的是我童年的对食物的期待,糖果一旦拆开,我就想吃个干净。我妈会把糖果藏起来,怕我一口气吃光,让我慢慢地品尝,让我慢慢地享受甜的滋味。
可我不懂事,根本体会不到母亲的用意,心心念念只想吃糖。平时连饭都快吃不上的人,对甜是有种独特的渴望的。一旦拥有,囫囵吞枣也得吃得一颗不留。所以我就是那个趁妈妈不在,翻箱倒柜找糖吃的坏孩子。
偶然间翻到由英国作家迈克尔·罗森写的童诗,改编的绘本《巧克力蛋糕真好吃》,一下子把那种偷吃糖的记忆拉回来,有着深深地触动与感怀。
绘本内容很简短,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迈克尔,喜欢吃妈妈做的巧克力蛋糕,半夜里睡不着,想着橱柜里还放着没有吃完的蛋糕,他战胜了对黑暗的恐惧,蹑手蹑脚的经过父母的房门,一步一步到达目的地,借助椅子才得以打开橱柜,捧出蛋糕惊喜万分,但又害怕会父母发现,只能从边上的碎屑吃起,不过一吃就停不住嘴,三下五除二的把蛋糕都吃光了。
看着空荡荡的盘子,他有丝毫的恐慌,但马上就镇定下来。他把餐盘和刀具清洗干净,造成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个蛋糕的事实。然后心满意足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妈妈说怎么蛋糕不见了。迈克尔假装淡定的说不知道。妈妈看见他的大花脸时就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是她什么都没说。就当这一切没发生过吧。
妈妈知道孩子对于甜食的喜爱,也愿意原谅孩子这一次的犯错,在绘本里,妈妈并没有责怪孩子,让我们看到的是妈妈对于孩子的宠爱。温馨的画面,不禁让我想到我的母亲,让我想到曾经那个偷吃糖果的自己。
那时候的我,偷偷把糖果吃完,母亲也是装作不知道的。偷吃的时候,是有着害怕母亲责怪的心理,有着胆怯的情绪,事过之后,并没有任何惩罚,让我慢慢淡忘这件事的存在。现在想来,能触动到内心对母亲的理解,能对曾经偷吃的过程释怀。
原来不管是怎么样的家庭,怎么样的情况下,孩子都有着这样一个对待甜食没有抵抗力的时刻,在一本绘本里看到自己的曾经,看到原谅,看到童真,不得不说有着十二分的惊喜。
不过,事实证明,后来的我还是有些许遗憾的。那就是我有个蛀牙,导致拔牙。这不能怪母亲对我的放任,但也可能是母亲对我的宠爱,有些许过分吧。所以再次悟出的道理是:我们可以爱孩子,但是也得适当的教孩子,不能溺爱。
绘本的故事很轻松,二三十页的篇幅,孩子偷吃蛋糕的细节画得很生动,有趣有料,连我一个成年人看了都觉得会心一笑,你确定不想看看这本书?你也可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另外一个自己。
巧克力蛋糕好吃吗?当然好吃,不然,小迈克尔何至于在大晚上到了半夜就醒来,总是惦记着还没有吃完的巧克力蛋糕,从一开始告诉自己只是“小心地看它一眼”,到想到舔食盘子上的蛋糕屑,到拿餐刀“刮一刮”——人为地制造一些蛋糕屑——满足自己,到“切下一小块”……直到不可收拾,终究吃完了全部……
小迈克尔在“犯错”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得更远,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妈妈做的巧克力蛋糕实在是太好吃了,用小迈克尔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爱死了妈妈的巧克力蛋糕,超爱!”所以,想都可以想得出来,小迈克尔之所以会“犯错”,确实情非得已,实在是非常理解!甚至迈克尔宁可愿意参加劳动,把盘子和餐刀洗干净并且擦干并且放回原位——这是在销毁“罪证”了!第二天妈妈问起的时候,还根本不承认!
其实妈妈完全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更何况小迈克尔还留下了“证据”——他的脏兮兮、黏糊糊的脸!所以,小迈克尔不说实话,肯定过不了这一关!
