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是一本由【日】高田靖久 著 孙律 译 时代华语 出品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读后感(一):偏袒虽好,可不要贪杯奥
本书十分短小,核心思想即是“偏袒”,着重强调要对累计贡献值高的客户提供更用心的服务。正如书中所言,生活中“偏袒”的行业比比皆是,而“偏袒”确实可以达到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偏袒”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客户的额外服务,此服务的核心点在于独特,最好能带来惊喜。当然,书中的“偏袒”重在老客户,是围绕一种“聚集新客户;培养常客;促进客户成长;维护客户”的四步销售机制,是通过维持高贡献值客户,来保证稳定的利润。 但是,个人认为,对老客户的“偏袒”不能作为所有行业的一大有效法则,其更适应于相对稳定、注重口碑的产业,对于新兴产业,创业之初即大搞“偏袒”实际上也并不可行,因为对客户的信息收集就不是短时间内可完成。 当然,“偏袒”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方式,其关键在于能够营造出一种双赢的感觉,也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虚荣心与消费欲望。
《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读后感(二):书中有用的几句话
本书应该成书在2004年前后的日本,对于15年后的中国,在具体环境中已经天翻地覆了,比如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决定今天和顾客的触点以及管理沟通方式都已经前所未有的方便。
书中绝大多数建议的方法,基本上已经不可用,但书中的一些要点,还可以学习:
客户需要区别对待,按年贡献来划分,头部25%的客户贡献75%的收入和利润(在中国,直接用28原则说事更容易理解,即20%的客户创造了80%的价值)。用最高级别的服务对待所有客户,用比最高级更高级的服务对待头部客户。
建立客户信息系统,追踪客户所有信息。对头部客户更高级别服务,让客户感受到,我真的在乎你让客户参与到我们中来对于客户:你越懂我,我越爱你《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读后感(三):对于实操还是有不少启发的
《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笔记
一、为什么要偏袒顾客?
1、“铁杆客户”人数只占10%,贡献值几乎是销售总额的一半;
2、偏袒生成口碑;
为所有客户提供最高级的服务。同时,为重要客户提供比最高级更加高级的服务。
二、哪些客户值得偏袒?
即筛选一定时间内,顾客为企业收入总共做出多少贡献。企业需要仔细记录、统计每位客户的年均贡献值,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2、 四级客户划分:
按照贡献值由高到低,四级客户具体分为:“铁杆客户”、“稳定客户”、“游离客户”、“试用客户”。
三、如何打造偏袒的“体系”
1、 辨识客户的“体系”认真搭建。
2、记录每个客户的购买信息。
3、记录全部信息:包括客户的谈话、随身物品、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同行的伙伴等;
所有员工必须全神贯注的接收信息,并且补充进客户档案内,客户光顾次数越多,员工对其越了解。
放弃原因:
2“徒劳且毫无意义的降价”反过来拉低收入;
4随着价格持续下调,客户群的性质也变了。
《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读后感(四):工作能用的到,核心句子收集一下在这里。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公司部门会议,Kevin老大总经理要求层层下来看,经过了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拿到的这本书,觉得还是有一读的必要,的确跟目前的工作能相挂钩上。
1、如果频频光顾,许多人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 “多少应该记住我这张脸了吧?”然而,很多时候店员却没什么表示,难免让老客户倍感失落。“今天比平时来得晚了些啊。” 哪怕只有这寥寥一句,顾客便会喜出望外,觉得受到特殊待遇。
