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是不想更新文章的,毕竟大家都希望曾哥我,周末的时候,好好休息,但因为昨天忙完之后,看了最新一期的《奇葩说》,思绪万千,不打字出来给大家看看,心里十分痒痒。
我首先旗帜鲜明地说明自己的立场,那就是如果你的伴侣一心想要当咸鱼的话,你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接受。
这里,我并不是希望你们两个都一起堕落,一起沉沦,最后互相伤害,成为更差的人儿。
我之所以会持有这样的立场,是基于以下的几个原因:
1,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
我很早就发现,只要是自己不愿意,不想去做的事情,无论别人是用1000块钱打赏激励我,还是没收我所有的粉丝作为惩罚。
即便是走投无路,只能去做,去完成它,在完成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是分分钟想死的,一旦完成之后,我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同样的道理,当你的伴侣一心想要做咸鱼,你去鞭策他,让他做出改变的时候,他的心理状态,就是这样子的,即使伴侣因为爱你,因为想要让你开心,而去做了,伴侣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一定是压抑和不开心。
这种因为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而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被称之为「第一序改变」,这种改变,是完全被动的,改变的行为,也是不可持续的,最重要的是,改变的过程,是痛苦的。
而如果你是发自内心想要去做某件事情,想要逃离当下的状态,那就算是「第二序改变」了,这种改变,是完全主动的,改变的行为,是可持续的,最重要的是,改变的过程,是怡然自得的。
学渣天天被爸妈叫去学习,父母越是责骂,他们就越不想去学习;学霸不用父母跟在后面骂骂咧咧,即使寒暑假,依旧钻研线性代数和微积分。
所以,伴侣已经铁了心想要当咸鱼了,无论你怎么鞭策他,都是没有用的,因为即使他动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那什么时候,他才会真正的想要改变呢?
可能要等他意识到金钱的可贵,想要买的东西,买不起的时候,才会主动去提高工作技能;
可能要等他意识到身体的宝贵,想要去的地方,因为健康问题去不了,才会主动去跑步锻炼;
可能......
只有当他发现,自己受不了当下的自己,自己将要做的事情,不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伴侣,而是为了自己,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的时候,他才会真正去改变。
否则,一切的改变,都是虚妄啊。
这道辩题特别又意思,那就是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都默认只要是个人,都应该远离咸鱼,拒绝做一条发臭的咸鱼。
而这种潜意识之所以会如此根深蒂固,就是这个社会,反反复复向我们灌输,要努力,要奋斗,要自律,否则下场就会很惨。
作为一名自我提升的博主,我的价值观,当然是希望我和我的粉丝,都能积极向上,巴不得24个小时,都在学习和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的姿势和水平,但我可从来没有认为,我的价值观,是唯一正确的价值观。
你大可以沉迷于游戏之中,或者没日没夜地读古典小说,亦或者什么事情都不干,每天就只是撸猫,把好多只猫给撸秃了都没有关系。
我在朋友圈看到很多读者,在做不同的事情,我从来都没有觉得,他们应该和我一样,来来来,一起来读书,来来来,一起来做奋斗B。
所以,选择伴侣,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彼此三观都能契合,是彼此接受彼此,而不是根据自己内心的标准,把对方改造成自己想象中,那个最完美的人。
如果你一心只想要改造自己的伴侣,那为什么不干脆找一个,你觉得完全符合你内心标准的人呢?这样不是更省心省力一些吗???
你们知道我见过最幸福的伴侣,是什么类型的吗?是咸鱼找到另外一条咸鱼,是奋斗B找到另外一个奋斗B。
你们知道我见过最不幸福的伴侣,是什么类型的吗?是一个奋斗B硬要和一条咸鱼在一起,把咸鱼,改造成他想象中的样子。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我的世界,仅仅是万千世界中,一粒小小的沙粒而已,我不能强求,所有的沙粒,都和我一样,对我心爱的人,我更不会强求。
3,最后,聊一聊人为什么想要当咸鱼?
经过我自己的观察,我发现,一个人之所以会,当一条毫无斗志的咸鱼,都经过非常缜密的计算。
他觉得自己的家庭条件不错,父母收入高,退休有退休金,房子和车子都有了,自己只要有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就已经足够了;
或者,与之相反,他的家庭条件非常一般,经过自己的努力,还是无法在大城市买房,无法改善父母和自己的生活水平,久而久之,他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努力。
无论是想当咸鱼,还是不得不当咸鱼,只要是你认清出现实之后,慎重做出来的决定,我觉得,都值得尊重。
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的能力圈在哪里,父母这个大后方,是能给助力,还是阻力,自己的性格和当下的工作,能否匹配,自己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当你对上面这些重大的问题,都有清晰答案的时候,并且摸了摸自己的良心,发现这些答案,是真正想要的。
那心甘情愿做一条咸鱼,还是大声嘶喊:我命由我不由天。
都悉听尊便。
这是曾少最近写的干货:
我真的特别佩服李佳琦
安利3本超级棒的书,我通宵也要把它们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