在英国童书作家迈克尔·罗森的笔下,他并没有说更多——比如,小迈克尔最后是不是对妈妈说了他吃巧克力蛋糕的实话,承认了自己之前确实是在说谎的事实;比如,妈妈是不是还需要给小迈克尔讲一讲为什么不能说谎话的道理;比如,妈妈是不是需要告诉小迈克尔,即使是再美味的巧克力蛋糕,再喜欢吃,也要有所节制,不然,弄坏肚子那可就糟糕了;比如,妈妈是不是需要告诉小迈克尔,他在使用餐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毫无疑问,妈妈肯定爱小迈克尔,所以,她还会继续给孩子做巧克力蛋糕;但是,也正因为她爱小迈克尔,她也一定会给孩子讲清楚上面所说的那些“比如”,让小迈克尔借此机会懂得一些真正的道理。这样的结局一定是最圆满的。
但作者显然没有必要这样完整地讲出来——其中所有的可能,最好是由看到《巧克力蛋糕真好吃》这个绘本的孩子自己去领悟一下,假如换成是孩子自己,他遇到像巧克力蛋糕这样的美味的时候,他会怎么做,他要怎么做!假如孩子说得不很对,那也不必着急,多读几遍,让孩子自己去想一想最好——他现在想不到,或者说不出来,或者说不完整,其实并没有多么重要!现在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听了、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可以设身处地进行一番思考;适当的时候,妈妈或者爸爸再和孩子一起分析分析,究竟怎么做才最好!孩子终究会明白其中的那些道理,也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做人的道理其实就是在阅读这样的绘本、这样的一本书的过程中慢慢和自己融为一体的!
而且,让孩子真正搞清楚、弄明白这样一个或者一些道理的过程,又何尝不是家长们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难能可贵的过程呢!
《巧克力蛋糕真好吃》读后感(三):《巧克力蛋糕真好吃》培养孩子自控力,要从小抓起
迈克蹑手蹑脚的走下楼梯,打开冰箱拿出了巧克力蛋糕。他本来只想吃一点的,可以不小心却全都吃了,是该怪小迈克嘴太馋呢?还是妈妈做的蛋糕太好吃?也许谁都不用怪。
吃完之后小朋友有点担心,害怕被妈妈责备。但实际上妈妈并没有责备他。《巧克力蛋糕真好吃》虽然故事特别的简单,但是家里的小朋友却是非常喜欢,他也许是觉得自己遇到了知己,一个和他一样喜欢巧克力蛋糕的小朋友,绘本里把小孩子从看见蛋糕到吃完蛋糕的心理完全描述了出来,家长看了更懂孩子,孩子看了也觉得有人是和自己相似的。
这是一个巧克力蛋糕引发的故事,对于这种甜食来说,我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更不要说小朋友了,而且吃巧克力居然还会上瘾,因为它的里面含有丰富的镁元素,能够帮助安神和抗抑郁。
但是吃太多甜食终归是不好的,从看见这个绘本开始,我就一直想和大家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这个话题。
很多成年人都没什么自控力,别说孩子了。但是3岁看大7岁看老,不能因为他还是小孩子就放弃自控力的培养。
先说说我家孩子的故事,小朋友今年3岁了,《车宝四兄弟》是他非常喜欢看的动画片,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小孩一直看动画片,被强制关掉适合大哭大闹的样子。但我家小朋友可以自己主动关掉动画片。
也见多了在商店或者食品店门口,因为要玩具家长没同意,家长和小孩僵持的场景。在这方面我用了两个办法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1.尽量满足,不去限制
有一次孩子白天睡多了晚上闹人不睡觉,非要出来玩积木。第一次我没同意,硬耗着让孩子睡觉了。但是我觉得这种强迫的方式不太好,第二天中午,我特意问了他困不困,他回答不困那么我就陪着他继续玩。
玩到晚上的时候,他自己主动要求睡觉了。这还没有结束,从这次之后我基本不怎么催促他,时间差不多的时候,小家伙就会自己主动要求上床睡觉了。