2、“我在那家店享受到的服务和其他顾客一样。”想必不会有重要客户沾沾自喜,继而给予好评吧?客户只会对“仅针对自身的优待”喜出望外,并且向人宣扬。“那家店只会给我安排特别丰盛的甜点哦!”口碑通常来源于此,为了生成口碑,不妨有意识地加以偏袒。
3、“可以比他人节省许多。”一旦这样的念头涌入脑海,往往就会忽视和其他运营商的比价。
4、把顾客分为4级,有区别地加以偏袒。客户群金字塔:10%铁杆客户,20%稳定客户,30%游离客户,40%试用客户。
5、光顾频繁未必就是重要客户,反之,一锤子买卖之后再不现身的也不能算。判断客户重要与否的依据是——客户的累计贡献值,即顾客为企业收入总共做出了多少贡献。
6、轻易降价危及企业生存,降价成为导火索,纷纷流失老客户。而且,被低价引来的客户严重只有价格,难以成为常客。一旦不再降价,便是和此类客户的“缘尽之时”。
8、降价是打动客户的最后一招,所有市场营销行为均应以此为准则。同理,轻易以降价,积分兑换的方式偏袒客户,真正的客户也不会沾沾自喜,
A让全体员工都掌握客户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打造偏袒式体系的基础,由此,任何员工都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客户。
C 打造连接客户和商店的体系。将客户与企业相连,打造“个人对企业”的体系。绝不能把客户简单交给特定的员工,而是应该从企业的层面加以辨识。
10、单凭价格和商品本身无法吸引客户,让客户觉得对商家来说自己可是特殊的存在,这点最为重要,所以必须对高级客户有所偏袒。
11、“您升级了哦!”基于这个名义,JAL给我寄来了新的会员卡。
12、让客户乐于成长,常规卡,银卡,金卡,蓝宝石卡......随着登记不断攀升,客户也陶醉于成长的乐趣之中。
13、特供菜单的偏袒法则
14、越是不能相见,越是要让客户感受到偏袒。
15、偏袒式营销并不是对其他客户弃之不顾。无论是哪种客户,首先都要提供无差别的最高级别服务,但对于频频光顾,为企业利润多有贡献的客户,至少需要表示感谢。如果可能的话,把感谢转化为某种服务。
《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读后感(五):做人要偏袒
前言:上周读了3本书,分别是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十八岁出门远行》和[日]高田靖久的《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今天这篇文章是写《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书名太长了,后面简称《25%》)的读后感,你可以叫做书评。余华的那两本有机会再讲,也都是非常棒的书。
说实话,《25%》这本书我不太愿意分享出来,因为写得真的是太太太棒了。这种感觉就像掉进某个山洞捡到了本武功秘笈,赶紧偷偷藏着,自己练会了再烧掉。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如果你看到了,那恭喜你赚到了。
再前言:从这篇文章开始,金老师会做一个全新的系列,叫做《每周一本书,金老湿轻轻陪你读》,主要介绍我读过的书,你可以来这里挑选你喜欢的书,也可以直接读我写的读书分享。好了,以下是正文部分。
《25%》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件事,什么是偏袒式营销以及如何做偏袒式营销。
那么什么是偏袒式营销呢?先来看3个问题:
只来一次的稀客与光顾一百回的常客,无差别对待是否妥当?在你这花1万的小客户和花费100万的大客户,难道可以一视同仁吗?为全体客户提供相同服务,这句话你觉得有没有问题?当然不妥当啦,老主顾肯定要好好招待嘛当然不可以啦,大客户得重点维护嘛当然有问题啦,我们的套餐有3种,最贵的是一对一......偏袒式营销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对客户差别对待,对贡献大的客户重点优待。用互联网运营黑话来说就是:用户分层。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卧槽,这么简单的道理,用得着用一本书来讲吗。
用得着,因为我们很多人,嘴上明白是一回事,身体行动是另外一回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几乎都用过美团或饿了么来定外卖,尤其是看到有减免优惠的时候,但是等你登录上去准备点单的时候,它会提示你,这是新人专享福利。那么老用户有没有呢,老用户有个屁,赶紧乖乖去付钱吧。
