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漏
文/黄小平
古人用沙漏来计算时间,我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这一智慧,它使原本无形的时间,通过沙漏这一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让时间看得见、听得见,触摸得到,也感觉得到。
沙漏里那不断漏落的细沙,就好像不断流失的时间;那漏落的细沙发出的“沙沙”声,就好像时间那细碎的脚步声;那漏落的细沙虽然细小、缓慢,但沙漏里的细沙毕竟只会越漏越少,就好像我们越来越少的生命时光。也许,古人正是用沙漏来计算时间,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易失和珍贵,所以才有了“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许许多多感人的珍惜时光的故事。
现在,人们早已不用沙漏来计算时间了,但我还是希望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时间的沙漏。(摘自人民网2019年7月18日)
烦 恼
文/黄小平
人很多烦恼,是自寻烦恼。生气、郁闷、焦虑、惆怅,都会让人产生烦恼。这些烦恼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
由此看来,人生气、郁闷、焦虑、惆怅等各种各样烦恼的产生,不是因为别人,而是因为自己,是因为你自己的内心缺少大度、豁达、从容和阳光。
如果你生活在烦恼中,那不是别人的错,而是你自己的错,是你自己要小肚鸡肠地生气、斤斤计较地郁闷、心浮气躁地焦虑、杞人忧天地惆怅。如此一来,又如何不会自寻了烦恼呢?(摘自人民网2019年6月27日)
门与门槛
文/黄小平
去参观古村落,发现过去的门,都是有门槛的。一扇门,就有一道门槛。
什么是门槛呢?门槛就是门框下端的横木条、石条或金属条,即挡在门框下端的那一道坎、那一道障碍。你要过一扇门,你就得先过那一道坎、那一道障碍。
如果说,门是为你打开的一条路,那么门槛便是挡在你路中的坎坷和障碍。
门与门槛,本是相互对立的,可古人却把它们搭配在一起,有着特殊的意义,说明门都是有门槛的,所有的成功之门,都伴随着坎坷和障碍。(摘自人民网2019年2月15日)
动车与绿皮车
文/黄小平
动车比绿皮火车跑得快,那是因为绿皮火车的动力全在车头上,后面的车厢是不带动力的,整个火车全靠车头带动;而动车则不同,它不只是车头带动力,它后面的每个车厢都带动力,每个车轮都在驱动着火车行驶,所以动车自然也就比绿皮火车跑得快。
若把一列火车比作一个团队,那么车头就是团队的领头人,而后面的车厢就是团队的队员。要想让团队这列火车跑得快,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作为团队的领头人,不仅要用自己的动力来带动团队,而且还要让团队每个队员发挥内生动力,去自己驱动自己,最后达到相互推动的效果。(摘自人民网2019年4月4日)
难事与易事
文/黄小平
食品袋都有撕口,要打开食品袋,只有顺着撕口去开,才不会用什么力气。但如果你不是顺着撕口,而是在食品袋上胡撕乱扯,就是用再大的力气,也难以打开一个小小的食品袋。
木头都有木纹,要劈开木头,只有顺着木纹去劈,才不会花什么功夫。但如果你不是顺着木纹,而是在木头上胡乱劈砍一番,就是花再大的功夫,也难以劈开一根小小的木头。
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都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就能事半功倍,难事成为易事;方法不对,就会事倍功半,易事变成难事。(摘自人民网2019年6月14日)
初学骑车
文/黄小平
记得初学骑自行车,父亲在后面扶着我的车。学了一段时间后,父亲仍在后面扶着。
有一次,我偶然回头一看,发现父亲只是在后面看着我,并没有扶着自行车。我的心顿时一慌,马上从自行车上跌落下来。
父亲说:“其实你已经学会了骑车,有好几次,我只是在后面做做样子,并没有扶车。”我问父亲,既然已经学会骑自行车,为什么还会从自行车上跌落下来呢?父亲说:“那不是你不会骑车而跌落下来的,是因为你发现没人扶而心里慌张、害怕,是慌张和害怕让你的心乱了方寸,从而失去勇气,慌了手脚,因此从车上跌落下来。”
由此感悟:做好一件事情,能力固然重要,但勇气也不可或缺。(摘自人民网2019年10月21日)
向上翘
文/黄小平
老师在纸上画了一张笑脸,然后指着这张笑脸说:“这就是快乐。你看,快乐有什么特点呢?”孩子看后回答:“鼻尖、嘴角都是向上翘的。”老师接着说:“孩子,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快乐让人向上,向上让人快乐。”
做一个快乐的人吧,因为快乐能让你向上;做一个向上的人吧,因为向上能让你快乐。(摘自人民网2019年7月29日)
起音与起步
文/黄小平
一位音乐教授告诉我,唱歌,特别是唱高音,起音最重要。起音,即指唱第一个音、刚开始发音的时候,起音太高,你唱不下去,起音太低,你又无法把音拉上去。起音,是唱好高音的关键。
开头重要,不止于唱歌。远行,起步最重要,所以有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说;一日之间,起床最重要,所以有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之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唱好第一音,走好第一步,至关重要。 (摘自人民网2019年10月17日)
送 花
文/黄小平
人们表达情感,喜欢送花,特别是鲜花,因为花美,送给他人,可以代表自己的美好祝福。
但我觉得,送鲜花给他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鲜花会凋谢。花会凋谢,美会失去,我们为什么还要把不长久的东西送人呢?
