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里,杨烁把挫折教育100%的完美演绎。
儿子杨雨臣从车头下车,杨烁就凶道:“我刚刚从哪里走过来的,重走!”
儿子杨雨臣走路磨磨蹭蹭,杨烁就怒吼道:“快点!快点!所有人都在等你!”语气一次比一次还凶。
儿子走路内八,杨烁又吼道:“不会走路是吧?好,你给我跑上去,重走!”
整个过程中,杨烁就像一只暴躁的老虎,儿子杨雨辰则乖乖地像只兔子,眼里擎着眼泪。
连暴脾气的陈小春,都忍不住说:“他对孩子太凶了,感觉像军训一样。”
这是严厉吗?
这明明是故意刁难、打击。
甚至,有人吐槽说,看着他的责骂,想起了童年,泪水再也停不下来。
如今看来,闯出名堂的杨烁,早已忘记那个14岁,被父亲暴打才离家出走的自己。
说起挫折教育,就会想到有个小女孩也和爸爸对这个话题进行探讨过。
小女孩对爸爸说:
爸爸,你有一个缺点,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你有时候老是让人不开心。你能改吗?
“就是要让你现在经常不开心,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溃。不可以做温室里的花朵,否则到进入到社会无法生存……”
为人父母的,都理解其背后的苦心——想通过挫折教育,磨练女儿的意志,让孩子的内心更强大。
刀捅多了,孩子习惯了,就不疼了。
但,这是刀,不是麻醉剂啊!!!
就像大部分网友吐槽的,在挫折教育下,我们变得不自信、自卑、做事畏畏缩缩。
挫折教育背后的影响,远远不止是这些。他还会向孩子传达出2个意思:
我们的教育,就是把柔弱的孩子替换成强大的成人。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就是孩子通过父母的眼睛看世界。换句话说,孩子会以父母看待他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如果孩子表现坚强,父母才会表达对他的爱意。那孩子长大后,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只接受他的坚强。
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压抑情绪,不再允许自己脆弱的流露。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更恐怖的是,这种挫折教育还会变成传家宝。
有个朋友告诉我,她特别害怕过节,只要一过节,家里就吵个不停。
直到儿子,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我们要出门了,开开心心地好不?”
她才开始意识到,在自己内心,对快乐和安逸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
好像自己只配活在挫折里。
她那份“挫折”已经根深蒂固地埋藏在自己的血液里,控制着日渐成长的思维里,让她做出不合理的选择。
既然挫折教育那么恐怖,我们是不是就不要了?
不,我们依旧需要。
是我们一直误解了挫折教育!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在于“你单次可以扛得住多大的压力和挫折的能力”,而在于“你遇到压力时,可以多快缓解压力、平复情绪的能力”。
这两年有一部很火的动画片——《小猪佩奇》。
印象最深的是,佩奇第一次学滑冰摔倒了,她很沮丧地说“我再也不滑冰了”。
△动画片《小猪佩奇》
他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佩奇缓解了面对挫折的沮丧。原来大人也会摔倒,重新站起来就好。
当面对孩子考试失利类似挫折,父母们就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开始批评、指责孩子。
这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很不好的榜样:你口口声声要我面对挫折坚强,你自身面对挫折都那么失态。看来,挫折是一个很恐怖的大魔王。
正确的做法,在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在情绪上能够逃脱出来,以平和的心跳面对孩子的一时失利,倾听孩子失败的痛苦,耐心陪伴和鼓励孩子。
这样,孩子才会觉得挫折,也就是那么点小事而已。
有一天,工人正在电钻,女儿怒气冲冲地对她说“你能不能让他们停下来。我这样没有办法写作业。”
她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挫折教育机会。
如果让孩子忍,那么就意味孩子以后碰到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学会忍受。
于是,她和女儿说,“电钻再开始响的时候,我们就抱在一起发抖,假装眼睛和舌头都被吵得掉出来了。”
女儿觉得好玩,就接受了妈妈的提议。等电钻再次开始了,她们就抱在一起玩这个发抖游戏。之后,电转再怎么吵,女儿都可以安心地写作业。
在这里,噪音并没有消除,但是,孩子对于噪音的烦躁情绪却消除了。
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适应了“噪音”这个挫折。
△Photo by Xavier Mouton on Unsplash.
其实,挫折本身没有意义,最关键的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看待它,教会孩子把每一次挫折当做一个成长的跳板。
愿每一个孩子,面对挫折时,
- THE END -
·作者:左右,80后水瓶女孩,经历11年爱情长跑,最终收获一枚有趣老公。想对每一个女孩说,看见自己,才能左右自己。壹点灵原创作者。壹点灵,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本文转载请联系壹点灵授权(微信号:Y)。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是我前进的动力,
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