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独居冰岛的一年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11-14 23: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独居冰岛的一年读后感10篇

  《独居冰岛的一年》是一本由嘉倩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019-1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独居冰岛的一年》读后感(一):参加嘉倩新书签售会是什么样的体验

  了解嘉倩是从B站,很久了吧,从她从飞机下来那时候开始。我可能忘记了当时为什么关注嘉倩,也忘了第一次,不过后来她的每一个视频都有看,而且视频做的很认真,很治愈,很真实。没想到可以在网络意外见到嘉倩,应该是一件很惊讶又很难忘经历了简单翻阅了一下,写在前面的如何阅读这本书大致介绍了一下自己思想经历生活态度,没看过以前的书,不知道是不是嘉倩的书的惯例~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文字朴实不冗余,看起来会有很暖很香的感受,下午落日饼干小茶聊天应该会很惬意,尤其是插图非常精美,看过视频的话,会有种似曾相识梦中见过的感觉,冰岛很美,雷克雅未克等我~

猫的天空之城~2019.11.2下午大概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嘉倩对粉丝超好,经常往前看就发现嘉倩一直微笑着地很热情地跟粉丝交流,还会记得一些关注比较久的粉丝,比如我前面那对情侣,哈哈哈哈

  明年再见吖,嘉倩!

  《独居冰岛的一年》读后感(二):冰岛那么远,只因为有你才想去。

  第一句是感慨,在北京雨枫相约了。 第二句是冰岛,因为你我爱上的地方。 第三句说书吧,你独居的一年。 从北京回来的高铁上,迫不及待的读,忘记了一晚上没睡,一天了不知道饥饿的感觉,这本书就是我这趟旅程的全部。 封面熟悉的你,让读者以为是明天我要去冰岛的续,现场有人还问你要不要读了我要去冰岛再来读这本,你打趣的说到那本现在已经买不到了。 翻开书来,嗯,果然是我认识的嘉倩,魔力的嘉倩。生活波澜壮阔后都是风平浪静,在冰岛极昼极夜的世界里,你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这正是我想要的。 冰岛的生活你,像我的身边人,或者我像你口袋里的小精灵,读着读着,感觉你每天的经历,我都在你身旁。细腻到每个时点激发起我的想象力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冰岛画面。 你在车站公交,我就像马路对面的行人,感受到你等车上车。你在天空滑翔,我就像老爷爷眼睛,看到你飞向蓝色大海自由自在。你在湖边散步,我就像候鸟,等你下个季度再来。好像你做的每一道菜,我都是品尝者~ 一个人在冰岛能有多孤独?不,你不孤独,你是开心自在的。 我也一样,想做一个自在的人。这一年我慢慢学会独处享受一个人的世界,既可以思考很多,也可以重新认识自己。 我也是独生子女,几年以后,也需要父母一个安心,让他们觉得我过得很好,现在我更想着去过好自己,不断经历。 大概识得人间烟火,即可以融入万千世界,又可以保留自己的天地,这才是最幸福样子吧。 嘉倩姐,我们下次见!独居冰岛的一年暂无评分嘉倩 / 2019 / 天津人民出版社

  《独居冰岛的一年》读后感(三):我也想去冰岛了

  作为嘉倩的读者不到两年,但她的文字就像有魔法一样永远正中我心,让我静下心来享受生活继续前进。

  在微博上嘉倩是我的特别关注,也因此第一时间关注到了签售会信息。说来也奇怪,虽然很喜欢看书也买了许多书,但是提起签售会总觉得好无趣,不就是作者签个名嘛。可是这一次我想去签售会的心情无比强烈,看到场次信息后就决定前往,去看看这个我觉得超酷的女孩

  嘉倩真好呀。

  她在签售会上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好喜欢,每一个观点都深得我心,分享故事都会我会心一笑。

  我果然来对了

  一直以来环游世界就是我的愿望之一,看过《白日梦想家》、《花样青春冰岛篇》后对冰岛更是有一种无法言语憧憬。很荣幸第一时间拿到了《独居冰岛的一年》这本书,回家后的这几天一有时间就翻开来阅读,外面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心情平静又有些小激动,原来生活在冰岛一点也不“冰”。