因为花会凋谢,所以更显珍贵,人们才会懂得珍惜。珍惜当下的美好,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所以,送花给他人,其实是一种提醒,提醒他人美好可贵、情感可贵,请珍惜。 (摘自人民网2019年10月12日)
有香的风
文/黄小平
风中,一个孩子兴奋地喊,妈,风真香呢!
妈妈对孩子说,这不是风的香,而是花的香,风是没有香的。孩子四下看看,问,附近没有花,哪来的花香呢?
妈妈告诉孩子,这花香是远处飘来的,是风从远处吹来的花香,风没有香,只因传播了花香,所以也就有了自己的芳香,这就有如月亮,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只因传播了太阳的光,所以也就有了自己的光。也许,一个人自己不会发光,自己不会生香,但只要你有心去传播光,有心去传播香,你便有了自己的光芒和芬芳。 (摘自人民网2019年5月8日)
绿 荫
文/黄小平
绿荫,其实就是树的阴影。当炎炎夏日,树底下的阴影为人们遮挡着毒辣的阳光,让人们感到凉爽、舒适时,人们便赞美着它,并为它取了一个很美丽的名字,称其为“绿荫”。
任何事物,不能简单地从表象来界定其美丑,美丽的事物,是因为具备了美丽的内涵。世间有一种阴影,叫绿荫。(摘自人民网2019年3月22日)
文/黄小平
“为什么在沙滩上跑,摔倒了,却摔不伤呢?”大师反问。
“因为有沙子的保护,软绵的沙子,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弟子说。
可是,弟子仍未开悟。大师说:“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既跑得快,又没有摔伤的危险。天下的好事,那些骄人的成绩和让人羡慕的光环,都是伴随着风险和隐患的啊!”(摘自人民网2019年3月22日)
一滴水
文/黄小平
一滴水成不了浪花,浪花是一滴水与一滴水完美的组合;一滴水也成不了大海,但汉字结构告诉我们,“海”正是由“每”一滴“水”形成的啊!
一滴水是渺小的,又是伟大的,它的伟大,就在于它从不拒绝接纳另一滴水。
一滴水,对于沙漠中干渴的旅人来说,它比黄金还珍贵。所以,作为一滴水,千万别小看了自己,一滴水有一滴水的价值。
一滴水,一遇阳光,很快就会蒸发;一遇寒冬,很快就会成冰;一遇泥土,很快就会消失。一滴水的命运,似乎总是在被别人掌控。但当一滴水,融入大海,情况又会怎样呢?那阳光,只会增添它的蔚蓝;那寒冬,只会衬托它的坚强;那泥土,只会承载它的博大。
一滴水与一滴水融合,你再也分不清谁是谁了。两滴微小的水,却让我们见识了这世间亲密无间、不分彼此的大爱。
一滴水虽小,但一滴污水,可以搅浑一盆清水。也许,对一滴污水的包容,其最后的结果,不是澄清,而是走向同流合污。
一滴水,可以吹成一个五彩斑斓的大气泡,但只可惜外表吹大了,内心却是空的,一触即破。
一滴水落在泥土里,你再也找不到那滴水了,但它对泥土的滋润和恩泽,却永远弥漫在花草和果实的芬芳里。(摘自人民网2019年1月24日)
成 长
文/黄小平
一
有不少树的品种,还是小树的时候,树皮细嫩、光滑,而当长成大树后,树皮就会发生皲裂现象,像是树身上的一块块伤疤。
记得小时候,我指着一棵大树那皲裂的树皮问爷爷:“树长大了,为什么都有疤呢?”
“因为对很多树来说,受伤,才会长大。这些树身上的疤,就是树在长大中受过的伤。”爷爷说,“对很多人来说,也是这样,是在受伤中长大的。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当有了伤,有了痛,不要怨天尤人,应该感到庆幸才是,因为那是你在长大。”
二
儿子大学毕业后,为人处事还十分幼稚,于是我常常责备他:“都走上社会了,还这么不成熟!”