当年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他人身上,生活反而会过的越来越糟。孩子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如就让他自己管理自己。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满足了他想玩的愿望。当一个人真正内心丰富的时候,他就不会再需要通过外界的东西来填补,而一个内心匮乏的人,会不停的索取。
2.过时不候
还有一次到了吃饭时间,小朋友还沉迷在动画的世界里,我喊了两次吃饭他反应不大,也表明了他不饿的态度,于是我就把饭吃完了,没错就是吃完了。
等到3个小时之后,基本已经到了睡觉的世界。这娃有点饿了,主动跑出来说宝宝饿了,宝宝想吃饭。我直白的告诉他,没有饭了已经吃完了,因为刚才叫你吃的时候你不吃,所以现在没有饭了。
听到这里他当然很委屈,爬到凳子上往餐桌上看。看着空空的桌面,失望的望着我。有点想哭的样子,我依旧狠狠心,没拿零食给他。安慰道“没事,睡着了就不饿了”。(不用怀疑,我是亲妈)
第二天还是同样的场景,与之不同的是,这次到吃饭时间刚刚喊他一次,他马上就来吃饭了。走的时候还知道按个暂停,吃完饭回去接着看。
虽然在孩子委屈说饿的时候,我也有点不忍心。但是我觉得有必要让他明白,什么时间就该做什么事情,时不我待。不要在吃饭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觉得困。这样什么事都做不好。
《巧克力蛋糕真好吃》是一本自带声音的书,特别适合亲子共读,希望你也能从绘本里悟出属于你的育儿之道。
《巧克力蛋糕真好吃》读后感(四):亲子时光的午后甜品 《巧克力蛋糕真好吃》
《巧克力蛋糕真好吃》,这是一本让陪读的我忍不住会心一笑的书,想起里面的情节画面就唇角上翘,能乐呵上一整天。就如日本绘本之父松直居所言:“绘本对于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巧克力蛋糕真好吃》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讲的是一个超爱妈妈做的巧克力蛋糕的小孩迈克尔,有一天夜里惦记着冰箱的巧克力蛋糕睡不着,经不住诱惑,先是舔一下手指头,蘸一蘸蛋糕屑,接着拿起餐刀切下边边的脆脆的小块儿,最后把剩下的蛋糕全部吃完。在享受完心心念念的巧克力蛋糕后,迈克尔为了掩饰这个事实,把碟子刀叉洗干净放进橱柜,假装没事发生过一样。可是第二天早上,小孩儿迈克尔脏兮兮黏糊糊的脸蛋出卖了他。
“小时候,我有一样最喜欢吃的东西,那就是我妈妈做的……”作者迈克尔.罗森一下笔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每个人都有儿时最喜欢的东西,那我的你的他的妈妈做的是什么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竟神奇地勾起了我的乡愁。可是,这一丝乡愁,瞬间被下面那盆庞大的黑乎乎的巧克力蛋糕酱啪的一声赶走了,“哦。我爱死巧克力蛋糕。”这一声孩子的感叹,直接了当,你仿佛看到了那个盯着巧克力蛋糕两眼发光口水直流的小孩儿。
“要吃到了,瞧瞧,嗯……嗯……耶——!我爱死了一块好吃的,啊,嗯,哦,瞧瞧,啊呜。”我从来没有想过符号和语气词可以这样鲜明重复地使用,毫无疑问,作者是成功的。当给32个月的宸宸读完这一页时候,完全不需要我额外使用肢体语言加以演绎,完全只是照本宣科,他已经乐不可支笑得坐不住要起来奔跑蹦跳才能表达他的欢快了,这神奇的一页,让我们家瞬时充满了掩不住的快乐。
类似这样的还有后面,小迈克尔准备偷吃蛋糕时候的一连串小心思。“嗯——瞧瞧,耶——哦,这是什么?哦……嗯……”“吧唧吧唧吧唧,啧啧!哦耶——还有点黏呢?啊呜!香啊!嗯……嗯!”“啊——啊——哈哈!啊呜。嗯,啊呜!!”。
更精彩的是绘者的插图,偷吃蛋糕的页面,几乎没有出现人物,都只是看到一只小手,由刚开始的小心翼翼地切下蛋糕的边沿,小心翼翼地握着小小的一点蛋糕,到后来英勇无畏地切下一大块,迫不及待地送到嘴边进入肚子。绘者笔下的小手仿佛有了生命,读者轻而易举就能捕捉到其中的情绪。蛋糕被吃完了,绘者毫不吝啬地用了一个跨页全景图,画了一只大大的空无一物的碟子。宸宸一看就嚷嚷,没有了,没有了,蛋糕没有了。
