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穹 01
这是立冬后的第二场雨。
随雨而来必将是一场霜冻。世人都是这么认为,一场冬雨紧跟一场寒。走过今夜,可能那些风月无边,庭草交翠的院中景将彻底与这一季告罄。像打入冷宫的也曾国色天香的嫔妃们,院中的娇柔百媚也会被封杀在一片流雨飞霜中。
骤转而下的气温,把夜的黑似乎推向了漫无边际的一个点上。就在我们以为飞舞中的雨水避免不了凝结成雪的劫难,天气也不会再有回旋余地时,第二天迎接我们的竟依然是朗朗的晴空,暖暖的阳光。
世人不无自嘲:冬天并没正式开始,只是给我们开了个玩笑,一个它觉得很有创意的玩笑。
在气温急转而下似要见底的刹那,像一个驾驶者轻点了一下油门,那一轻微却有力的缓冲,正好与某个时间结点相遇,让我们有一种在初绽中遇见了新我般的惊转喜。
原来一场霜冻趁着我们与深夜共眠时,迅疾地从我们身下抽离出去,就好似将一张纸极速从一个杯子底下抽离一样,需要速度,但在启速之前那至暂至轻的缓冲是决定杯子不倒的命运。
就如一场冷与一场暖的相遇,都以为雨夹雪的胜算很高。其实纯粹的一场雨更有可能。多是因风向的改变,迂缓了雨雪两重天的存在。
02
缓冲抑或缓和,体现出的力量足以缓解一种极速的延展;表达出的温度足以消融一种极寒的诞生。就如我们心里住满了罪恶,或者有个心怀罪恶的人正走向我们……这世间罪恶与罪恶的相遇是偶然中的必然性。
为何大多时候我们能相安而居,没有发生极端冲突,我想这要得益于驾驭我们灵魂与身体的人本主义的纾缓。
一些人在经历多了遇人不淑,知人不明后,脾气会变得绵软而有抻劲,是那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泰然自若。
且在与世无争时不隐没自我,在与人为善时不失去自我,像一床承载着人情冷暖,软硬兼备的铺垫,随时缓冲扑面而来的那些性情急躁,肝火旺盛,甚至恶向胆边生的情绪化之人。
在心若泰山,嵬然不动的人面前,攻击者即便不会撞个头破血流,但也会元气大损。要不是毫发无损地跌死在绵里藏针的一床厚重里。
03
自去年我写的那篇被凤凰网转载的《一枚牡蛎》的文章在网络世界辗转传阅,外加评论区的烈火烹油,以燎原的时速,蔓及我身边及身边之外的人。
不是我文章写得有多好,而是文中的事例聚焦了读者对孩子膳食营养的关注点。为此文中的主人公——那位不肯给孩子盛牡蛎吃的食堂老板娘难逃舆论的责罚。
而随着她一次次对孩子午餐的敷衍糊弄,以及与我明里暗里地较劲,致使态势越发地风雨如晦。
那时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与我们一壁之隔的校方食堂不断推出的花样翻新,营养均衡搭配的午餐。每次有学生手托餐盘经过我们园所门前,袅袅的菜米香就会争先恐后往老师和孩子们的鼻孔里钻,挡也挡不住。
虽然不至于垂涎三尺,但孩子们鼻子闻到的,眼睛看到的都是诱心的食物。
老师们却看到了由各种食材巧妙地搭配后营养丰赡的实物,每次对照我们孩子的午餐,只能在望“馐”兴叹中升腾起一股怅然而责怨的情愫。
若一种情绪没经轻重缓急地梳理,任由恣意奔涌,那必会直抵怨怨相报的终极。
幸好我跟园所老师做了缜密的分析和研究及时止损了内心日益澎湃的怨绪。我考虑到孩子们尚小,如何手托餐盘从长长的走廊那头一步步挪移到园所里,还有每次吃完的餐盘如何处置?学校的供用水毕竟不是用来洗刷餐盘的……种种问题横亘在那里。
当然,若因这些问题任由事态发展下去而置之不理这必是考量一园之长的良知和师德问题。
在与社区领导商讨这件事时我说再给食堂老板娘一次机会,若她还是一意孤行,孩子们的伙食只好从中撤出。再说与校方同样的伙食费我们何不择善而从之?
后来在静观其变中,我发现孩子的午餐多少有了点改进。漫漫长路还需跟她慢慢磨合。
古人云“动辄得咎”。
只要我们对一件事有所行动和选择,其中必含有经不得推敲的一己之私,若一触即发有所得亦必有所失。
所以能饶人处且饶人。但“饶”不是“绕”,为了保全自我,不去直面问题,采取绕行那是助纣为虐。
当难以权衡利弊时我们可以采取缓兵之计。缓行,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转危为安,化怨为缘。
04
是的,缓行需要心量和气量。在这网络纵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心难有稍安勿躁的时候,生怕给了人机会,自己就没有了安全感。于是有些人为了占据人生的高地,拼时、拼速、拼体力,甚至不惜拼生命。
即便那些不择手段领先达到攀高望远之处的人,也只能独享高处不胜寒的高光时刻,因为他离脚下的景色越来越远。
有言道:水深则流缓,人稳则语迟。能撑得住云帆的,必会乘风破浪济沧海。能承重生命之重的,都是缓缓前行,不动声色的人。
邻居大哥干了一辈子苗木生意。谁都知道这几十年他卖苗木赚取了一桶桶黄金,经济上赢得了盆满钵溢。但一直以来他都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外出办事。
在这声色犬马,以车代步,大肆炫富的时代,还有人能守着钱财按兵不动,过着自己慢节奏的生活,实属当下的一朵奇葩,令人匪夷所思。
私下我们两家走的挺近,平日里他喜欢看文章,也会把网上看到的我的某篇能让他产生共鸣的文章,作为话题,与我进行交流。
那天我们在探讨我的一篇文章时,无意间他说最近在忙活装修房子的事。进一步交深后,才知道他在市内买了一套80平的楼房。
众所周知大连市内的房价不比其他大城市便宜多少,但他全款付清。若不是为了照顾快要生产的女儿,他说还是在这里能让生活缓慢下来,不得已今年冬天就要举家乔迁过去了。
愕然吗?一个平日里骑着自行车出行,沉稳低调,藏而不露的人,真是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这世界需要这样懂得缓行的人在我们前面标新立异,让我们活出一个不被这世界同质化的人生。
就像冷遇到暖,不漠视,不封存,就有了同喧共泄的冬雨;人遇到人,不功力,不算计,就有了可以同日而语的交情。各自交融,各自妥协,共成风景。
作者:毕丽青,笔名高穹。教育工作者。笔下有若干的散文和小说在各网刊和报刊发表。散文《若干年后,希望我们能在转世的拐角相遇》被编入《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年鉴》。2017年被聘为《散文选刊》签约作家。散文《猫一样的女人》荣登2018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
特别推荐最全《四大名著》合集
1000首经典好歌合集央视《百家讲坛》视频合集(共29部)
《朗读者》合集(共24期)
《路遥》纪录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