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89岁,历经190次失败,她青蒿一握,让我们懂得了何为中国的脊梁
日期:2019-10-05 06:32:15 作者:人称老武 每日一读 每 来源:每日一读 阅读:

89岁,历经190次失败,她青蒿一握,让我们懂得了何为中国的脊梁

  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请大家

  点击上方 “每日一读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每日一读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四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第一次花落中国,颁给了在治疗疟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科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科学家?青蒿素

  很多人眼中,这样的字眼远没有明星八卦来得吸引人。

  其实,疟疾是世界上最凶险传染病之一,每年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在自然环境恶劣的非洲每30s就会有一个幼儿因此失去生命

  而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对疟原虫有100%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成功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项成果千千万万贫困家庭,可以使用上最廉价有效的药品,不必因为一个小小的疟疾生命就戛然而止,在痛苦中告别世界。

  屠呦呦,这个名字世人所知是四年前的事。

  是的,疟疾有得治了,也获奖了,但很多人不知道,当年为了研制青蒿素,她甚至把年幼孩子送去寄养,自己拼搏在第一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拿自己的身体实验……

  从39岁开始,她就一门心思扑在了抗疟疾药物研究上,不抛弃放弃,近半个世纪时间只为了做一件事。

  她减掉了生活中琐事,用尽精力细致每一个实验、把关每一味中药,全身心投入科研

  她减掉了儿女情长选择在孩子最需要陪伴时候,把自己奉献给了国家

  用她的一句话说:

  “交给你任务,当时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

  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人担当

  屠呦呦,还有众所周知称号三无科学家”:一无博士学位、二无留洋背景、三无院士头衔

  在漫长五十年的献身医药期间,她有成果,没认可

  手握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大的医学成就,却没有该得的院士头衔,甚至好几次参选院士都惨遭淘汰

  换一个人,或许早就心怀不满,撂挑子不干了。

  她,没有。

  在屠呦呦的眼里只有科研的高低真理与否,没有院士当,正好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实验室里研究、继续优化成果。

  获奖后,接踵而至采访,她都一一拒绝实在拒绝不来的,也从不给自己戴高帽,实事求是

  名利当头,没有着急盛名之下,她潜心科研,用切切实实的行动,做好了一个科研工作者本分和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人该有的样子

  直到今天, 屠呦呦依旧低调,每次看到她都是和科研成果的进展相关,埋头在造福人类的第一线

  之所以说她伟大,不是说为中国获得了多少奖,而是因为她一次次敢为人先,给一个又一个家庭带来希望曙光

  记得在获奖后,有记者问她:“屠老师得的诺奖奖金,是怎么使用的?”

  4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其中200万元捐给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医科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基金,用于奖励年轻科研人员

  其余的钱,则刚好用支付她和家人到瑞典领奖时的一系列费用

  这,就是屠呦呦。

  像她这样的人,如同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舍身盗给人间火种,他们的存在,便是人间的束光,照亮黑暗

  像她这样,手握青蒿,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给无数个家庭带来福音

  正是千千万万个和屠呦呦般甘于沉寂、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们,他们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支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感谢他们的坚持,也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学习,一起扛起中国的脊梁。“在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89岁,历经190次失败,她青蒿一握,让我们懂得了何为中国的脊梁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