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好好思考》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11-05 23: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好好思考》读后感10篇

  《好好思考》是一本由成甲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好好思考》读后感(一):好好思考,广大读者拨云见日般的启发

  一直以来我在寻找一种类似物理学统一场论的学习与思考方式,但苦于想法太多,行动太少,一直没能在这件事上有所进展。直到2018年,偶尔间看到了《好好学习》这本书之后,我认定自己找到了知己同志-成甲。自此之后我变成了成甲老师的铁粉。一直的关注,果然没让我失望,一年之后,成甲老师的又一力作《好好思考》隆重上市了。它是继《好好学习》之后又一讲述如何练就超级学习力、跨界思考的一本好书

  翻开此书,你就会发现成甲老师不愧是一位学习高手。本书先从什么是这个时代厉害决策方式开始,引出跨界学科原理规律,然后趁热打铁,在第二章引出了多元思维模型概念。在第二章中,给我启发最大的是作者提出了多元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的四个层次,即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哲学视角。这一观点根本改变了我对解决问题的认知认识到了国家领导人企业家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明白了自己需要锻炼思维的方向,即要超越答案,寻找更底层的思维模型。

  那么如何锻炼呢?我发现作者真是太了解读者了,在第三章,书中介绍掌握思维模型的方法,让我了解到,读书原来还有查字典法、关键词法和知人论世法。让我了解到如何在工作提炼思维模型。还有本书从实战角度介绍的“超一流”学习法,让我知道了多维记忆使用的几个方法和知识内化的方法。之后作者又论证了如何建立多元思维模型知识体系,提出了以问题为统领的“问思模”体系,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于知识体系的认知。作者提出了看问题相似性的方法作为同学科间相联系重要方法以及要建立结构化思维。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以例教学分享了如何利用思维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的实例

  读完本书感觉成甲老师简直是手把手教我们如何进行思考,这对我们这些资质平平的社会大众简直是莫大的福利。书中提到作者还要出一本名为《反思日记-多元思维模型实践手册》的书,真的很期待这本实操工具书能早日问市。最后预祝成甲老师新书成功生活愉顺!

  《好好思考》读后感(二):知行捕手读书笔记

  善友教授推荐里写道:我现在本已无精力再为书写序。成甲这本书,让我破例一次。哈哈,我想说我今年本想阅读50本,不留神到现在已经阅读80多本了。善友说知行合一也是混沌追求的,而我去年8月份左右将名字改成了知行捕手,2017年初就确定了这个名字。一个人能快速习得能力关键是在刻意练习中能够持续高质量反馈。有反馈就会形成闭环,新的行动新的闭环,所有的闭环也都是连接在一起,这是动态平衡,在静态下是不能体现出来的。

  查理芒格认为学习并不是追求更多的知识,而是寻找更好的决策依据。就是那些广泛验证的原理和规律,芒格称之为思维模型。而我就是追求了太多的知识,阅读了太多的文字,并没有为决策依据做出任何贡献,还好的是后来做出了调整,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像一个强盗一样快速搜刮攫取价值信息

  成甲用两年时间组织二十多场思想闭门会,来的都是各个行业深度认知的高手,这种学习态度精神,国内有几个人可以?这种影响力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吧?得到+《好好学习》助推成甲成为国内顶级学习探索高手,研究芒格思维模型堪称国内第一高手,获得芒格认可,参加了芒格合伙人会议,并采访芒格先生两个多小时

  只有掌握了学习、提问、思考的方法,才能真正建立起自我探索、终身学习的能力。知识的增加不是成长,思考能力的提升才是成长。

  跨学科学习的关键根本不是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找到不同领域面临的共同问题。 思考力水平=你做出的假设事物发展规律的重合度。重合度越高,判断越准确,洞见本质的能力越强。提升洞见能力的关键不在于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找到更底层的规律。

  深度思考型学习是在快速变化环境中,通过洞悉问题本质,利用已有规律(思维模型),直击问题要害的成长模式。它的本质是站在巨人肩膀继续前进。

  最核心的思维模型——“质疑问题”+“改变源头”。

  思维模型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学习思维模型的关键不是记住思维模型的定义,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知人论世是指为了弄明白一件事情,既要了解这个人,也要研究人物所处的时代。其核心本质是理解一个思维模型的产生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适用边界