故事的最后,用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我一边照镜子一边想,也许,下一次我们家吃巧克力蛋糕的时候,她会忘记了今天这事儿,你觉得,她会吗?”我重复问了宸宸几次,妈妈会忘记迈克尔偷吃蛋糕这件事么?宸宸笑而不语,我不知道他的小脑瓜子是不是也藏了许多这样的小秘密。
如果你想通过这本绘本启发孩子一些人生哲理,《巧克力蛋糕真好吃》不一定能让你如愿,可是如果你只是单纯想要某次甜蜜黏糊的亲子时光,相信我,《巧克力蛋糕真好吃》值得拥有。
《巧克力蛋糕真好吃》读后感(五):聪明的家长在教育里,从不动手。
孩子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出厂的时候忘记设置程序,自由发展之下,有一些调皮鬼、捣蛋鬼、小馋猫,令新手爸妈很头疼,谁能来帮帮他们。
爸爸妈妈我们很可爱的,偶尔会让你们暴跳如雷,让家里鸡飞狗跳,要好好和我们讲道理哦,我们会乖乖的,请多多指教。
封面回忆起小时候的我,真是哭笑不得。某年春节的时候,亲戚来做客,带来了美味的小点心,平时,妈妈给我制定了一条规矩,“不可以私自打开所有的食品”。即使过了很多年,我还是对这条规矩,有心理阴影。我眼巴巴的看着,看着,身体里有一条小馋虫,拼命的叫嚣:小点心有那么多呢,吃一块,妈妈是不会发现的。
我开始动摇,对,那么多呢,我只吃一块,妈妈是不会发现的。我以为自己是聪明的,一定可以完美的“犯案”,更以为自己可以克制住自己,真的只吃一块。脑海里打架的小人,大概是理智战胜了,反应过来的时候,小饼干只剩一点了,妈妈肯定会发现。
妈妈回来了,尽管我拼命的掩饰和不承认,妈妈也知道肯定是我,不知道是因为我没有守规矩还是吃了小饼干,她打了我,有点疼,难以遗忘,可能完整的童年必须要有妈妈的棍棒吧。
关于这件事情,不同立场的人看法也会不同。
站在妈妈的角度:孩子偷吃小饼干,忘记了自己订立的规矩,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养成一个好习惯、好的自我意识。
站在孩子的角度:我只是想吃一块小饼干,而已。妈妈为什么打了我。
正确的来看待这个问题,妈妈希望孩子有正确的意识,理念是正确的,只是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所谓的棍棒下的教育,有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直到现在,妈妈不在的时候,我也不会私自去拆任何人带来的礼物,甚至漠不关心。可能在外人的看来,妈妈的教育很成功,这个孩子有规矩,不物质,其实,是心里有恐惧,也算是心理障碍。孩子喜欢吃或者是玩,这都是天性,就算是大人也无法避免,妈妈不允许的前提下,不要私自去做,尽量征求妈妈的同意,妈妈的不同意肯定是“为你好”。亲子相处也是一次互相成长的过程,互相磨合学习,暴力教育是不可取的。
妈妈做的巧克力蛋糕好吃极了,迈克尔非常的喜欢。平时,家里做了小蛋糕没有吃完,妈妈都会给迈克尔装一块小蛋糕带去学校,午餐的时候吃,超爱妈妈,超爱巧克力蛋糕。
这天,晚上真的剩了一块小蛋糕。躺在床上的迈克尔,想念着小蛋糕。
我只是去偷偷看一眼,没人会发现的,悄悄的、小心的,怕爸爸妈妈发现,穿走廊、下楼梯、走进厨房、打开橱柜门,是巧克力蛋糕。我把它拿下来看看,吃一点蛋糕屑,没人会发现的,美味极了。刮一刮,刮一刮,渐渐的,一口,一口,巧克力蛋糕没有了。
内页为了掩饰,迈克尔悄悄的洗干净盘子和餐刀,放进抽屉,悄悄的原路返回。第二天,装作若无其事的吃着早餐,妈妈发现巧克力蛋糕没有了,他说自己不知道。可是,他忘记擦嘴了,妈妈还是发现了,让他洗干净赶紧去上学。迈克尔认为,妈妈下次就不记得自己偷吃蛋糕了。
家长不是生活的魔法师也不是预言家,什么事情都可以提前知道,预防于未然。宝宝其实是非常聪明的,想吃的巧克力蛋糕一定会想办法,努力吃到。家长需要做一个好的引导,比如一些好的习惯,爱护牙齿的知识等等,慢慢养成,切记,不能暴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