同样的,在打车软件上也是一样,每次看到新人免单或减免的优惠,心里就恨得痒痒, 有的人会拿新手机号注册,薅资本主义的羊毛。
甚至还有,发现你是老客户,反而更宰你。之前就曝出过携程宰老客户的事件,消费更多积分更高的老客户定房间价格反而更贵。
现实的营销行为中,基本上都是偏袒新人,给到新人的福利通常是最多的,这与书中强调的偏袒老客户恰恰相反,这也是很多产品或者公司的口碑做不起来的真正原因。
作为一个营销/运营从业者,我职业生涯里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每次跟老板说,我们要重视老用户,先把口碑做起来,由老用户带动新用户。但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都是,老用户不用管了,多想想怎么拉更多的新人来使用。好像只有拉新才是本事,存留就是没本事。永远陷入到拉新——流失——再拉新——再流失的循环之中。
华与华创始人华杉在《跟华杉学品牌营销》中讲了个小故事。他们公司(华与华是品牌咨询公司)在谈新客户的时候,只要客户说让派两个人去客户公司谈,他们都拒绝,而是要求客户来他们公司谈。按理说,作为乙方,甲方爸爸让你过来谈合作,你不得屁颠屁颠赶紧去呀,而他们偏不,必须客户去他们公司谈。
华杉给出的理由是,如果去客户那里谈,加上出差往返,通常需要两天时间,而且需要两个人,还得是精锐员工去,否则谈不下来。如果每个新客户都这么要求,那么所有精锐的员工都派出去了,那老客户谁来跟进和维护呢,老客户服务不好,口碑就砸了。而客户来公司谈就不一样,每次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搞定。
我自己在做写作课的时候也深有体会,从去年到今年,不过也就开了5期课,做得非常慢,每一期的人数都控制得非常少。每次最担心的都是服务不周,让学员没有学到东西。所以即便是他们学完到期之后,有任何问题,能解答的都一一解答,有的同学调侃说真是终生服务。很多朋友建议我,学学人家,去做裂变,去做分销,去知乎上打广告,这样新人才能不断的来。但我始终认为,老用户更重要,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我会优先向老用户倾斜。而事实的结果印证了我的想法,每一期的大部分学员都是来自往期同学的推荐。对于他们,在这里再次表示感谢。
对于老客户的偏袒,有一家日本酒店公司做得更极致。这家酒店的名字叫丽思卡尔顿。丽思卡尔顿酒店会针对每一位忠实客户,组建一支梦之队,这个梦之队的职责就是每天思考如何取悦客户。梦之队的偏袒服务有哪些呢:
每名员工有1万块钱(大概的数字)的自主处置权,比如给客户买蛋糕,买礼物等,只要不超过1万,可以自己决定。这个服务国内的海底捞也有,不知道是不是学习的日本这家企业;
能在电梯里叫出客户的姓名,并且记住客户住在哪个楼层,注定按楼层按钮;
客户没有告知抵达时间,依然有员工到达机场接机;
知道客户的特殊喜好后,全球酒店就统一服务,比如客户喜欢自己用咖啡机泡咖啡,该客户再次入住全世界任何一家丽思卡尔顿酒店,房间里都会备好咖啡机;
......
既然说正确的营销是要偏袒老客户,而不是新客户。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偏袒呢?
1.了解用户,记录行为数据
以前很喜欢看和菜头的公众号,尤其喜欢看文章底下他与粉丝的互怼,他怼完之后通常会拉黑对方,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每次拉黑之前,他都会带上一句“0赞赏,0转发,0收藏”,意思是这个人啥贡献没做。
我的意思不是说让你去拉黑谁,我的意思是只有清楚了用户的行为数据,你才能判断以哪种方式对待他。对我们好的,我们要感谢,暗地里搞小动作的,我们自然要拉黑,不需要当圣母。前提是,你得知道谁是你的队友,谁是敌军。
2.阶段性偏袒比一次性偏袒更好。
前阵子中国移动积分兑换话费活动,用的越久,积分越高,积分越高兑换的话费越多。按理说这个活动应该不错吧,也算是偏袒老客户。但事实是,我把一个用了一年的号兑换完之后,就不打算继续用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个积分一旦兑换就清零了,下次还想兑换的话还得从头开始攒,这与我换个号码没什么区别了。刚好我趁着这个活动把积分清零了,换电信的号。也就是说,这个活动不仅没有挽留住老客户,反而加速了老客户的流失。
这就是一次性偏袒的弊端,相比之下另外一家叫JAL的日本航空公司的做法就比较聪明。JAL公司根据客户里程将客户分为四个等级,分别常规,水晶,蓝宝石,钻石。不同的等级享受的福利不一样。这样一来,就不会面临清零后重新累积的尴尬了。这种就是阶段性偏袒的策略,在很多公司中也用得比较多。