  对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永远不是具体的方法和结论,而是思考问题的过程,掌握别人的思维模型。能够通过做笔记学习整理优秀同事前辈的隐性知识,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型,是特别高效的学习方法。

  做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录别人的想法或观点,而是要借鉴别人的思想和做法改进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寻找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

  未来怎么用知识,现在怎么记知识。未来怎么用,现在怎么保存输出导向所谓测试效应,是指当我们带着测试目的进行回顾时,要比单纯地再看一遍效果好得多。回顾时设置的测试,不仅能够增强大脑的记忆力,而且每次测试都是对已有知识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这对我们灵活理解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要把一个新的认知掌握到直觉程度,核心原理无非两条:一是用“熟悉”理解“陌生”,二是用“重复”提升“速度”。

  内化习惯提升频率发生概率有没有提升,不是绝对化,非黑即白。 组织知识的关键不是知识,而是问题。用基本问题把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型以及各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案例整合到了一起。

  所谓能够把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本质上就是有能力看到不同的领域面对着哪些相似的问题,在处理这些相似的问题时,不同领域有哪些有效策略可以相互借鉴。前提,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而发展起来的。

  最善于抓住机会的人,往往不是最会算计的人,而是那些懂的变换尺度思考问题的人。在尺度切换中,人们容易发现隐藏的新机会。

  所谓“关键为题”,就是这个问题影响着其他所有的问题,一旦我们解决了关键问题,就能事半功倍,极大地简化问题。

  《好好思考》比《好好学习》阅读难度要大,这就如同采铜《精进2》比《精进1》难度要大一样,因为第一次已经做到很好了,把涉猎的都很深入的摊开了,让读者仔细查看,希望带走一切,而在新书中是不能再达到那样的效果的,只能另辟蹊径,这本书综合性更强,而且更多的是成甲老师自己探索和研究,不再是别人知识和内容吸收融合,而是以自己的思想和创造为主,外部为辅,并且担心读者看不透,安排很多案例和故事,作者真是太费心了。

  这本书对于喜欢学习的人来讲是刚需,但不能读一遍就能收获多少,最好能够耐着性子连续阅读两遍,那时你才发现这本书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以及作者到底呈现给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而且告诉你不是目的,能够实践才是本领记得在《好好学习》里界定知识就是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特别深刻,而这次是实践才是硬道理最为深刻。

  《好好思考》读后感(三):以前一直属于靠经验来做决策,接下来要学会用多元思维模型来做决策

  本书成甲老师重点围绕“决策”这个关键词来讲解,他认为决策是为了解决问题或提前布局规划,并将决策场景划分被动主动两种,被动的决策场景是遇到问题去解决问题,而主动的决策场景是提前规划布局,预防问题的出现

  经验积累型决策和深度思考型决策

  书中重点是讲解基于不同决策场景下,常见的两种决策方式:经验积累型决策和深度思考型决策。经验积累型决策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以往的经验,而深度思考型决策是依据各个学科的底层规律来总结,也成为多元思维模型。

  经验积累性决策模型是我们常用的方式,但是他可以解决的问题范围有限,而且使用效率会越来越低,因为人的经验是有限的,但问题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而深度思考型的决策模型因为基于多学科底层理论支撑,是通过分析和思考形成的,其可靠性和适用性更广泛。两种决策方式在思考的习惯和深度上有很大不同。

经验型思考的决策:HOW型思考

  经验型思考的决策,习惯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想问题要怎么解决,怎么做,即HOW型思考。他们希望立即找到答案;思考深度方面比较浅,功利性相对较强,只希望得到即时反馈和答案,长此以往洞察力、思考力等主动性能力都会减弱。

深度思考型的决策:WHY型思考

  深度思考型的决策,遇到问题时不是找答案而是向自己提问和追问,即WHY型思考。会从多个角度来不断的向自己提问,并不急于找到答案,而是看重找到问题的本质,向深度去思考;思考深度方面偏向于向深层次去探寻,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基于以往的思考触类旁通

  那既然深度思考型决策有这么多优点,又是趋势所需,要如何培养这种决策方式呢?成甲老师也给出了一些方法和技巧。

  如何学习深度思考型决策?

