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啊,关注你好久了,每次你一有发文章,我是必看的,最近自己遇到了很大的心理烦恼,自己解不开,所以就发微信给你,想听听你的想法。
是这样子,我今年刚上大一,因为自己之前沉迷于学习,并没有怎么去社交;到了大学之后,很多师兄师姐说,大学一定要参加社团,积累所谓的人脉资源,有了人脉资源之后,将来做任何事情,都能非常顺利。
但我最近在面试社团的时候,四处碰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社团要我,我都快怀疑人生了。
大学如果没有加入社团,将来就真的完了吗,没有社团就没有机会锻炼自己,没有锻炼自己,大学,也感觉是白来了一样......哎,曾少啊,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曾少说:
当我们对自己,对别人,对世界,缺乏正确认知的时候,就会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担心流泪,而惊慌失措,等到自己成长了,才猛然发现,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走了很多弯路。
去年有一个在广州上大学的学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自己的微信号,有了3000多位好友。
他就觉得整个学校里面的人,都认识他自己了,微信上一个个头像,都是他的人脉,因此,他就膨胀了,就开始作死了。
他去和学校外面的商家谈判,想要借助自己的微信号,帮这家商家宣传,据他估计啊,只要通过他的宣传,商家每个月就能增加XXX元的利润,但商家不鸟他,后来,他还想要勒索敲诈商家,最后,被商家告到学校领导那里去了......
我觉得,如果现在的大学生,能对所谓的「人脉资源」,有非常清楚的认知,就不会为了什么鬼社团而担心,更不会觉得自己有了3000位好友,就膨胀到做出勒索别人这样的蠢事。
所谓的人脉,压根就是在骗人的,真正的人脉是什么?是双方都有对方需要的价值,在互相认识,信任的情况下,进行价值的互换。
大学社团,能积累人脉吗?别逗我笑了好吗?不要以为成为了某个社团的干事,成为某个部门的部长,乃至成为学生会的副主席,你所认识的人,他们就能成为你的人脉,以后,都会来帮你。
你认识别人,和别人真正喜欢,认可你身上的价值,真的是两码事,而很多人,却很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以为自己加入了很多社团,认识很多社团的部长,学生会的副主席,加了他们的微信,和他们有了一点点的点头之交,就觉得自己牛逼了,就认为他们,都是自己的人脉了......
因为有这样错误的认知,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加入了很多社团,每个社团,都浅尝则止,最后,因为自己的精力也非常有限,社团和个人学习,两边都不讨好,还浪费了大好的时光。
大学生还有一个认知局限,就是没有意识到,在社团,乃至在整个大学校园中,形成的所谓友情,所谓人脉资源,都具有强烈的情景性,等大学4年结束之后,各自互奔东西,失去了原有的情景,感情也会快速的冷淡下来。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读大学的时候,没有好好提升自己,增加自己的价值,而是去参加很多社团,认识很多的朋友,积累所谓的人脉,我想要告诉你的是,你正在做一件蠢事。
因为,他们的「保质期」,是非常短暂的,毕业不用3年的时间,这些人脉,就会全部失去联系,从此,再也找不到任何踪迹。
即使这些人脉找你了,很大的概率,他们是来找你借钱,或者,还是找你借钱。
那问题来了,所谓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东西?如果曾哥不具体说明,并给出可以践行的方法,就有点在灌鸡汤的嫌疑,当然,鸡不鸡汤,我的粉丝心里是有数的。
按照我的理解,所谓的价值,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更精」。
讲真,和我定位相似的公众号,一抓就是一大把,但为什么「曾少贤」这个公众号,能够在今年异军突起,粉丝量不仅可以不断增加,粉丝粘性,也就是点在看和评论的人数,都让同行非常羡慕呢?
因为我真的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更精。
别人不怎么回复粉丝的留言,我每天都会花1个小时的时间,来一一对粉丝进行回复;
别人很少经营自己的朋友圈,我在朋友圈中,展示了自己的生活和感悟,还经常搞一些福利活动;
别人推荐的书籍和学习资料,很少自己去看完的,我不仅全部看完,而且只有在觉得好看的前提下,才会推荐给大家;
别人......
正是我付出了这些努力,不断在这个公众号积累价值,才会取得当今的成绩。
要知道,如果我对于人脉,没有正确的认知,我现在最有可能做的事情,就是频繁去参加所谓的同行聚会,结识很多人,就和给我私信的粉丝一样,天天想要去参加社团,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
我反对你们盲目去参加社团,我反对你们在大学里面,乃至在社会中,去积累所谓的人脉资源,我更担心,你们因为对自己,对别人,对世界,缺乏正确的认知,而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经常有人说这样的鬼话:
没有挂过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没有加入过社团的大学,也是不完整的;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更是不完整的......
可实际上,人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接下来走的每一步,都会是弯路,而且,只有在自己走完之后,才会猛然发现,这些路,真的有够弯的!
真希望大家能少走点弯路呀!
这是曾少最近写的干货:B站最硬核的3门公开课千万要戒掉这3个学生思维去一线城市,也未必能出人头地强烈反对你买5000多块钱的椰子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