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玲珑品评”→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或“置顶公众号”
他规定,以后他的子孙,只要继承他的位置,都要坐在这个铁王座上,治理七国。
后来伊耿的子孙依次坐在铁王座上,有些非常舒展自如,有些却如坐针毡,而且经常被铁王座刺伤。
而那些被铁王座刺伤的君主,往往被认为“铁王座在抵制这位主君”,他并不适合这个位置。
在我看来,梁帝就是一个被“铁王座”(皇帝的职责)刺的遍体鳞伤的人。
在当皇子的时候,他可以和林燮和言侯肝胆相照,同仇敌忾,但是一旦他登上了至尊之位,他首先要考虑的是维护自己的权力,而不是维护他和林燮的友谊。
但是当梁皇子变成梁帝,林燮的耿直和不圆融就变成了拥兵自重和不听调遣。
而且林燮和祁王对梁帝的要求的确过于理想化,但现实是残酷而骨感的。
《琅琊榜》只是说祁王摄政,但是从来没有说他具体的举措,因为恰恰是具体的举措,是最容易被找出漏洞的,没有人可以把事情做的完美无缺,如果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人是无可挑剔的,那只有一个可能:这人根本就没干什么可以被挑剔的实事。
所以恰恰是林燮和祁王对梁帝理想化的要求(做事完美无缺)把梁帝逼到了死角,他做不到这点,他也不觉得祁王真的上台能做到这点(当然祁王可能比梁帝做的好一点),但本质是一样的,对上位者的完美要求是一种苛刻,责难别人总是容易的,没坐到这个位置的人是没法体会到那种无边的压力和永远不被人理解的绝望的。
但是事已至此,梁帝也没有其他选择。
到了此时此刻,他还是会想要维护他的面子,当然他的面子也是帝王的尊严。
梅长苏本来所求也并不在此,要求重审并不仅仅是为了私仇,更是给那卷入权力争斗,无辜丧命的七万赤焰军一个交代。
但是让梅长苏伤心的是,事已至此,梁帝还只是把他当做一个“复仇者”,而不是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但是梁帝最后的道歉,还是让他心头一震。
原来梁帝并非完全无情,他也记得小时候曾带着林殊放过风筝,骑过马,甚至抱过他,但是权力的争斗往往最先腐蚀的就是亲情的纯粹,当梁帝觉得林燮威胁他的地位的时候,他对林殊的亲情变成了在阳光下立刻会消失的朝露,在帝王家本无亲情可言,有的只是对权力的掌控和无尽的野心。
大渝兴兵十万,边境突袭;东海水师侵扰临海;南楚增兵关外,夜秦刺杀地方督抚。
东海、南楚、夜秦还可以算是肘腋之患,但是大渝却是梁国的宿敌,此时兴兵十万,看起来来势汹汹。
梅长苏此时身体虚弱,已经时日无多,在他看来,如果梁帝不允许他以林殊的身份活下去,但是如果他能够以林殊的身份再一次上战场杀敌退兵,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倒也不失为一个圆满的结局。
以梅长苏现在的身体条件,靖王当然不允许他上阵杀敌。
所以靖王的要求是,只有梅长苏的贴身医师蔺晨说他可以去,他才能去。
在结尾中,蔺晨和梅长苏的友谊,反而是最让我感动的。
世人(靖王、静妃、霓凰、卫峥……)都是因为梅长苏是林殊而重视梅长苏,在他们看来,梅长苏不过是林殊在无奈之下不得不采用的一个身份,一张陌生人的人皮,一个诡谲奇谋,能把所有人算计在内,但是没有热血的谋臣,是每个人巴不得快点脱去的伪装。
只有蔺晨,他真正在意的是梅长苏(而不是林殊)。
他一开始认识的就是梅长苏,他认定为好友的也是梅长苏,他不想让林殊放弃梅长苏,去换取仅仅三个月林殊的“重生”。
如果林殊最后以林殊的身份死掉,其他所有人都会渐渐忘记梅长苏,而只有蔺晨会痛惜他失去了一个名叫“梅长苏”的好朋友。
但是我还是要吐槽一下,靳东的形象还是适合演现代精英,他演的蔺少阁主,拖着一头拉面似的长发,总让我感觉很颓废。
当然从大局考虑,以蒙挚为主帅,梅长苏统筹全局,靖王坐镇后方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就情感而言,十三年的分别,十三年的相思,刚刚认亲没多久,马上又要面临着生离死别,无论对于靖王,还是对于林殊,都太残酷。
但是兄弟情谊不比家国大义,《琅琊榜》的感人之处在于,在个人感情与大局的抉择中,在个人得失与整体利弊的权衡中,主角团还是义无反顾的会站在大局那面。
虽然失去最好的朋友让靖王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但他还是明白,个人感情的羁绊不能阻挡林殊的脚步,不能阻拦这个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去履行他的义务。
虽然我在评析《琅琊榜》的时候,曾经客观理性的分析过《琅琊榜》有关整体架构和细节设定的理想化与幼龄化。
但是我也必须承认,《琅琊榜》的确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古装好剧,甚至开辟了古装剧的新风潮。
特别是《琅琊榜》的结局,将林殊从梅长苏的复仇身份中剥离,依旧回复到那个为国为民,浴血奋战的少帅林殊本身。
十三年来,他不得不以梅长苏的身份复仇。
但是复仇过后,他却依然能以林殊的身份,以赤焰军少帅的身份重返战场,这的确是林殊的幸运。
纵年寿难永,不愧一生所求。
此去踏关山千重,将前尘挥袖。
且待赤炎归,守我山河家国依旧。
梁帝不让他以林殊的身份为国效力,那么他依旧可以以林殊的身份为国战死,这是林殊最好的结局。
喜欢此文,就给我一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