  在学习深度思考型决策模型之前,要先纠正误区摆正心态,不要带着很强的功利期望学完立即就能用起来,要明白一种方法的学习不代表你能掌握这种方法,从学完到真正掌握并熟练运营中间必须要经过训练同时注意多元思维模型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寻找答案,用基于一个问题点去寻找答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深度思考型决策,也即多元思维模型,其训练关键要做到4点:调整认知、降低标准、持续学习、刻意练习。

调整认知

  调整认知是前提,多元思维模型的学习是一个训练过程,不是一个实战和应用的过程,不是一个带着问题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为了找到一个答案,而是训练你从横向纵向维度去思考问题和追问的能力,训练让多个角度产生联接的能力。

降低标准

  多元思维模型强调的是运用多学科的底层理论来组建决策模型,多学科和找底层原理这些做起来都很难,要怎样才能快速上手呢,这里作者给的建议是降低标准,并给出了一个基础的解决问题的模型。

  4维度思考: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可以从4个维度来形成思考,由浅到深分别是: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思想,这个其实跟日常中我们分析竞品有些像,在分析竞品的时候首先是表面的经验技巧的分析,之后去分析其背后对应的方法流程,运用了哪些学科原理和哲学思想,分析的越透彻对今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越有帮助。

  知人论世:是指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为了弄明白一件事情,既要了解这个人,也要研究人物所处的时代。其核心本质是理解一个思维模型的产生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适用边界。

  “质疑问题”+“改变源头”:当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思考一下问题的前提假设是否成立考虑下能否从源头进行一些改变从而为问题的解决带来帮助。

持续学习

  要想掌握深度思考型决策模型,必须要有扎实功底,持续学习是指在广度和深度上要下功夫,通过看书、工作等方式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看书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方式,但有些人说看了很多书但是并没有真正帮自己解决什么问题,这里成甲老师给出的方法是——要基于问题去学习,还介绍了3种具体的方法:查字典法、关键词法和知人论世。查字典即基于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这种学习方法最高效;而关键词重点是在前言序言中去寻找关键词,了解书中讲解的重点;知人论世是指不仅看作者说了什么,更去分析作者当时的背景下发生了什么,他关注什么等等。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将学到的内容进行内化的过程,这里成甲老师重点介绍了一种方法:“超一流”学习方法。“超”对应的是超级人脉,通过超级人脉来找到答案,“一”是指通过不断的练习,能达到举一反三的使用;“流”是指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行云流水般的感觉。

  整本书总结来看,成甲老师所说的多元思维模型的决策方式可以用“QTM模型”来总结,Q对应问题,即明确是在解决什么问题,从表面问题深挖至根本问题;T对应思考,从横向和纵向多维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追问自己更多问题;而M对应的是模型,不同的问题背后对应的是哪些思维方式或思考模型。反复练习这3个步骤,达到行云流水使用的程度,就可以掌握多元思考的思维模型。

  《好好思考》读后感(四):直到看到这本书,我才明白以前看的书都白看了!

  我们平常在看文章的时候经常会看过这样的文章标题

《思维能力,才是一个人的顶级实力》《职场中最“聪明”的十种思维!》《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你的思维层次》

  这些文章要不就直接告诉你是哪些思维,要不就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简述这种思维,但我们看过之后,在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却仍旧不知道如何处理,看了等于白看。

  是因为这种思维没用么?

  其实不是这种思维没用,而是你学习和使用这种思维的方式错了。

  因为任何思维模型都有其产生条件和适用边界,因社会环境、人为因素等差异,任何一个因素的差异就可能会导致结果完全不同。

比如:有位美女从地铁出来租摩托车到某个地方,询问某摩的师傅要多少钱?师傅说:“不要钱,亲一下就够了”,然后美女就亲了下,上车之后扬长而去。在旁边的你看呆了,心想这也行?然后你模仿他的套路,跟下个美女说亲一下抵车费,想不到却被骂流氓!通过前面这个师傅你认为撩一下美女就能成,但你不知道之所以能成的原因其实那个人是美女的男朋友。

  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提出多元思维模型的查理·芒格也说:“在使用思维模型时,你要关注哪些做法有效、哪些无效”。

  那如何正确的学习和使用思维模型呢?是不是我们知道了这种思维模型的产生条件和适用边界就行了呢?