3.物质奖励重要,但精神优越更好。
有很多公司喜欢发券,尤其是到用户过生日的时候。基本上内容如下:
尊敬的金先生,生日快乐,送您一张5元优惠券,3天有效,记得快来使用哟~
你收到这样的信息你会去用吗?反正我是不会。我只会想,妈蛋,又想骗我去花钱。然后屏蔽掉短信。
同样是生日这件事,有一个蛋糕品牌就做的很巧妙。他们每次送完蛋糕之后,不会立刻走,会表演节目,唱生日歌,这样的感觉就非常不一样了。客户不仅觉得被重视了,还乐意发朋友圈帮你宣传,但如果是优惠券,我有什么好发朋友圈炫耀的呢,对吧。
到这里,这本书的我要说的内容就说完了。再来总结一下:
如果要让产品获得口碑,最好的做法是偏袒式营销;
偏袒式营销是要偏袒贡献大的用户,而不是新用户;
可以通过记录用户数据行为来判断用户贡献值,阶梯性的用户激烈措施比一次奖励更好,精神优越感比物质奖励更好。
最后,如果你不是从事营销或运营的,这本书依然有价值,比如在交朋友上就可以运用。我的朋友民院路王叔叔说过,朋友是人生某一段路的同路人。如果你想让某个朋友跟你同路更久,那就可以偏袒他,多找他吃饭聊天扯淡,而那些口头之交的“朋友”,走散了就散了。
《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读后感(六):无差别对待客户干到死,偏袒客户才能玩出滚雪球利润
让利润滚雪球要懂一个常识:25%的回头客能创造企业75%的利润
作者:荣振环
二八定律很多人都懂,20%的人占据80%的财富,20%的投入决定80%的产出,20%的客户贡献80%的利润,20%的产品创造80%的营业额……
抓关键,关键抓,是事半功倍的不二法门。杜甫在《前出塞》诗中早有描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后两句诗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但是,很多人做企业,做着做着就忘记这个法则了。
一句“客户是上帝”就把自己带沟里了。无差别对待每一个人,更是2B到家了。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25%的回头客能创造企业75%的利润,因此我们需要抓住25%的回头客,滚雪球一样地增加企业的利润,这才是利润能持续增加的核心所在。
现在社会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当经营者开始对顾客进行差别化管理时,赚钱的店铺就开始增多。
今天咱们聊聊这本书《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
任何企业必须懂得两招:“偏袒顾客”和“差别化管理顾客”,这是你提高销量以及获利的法宝。
顾客需要一视同仁吗?NO。
笨蛋,是偏袒生成口碑
要知道偏袒生成口碑。优秀企业已把“偏袒”落到实处。
如果重要客户感觉:“我在那家店享受到的服务和其他顾客一样。”他会有沾沾自喜的感觉吗,继而产生口碑给予好评吧?客户只会对“仅针对自身的优待”喜出望外,并且向人宣扬。
“那家店只会给我安排特别丰盛的甜点哦!”口碑通常来源于此,为了生成口碑,不妨有意识地加以偏袒。
偏袒不代表对另一部分顾客置之不理,而是要“为所有顾客提供最高级的服务,同时为重要顾客提供比最高级更高级的服务。”
到底该偏袒谁呢?
不是所有客户都一样,我们要编制客户年度贡献值排行表。
光顾频繁未必就是重要客户,反之,一锤子买卖之后再不现身的也不能算。判断客户重要与否的依据是——客户的累计贡献值,即顾客为企业收入总共做出了多少贡献。
我们可以把顾客分为4级,有区别地加以偏袒。客户群金字塔:10%铁杆客户,20%稳定客户,30%游离客户,40%试用客户。
铁杆客户的牛逼之处
作者曾经仔细采集和分析客户数据,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只占总人数10%的“铁杆客户”竟然贡献了企业收入的45%!换言之,“铁杆客户”尽管为数不多,贡献值却占据半壁江山。
罗胖曾经多次提一个词:超级用户。本质上就是铁杆用户。
书中提到,日本有家店的成功秘诀归根结底就是一点——“偏袒”高级客户。该店将客户分为四级,高级客户除了可以收到生日优惠外,还可以收到鲜花以及仅限当月可点的特供菜单。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些受到优待的高级客户有83%光顾了该店,有29%的高级客户持续光顾了该店。
虽说铁杆客户和稳定客户占比“只有25%”,但对全局来说也不算是小数字。看来,“稳定客户”同样也很重要。所以,把“铁杆客户”和“稳定客户”合并,结论就是:只占总人数四分之一的客户贡献了企业收入的75%。
如何偏袒你的重要用户
记住:将偏袒发挥到极致,是世界第一待客之道!
