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王阳明:有事专注于事,无事存心养性
日期:2019-11-20 10:45:16 来源:明代大儒王阳明 阅读:

王阳明:有事专注于事,无事存心养性

  来源|京博国学()

王阳明短短五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既有思想建树,也有事功表现,他在书法诗词散文哲学军事政治教育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如果一个人获得王阳明某个方面一半的成就,也很了不起。我们做的事远远没有王阳明做的那么多、那么大,为什么天天还叫忙叫累?今天的人们看上去忙忙碌碌,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时刻得不到休息,以至于许多人都迷失了自己丧失了自我。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焦虑急躁、浮泛、灼热的状态之中,哪怕是有了闲暇时间,也要么不知道如何有效支配,要么处于心绪烦乱无所适从之中。王阳明所做的事比我们多多了,却始终不忘修心养性,而且终日保持着一种悠然自在心态,他的这种生活艺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

  有事专注于事

专注于事,实际就是专注于心。一个人要想在工作轻松高效处理杂事务,不仅要养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还要有意识训练一种高度专注力,那就是:当他手上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心里就只有这件事,仿佛世界上也只剩这件事。要有这种专注力,就要锻炼自己的心,然而平常我们的心散漫惯了,突然叫它集中起来,它就象猴子那样好动古人称之为“心猿”。王阳明举例说:“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现在有人在吃饭的时候,就眼前吃饭这一件事,他的心仍然不安宁,就是因为心散漫忙碌惯了,所以哪怕做一件小事,心也收不住。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做事就是用心。有事的时候,心着于事务,即心事相合,即心之所之,专注于某一事物而不分心旁骛,王阳明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王阳明又说,“人需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人在实践中,几经磨炼就有了定力,有定力才能处变不惊。康有为说:“言心学者必能成事,而且是大事。”心学是讲事功的学问,不是用来纸上谈兵的,由于心学博大精深,所以深悟心学的人能成大事。

  2

  无事存心养性

在王阳明那里,心、性、天理良知都是一个东西。他曾经给门人讲了一位禅师故事。这位禅师遇到弟子提问,就举起手中的拂尘作为回答。有一天弟子把拂尘藏起来,又当面提问,想为难老师。禅师找不到拂尘,就直接把手举起来。王阳明说,我的良知概念就是这个拂尘,别看我天天给你们举,其实它根本重要。从那以后,如果遇到门人弟子喜欢请教心、性、天理、良知这些概念之类的问题,王阳明便会开玩笑地说,我那柄拂尘在哪里啊?知识传授根本不等于体验形成,所以王阳明坚决反对只在书本文字讨论问题,认为那不过是“口耳之学”。他的讲学过程就是帮助弟子们一个个“致良知”——学会现实生活中判断是非,做出选择。存心养性,简单的说就是加强自我修养。王阳明认为,加强自我修养,存心养性,是为了致良知,发现良知。存心养性,归根结底是让自己做好一个人,一个真正认识自己心性成熟的人。王阳明说:“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虽然不管有事无事,都要做存心养性的工夫,但是只有在无事的时候多多“存心养性”,致良知,才能在有事的时候充分地“事上磨炼”。

  精彩回顾

  曾国藩: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曾国藩:做人守拙,做事守缺

  王阳明:心中有灯,余生光明

  诸葛亮死前为何点亮49盏灯?看似在续命,其实暗藏了两大计谋

  诸葛亮和郭嘉,究竟更胜一筹?曹操用9个字说出答案

  投稿信(欢迎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鱼离()

  蕲艾泡足包,详情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王阳明:有事专注于事,无事存心养性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