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全球科技通史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11-07 23: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全球科技通史的读后感10篇

  《全球科技通史》是一本由[美] 吴军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4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全球科技通史》读后感(一):#读书@2019-41#,《全球科技通史》

  #读书@2019-41#,《全球科技通史》 吴军,中信出版集团。 吴军博士的书都比较通俗易读。这本书详略得当,抓住了人类能量获取使用,对信息制造传播两条主线,对全球科技历史发展演变给了一个清晰介绍,但略感遗憾的是,古代部分介绍过多,现代部分相对少了些。适合睡前,火车翻翻

  《全球科技通史》读后感(二):线索清晰,适合入门的我

  

欧洲科学启蒙时候之后,迎来技术爆发,拉动世界文明进程瞬间加速,相比之下任何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都显得微不足道。除了其他漫长的历史积蓄外,大爆发很大程度上源于产生系统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内核怀疑一切的批判性思维,从这点看很难对中美科技竞争乐观。书中没展开讲为啥欧洲最先产生科学方法论,循线索往上估计又会回到地理决定论结论是这都是命

  《全球科技通史》读后感(三):熟悉故事,新的说法

  听完吴军老师的科技史纲60讲,再看这本书复习一遍,对科技的大概发展脉络就能有了大致的了解。虽然书中多数故事以前听说过,但这本书将所有的故事按时间线索串联起来,从能量和信息的角度对这些故事进行了整理,读完能够更新自己先前的认知。书的最后吴老师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推测有意思特别癌症治疗的新思路。虽然书看起来比较厚,由于吴老师流畅行文和熟悉的故事,利用空余时间在一周内就可以读完。

  《全球科技通史》读后感(四):能量和信息,人类进步的另一种视角

  吴军的又一部作品,之前在得到上已经听过音频版,内容上和之前的《文明之光》系列有很多重叠,主要是通过能量和信息以主线来把人类历史进步串起来讲一遍。算是稍新的一种视角,虽然有些地方解释的有些牵强。吴老师毕竟非专业作家阅读流畅度上有些提升空间总体来说这样的一本书就是难十分难写的,与我个人来讲,新的收获是非常多,比较推荐没有读过吴老师之前作品的同学来读。 --2019年9月2日于北京

  《全球科技通史》读后感(五):书如其名,内容丰富,确实可以称为全球科技通史

  整个图书界写历史的书很多,写科技方面的书也很多,但是写科技通史的书却不多,本书是为数不多中比较有代表性看头的一本书,从远古时代的科技、一路经过古代科技、近代科技,直到现代科技,并有根据憧憬了未来科技,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从理论应用再到广泛应用,所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同时,书中涉猎范围面很广,中西方科技交互在一起,互相推动进步,有钻木取火、有冷兵器、有火药、还有通信技术等,正如书名所说,的确可以作为一本全球科技通史,读完之后对整个世界的科技发展有所了解。

  《全球科技通史》读后感(六):书的纸很舒服,内容也很赞,佩服吴军博士

  

实体书,书本用的纸很喜欢,摸起来很舒服,翻页流畅,纸也不锋利,纸翻到哪页就停哪页,不会回弹,很用心赞.但灯光反射的角度很奇怪眼睛有点不舒服;以及行距感觉有点不舒服,不适合我的阅读习惯;还有文章里面一些数字标记知道什么意思,影响阅读,还找到一个错别字321页倒数第五排“阵痛止咳”的“阵”应该为“镇”. 看完后,对吴军博士的博学赞叹不已,各方面的科技知识历史都有所涉及,佩服佩服,涨知识. 三天才把这本书读完,其实两天就应该读完的,有天有事,第四天又把整本书看了一遍,很有意思. 期待更多的好书,还是闲鱼买二手书看划算