  但问题是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碰到的问题变量都不一样,如何才能保证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有效的呢?

  这就是今天我要推荐成甲的《好好思考》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即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如何运用各个学科最重要的基础原理和规律来做决策,而不是依靠个人经验。

  看到此是不是对这种跨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型感兴趣了呢?毕竟提出这种思维模型的查理·芒格可是巴菲特的黄金搭档。

  但查理·芒格对如何学习和使用这种思维却阐述得却不是那么浅显易懂,假如我们单靠自己去理解的话很有可能会南辕北辙。

  那怎么办呢?

  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跟着高手去解读,因为高手的思维层次和境界肯定要比我们普通人高得多,我们跟着学起码保证不会跑偏。

  说到这里就得介绍下作者了,成甲是景观学硕士,在得到开了“成甲说书”专栏,累计已经说了52本了,还出版了《好好学习》一书,被誉为是当代最会学习的人之一。

  《好好思考》是他当面采访查理·芒格本人之后以及自己多年来学习的心得总结,可谓是当代中国最会解读多元思维模型的人!

  书中不仅告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种思维模型,还给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比如:

  读书学习中的查字典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法;

  工作学习中的五星笔记法;

  实践学习中的超一流学习法。

  书中我印象最深运用多元思维模型学习的案例有两个,第一个是关于李叫兽需求三角的来源,第二个是梁宁对拼多多快速上市的解读。

Part 1

  我是李叫兽的拥趸,曾反复看过他的所有文章,我们大部分人听课就是听课,却很少去探寻演讲者他的逻辑思维方式和源头,很有可能会导致听过不久就忘了,但高手往往不满足于此。

  于是成甲就去寻找“需求三角”思维模型的源头,他背后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用更底层的原理解释这个方法?最终发现市场营销的经典教材《营销管理》在第一章开篇就找到了需求的定义:

  需求是可以被购买能力满足的对特定产品的欲望。

  这个概念变下形式就是:需求=购买力+特定产品+欲望,这和李叫兽的需求=能力+目标物+能力,几乎一样。

  这种高超高效的学习力让我惊为天人,我也读过《营销管理》这本书,但只仅仅停留在读过阶段,而高手却能够抽丝剥茧的解读,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

  在李叫兽的《为什么你看了很多书,却依然没有洞见》一文中,李叫兽也阐述了他的学习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跟成甲解读的多元思维模型有相通之处,这时我才真正懂得,顶尖高手是如何学习的!

Part 2

  以前我一直困惑一个问题,就是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有些人的见解浅显,平淡,而有些人的却让人拨云见雾,启发感十足?

  在《好好思考》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比如拼多多为什么能够快速上市?我们普通人会从经验技巧、方法流程等层面去解读,会说消费降级啊、腾讯扶持啊等等,这些观点都比较低级和片面,形成不了结构和体系。

  而梁宁用“天时、地利、人和”的高层次、系统化来解读,可能比拼多多创始人黄铮本人还深刻。

  和片面的解读对比,梁宁的解读用《三体》中的话来说这就是“降维打击”。

结语:

  我对思多元思维模型的解读不如书中成甲解读的万分之一,关于为什么多元思维模型是最厉害的决策方式?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多元思维模型?多元思维模型怎么内化和应用?书中有更深刻的解释!

  此书被李善友、梁小川、傅盛、梁宁、万维刚、黄有璨、李靖等大咖联袂推荐,自有其原因,我猜想这个原因可能是大咖们都是多元思维模型直接或间接的受益者,这从他们的推荐语中就能揣摩出来。

  学习处理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此生的必修课,但假如我们能够掌握更厉害更高效的学习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我们取得的成功必将更加辉煌!

  所以,这本书我的总结如下:

在学习前,不看此书,等于白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好好思考》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