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活出“树木希林”》观后感10篇
日期:2019-09-06 23:5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活出“树木希林”》观后感10篇

  《活出“树木希林”》是一部由树木希林 / 是枝裕和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活出“树木希林”》观后感(一):努力活到最后

  “努力活到最后”,这是最打动人心一句话,折射出树木希林对生命敬重、对绝境顽强,对终点坦然

  “人还没成熟结束了”,透着树木希林回望人生,有着诸多遗憾不甘,但是又不会为往事羁绊生活是如此洒脱,如此豁达

  对待女儿放手让其自然成长,不执念,不捆绑,一年才打一个电话,不必担心,各种都安好地活着。中国哪有如此洒脱的母亲

  《活出“树木希林”》观后感(二):句录而已

  1、(身体力气了,但能量却没有衰减)没错,这就是上了年纪矛盾之处,不去收内心的能量的话,会很辛苦 2、好好活着就是只能做一些平凡的事了 3、虽说买房子或生孩子不是幸福目标,你们如果对峙的话就会有矛盾,要和对方站在一起面对同一个方向 4、(你是怀着什么想法度过每一天的)总是想着死亡的事,但也有被迫于每天的生活问题

  《活出“树木希林”》观后感(三):人还没成熟就要结束了

  2018年9月16日

  我记得睡了一觉

  醒来看到树木希林去世的消息

  当时真挺难受

  纪录片刚出来的时候

  我看了日语原版

  尽管有些话听不懂

  但依然感受她身上的魅力 发光的那种

  又看了有字幕

  感受到她强烈生命力

  自己开车 自己生活 热爱影视

  专业过硬 极其敬业

  其实纪录片本身拍的很平常

  甚至无聊 也可以说很差

  但丝毫抵挡不住她的魅力

  全靠她个人撑起整个作品

  尽管病情很重 但始终精致

  真的非常佩服她

  演绎了那么多经典深入人心

  记忆深刻人物

  她的内心真的有无穷的力量

  爱她的豁达 坦荡 睿智 幽默 认真 热情

  《活出“树木希林”》观后感(四):认真工作,当好老婆子/老头

  这老婆子竟该死的甜美

  想到年老的时候,我们在想什么,65岁退休,养老、带孩子、培养兴趣?今天现年73岁的特朗普宣布继续竞选连任,若能成功,他将在任期内度过78岁的生日,虽说不太喜欢这个美国至上主义总统,但是我还是敬佩他老当益壮的性格。老婆子能打动我的还是癌症缠身之时,对待事业的认真谨慎,还有整体给人的和蔼温和以及现在我现在最渴望淡定从容,不知年老之时,又是不是能变成这样呢?

  《活出“树木希林”》观后感(五):流水平淡的纪录片,却活出了树木希林婆婆

  实话说,看完后的我也是如树木希林婆婆般担心这个纪录片是否足够吸引眼球?可是正是这个流水般平淡的拍摄风格却格外衬托了树木希林的人格魅力,一个脾气倔强,工作认真态度,口快说出恼人的话又会及时说点幽默的话去缓和气氛,对死亡到来的态度更是令人钦佩,婆婆自知自己是一个无趣的人,纪录片导演也拍得平淡如水,一直苦恼该如何增加戏剧性?于是当婆婆看到自己的死亡通知单,我不知道当时的心境转变,但是却因死亡而产生庆幸的想法:纪录片终于有了升华片段。这个片段的确是最大的戏剧亮点,这不是电影,这不是戏剧,这是真的生活,所以我终于体会到导演所说地:我被您的人生态度所吸引。一个对工作的敬业负责,对死亡淡然处之,非常善良的树木希林婆婆,倔强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坦然走向了死亡。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这种内敛纯真美好

  生活中的树木希林婆婆自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无趣的人,经常直观讲出别人的不足之处:无法小偷家族婆婆的内心世界,觉得不真实?纪录片导演拍得太平淡,规规矩矩的做法,无法触发她的兴奋点?。。。