  这本书里,你可以看见不一样的冰岛,嘉倩从她的角度描述了许多生活在冰岛的细节,仿佛那天那时候我也在那里,与嘉倩感受着同样的事物

  例如作为独居者,不必常常去超市但却喜欢逛超市带来的快感,买的菜一个人总是吃不完,连着几天变着花样吃同样的食物;例如极夜出门再也不怕遇到熟人了;例如做了好吃的菜第二天就希望午饭时间赶快来临;例如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泡杯牛奶躲在被窝里看书…完全我喜欢的生活方式

  此外,嘉倩还提及了许多冰岛有名景点店铺趣闻,也可以当作去冰岛旅游前必读书籍。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冰岛没有蚊子!作为每年夏天都被蚊子咬惨的人看到书中描述恨不得立马飞去冰岛。

  面对这本书,我总是想快点读下去看到更多精彩的内容,又总是回过头来重新回味。看完的第一刻就迫不及待来写书评了,冰岛的极昼极夜、极光温泉,冰岛的草帽山、斯奈山半岛、西峡湾,雷克雅未克的大教堂、主街、“鸟屎那旮旯”,冰岛马、海鹦、北极燕鸥,每一个都想去看看、每一个都想去感受。

  整本书文字清淡但完全不无趣,还有精美的照片,书的布局是我最喜欢的风格,像一位老友一样轻轻地和你述说冰岛的点点滴滴同时展示她的摄影战利品”。(顺便夸夸嘉倩拍照技术太棒了)

  如果你喜欢冰岛、喜欢独居或者憧憬独居、喜欢北欧,我推荐你读一读这本书。

  思来想去,之所以这么喜欢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冰岛、因为独居、因为那些感动我的美好细节,更是因为它所传递出的生活态度

  “我从来不知道,做一个女生,有那么多要恐惧事情——年龄大了要恐惧,长得不好看要恐惧,离开家要恐惧。”“我不需要去说服那个人或者其他任何人,所谓的女生应该怎么样。做了就是做了,做到就是做到。”

  看完我也想去冰岛了。

  还记得书里最令我感动的一段是,在凯夫拉维克机场,嘉倩爸爸对嘉倩说的“我们帮不到你什么了,勇敢点儿,撑不下去了就回家”,没有说出口的,都被爸爸看在了眼里。这样温情时刻,多美好啊。

  谢谢嘉倩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美好时刻。

  写了上面这些话,与其说是这本书的书评,更像是写给嘉倩的一封信,我觉得你超棒的!期待第二年的第二本,下次也要再见❤️

  “Sjáumst á Íslandi”未来冰岛见~太紧张没有和嘉倩合照拥抱,下次补上!

  《独居冰岛的一年》读后感(四):“我们仨”

  (题名引自杨绛先生著作《我们仨》) “很期待能够和你一起做第一本书。”

  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话打动了她,一来一往的邮件回复中,双方确定了做一本书的心意。如今,新书即将上市,记一下“我们仨”——作者嘉倩,新书《独居冰岛的一年》,以及作为编辑的我。

  1

  初识嘉倩,是《在冰岛工作的体验&如何申请冰岛工作签证》,瞬间被吸引。于是立刻来豆瓣搜索关注,从《在冰岛雷克雅未克市政厅上班的日子》,到《一个人住在冰岛能有多孤独?》,再到《独居冰岛的一年》,平日只把豆瓣当做快乐源泉的我,坐在摇晃的公交车上,一篇篇认真读起来。

  “在家有在家的开心和不开心,出去有出去的开心和不开心,既然到哪里都会开心,也会不开心,要是能出去,就先出去感受下外面的不开心吧,到时候再回家,也算没白活一遭,见识了下世界。”多任性呀。

