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读书学不来,却很重要
大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小A倾诉关于她和寝室里其他室友的种种琐事纠葛。
一味地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去责备其他人,其实小A的身上也是有问题的,只是她没有产生这种自我意识和认知。
那到底什么是自我意识呢?
其核心是指,我们清楚认知自我的能力,即明白我们是谁、别人怎么看待我们,以及我们如何融入周围的世界。
大部分人无法看到自身的缺陷和优点,也无法欣然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者探寻自身的潜力。
美国心理学博士塔莎•欧里希将自己多年来对于自我意识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真相与错觉》。
在书中,我们能真正了解什么是自我意识,探寻自我意识养成的成功之路。
知乎10K+高赞:有哪些读书学不来,却很重要的能力?
自我意识的定义在过去的研究中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塔莎•欧里希博士的团队经过研究将自我意识定义为:
而那些真正拥有自我意识的人,身上都拥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洞察力,这些是缺乏自我意识的人所不具备的。
洞察力的七大支柱:洞察自我价值观,洞察自我热情,洞察自我追求,洞察契合的环境,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洞察自我反应,洞察自我影响力。
通过对自我的洞察,我们会发现走出自我世界,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或者想象别人在思考什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
人们在大多数时候无法洞察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影响,而对于他人的评价选择性忽略,陷入自欺欺人的困局中。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人们无法清晰认知自己身上存在的三大盲点:认知盲点,情感盲点和行为盲点。
知乎10K+高赞:有哪些读书学不来,却很重要的能力?
认知盲点:人们在具体情况下评价自己的能力时,并不以自己表现如何为基础,而更多的是以其对自身及其潜在的能力的总体信念为基础。
情感盲点:内在阻碍会让我们坚信自认为知道的事情,而且会扭曲我们对个人感受的理解。
即很多事情我们自认为经过了深思熟虑,但是大脑还是选择更简单的方式——凭借直觉选择。
例如现在让你从1-10中选择对你的生活幸福指数进行评分,一般人会认为自己已经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了评分。
但事实是大脑却是凭借直觉对最近的心情做出评分,而并非是对生活,此时,我们就陷入了情感盲点。
行为盲点:我们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客观评价自己的行为。
走出内在阻碍的三大盲点,我们首先需要做到努力了解和接受现实,自我意识会激发我们努力克服盲点,认识真实的自己。
最后,要寻求他人对我们的能力和行为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