  《活出“树木希林”》观后感(六):电影才有杀青,人生只有未完成

  树木希林在《日日是好日》这部人生中倒数第三影片中,作为名茶艺师在指导黑木华的茶艺时其中说道:“重的东西拿的时候要装作很轻,轻的东西要让人看起来很有分量。”

  这次应邀NHK电视台的为期一年的跟踪采访中你会发现,树木希林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一个非常有幽默感的人。她要求化妆师给她画一个类似议员淡妆,并且在化妆过程嫌弃化妆师太细致一把抓住化妆师的手迅速地以她的速度涂完了粉底。她特别珍爱面部皱纹,那是她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作为电视台的作品,因为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对于电视台的拍摄内容有些焦急,觉得半年下来拍得过于中矩和平淡。她是一个内心充满能量的人,只是现在承载能量的容器允许她百分百地释放了。这是她的矛盾所在。为了给拍摄方多一点素材,树木希林拿出了她的所有的治疗拍片,其时,片子可以清楚地看到,癌细胞已经扩散至全身。可是光从她的外部状态来看根本看不出。生活方面不拘小节食用鸡蛋时一时找不到硬处会直接磕在脑门儿上,腿磕破了便直接用黄塑胶带贴上。但对待演员这份职业情感处理得极为细腻。对于拍摄用到的厨房刀具布片之类的道具,她一定要用自己家里常用的,酱菜也会用自己手腌制的,那样会比较容易快速地进入状态。

  她一直担心纪录片拍得不够有趣,这是她一直强调的,一定得有趣。其实在看似平淡的日常剧组拍摄过程中她经常是金句迭出,毫不刻意地。回看着自己片中的表现,都能被逗乐。作为一个情绪充沛的演员,当然会有怒。但她说,这怒气无关他人,只是对自己。

  《活出“树木希林”》观后感(七):生活

  我不了解树木希林 在纪录片的开始 想象的是一个年老的美人,美人迟暮,却也坦然。 树木希林女士一开始在镜头展现的,就像我们身边任何一个不那么锋利老人一样,固守着自己的习惯勤劳,或是习惯勤劳 她说,最初做演员也不过是为了生计而已,认真,与其说是为了工作,倒不如说是为了生存。 希林女士以如此平淡的语气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有点怀疑,这位女士也只是半路出家,年老时走上了演员的道路。按着固有的观念,能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的,总是对着这事业抱有极大的热情的。为什么,仅仅是为了生活选择的职业,也可以成为一生的职业呢?这个困惑,一直到纪录片的结尾,我也没能明白。或许,为了生存,已经是能把事情做好的很重要更重要的理由了吧。 或许希林女士打动导演和身边人最多的一点,是她总说,没关系、以自己为中心很好、按你自己的方法来吧。希林女士身上,没有任何长辈架子,却会让你不由得地去尊重,去在她面前坦白自己。她有足够让人信服的资本,却从不拿来卖弄,我总觉得,这是更高级的“美而不自知”。 关于衰老,关于死亡,我们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希林女士说,身体的力量消退了,心里的能量却很难减少,人老了,面对的就是这样的问题。希林女士说,人真的是,还没有成熟,就要结束了啊。希林女士说,最终还是以演员的角度结束了啊,原本只是为了生存,最后还是以这样的身份离开,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再想想没什么不好。不舍,不甘,最终还是平静地接收。这是,人的常态吗? 就算你如今为之努力的事情只是为了生存,其实也无所谓,因为按着自己的路去行走,生活总归会有一条出路。或许行走的过程中你觉得平淡又无聊,回首时也会发现,啊,原来还是有意义的人生。 以上。