  “大家常回答‘Now is good’,说完会心一笑,是啊,现在就很好。”是的,要永远记得珍惜当下。

  那个夏日,湿热的空气,刺目的日光,吵闹的蝉鸣足够让人烦躁,而我脑子里全是结冰的托宁湖、堆雪的垃圾桶、在路上闲逛的猫、睡不着的极昼夜晚和睡不醒的极夜白天……冰岛那么远、那么神秘,和我所在环境差别如此大,那里的人似乎奇奇怪怪,总是抱着在我看来不切实际目标和愿望,做着我难以想象的事情。而恰恰是这些,才让人产生向往幻想。在我看来,嘉倩肯定也是这样“奇怪”的人,才会观察到、记录下这些“有趣”。

  我们总会对新事物充满向往,等到真正要去挑战,就会有一百个理由,劝自己退下阵来。我想,这就是嘉倩吸引我、吸引大家的地方。她有自己的目标和执着,既有务实坚持一面,也有充满勇气义无反顾的一面,我能在她身上看到勇敢和责任

  2

  前段时间有个热搜新闻:目前中国有超过2亿单身适婚成年人,超过7700万青年独居。豆瓣上也有一个热门话题:独居生活指南。7700万青年待在不同城市里,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过着一个人的日子。一个人做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甚至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做手术……

  《独居冰岛的一年》正是这样一本“独居生活指南”。书中收录的文章,有的是已经在豆瓣发表的热门文章,经过删减、重新修改、配图、排版,熟悉的文字读起来更加赏心悦目,新的文章则展示了更多的冰岛和嘉倩的生活。

  这本书其实有时间限制,限制在嘉倩去到冰岛的第一年。现在是嘉倩在冰岛的第三年,已经过去了快两年,可那段独居日子的独特性重要性不容忽视。第一年的冰岛生活,嘉倩租住在市中心的一个半地下室,每天可以听到各国游客的聊天声;乘公车去市中心的金融街上班,每天同一时间,等待同一班公交车,车站总是同一批人;节日时生病过敏,为了庆祝吃了一瓶菠萝罐头,第二天发现对菠萝也过敏(so sad)。认真地喂养自己,认真地洗衣服,认真地自己剪头发。独居或许孤独,也有些乏味,但规律的生活总能带给人安全感,尤其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第一年的冰岛生活,静悄悄的,没有太多回忆,只有具体的、琐碎的生活细节。也正是这些细节、这些日常,让嘉倩学会了与自己相处,学会了享受孤独。7700万独居青年们啊,希望我们可以从中产共鸣,得到慰藉说不定还会得到一些孤独的奖励

  3

  长时间从事一种工作,很容易变得麻木怠惰,做书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新人编辑,第一本书就是做自己喜欢的内容,十分幸运,这得益于很多人,很多力量

  联系作者,沟通选题方向,撰写书稿,收到初稿,三次审读,三次校对,与作者核对修改意见,申领图书信息,设计正文、封面,选纸张,定工艺,追色,下印,制定营销计划,多平台宣传维护开拓销售渠道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后续销售预估和应对……

作为策划者,全程参与所有环节,说不累是假的。尤其是和作者有时差,经常是在下班后的晚上和作者沟通足够多的事情、获取信息,不然就要等到后天

  《独居冰岛的一年》读后感(五):我曾经跨过山河大海,去拥抱想象不到的金碧辉煌

  当初决定回国时,国内生活的便利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北京刚立冬的周六,穿了美美裙子大衣高跟鞋,来见一个生活在冰岛的女孩。

  最初被她的文字打动,是她对独居的描述。“下班回家锁好所有门窗暖气开到最大,洗澡掏耳朵,泡一杯热茶”,感觉她的文字里有温度。曾经,我也在德国乡下的一个小镇独居数年,漫漫寒冬无限的时间里,开到最大的暖气和白瓷杯里绽放花茶,是力量的来源。她写出了我枯燥的文字表达不出的感觉,可能因为我们都经历过欧洲的漫长黑夜

  从熟悉的生活中连根拔起,只订一天青旅和单程机票,独自一人飞往世界尽头。扪心自问,出国前的我绝没有这份勇气。然而听到刚毕业弟弟将嘉倩比作“人生灯塔”,又感觉到经历的价值,至少在遇到同样为追求梦想而活的人时,可以用欣赏和共鸣代替遥远崇拜

