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生活不止苟且,还有书店
日期:2019-11-20 23:16:00 作者:柒公子 来源:原来是柒公子 阅读:

生活不止苟且,还有书店

  作为一个喜欢书店的人,我一直对南京这座城市情有独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里有很多看书的地方。比如先锋书店、万象书坊、二楼南书房,还有大众书局凤凰书城等等,每当周末闲来无事,我都会去书店泡一天。最近,南京又新开了一家特别的书馆——晓书馆。说起晓书馆,喜欢看书的朋友大概知道杭州良渚的那家。去年11月,由高晓松担任馆长的晓书馆,在杭州正式开幕。当时去杭州的时候,我专门去了一趟,觉得很喜欢。所以在得南京知晓书馆开馆后,我也第一时间预约,并在周末去了一趟。周末的晓书馆比平时人稍多,但好在大家安静自己的书,互不打扰,这样的氛围让人觉得很舒服。南京晓书馆坐落在老城南的凤游寺,这里避开了老门东的热闹喧嚣,显得静谧很多。骑着单车,穿过充满烟火气的来凤小区,拐进新门西产业园,远远地就看到牌子上“晓书馆”的方向指引标志。从书馆正门进去,踏入馆内,才发现晓书馆更像是一个充满着南京元素艺术空间。其实,南京晓书馆的设计高晓松专门委托蒋友柏做的,作为蒋介石的曾孙,他与南京有着很深的渊源。书馆的位置与明城墙毗邻相望,而城墙也是南京晓书馆的设计灵感来源。晓书馆的主要区域文化客厅、文化花园、城墙阅读区、文化织台、绘本角,正是“一城、二马道、三瓮城、四城门”等意象具体化。走进内场,主题陈列室和阅读空间交错相接却又秩序井然。文化花园是馆主和书友互动区,“伴读者群像墙”贴满了读者们的留言和活动照片图书区除了木质书架,还有透明悬浮书架,上面展示着馆内的各类藏书。和一般的图书馆相比,晓书馆的空间并不算大,但胜在空间设计精巧,看上去非常有通透,置身其中,完全不会有拥挤逼仄感觉“城墙阅读区”是南京晓书馆不同于别处的标志,中间是青蓝色的“墙砖”筑起高耸的城墙。书馆分为两层,沿着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二楼的阅读区,会有一种登上城墙游览的感觉。漫步在晓书馆,随处都是舒适的阅读区,桌椅坐垫、落地沙发.....只要遇到喜欢的书,随时都可以选择喜欢的方式停下来阅读。晓书馆里的空间设计很人性化,即使和陌生人并排坐着看书,或是面对面,也不会感觉到尴尬或是干扰,因为这里留有恰到好处的空间。此外,南京晓书馆仍延续了晓书馆对书籍彩虹分类,通过不同的色彩来分类陈列图书,便于读者的取与还,非常贴心。晓书馆里的每一本藏书,都摘掉了腰封和护封,只留下干净的裸书,像剥去了浮华。与主阅读区一墙之隔的是文化广场,对面的文化织台相当于观众坐席。在晓书馆的一天,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文化织台度过的,拿着喜欢的书,坐在软软的垫子上,不在乎周围的人来人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绘本角是一处专为儿童设计的读书室,旋转楼梯,舒适坐垫,五彩的空间像一座城堡,充满童趣。在书馆的出口处,有一片休闲空间,包括咖啡区、文创区和休息区。咖啡区的长桌可以坐下来小憩,补充能量;文创区售卖一些精致文具创意手工艺品,带着浓浓的艺术特色。走到休息区的对面,我意外看见了正在举办“哈佛大学·杂书馆特藏展”。书展所在展厅,是独立于书馆主体空间之外的,也就是说要从出口出来之后,再从楼梯上去。看到门口的介绍,我才得知本次的特藏展,作品都来自哈佛燕京图书馆,这次展览也是中国巡展的首站。展区不大,但每一件展品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1400年前的佛经注唐写本,明朝谏臣的奏疏,还有鲁迅、茅盾共同写给伊罗生的书信,北洋海军日记,以及鼓词、弹词、木鱼书、三字经……这些浸染着历史气息古籍资料泛黄书页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故事。从展区出来,意味着这次晓书馆的行程接近尾声。走出晓书馆的时候,外面天色已黑,初冬的南京下起了小雨街道行人都变的朦胧起来,身后只留下晓书馆的灯牌亮着光。很多人知道高晓松,是因为他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一直觉得人要多经历,多读书,才会更加通透地理人生。而书店和图书馆,就如同城市里的一小片绿洲,是离生活最近的诗和远方。在一个喜欢的城市读一本喜欢的书,是我所喜欢的事。这个周末,我幸运地同时实现了这两个愿望。南京晓书馆,以后我会常来的。Tips:11月12日起,南京晓书馆正式免费开放,想去的读者,可以通过晓书馆官方网站,或官方公众号进行预约。作者公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生活不止苟且,还有书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