  《活出“树木希林”》观后感(八):生命的遗憾与追求

  生命的遗憾与追求-简评纪录片《活出“树木希林》 活出树木希林这一纪录片可能并没有多优秀的拍摄手法,但是却用最真实的镜头和画面回归到纪录片主角希林这个富有幽默感的演员老奶奶身上,这部纪录片并没有太多的影像之美它给我的震撼更多来自真实,真实的记录了演员希林一年的生活 归源镜头下的真实之美 从一开始的晃动的镜头我们就可以看出导演的拍摄很一般很平常仿佛这就是一个流水账的记录,但恰恰是这样,所以让希林更加真实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她的人格亮点,我觉得最重要最有看点部分就是导演与希林的对话导演敷衍式的问话就像我们现代人生活态度敷衍一天是一天,而希林却在这些普通问答中透露出她对于人生的看法,人啊一生总是要有些追求不然会有遗憾的,就是这样一句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就透露出希林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病魔也要坚持自己的工作自己热爱的演员事业,还有对化妆的固执,无一不在述说希林的闪光点时间流逝的影像语言 画面的变化也随着树木希林的生活而变化可能从一开始树木希林的抗拒到后来被说服到后来更像一种坚守一种回忆,这部纪录片精彩的部分是树木希林几部片场的记实,在片场的树木希林好像又是另一个人了严谨又富有创造剧本的研读比充满精力年轻演员还要认真导演虽然拍摄技术不到位但是却很详细尤其是在片场忙碌的时见任何细节都没有放过,这份细腻难得一见 绽放的人生之花 片子有一幕是这样的希林突然问导演他活着是为了什么导演敷衍的说活着就是活着啊,希林却严肃的说你这样不行啊活着就是平凡但你不能一直这样平凡啊你是年轻人啊,希林在纪录片中更言传身教教育导演是把他当做一位家里晚辈而不是只是单纯合作关系,在后面当希林被告知时日不多了她有了一丝慌张,但也仅仅是一丝,她觉得她很有很多事没有完成没有做好,这一年她接拍了四部电影她的角色在是枝裕和没有悲喜的电影中永远是那么温情,纪录片杀青了希林的最后面的一句话是那么平常:天晚了,能赶上电车吗?可能希林也明白这一别以后只能在光影中相会吧

  《活出“树木希林”》观后感(九):11.6 第一次写影评

  一、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树木西林时曾经参演过是枝裕和里面老奶奶那个角色的女演员。而巧的是,基本上小偷家族可以说是树木的最后一部影片。而这个记录片讲述的是一个树木在临终前一年,被nhk的纪录片导演以低片酬的要求,随行采访了一年。中间大致分了三个阶段。一个是到2017年年底,一个是2018年初的样子,还有一个就是树木临终时的样子。片酬低的可怜,没有预算

  二、为什么推荐这部电影?

  1. 我十分好奇是枝裕和电影中的奶奶形象。安然,淡定,拥有着那个年龄人的智慧。这是为何呢?现实生活中的树木,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

  二、个片子中的好台词是哪些?

  1. 还没成熟,就老了。还真是遗憾啊。

  三、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 老奶奶说过关于自我挣扎的一些事情,类似的概念是我挣扎,我快乐。我愤怒,我快乐。这种内核激励下,使得树木可以拍摄四部电影,在最后一年的时候。

  2. 老奶奶最后很认命的说,我这一生的宿命可能就是和电影有关了。我也不愿意挣扎,因为,我看的恨清晰,我的宿命就是电影。以至于,树木在最后可以很坦然的面对这一切。

  3. 老奶奶金言金句太多,

  4.导演和树木奶奶之间的隔阂。树木太孤独。你做为纪录片导演,一直都是和树木保持着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距离,或许这对于你而言是可以轻松交差的一件事情。可是你内心是想接近的,可是你没有一丁点办法。你用追逐恋人般的手段,将自己短暂的人生履历心得暴露给树木奶奶,从而获得她的侧目,尽管这一招并不是十分的凑效。或许树木奶奶就是那种可以让你轻易的交出自己的那一类人吧。以至于这个不关心装修如何,孩子如何,家庭如何的导演。到最后,愿意拿着摄像机始终如一的跟拍这位已逝的奶奶,并且自甘剖析自己所有的一切。

  四、这部电影让你印象深刻的镜头是什么?