丽思卡尔顿擅于偏袒客户。里科·德布兰克(RiccoDeBlank)是丽思卡尔顿东京分店的总负责人,他在著作《丽思卡尔顿的20个秘密》中介绍说:“针对每个忠实客户,酒店都会专门组建一支梦之队,不时思考如何取悦客户。"
千万别总在价格上打转。记住:与其徒劳降价,不如重视心意!
单凭价格和商品本身无法吸引客户,让客户觉得对商家来说自己可是特殊的存在,这点最为重要,所以必须对高级客户有所偏袒。
如果频频光顾,许多人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 “多少应该记住我这张脸了吧?”然而,很多时候店员却没什么表示,难免让老客户倍感失落。“今天比平时来得晚了些啊。” 哪怕只有这寥寥一句,顾客便会喜出望外,觉得受到特殊待遇。
对客户用心,创造可以感知的仪式感,用走心打动客户,做到攻心为上,才是王道。
用心相伴客户成长
作者倡导的“销售机制”分为四步:
第一步:“聚集”新客户。
第二步:培养“常客”。
第三步:促进客户“成长”。
第四步:“维护”客户。
让客户乐于成长,常规卡,银卡,金卡,白金卡、蓝宝石卡......随着登记不断攀升,客户也陶醉于成长的乐趣之中。
成功的公司总是非常重视和客户建立终生的关系。用心相伴客户成长,你就能切实感受增长的实惠。
更多精彩书评,请移步微信公众号:荣振环微书评,rongzhenhuan.
《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读后感(七):细节控日本人告诉你,哪几个小动作能让25%的老用户带来75%的利润
门店优惠应该针对老客还是新客?
有人会说:当然是新客,引流啊!
老顾客会不请自来,晾着也没事,对他们过多投入不划算。
这种想法,大错!
这两年,联通推出互联网套餐,上网流量很便宜,但只有新用户能办。
老用户心里不爽了,凭什么充这么多年钱还享受不了优惠。于是老用户到工信部投诉,迫于压力,联通放宽了限制,老用户也能办互联网套餐。
只对新客优惠,老客会不满,迟早要流失,竞争对手用一点点优惠就能吸引过去。
《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这本书认为,老顾客更应被优待。本书介绍了如何打造一套偏袒体系,让老顾客留下来,并愿意带新人进店。正如标题所说,75%的利润都是由25%的回头客创造。作者高田靖久,在日本从事客户战略支持20多年,本书在日本亚马逊上常年畅销。
接下来你将得到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1、偏袒老顾客是给他们优惠吗? 2、偏袒一些人,会让另一些人不满吗? 3、为什么积分会员卡不适用? 4、如何打造体系留住忠诚顾客?文章开头说的对新客还是老客优惠的选择,千万别误会,并不是要在老顾客身上花钱。
老顾客不满的不是你是否有优惠,而是不公平的对待。“为什么在你们家消费这么多,待遇反而不如一个新人?”
要让老顾客感受到自己被优待,并不是靠砸钱,那样显得没有诚意,而是靠用心。
这种用心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就够了,比如“今天比平时来得晚了些啊。”
或者是腰子姐的一句“来啦!老弟”,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让老弟感受到“老板记住了我,我和其他人不一样,我可是这里的常客”。
又或者服务员一句,“先生,上次那菜还是给你点上吗?”让他在朋友中感觉到优待,被人羡慕。那么他下次聚餐,大概率还会来。
以前那些百年老餐馆,店员和老板总是能记住常客。顾客和老板、店员渐渐成了朋友,几十年不变都在这家店吃饭。
后来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增加,餐馆开始变得工业化、标准化,也变得没有人情味。店员和顾客永远是陌生人。
但是,传统小餐馆那种店员与客人的关系仍然是有利的。
也许你和别家的口味一样,也许你和别家卖一样的价,但是你让老顾客感受到“受宠”,老顾客就有持续选择你的理由。
吉野家曾经有一种特供菜,牛皿和汁垂。牛皿是牛肉盖饭用盘装,汁垂是多加一些汁。这两道菜以前只有老顾客知道,很多人就拿去炫耀,“你知道什么是牛皿吗?”还愿意带朋友去试一下牛皿。
就这样通过口口相传,特供菜成了热门话题,甚至上了电视和报纸,一时吉野家名声大振。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偏袒老顾客会不会引起新顾客的不满呢?