每每这时,儿子总是笑着回敬我:“不成熟,才会长大呀。”
是啊,不成熟才会长大。果子成熟了,还会长大吗?所有的果子,都是在不成熟中长大的。
不成熟才会长大,正是那点不成熟的青涩、过失和不足,才让我们拥有了改错补过的机会,才让我们拥有了成长的机会。
三
在一堂生物课上,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蛇为什么会蜕皮呢?”学生们说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都被老师一一给否定了。
“蛇蜕皮,是为了长大。”老师说,“蛇长大,为什么要蜕皮呢?那是因为蛇皮不会随着蛇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每隔两三个月时间,蛇就会蜕一次皮,重新长出新皮,以适应不断长大的身体。蛇蜕皮是为了长大,这说明,长大同时也意味着放弃,只有舍得放弃我们身上那些已不适合自己长大的东西,才能更有利于我们的生命成长,更有利于我们人生的成长。”
老师的话,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懂得了时刻检点自己,检点、放弃那些不利于我们成长的东西。
四
据科学家研究,在太空,即使有土壤、空气、阳光和水分,种子播进土里,也无法发芽和生长。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太空中土壤没有重量,播进土里的种子,土壤就不能给它一份压力;还有,种子自身极轻,自己不能给自己一份压力,由于种子没有外界的压力,也没有内在的压力,种子就无法向上发芽,向上生长。
在大地,正是因为有地球的重力,让土壤有了重量、种子有了重量,播进土里的种子,才会去挣脱土壤重量和自身重量的压力,获得向上发芽的力量,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
看看大地上的花草树木吧,为什么都是向上生长的呢?因为大地的重力向下,花草树木是挣脱重力的压力而向上生长的。
有压力,才会去担当,而越担当,也就越成长。这是不是生命成长的一条规律呢?(摘自人民网2019年1月12日)
文/黄小平
月亮
星星们在窃窃私语:“月亮不会发光,但在人们的心里,月亮的形象为什么比我们更光亮、更高大呢?”
“那是因为我接纳了太阳的光芒。”月亮说。
“靠别人的光芒度日,也不知道害羞。”星星们讥讽说。
“但我把太阳给予的光芒,无私地反馈给了天空和大地。”月亮回答说。
星星
天边,两颗相邻的星星正在交谈:
“我们的身躯是这么渺小,发出的亮光又是如此微弱,我们怎样才能让人们注意我们、记住我们呢?”
“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可以忽视任何一颗星星,但无法忽视一座星空。其实,任何一颗星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星空!” (摘自人民网2019年6月20日)
晴雨同在
文/黄小平
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总以为下雨的天气,别的地方也都在下雨;天晴的日子,别的地方也都在天晴。当我读到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时,起初觉得这种天气现象不可思议,后来我的一次亲身经历得到了印证。那是一个春天,我在路上行走,发现路的一边正下着暴雨,而路的另一边却太阳朗照,仅是一路之隔,一边是雨天,一边是晴天。
原来,你这个地方下雨,别的地方可能就是天晴;你这个地方天晴,别的地方可能就在下雨。这种晴雨同在的现象,其实每天都在发生,只是我们受视野所限,难以看见而已。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片天空,那么在人生的天空里,也是晴雨同在。遇到雨天,那一定是你与晴天同在,就如你的前面有阴影,那是阳光在背后照着你。
以前,孩子一犯点错,我就没完没了地责备孩子。
一次,当我数落着孩子时,妻子悄悄把我拉到一边,“你怎么老盯着孩子身上的阴影,而看不到孩子身上阳光的东西,要知道,阴影在阳光里。你要做的是,去引导、鼓励孩子,让孩子用自身的阳光去照亮阴影,驱散阴影。”
正如妻子所说,阴影在阳光里,阴影外,是满天的阳光。那满天的阳光,你看到了吗?
“爸爸,我的前面怎么老是有阴影呢?”孩子问。“因为阳光照在你的身后。”我说,“你回过身去,面对着阳光,前面就不会有阴影了。”孩子转过身来,看见了明媚的阳光。当孩子回过头去,又看见阴影尾随在他的身后。“为什么总也摆脱不掉阴影呢?”孩子问。“因为阳光只能照亮我们的一面,而无法照亮我们的周身。”我说,“当我们学会了多看阳光的一面,阴影的一面自然也就看到少了。” (摘自人民网2019年1月9日)
说文解字
文/黄小平
技
人有了一门手艺,人生便有了支撑
“技”的字义,为技能、本领;“技”的字形,为提手旁加一个支撑的支,即人学好了一门“手”艺,有了技能和本领,人生便找到了一个“支”撑。
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手。钱财再多,也是身外之物,随时都有可能丢失,而手艺一旦学到手,便再也不会丢失,永远属于自己,是自己一生安身立命的根本。
信
说话守信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人”“言”为“信”。说话要守信用,不失信于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如果你说话不守信用,也就别妄言其他了,就是你说得天花乱坠,别人也不信、也不听。
加
用口说,更要用力做
“加”是用“力”做和用“口”说合在一起。人生的成功,要用口说,但更要用力做,用力做才是首要的,摆在第一位的。
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是在为你的人生做加法;言行不一,光说不做,是在为你的人生做减法。
羽
反复练习,就能羽毛丰满地飞起来
“羽”由两个“习”字组成,就是反复练习的意思,告诉我们:一只小鸟只要反复练习飞翔,就能羽毛丰满地飞起来。
一个人要想“飞”起来,不断提升人生的高度,也离不开反复练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反复练习,可以让小鸟飞起来,同样也可以实现人生的飞跃。 (摘自人民网2019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