  1. 老奶奶拍摄完最后一部电影的时候,导演跟着她,遥远的一组跟拍镜头。树木缓缓的从过道中过去,邻过去签同导演到了一句招呼,电车太晚了,会不会跟不上。然后留下了一个背影给镜头。孤寂,从容,看透事实的那种感觉

  《活出“树木希林”》观后感(十):最有力量的,往往是日常

  很惭愧,在树木希林女士去世之前,我都不知道有她的存在。直到她去世,我才在铺天盖地报道中对这个人有了朦胧认识。因为有了这一点点印象,才在刷微博时对这个名字多留了点心,点开了片源。

  如果抱着了解树木希林的生活经历目的来看,这部纪录片是不太及格的。这部片子直接从树木希林答应长期跟拍采访的要求开始,没有多加介绍树木希林为何人,而该片的拍摄周期也只有一年,过程可以说平淡无奇,记录的是一个演员最平常的拍戏、受访过程,老人家清心寡欲也没营造啥“戏剧冲突”。所以,第一次听说树木希林的人恐怕会有点懵:她是谁?为什么要采访她?她有什么特别的?不过,若是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即便不认识这位老奶奶的人,为她的可爱所倾倒,为她的人生感悟感慨,为她的离开而哀伤

  树木希林是可爱的。她去拍戏,化妆师帮她弄发型,问她后面的发髻要不要再高一点,她说“你自己看着办,别问我”。大概是看到化妆师略显尴尬的表情,她意识到这位年轻人想多了,又补充到“没有关系,不会让你负责的”。看到这里的时候真的觉得这位奶奶好温暖啊,知道职场小白不敢放开手干、怕承担不起做错事的后果,她就主动说不用负责的话。还有她照镜子时看到自己的皱纹时感慨的“这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皱纹,我很喜欢,但是他们好像不太喜欢”,年龄在她面前就是一句幽默的自嘲。

  树木希林是睿智的。在影片中,她总能冒出许多金句,尤其是在谈及女儿时,让我看到了为人母的“放手”的智慧。她说女儿在英国的时候,一年一次电话都不打,但是她觉得没有关系,大家各过各的生活,不必担心。而她本人也的确把生活经营得很好,生活有滋有味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牵绊,困住了多少人的人生啊,看看身边有多少人年轻的时候为孩子的将来打算,年老的时候还要操心孩子的婚事、照顾孙子,大半辈子就围着孩子抓。我很惊喜能看到像树木希林这样的长者,爱护孩子,同时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不必追”,不必追着孩子跑。回过头来看,影片记录虽然的内容都是平稳进行的,树木希林甚至担心太平淡了没看点,和导演商量要什么内容,但是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真实啊。我们都曾轰轰烈烈、潇潇洒洒,都终究逃不过琐碎的日常。饰演不一样的人很新奇,可是天天演也就变成柴米油盐般的日常了。而如何与平淡的日常相处,让自己回忆起这辈子能会心一笑,不容易啊。我敬佩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是在充满力量的小人物和日常更会让我感受到小草钻出岩缝的力量感。

  令人难过的是,树木希林已于2018年9月16日去世,享年75岁。这部影片正好拍到她去世的前两个月。生死是人类永恒的思考,所以在看这部影片时,活着的人也会感到对死的无力。影片的最后一幕,是树木希林走在昏暗的长长的走廊上,渐行渐远,消失在走廊的拐角,就像为她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句号。突然想到,她在片中提问:“作为人,要到哪里才完结?”她选择了一年拍四部戏,以一个演员的身份,在自己最舒服的家里结束这一生,那么我呢?我们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活出“树木希林”》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