  《全球科技通史》读后感(七):明史知兴替,学法站高颠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大部分人在谈论历史的时候,关注的是国家兴衰王朝更替,将相的起落,仿佛历史就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人做了某事件事物由此兴而又随之落,历史周而复始滚滚向前。而吴军老师借能量与信息两条彼此交织而成的神仙索,带大家跳出时空,俯瞰文明发展历程,细观其中那些闪耀的明星……知规律,方能穿梭其间。愿携手同行者,拿《全球科技通史》钥匙开门,攀升…… 最后,将三国演义片头片尾曲奉上,与有缘人共同玩索。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史的天空 王健 暗淡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全球科技通史》读后感(八):简版的《文明之光》,文字版的《科技史纲60讲》

  一、很多地方与文明之光一样,此处仅写印象深刻的一例。

  笛卡尔著名的《方法论》(Discours deh méthode)一书揭示的正是第三类认知的奥秘。在书中,笛卡尔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他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1.不盲从,不接受任何自己不清楚真理。对一个命题要根据自己的判断确定有无可疑之处,只有那些没有任何可疑之处的命题才是真理。这就是笛卡尔著名的“怀疑一切”的观点。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只要没有经过自己的研究,都可以怀疑。例如亚里士多德曾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但事实并非如此

  2.对于复杂的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小问题来研究,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析,或者说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3.解决这些小问题时,应该按照先易后难的次序,逐步解决。

  4.解决每个小问题之后,再综合起来。看看是否彻底解决了原来的问题。

  二、能量和信息的观点,应该是《信息论40讲》的结合体。

  三、思考,文明所利用能量等级宇宙等级),信息必须依靠能量做载体

  《全球科技通史》读后感(九):科技救了中国

  1978年中国刚刚开始对外开放时,人均GDP只有800美元(1990年的购买力),40年后,中国的人均 GDP达到近 1 万美元,这些都是技术进步的功劳。钱教授序言中讲到,“中国经济要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能靠创新,而创新离不开科技,这已经形成共识。这是当前全国出现科技热的经济逻辑。”

  我们过去总是喜欢谈王侯将相的历史,但是那些王侯将相对文明进步的作用其实很有限,因为他们的影响力衰减的很快。如果我们说唐宗、宋祖,唐太宗的影响力到了唐朝中期,以及很小了,宋祖也是类似。对我们今天,更没有什么影响了。但是,中国人发明纸张,垄耕种植法,西方人发明的万有引力定律,青霉素,依然对今天有重大的影响。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因此,科技演进的历史不仅仅是它本事的发展的立场,也是经济逻辑,文明进步的主体。人类的科学发现、技 术发明究竟是如何演化的,它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通常不会在专业课程和教科书探讨。我们的教育,通常只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结果,而不是原因过程,更不要说对科学和技术史的整体梳理了。因此,吴军博士的这本《全球科技通史》帮助我们从历史视角思考科学和技术的过去和未来,非常值得推荐。

  《全球科技通史》读后感(十):读后感之方法论的重要性

  作者从能量使用的密度,信息传递效率角度来看科技发展的视角确实非常新颖完全可用于判断一项技术的未来前景

  读完有几点感受特别深:

方法论的重要

  科学技术从远古到古代中间历经几千年发展并不明显。但从近代开始,笛卡尔提出科学的方法论开启近代科技发展的序幕。其方法论大致可以概括为五条:

  1. 提出问题。

  2. 进行试验

  3. 从实现中得出结论并解释。

  4. 将结论推广

  5. 找出新问题。

  可以说,没有科学的方法论就没有现代科学。

理性的力量

  有一本叫《历史的正确一侧》书中指出,西方文明存在两大支柱:一个是神性,来自犹太教和基督教;一个是理性,来自古希腊的哲学家

  对理性的追求让西方人不断通过理性去探索、研究和改造这个世界。促使西方科技的发展。各种科学,不管是数学天文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本质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工具

  人们在不断地观察和研究中,建立一些理论和模型来认识和解释世界中的各种现象。这些理论和模型进而用来创造新的工具来改造世界。这样一个过程在西方文明中,一直延续着。

  反观中国,我们学术主要在发展和发挥儒释道三家的理论,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用于寻找内心寄托。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大量的技术,但并没产生真正的科学。

  对此,我们不得不反思,要向西方学习学会使用逻辑,建立批判性思维,把理性的力量使用起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全球科技通史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