  国外的距离感,是一种游走于冷漠与自在之间的平衡同事绝不会打听你的私事,也极少在下班、周末和休假时联系工作,下班后的时间因此被拉长了。曾经的我,也会找各种各样的事把时间填满:在屋后的土豆地和森林里绕大大的一圈,被突如其来大雨淋成落汤鸡;周六的早上收拾屋子和做个丰盛早餐,去超市采买整个周末的食材,购物券换一杯咖啡,再随手买一把鲜花;开车去隔壁城市游泳泡温泉蒸蒸汽浴,顺便辗转几个超市扫一波奶粉,代购只为找点事做。然而在国内工作后,面对领导晚上10点11点的微信,感觉生活的分分秒秒都被工作填满,又开始想念那些无所事事的夜晚。

  三年前的冬天,起源于一些事情,加上孤独的催化,出现抑郁症状。回国时去上海探望老友,惊讶地发现好朋友竟然连犯抑郁症都选同样的时间。我给她讲述我在国外的孤独,她却说,在人群中的孤独更难熬,因为那是真正的无处可遁。三年后,我们都回到北京,她昨天在微信公众号发文征婚,我今天借签售会怀念自己那段曾经黑暗的时光。

  再说回灯塔。嘉倩说,她不崇拜镁光灯下的偶像,却会从坚持努力普通人身上汲取能量。初到德国入学的第一个月,德语水平不仅听不懂课,连“下节课换时间/换地方”这类通知都听不懂,好几次按时跑去教室却发现空无一人。课间去厕所,不知怎么的就跟打扫卫生的罗马尼亚大妈聊了起来,大妈对我说了一句Das Leben ist schwer.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支撑我的一句话,就来自那个打扫厕所的大妈。

  以上,是上个周六的签售会后,一边排队等签名一边用手机码的。本想在签名时给嘉倩当面炫耀一下,无奈队伍实在太长,天色也已转暗。

  我想,无论是对于作者,还是读者,文字的传达与感受都更为重要。于是,从队伍中潇洒转身,在人生中参加的第一场签售会上,带着一本扉页空白的书,铩羽而归。

2019.11.09. 北京签售会

  回家后,用三个晚上,读完了她在冰岛的一年。那三个深夜,都在合上书的梦里,怀念曾经无比想要逃离的生活。

  那孤独到独自逛陵园的生活,落寞到无人分享你的喜乐哀愁的生活,“圈子不同不必硬融”再三被打击的生活,把小镇的角角落落踩遍的生活,在乡下农场喂矮种马的生活,在嘉倩独有的具体、短小、“性冷淡风”的描述中,在脑海深处重新鲜活雀跃。没有类似经历的人,可能真的无法感同身受;但对于1%的另一种人,这文字跨越时空,仿佛我曾经的挣扎,她都在身边冷眼记录;而她如今的自在,是我最终没有选择的另一种人生的延续。

  看到大杂烩一般的花式菜谱,我在深夜2点半笑出声来。扔下书开电脑,迅速敲出一串类似的记录。海鲜意面、番茄牛腩、咖喱鸡饭、五花肉炒一切、一个人的火锅、包了三个小时的巨型饺子……可能,这就是我怀念的原因之一吧。

  我曾经抱怨德国的冬天。早上8点天亮,下午4点天黑,出门上班时漆黑一片,车窗上一层冰,刮到手套都冻住;下班又是披着夜色,小镇唯一的主路人车寥寥,除了回家无处可去。

  那么冰岛呢?“夏天极昼,任何时候,只要醒着就能出发;冬天极夜,在漆黑的早上看到写字楼里的灯光和电脑屏,发现大家都在沉稳地活着。”读到这里真的由衷地佩服这个看上去小小一只的姑娘,是以怎样的坚韧,独自一人在世界尽头活过无边的永夜。如果换作我……可能我也会活过来的,毕竟 it’s great to be alive.

  即便最糟糕,也不过是成为一棵树。

  一个人在最绝望的时候,不是死掉,而是重新开始。在德国生活三年的小镇。此时此刻,我好想念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独居冰岛的一年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