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老人日记》影评10篇
日期:2019-12-17 23: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老人日记》影评10篇

  《老人日记》是一部由Bernard Émond执导,剧情主演的一部Canada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老人日记》影评(一):老人日记

  这个老人的内心独白仿佛让我看到季老的晚年 遗世独立 他对领养的女儿比对自己亲生的女儿投入还多 可能是因为亲生女儿出生以后他也在走向衰老 再加上他人生比重划分 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事业上 对家庭并没那么多的付出 所以只觉得琐碎 觉得妻子变了 老人和养女对比 更像老一代和现在一...展开

  《老人日记》影评(二):《老人日记》

  不知为何,不管是老人对妻子、女儿还是年轻教师态度,我在他的话中都取得了强烈共鸣。在生命最后时刻,面对人事物焦虑抑郁、再思考。这部片子不是一个陈述句,并且以为会是传统套路迟暮老人与绝望的女儿拯救对方生活同时也是自救,但其实影片没有如此的戏剧性,更多的像是一种作为旁观者诚实描述,带入观众进入思考什么是人生,什么是死亡。结尾意味深长

  《老人日记》影评(三):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电影《老人日记》围绕着一个住在加拿大魁北克的教授尼古拉的故事展开。作为一名教授,尼古拉的人生算是比较成功的,他有房、有车、有钱有名关键是还有自己热爱的事业。老人在得知自己仅有半年的生命期限之时,他努力地去记住自己在世的每一分光景。影片在温情的同时,也用大量篇幅聚焦了老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于亲人陪伴向往友情亲情爱情,在影片之中如同过眼云烟般带过。与终老相伴的只留下心中对一切的释然,所以,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老人日记》影评(四):人活着,最珍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老人日记,让我联想到电影,生活多美好。后者正是前者的答案。 为名为利,奔波劳累,累到无法维系与身边人的情感,累到不知道唯有情感才能反馈快乐才是幸福手段,却反过来追求钱和名,到头来才醒悟,人活着,最珍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但现代人却越来越本末倒置。离金钱越近,就会离情感越远,当得到了钱和权,再去追溯情感则晚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需要投入最多的是时间。所以人们终将醒悟,资本主义轮回,最终必将回到共产主义回归精神与情感的追求。

  《老人日记》影评(五):最本质东西,也许就是情感

  老人日记,让我联想到电影,生活多美好。后者正是前者的答案。

  为名为利,奔波劳累,累到无法维系与身边人的情感,累到不知道唯有情感才能反馈快乐,才是幸福的手段,却反过来追求钱和名,到头来才醒悟,人活着,最珍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但现代人却越来越本末倒置。离金钱越近,就会离情感越远,当得到了钱和权,再去追溯情感则晚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需要投入最多的是时间。所以人们终将醒悟,资本主义的轮回,最终必将回到共产主义,回归精神与情感的追求。

  《老人日记》影评(六):人生归途

  居然把这个片子连续看了2遍,依然有看第三遍的冲动

  可能符合真实的内心感受吧,所谓能量的文章读起来总是感觉在撕裂自己的灵魂一样

  老人的内心独白,对生命的感触回答了我对生命意义究竟是什么一遍遍拷问。每一个生命似乎终究会以孤独,冷漠方式终结。在普世生活中在,在生命末端时,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几乎没有,老人与养女也许只是境遇巧合,刚好能理解彼此吧。

  既然生命的意义如此苍白无意义,那么现在神没有以疾病和意外的方式拿走我生命,让我留存于世,是为了做什么呢?

  《老人日记》影评(七):几个有感而发问题

  Q1:一切意义都是个人的意义,而当一切意义都在个人死后消散,又该拿什么填补追逐意义不得的不甘?(那些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又该如何寻找?)

  Q2:面对结束,一个人要选择什么样的态度面对?

  Q3:一个人应当如何正视自己的生活状态?又应当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状态

  Q4:当一个人彻底改变,你是否还有为他/她维持曾经情感的义务

  老人虽然在影片的最后被消极情绪击败,但他仅仅是提供了一种面对的可能情景,除此以外,一个人还可能活得或积极,或绝对理性放弃其他一切情绪,以种种其它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总之望诸君活得更多样。

  《老人日记》影评(八):人生尽头

  尼古拉是位极富名望的教授,以世俗眼光看来,他的人生是颇为成功的。年轻的时候享受于自己的名字象征荣耀,也乐于被周围的人认出。可再尊贵的荣耀,再无懈可击的人生,也抵不过期限二字,死神始终在步步紧逼。

  整夜整夜地失眠,面对妻子与女儿只感到陌生课堂出现记忆空白,觉得自己越发冷漠与刻薄。撇开身后的名誉工作,他感觉到自我的空洞,也为不能让家人幸福快乐而感到痛苦。他说自己不相信神,或许因此错过了更为本质性的东西,于是一场病痛便能将他摧毁,人生尽头所思所想皆为等死。 他后悔了,可已来不及。

  那些最本质的特性,常常在我们的遗忘名单里。讽刺的是,仿佛在灾难或者死亡面前,它们才会被唤醒。

  《老人日记》影评(九):略感

  尼古拉教授的一生可谓功成名就,但行至暮年,无可抗拒的衰颓与冷淡渐渐侵袭了他风蚀残年的躯壳,至此也许曾经的名誉著作化为浮云,人终究难抵死亡的召唤落寞。老人的无感与苍凉也许正是源于对一生的回忆反思,他始终对养女的亏欠耿耿于怀,人生迟暮之际万物清零,唯有爱聊以慰藉温暖,可回首过去老人才真正发现一生忙于尘世,无暇经营爱,也终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他说自己错过了一些本质性的东西,一种能令我的人生完整约束元素,当你缺失了这种比人生所有偶然都更为宏大强大的东西时,一场病痛就能令你失去平衡,最后我被打败了,缺失了这种更为宏大的东西,继续去想,也就没有意义了,无话可说,只是等死。暮气沉沉,少了爱的余晖渲染,没了海上夕阳空阔,终究是苍凉一片,唏嘘不已。

  《老人日记》影评(十):临死的孤寂

  现在越来越喜欢看这类文艺人生感悟类电影,或是生活的淡然,或是冷漠,或是成长,我们以为追逐中成长,成长后会是更热闹场面,以为人生是一种叠加,长大后才发觉人生就是这么孤寂。一个人无法圆满一个人的灵魂,而每个人的路也无法指导行走,年轻人自以为有道理见解,却不察觉自己的语言慢慢陷入憎恨,看不见自己沉溺于自身的无能,错将冷嘲热讽当做知识才智。养女慢慢陷入了受害者情绪不可自拔,自己的女儿从小缺乏陪伴,那段时间追名逐利,形如陌路,临死前发现这样的生活追求非常荒谬,他说那个不是我的女儿,这个家庭很陌生,我很冷漠,所以言听计从,临时的几个月陷入了无边的孤寂,冷漠。而对于养女,有生之年,过得比她幸福,我很惭愧。他说我不信上帝,我后悔了,我忍不住想我错过了一些本质性的东西,一种能令我的人生完整的约束元素,当你缺失了这种比人生所有偶然都更为宏大和强大的东西时,一场病痛就能令你失去平衡

  但事实上,很多成年人未死,就已经感觉到了这样的孤寂,被拽入情绪中,言语慢慢的混入憎恨,无能为力,就像养女告别时,对人生的难过挣扎,却又改变不了现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老人日记》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