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鬼才君师兄在还没出社会之前,我还真天真地以为:下班就像下课,到点就可以走,加班是有加班费的。
但出到社会才知道,原来传说中的“加班费”更多时候是给到那些有固定班次(例如早班、夜班),但因为工作需要,而超过原本班次时长才有的补偿。对于现在各行各业的社畜而言,变相加班是常事,加班费这种东西,如同tan90°,不存在的。
只要你不是来自原始社会的深山野人,只要你有一台正常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只要你不是从事那些非常稳定诸如财务、行政、电话客服之类的岗位,下班之后,你的手机大概率还是会被一些工作信息轰炸。
你在吃饭时,追那么20分钟剧时,可能收到工作信息。
你在洗澡时,甚至不可描述时,可能收到工作信息。
如果回复不及时,你将收到一堆:???????????
很多人会想,下班后不谈工作,但真正有底气做到的,没有几个。尤其,如果你是做市场商务、运营、设计之类的岗位,你的领导大大、客户爸爸、需求方爸爸分分钟半夜还会轰炸你,除非你是足够有底气的高层或者业内专家,不然你基本没有办法做到不回复不理睬。
有小白们会说:他们不用休息的吗?
对啊,他们还真不用休息的。一层压一层,死循环。
《南方都市报》曾经就“你实现了下班自由了吗?”话题,做出过一个社会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0%的白领网友没有实现下班自由,有接近90%参与调查的网友表示,即使很讨厌下班后仍需要工作,但还是会在个人休息时间回复工作信息,或者在家处理临时工作任务,甚至有接近40%参与调查的网友表示,会对工作处于随时候命的状态。
哪怕你是在法定节假日休假,也难免会收到突如其来的消息,命令要求你临时加班。那么,这个时候,你是为了稳住一份工作,选择忍受,还是会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
在今年国庆假期的时候,就有过那么一个新闻,一位姑娘正在假期里游玩,突然收到了领导通知,要求回去加班,顶替临时有事的同事,要“公司大于个人”,那位姑娘气得当场离职。这件事,当时也引起了一番热议。
在当时的热议当中,有不少是支持那位姑娘的,也有一些评论建议那位姑娘先忍忍,就算不接受,公司也不会对她怎样。当把整体的意见整合归纳之后,会发现有房贷、车贷压力的网友,会更偏向忍受,而初出社会,未有太大经济压力的网友,会更偏向坚持应有的假期舒适。
现实,不就是那么残酷么。当一个人有了包袱,有了生存压力之后,很多事情都只能默默忍受。哪怕在这个事情当中,如果真要扯上什么“公司大于个人”,为什么不是指责临时有事的那个人呢?不可否认,在我的公司里,我也因为法定节假日有项目安排,有对项目同事进行过假期工作安排,我知道大家都很不情愿,包括我。但还是会先基于大家的空闲情况以及意愿,进行调整,而不渴望做到太强势地去下达命令要求。当下班自由被蚕食过了一个尺度,负面情绪倾注到工作当中,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有人调侃过,如何毁掉你的周末?只要在周五下班的时候说一句:做一份资料,不急,周一上班前交。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没多少人关注你是什么时候上班,晚上回去加班多久,周末额外工作多久,反而,变成会在意你几点离开办公室。
如之前《人民日报》的社评《形式主义加班,再辛苦也白搭》,不少公司的领导会以员工是否会到点就离开公司作为员工工作态度的判断依据,导致很多员工不敢比领导早走。
哪怕像行尸走肉一样,在工位上刷微博,看视频,玩游戏,也是不敢早离开。往往那个最早离开的人,都会被挂上异样的目光。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连下班,也要做秀了。不敢成为最早离开的,不敢比领导更早离开,不敢下班后不看手机。
很多毒鸡汤说,你的价值,就在于工作状态,强行把没日没夜没有私人生活的工作状态,等同于敬业。
这样说,似乎也没错。但对于生活时间以及工作时间的分配,不应该是由个人意愿决定的么?假如你没有别的事情,工作确实占据了生活激情的绝大部分,那哪怕加班到半夜也没什么。但如果个人在下班后确有安排,又并非没有在上班时间内完成要求的工作,那为什么连这点自由都不配拥有呢?
或许,我们心底都有一个答案:自己,对于公司/单位而言,还没有太大的议价能力,你不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
前些天,脉脉上也曝出了这么一个对话图片,真实性如何,无法考究。很多网友都表示看着“极度舒适”,但在我看来,这图片里的两个人都有问题。
领导方面,在员工休息期间,要求工作。
员工方面,一句“傻X”显示出本来的工作素质就不高。
看起来很爽对不,但事实上,如果你是用人单位,你会渴望要一个对着领导张口就是“傻X”的人么。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立场坚定,是ok的,但没有必要去用有违素养的形式去对着杠。
我创业时的合伙人,郑总去到另外一家公司任职时,同样也是遇到了领导临时加班的要求,但他考虑之后,发现工作内容并不是必须,他先是表达了自己的情况拒绝加班的要求,并且表达了对于临时工作的处理建议。领导,也没有为难,默许了他的做法。
其次,你需要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让自己拥有足够的议价能力。
如果非要问我,在年轻的时候拼命工作的意义是啥。我或许回答你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自己的阅历。
就像薛兆丰在《奇葩说》上说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在为公司打工,而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大部分人都很厌倦被压榨,没有自由的工作生活,但换个角度想,你有没有底气成为那个不被压榨,能够有足够底气回应的那个人,而不是安放在固定岗位上的螺丝钉?
当你成为团队里具有话语权,甚至对工作有着极大导向作用的人的时候,又会有多少人,可以对你指指点点?
这非常残酷的,职场就是一个等级分明的地方,只有拥有实力,拥有资源,才配有话语权。
小白是弱者,这个必须承认。如果你是一个足够努力、勤奋的小白,我认为你的上司也会对你酌情体谅,不会对你有多大的苛求。相反,是那些随时可以替换,走了也不可惜的人,最容易成为压榨的对象。
当你日常的工作表现,确实是到位的,所交的成果确实是出彩的,你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哪怕你是小白,你也能让领导心知肚明:找一个替代自己的新人,不容易。
当你平时加班加点做的成效,确实是超过其他人的,哪怕你有一天意外,别人也不敢忽视你的付出。
当你是在某个岗位上,仅有的具有专业话语权的人,没有人敢轻易撼动你的位置,一般的公司都会酌情考虑你的情绪反响。
只有那些平时表现也就一般般,也比较容易替代的人,在“下班自由”尤其压榨的问题上,最容易成为受害者。
在工作的时候,见过一些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低着头,被一些三十多岁的年轻领导指责的时候,会有点五味杂陈的感觉。但跟那些中年人对接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他们除了资历以外,工作的状态真的和一个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一样的拖沓,一样的健忘,一样的爱推卸责任。
我很害怕,自己或者身边熟悉的人,到了中年的时候,依然这样无所价值。
看过凌晨四点的珠江新城,试过在外省彻夜未眠,睡过沙发,也试过睡倒在回程的的士上迟迟都叫不醒。但当我回头看的时候,未熄灭的灯火,远远不止一个办公室。
或许,这届90后,各有心酸。或是因为生活压力,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得咬着牙关坚持。又或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不得不透支眼前的今天。
谁又不是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没事的,习惯了,坚持下,未来会变好呢。
有些苦,噎在心底,彼此都懂。愿你今天种的努力,来年都能结果。早日成为参天大树,不再害怕那些闲风颠簸。
- END -
作 者 介 绍
鬼才君师兄
曾经渴望一夜成长追星揽月
@鬼才君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