书中也给出了解释,偏袒不代表对另一部分顾客置之不理,而是要“为所有顾客提供最高级的服务,同时为重要顾客提供比最高级更高级的服务。”
偏袒老顾客,其实很多门店都用到了,那就是会员卡积分,超市、信用卡都在用。
但这种机制通常很反人性。
积分卡模式都是积到多少分就能兑换奖励,然后把分扣除,重新开始累计。
积分兑换奖励那一瞬间,顾客爽到爆。但重新累计积分,顾客内心满满的痛苦,又得从头再来。集积分时间远比得到奖励的那一瞬间长,痛苦也更长,顾客更倾向于放弃。
经常去超市买东西就能知道,收银员会问有没有会员卡。有人说了卡号,但从他们的表情和言语中看不到一点感兴趣。积分一点刺激作用都没有,万一哪天积分可以兑换,兑换就好了。但要用会员卡多买东西,根本不可能。
游戏中的等级设计就很符合心理学。玩家达到某种等级就能获得奖励。拿到奖励后,系统并不会将等级清零,重新累计,而是开启下一个等级的奖励,让玩家继续努力。
所以,如果把积分等级设计成不清零,达到等级后永远获得某种奖励,比如1000积分达到白银会员,兑换一张银色的会员卡,门店消费享受95折;下一级是黄金会员,兑换一张金钱会员卡,增加招牌菜6折优惠…… 这样的激励更符合人性,顾客也愿意为之努力。
以前人们流动性不大,可能来来回回都是那些顾客,时间长了自然就记住了。但是现在不行,顾客来自天南海北,要让员工识别老顾客,并在服务上偏袒他们,根本做不到。
即使某位员工能做到,突然有一天他离职了怎么办?
所以必须从组织结构入手,用一套体系来保证。
国际高级酒店丽思卡尔顿就是一家将偏袒发挥到极致的企业,他们被誉为世界上最善于待客的酒店。
丽思卡尔顿会一系列偏袒服务:
素未谋面的员工可以叫出客户的姓名; 员工不用访问客人能主动按下电梯的楼层; 有位客人曾自己带咖啡机入住,因为他喜欢自己泡咖啡。从那以后,这位客人每次入住世界各地的丽思卡尔顿,房间都会备好咖啡机。 ……而这些服务并不是针对所有顾客,只针对忠诚顾客。住得越久、次数越多的人,获得这些服务的概率越大。
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切呢?
在丽思卡尔顿,任何员工获得客户的任何信息,都要上报,而且是通报全体员工。比如服务人员在打扫房间时发现客人喜欢喝什么矿泉水,喜欢自己磨咖啡,还有客人的口味、宠物的名字等信息,都被记录。
这些信息上传到总部,记录在电脑里。无论客人入驻哪家酒店,员工只需要将名字输入系统,就能显示出客人的个人信息,这就像是手工版的大数据。
在这套体系下,无论是不是熟悉顾客的员工,都能做到为忠实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要让顾客感受到诚意,必须让他感受到门店的用心,而且是只针对他。
要实现这一切的背后一定需要数据支持,掌握顾客的偏好等一切信息。如今要实现这一切,我们可以借助更高效的互联网工具。
具体可以分为这五步来操作:
1、记录每位顾客的购买信息:“他是谁,在哪里买,买了什么…”这是最低限度要求。 2、记录全部信息,包括顾客的随身物品、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等。 3、打造员工能随时调取顾客信息的系统。 4、设定偏袒体系,为顾客分层级,不同层级匹配不同的偏袒标准。 5、一旦顾客到店,员工必须先看一眼这些信息,留意顾客的兴趣爱好、禁忌等。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偏袒体系的前提是要打造用户分层。分层后可以构建用户池,然后建立一套客户管理体系,解决什么样的客户应该享有什么样的待遇的问题。最终目的要让顾客留下来,并介绍新人到店消费。
《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读后感(八):2星|《25%的回头客创造75%的利润》:针对10多年前日本小微服务业的二八法则
日文原版是2016年出的,不过内容说的大概是再往前至少10年的日本。面向的读者主要是单体小饭店、小理发店之类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主。
主要内容就是二八法则,告诫小微企业主,不要光注重拉新客户,要重视老客户,最好给老客户特殊待遇。
实际案例以个人经历为主。也有一些逻辑上的推演和其他的书籍的引用。
基本没提互联网的冲击,一些提到具体时间的信息,最近的时间也是2004年,由此判断本书大概是10多年前写就的。
总体评价2星,不推荐阅读。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如今有一种匪夷所思的现实已是屡见不鲜。那就是许多企业在选择“偏袒”客户之后,获得了很多的利益。他们对于寻常客户不屑一顾,只为特殊客户提供优待。P前言1
2:从企业的层面来看,这类“一掷千金的客户”贡献了企业收入的75%,但是只占了客户总数的25%.人数虽少,此类客户却是企业收入的中流砥柱。毫不为过地说,这类客户足以撑起你的公司。但是,许多企业高管对此浑然不知。P前言4
3:我倡导的“销售机制”分为四步:第一步:“聚集”新客户。第二步:培养“常客”。第三步:促进客户“成长”。第四步:“维护”客户。P前言5
4:店家偏袒新客户的心态不难揣度:“熟客不请自来,冷落也无妨。”明知事实并非如此,却在不经意间眼中只有新客户。P9
5:另一方面,供应商、贸易公司、银行等必定会有业务员。那么,他们会无差别对待自己的所有客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业务员而言,时间就是金钱。P13
6:“新入网客户打折。”此言一出,先前的“魔法”再无用武之地。而且,越是老客户,打击就越大。P17
7:通过口口相传,特供菜成了热门话题,崔至登上电视和报纸,吉野家一时之间名声大噪。通常,人们认为实惠的价格是吉野家顾客盈门的秘诀。然而,连伪粉丝都津津乐道的"特供菜单。以及由此生成的口碑同样不容忽视。P21
8:我仔细采集和分析客户数据,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只占总人数10%的“铁杆客户”竟然贡献了企业收入的45%!换言之,“铁杆客户”尽管为数不多,贡献值却占据半壁江山。P33
9:虽说占比“只有25%”,但对全局来说也不算是小数字。看来,“稳定客户”同样也很重要。所以,把“铁杆客户”和“稳定客户”合并,结论就是:只占总人数四分之一的客户贡献了企业收入的75%。P75
10:归根结底,我并没有对积分卡全盘否定。若能运用得当,积分卡可以成为提升企业收入的强力武器(我将在后续章节中阐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方法)。唯一需要否定的是"徒劳且毫无意义的降价。,因为它危及企业的经营。P43
11:丽思卡尔顿偏袒客户也是事实。里科·德布兰克(RiccoDeBlank)是丽思卡尔顿东京分店的总负责人,他在著作《丽思卡尔顿的20个秘密》中介绍说:“针对每个忠实客户,酒店都会专门组建一支梦之队,不时思考如何取悦客户。" P60
12:提起日本的理发店,RITZ堪称行业的领头羊。RITZ专门为每位客户建档,所有信息都会记录在“客户信息卡”中,连客户对发型的讲究以及兴趣爱好等细枝末节也不放过。 P72
13:它并不是无差别地邮寄广告,而是精心筛选客户。对数据库设置搜索条件,把目标锁定在排名前1000或2000的客户。正因如此,DM反馈率才有超过50%的可能。P79
14:我曾为商家出谋划策:或是为过生日的客户提供一些平时吃不到的料理,而且价格不必便宜;或是事先准备一份小礼物,但切不可以之为诱饵吸引客户前来。假如客户碰巧光顾,在其准备返程时递过去,这样的意外之喜更能打动人心吧。P85
15:前田董事长的成功秘诀归根结底就是一点——“偏袒”高级客户。该店将客户分为四级,高级客户除了可以收到生日优惠外,还可以收到鲜花以及仅限当月可点的特供菜单。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些受到优待的高级客户有83%光顾了该店,有29%的高级客户持续光顾了该店。P87
16:正如前文介绍,理发店和餐饮店的收人主要由居于上层的10%的“铁杆客户”和20%的“稳定客户”支撑。因此,只需每月向这类客户发简讯即可。P129
全文完
相关链接:
3.5星|《订阅》:Youtube对用户喜好的发现与应对
3星|《常青》:强调维护老客户重于争取新客户。有理论缺证明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4月30日)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4月30日)
2019年读过评过的135本书(截至4月30日)
本号945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搜索本号的最优方法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